成唯識論卷第一

關燈
護法等菩薩造 [一]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稽首唯識性滿分清淨者.我今釋彼說利樂諸有情。

     [二]今造此論爲於二空有迷謬者生正解故.生解爲斷二重障故.由我法執二障具生.若 證二空彼障隨斷.斷障爲得二勝果故.由斷續生煩惱障故證真解脫.由斷礙解所知 障故得大菩提。

    [三]又爲開示謬執我法迷唯識者.令達二空於唯識理如實知故。

    [四]復有迷 謬唯識理者.或執外境如識非無.或執內識如境非有.或執諸識用別體同.或執離心 無別心所.爲遮此等種種異執令於唯識深妙理中得如實解故作斯論。

    [五]若唯有識.雲 何世間及諸聖教說有我法。

    頌曰. [六]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七]相轉. 彼依識[八]所變。

     此能變[九]唯三. 謂異熟.思量. 及(一O)了別境識。

     注: [一]此字依明刻加.次後各卷俱同. [二]此段糅安慧釋第一解.述記卷一謂是安慧等說.合原釋二空皆作二無我. [三]此段糅安慧釋第二解.述記卷一謂是火辨等說.勘原釋無明文.又令達二空一語依原釋屬下讀. [四]此段糅安慧釋第三解.述記卷二謂是護法等說.有誤.原釋不敘諸識體同及離心無所二執.又此有無意指勝義有世俗有而說. [五]安慧釋無此生起文. [六]梵藏本此句雲我法之假說.無此由字. [七]梵藏本無此相字. [八]勘梵藏本此所變及次能變皆雲轉變.Prin!a^ma,gyur-pa無能所字.轉識論雲識轉.是也.今譯增文. [九]梵藏本作又字. (一O)勘梵藏本雲境之了別.無此識字.次第三卷長行牒文亦雲了境.今譯增文. ******************** 論曰.[一]世間聖教說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實有性。

    我謂主宰.法謂軌持。

    彼二俱有種種相 轉。

    [二]我種種相謂有情命者等.預流一來等.法種種相謂實德業等.藴處界等.轉謂隨緣 施設有異。

    如是諸相若由假說.依何得成。

    彼相皆依識所轉變而假施設。

    識謂了別.此 中識言亦攝心所.定相應故。

    [三]變謂識體轉似二分.相見俱依自證起故.依斯二分施設 我法.彼二離此無所依故。

    [四]或復內識轉似外境.我法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我 法.此我法相雖在內識而由分別似外境現.諸有情類無始時來緣此執爲實我實法. 如患夢者患夢力故心似種種外境相現緣此執爲實有外境。

    [五]愚夫所計實我實法都 無所有.但隨妄情而施設故說之爲假.內識所變似我似法雖有而非實我法性.然似 彼現故說爲假。

    [六]外境隨情而施設故非有如識.內識必依因緣生故非無如境.由此便 遮增減二執。

    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識是假境所依事故亦勝義有。

     [七]雲何應知實無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

    實我實法不可得故。

    如何實我不可得耶。

     諸所執我略有三種。

    一者執我體常周徧量同虛空.隨處造業受苦樂故。

    二者執我 注: [一]此句糅安慧釋.原釋意謂頌文具足應言世間聖教中我法假說也. [二]此二句糅安慧釋.原釋以此解彼依識變句.無此相字.又無預流等實德等二語. [三]述記卷二謂此段有安慧說.但勘安慧釋雲.此二假說皆依識變.非依實我實法.何以故.諸法及我離識變外無所有故.無此相見二分等語. [四]此解同轉識論.又糅安慧釋.述記卷三謂是難陀等說.勘原釋無明文. [五]安慧釋.此段釋我法假說. [六]此二段糅安慧釋.原釋次序互倒.第一段結文雲.由此二種邊見非理應捨.我師所說.蓋謂得論主意也.述記卷三謂此文無安慧解.有誤.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