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決擇分中法品第二
雲何法決擇.法者謂十二分聖教。
何者十二.[二]一契經二應頌三記別四諷頌五自說六
緣起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廣十一希法十二論議。
何等契經.謂以長行綴緝略 說所應說義。
如來觀察十種勝利綴緝長行略說諸法.謂易可建立.易可宣說.易可受 持.恭敬法故菩提資糧速得圓滿.速能通達諸法實性.於諸佛所得證淨信.於法僧所 得證淨信.觸證第一現法樂住.談論決擇悅智者心.得預聰明英叡者數。
何等應頌.卽 諸經或中或後以頌重頌.又不了義經應更頌釋.故名應頌。
何等記別.謂於是處聖弟 子等謝往過去記別得失生處差別.又了義經說名記別.記別開示深密意故。
何等諷 頌.謂諸經中以句宣說.或以二句或三或四或五或六。
何等自說.謂諸經中或時如來 注:[一]藏本作集法決擇第三.
[二]原刻下衍者字.今依麗刻刪.
********************
悅意自說。
何等緣起.謂因請而說.又有因緣制立學處亦名緣起。
何等譬喻.謂諸經中 有比況說。
[一]何等本事.謂宣說聖弟子等前世相應事。
何等本生.謂宣說菩薩本行藏相 應事。
何等方廣.謂菩薩藏相應言說.如名方廣亦名[二]廣破.亦名無比。
爲何義故名爲方 廣.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所依處故.宣說廣大甚深法故。
爲何義故名爲廣破.以能廣破 一切障故。
爲何義故名爲無比.無有諸法能比類故。
何等希法.若於是處宣說聲聞諸 大菩薩及如來等最極希有甚奇特法。
何等論議.若於是處無有顛倒解釋一切[三]深隱
法相。
如是契經等十二分聖教三藏所攝.[四]何等爲三.一素怛纜藏二毗柰耶藏三阿毗
達磨藏。
此復有二.一聲聞藏二菩薩藏.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此五聲聞藏中素怛 纜藏攝.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此四二藏中毗柰耶藏幷眷屬攝.方廣希法此二菩薩藏 中素怛纜藏攝.論議一種聲聞菩薩二藏中阿毗達磨藏攝。
何故如來建立三藏.爲欲 對治疑隨煩惱故建立素怛纜藏.爲欲對治受用二邊隨煩惱故建立毗柰耶藏.爲欲 對治自見取執隨煩惱故建立阿毗達磨藏。
復次爲欲開示三種學故建立素怛纜藏. 注:[一]藏本雲.何等如是起.謂宿行相應.
[二]藏本無此廣字.次同.
[三]藏本無此深隱二字.
[四]藏本缺此二句.
********************
爲欲成立增上戒學增上心學故建立毗柰耶藏.爲欲成立增上慧學故建立阿毗達
磨藏。
復次爲欲開示正法義故建立素怛纜藏.爲顯法義作證安足處故建立毗柰耶 藏.爲令智者論議決擇受用法樂住故建立阿毗達磨藏。
如是三藏所攝諸法爲誰所 行.是聞所成思所成修所成心心所法所行。
如契經說諸心心所法有所緣有行相有 所依及相應.彼於此法爲何所緣.謂契經等。
作何行相.謂藴等相應義。
爲何所依.謂他 表了.憶念.習氣。
何等相應.謂互爲助伴於所緣行相平等解了。
雲何於法所緣差別.若 略說有四種.謂徧滿所緣.淨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
徧滿所緣復有四種.謂有分 別影像所緣.無分別影像所緣.事邊際所緣.所作成就所緣。
有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 勝解作意所有奢摩他毗鉢舍那所緣境界。
無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真實作意所有 奢摩他毗鉢舍那所緣境界。
事邊際所緣者.謂一切法盡所有性如所有性.盡所有性 者謂藴界處.如所有性者謂四聖諦十六行相真如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
何者十二.
何等契經.謂以長行綴緝略 說所應說義。
如來觀察十種勝利綴緝長行略說諸法.謂易可建立.易可宣說.易可受 持.恭敬法故菩提資糧速得圓滿.速能通達諸法實性.於諸佛所得證淨信.於法僧所 得證淨信.觸證第一現法樂住.談論決擇悅智者心.得預聰明英叡者數。
何等應頌.卽 諸經或中或後以頌重頌.又不了義經應更頌釋.故名應頌。
何等記別.謂於是處聖弟 子等謝往過去記別得失生處差別.又了義經說名記別.記別開示深密意故。
何等諷 頌.謂諸經中以句宣說.或以二句或三或四或五或六。
何等自說.謂諸經中或時如來 注:
何等緣起.謂因請而說.又有因緣制立學處亦名緣起。
何等譬喻.謂諸經中 有比況說。
何等本生.謂宣說菩薩本行藏相 應事。
何等方廣.謂菩薩藏相應言說.如名方廣亦名
爲何義故名爲方 廣.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所依處故.宣說廣大甚深法故。
爲何義故名爲廣破.以能廣破 一切障故。
爲何義故名爲無比.無有諸法能比類故。
何等希法.若於是處宣說聲聞諸 大菩薩及如來等最極希有甚奇特法。
何等論議.若於是處無有顛倒解釋一切
如是契經等十二分聖教三藏所攝.
此復有二.一聲聞藏二菩薩藏.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此五聲聞藏中素怛 纜藏攝.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此四二藏中毗柰耶藏幷眷屬攝.方廣希法此二菩薩藏 中素怛纜藏攝.論議一種聲聞菩薩二藏中阿毗達磨藏攝。
何故如來建立三藏.爲欲 對治疑隨煩惱故建立素怛纜藏.爲欲對治受用二邊隨煩惱故建立毗柰耶藏.爲欲 對治自見取執隨煩惱故建立阿毗達磨藏。
復次爲欲開示三種學故建立素怛纜藏. 注:
復次爲欲開示正法義故建立素怛纜藏.爲顯法義作證安足處故建立毗柰耶 藏.爲令智者論議決擇受用法樂住故建立阿毗達磨藏。
如是三藏所攝諸法爲誰所 行.是聞所成思所成修所成心心所法所行。
如契經說諸心心所法有所緣有行相有 所依及相應.彼於此法爲何所緣.謂契經等。
作何行相.謂藴等相應義。
爲何所依.謂他 表了.憶念.習氣。
何等相應.謂互爲助伴於所緣行相平等解了。
雲何於法所緣差別.若 略說有四種.謂徧滿所緣.淨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
徧滿所緣復有四種.謂有分 別影像所緣.無分別影像所緣.事邊際所緣.所作成就所緣。
有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 勝解作意所有奢摩他毗鉢舍那所緣境界。
無分別影像所緣者.謂由真實作意所有 奢摩他毗鉢舍那所緣境界。
事邊際所緣者.謂一切法盡所有性如所有性.盡所有性 者謂藴界處.如所有性者謂四聖諦十六行相真如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