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等至建立.品類建立.名想建立。
雲何支分建立. 謂初靜慮有五支.何等爲五.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
第二靜慮有四支.何等 爲四.一內等淨二喜三樂四心一境性。
第三靜慮有五支.何等爲五.一捨二念三正知 四樂五心一境性。
第四靜慮有四支.何等爲四.一捨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不樂受四 心一境性。
對治支故.利益支故.彼二所依自性支故。
諸無色中不立支分.以奢摩他一 味性故。
雲何等至建立.謂由七種作意證入初靜慮.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何等名 爲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 行究竟果作意。
雲何品類建立.謂初靜慮具輭中上三品熏修.如初靜慮餘靜慮及無 ******************** 色三品熏修亦爾。
由輭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於初靜慮中還生三異熟.如初靜慮於 餘靜慮中若熏修若生果各三品亦爾。
於無色界中無別處所故不立生果處所差別. 然由三品熏修無色定故彼異熟生時有高有下有劣有勝。
雲何名想建立.謂於初靜 慮所攝定中諸佛世尊及得究竟大威德菩薩摩訶薩所入三摩地.彼三摩地一切聲 聞及獨覺等尚不了其名豈能知數.況復證入.如於初靜慮所攝定中於餘靜慮無色 所攝定中亦爾.如是所說皆依靜慮波羅蜜多。
何等清淨故.謂初靜慮中邊際定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邊際定是名清淨。
雲何出世道.謂於修道中法智類智品所攝苦智集 智滅智道智及彼相應三摩地等.或未至定所攝或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所攝。
非想 非非想處唯是世間.不明了想恆現行故.由此道理故名無[一]相.如世尊言乃至有想三
摩鉢底方能如實照了通達。
滅定亦是出世間攝.由聖道後所證得故.要於人趣方能 引發.或於人趣或於色界能現在前.生無色界多不現起.由住寂靜解脫異熟者於此 滅定多不發起勤方便故。
雲何輭道.謂輭輭輭中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界所繫 注:[一]原刻作想.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
地地中上上上中上下三品煩惱。
雲何中道.謂中輭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 界所繫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輭三品煩惱。
雲何上道.謂上輭上中上上品道.由此道故 能捨三界所繫地地中輭上輭中輭輭三品煩惱。
雲何加行道.謂由此道能捨煩惱.是 名修道中加行道。
雲何無間道.謂由此道無間永斷煩惱令無所餘。
雲何解脫道.謂由 此道證斷煩惱所得解脫。
雲何勝進道.謂爲斷餘品煩惱所有加行無間解脫道是名 勝進道.又復棄捨斷煩惱加行或勤方便思惟諸法或勤方便安住諸法或進修餘三 摩鉢底諸所有道名勝進道.又爲引發勝品功德[一]或復安住諸所有道名勝進道。
復雲 何修如是諸道.謂[二]得修.習修.除去修.對治修。
得修者謂未生善法修習令生.習修者謂 已生善法修令堅住不[三]忘倍復增廣.除去修者謂已生惡不善法修令永斷.對治修者
謂未生惡不善法修令不生。
又道生時能安立自習氣是名得修.卽此道現前修習是 名習修.卽此道現在前時能捨自障名除去修.卽此道旣捨自障令彼未來住不生法 名對治修。
復有四種對治名對治修.謂厭壞對治.斷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
雲何厭壞 注:[一]藏本此語雲安住之道.無或復之意.
[二]勘藏本意謂所得故修.染習故修.除遣故修等.
[三]原刻作妄.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
對治.謂於有漏諸行見多過患。
雲何斷對治.謂加行道及無間道。
雲何持對治.謂解脫 道。
雲何遠分對治.謂此後諸道。
又道差別有十一種.謂觀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 現觀方便道.親近現觀道.現觀道.清淨出離道.依根差別道.淨修三學道.發諸功德道. 徧攝諸道道。
如是諸道隨其次第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種正行.四種法迹.奢摩他.毗 鉢舍那.三無漏根。
此中一切菩提分法皆由五門而得建立.謂所緣故.自體故.助伴故. 修習故.修果故。
四念住所
雲何支分建立. 謂初靜慮有五支.何等爲五.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
第二靜慮有四支.何等 爲四.一內等淨二喜三樂四心一境性。
第三靜慮有五支.何等爲五.一捨二念三正知 四樂五心一境性。
第四靜慮有四支.何等爲四.一捨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不樂受四 心一境性。
對治支故.利益支故.彼二所依自性支故。
諸無色中不立支分.以奢摩他一 味性故。
雲何等至建立.謂由七種作意證入初靜慮.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何等名 爲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 行究竟果作意。
雲何品類建立.謂初靜慮具輭中上三品熏修.如初靜慮餘靜慮及無 ******************** 色三品熏修亦爾。
由輭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於初靜慮中還生三異熟.如初靜慮於 餘靜慮中若熏修若生果各三品亦爾。
於無色界中無別處所故不立生果處所差別. 然由三品熏修無色定故彼異熟生時有高有下有劣有勝。
雲何名想建立.謂於初靜 慮所攝定中諸佛世尊及得究竟大威德菩薩摩訶薩所入三摩地.彼三摩地一切聲 聞及獨覺等尚不了其名豈能知數.況復證入.如於初靜慮所攝定中於餘靜慮無色 所攝定中亦爾.如是所說皆依靜慮波羅蜜多。
何等清淨故.謂初靜慮中邊際定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邊際定是名清淨。
雲何出世道.謂於修道中法智類智品所攝苦智集 智滅智道智及彼相應三摩地等.或未至定所攝或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所攝。
非想 非非想處唯是世間.不明了想恆現行故.由此道理故名無
滅定亦是出世間攝.由聖道後所證得故.要於人趣方能 引發.或於人趣或於色界能現在前.生無色界多不現起.由住寂靜解脫異熟者於此 滅定多不發起勤方便故。
雲何輭道.謂輭輭輭中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界所繫 注:
雲何中道.謂中輭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捨三 界所繫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輭三品煩惱。
雲何上道.謂上輭上中上上品道.由此道故 能捨三界所繫地地中輭上輭中輭輭三品煩惱。
雲何加行道.謂由此道能捨煩惱.是 名修道中加行道。
雲何無間道.謂由此道無間永斷煩惱令無所餘。
雲何解脫道.謂由 此道證斷煩惱所得解脫。
雲何勝進道.謂爲斷餘品煩惱所有加行無間解脫道是名 勝進道.又復棄捨斷煩惱加行或勤方便思惟諸法或勤方便安住諸法或進修餘三 摩鉢底諸所有道名勝進道.又爲引發勝品功德
復雲 何修如是諸道.謂
得修者謂未生善法修習令生.習修者謂 已生善法修令堅住不
又道生時能安立自習氣是名得修.卽此道現前修習是 名習修.卽此道現在前時能捨自障名除去修.卽此道旣捨自障令彼未來住不生法 名對治修。
復有四種對治名對治修.謂厭壞對治.斷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
雲何厭壞 注:
雲何斷對治.謂加行道及無間道。
雲何持對治.謂解脫 道。
雲何遠分對治.謂此後諸道。
又道差別有十一種.謂觀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 現觀方便道.親近現觀道.現觀道.清淨出離道.依根差別道.淨修三學道.發諸功德道. 徧攝諸道道。
如是諸道隨其次第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種正行.四種法迹.奢摩他.毗 鉢舍那.三無漏根。
此中一切菩提分法皆由五門而得建立.謂所緣故.自體故.助伴故. 修習故.修果故。
四念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