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惱皆迷苦集起諸邪行.是彼因緣所依處故。
又十煩惱皆迷滅道起諸邪行.由此能生 彼怖畏故。
何等界故.謂除瞋餘一切通三界繫.瞋唯欲界繫。
又貪於欲界與樂喜捨相 應.如於欲界於初二靜慮亦爾.於第三靜慮與樂捨相應.已上唯與捨相應。
瞋與苦憂 捨相應。
慢於欲界與喜捨相應.於初二靜慮與樂喜捨相應.於第三靜慮與樂捨相應. 注:[一]原刻作燒.今依麗刻改.
********************
已上唯捨相應。
如慢.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亦爾。
邪見於欲界與憂喜捨相應. 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皆與相應。
疑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皆與 相應。
無明有二種.謂相應不共.相應無明一切煩惱相應故.若於是處隨所有受皆得 相應.不共無明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上界隨所有受皆得相應。
何故諸煩惱皆與捨 相應.以一切煩惱墮中庸位方息沒故。
又貪於欲界在六識身.如貪瞋無明亦爾.貪於 色界在四識身.於無色界在意識身.如貪無明亦爾.慢見疑於一切處在意識身。
又貪 瞋慢於欲界緣一分事轉.如於欲界於色無色界亦爾.所餘煩惱於一切處徧緣一切 事轉。
何等衆故.謂二衆煩惱.一見所斷衆二修所斷衆。
[一]見所斷衆復有四種。
一見苦所 斷衆二見集所斷衆三見滅所斷衆四見道所斷衆。
欲界見苦所斷具十煩惱.如見苦 所斷見集滅道所斷亦爾.色界見苦等四種所斷各九煩惱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 如是見所斷煩惱衆總有一百一十二煩惱。
欲界修所斷有六煩惱.謂俱生薩迦耶見 邊執見及貪瞋慢無明.色界修所斷有五煩惱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如是修所斷 注:[一]藏本缺此二句.
********************
煩惱衆總有十六煩惱。
何等斷故.謂如此差別斷.由此作意斷.從此而得斷。
如此差別 斷者.謂徧[一]知故.遠離故.得對治故。
徧知者謂彼因緣事徧知自體徧知過患徧知.遠離 者雖彼暫生而不堅執.得對治者謂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斷故得對治道。
由此 作意斷者何等作意能斷耶.總緣作意觀一切法皆無我性能斷煩惱.無常等行但爲 修治無我行故。
從此而得斷者從何而得斷耶.不從過去已滅故.不從未來未生故.不 從現在道不俱故.然從諸煩惱麤重而得斷.爲斷如是如是品麤重生如是如是品對 治.若此品對治生卽此品麤重滅.平等平等猶如世間明生暗滅.由此品離繫故令未 來煩惱住不生法中是名爲斷。
雲何煩惱增上所生諸業.謂若思業若思已業總名業 相。
又有五種業.一取受業.二作用業.三加行業.四轉變業.五證得業.今此義中意多分 別加行業。
何等思業.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
何等思已業.謂身業語業意業。
又此身語 意三業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卽十不善業道.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麤 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善者卽十善業道.謂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 注:[一]原刻作智.今依藏本及釋論改.次均同.
********************
語離離間語離麤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瞋正見。
又殺生等應以五門分別其相.謂事 故.意樂故.方便故.煩惱故.究竟故。
如契經言故思造業.雲何名爲故思造業。
謂他所教 敕故思造業.他所勸請故思造業.無所了知故思造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 故思造業。
此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若作若增長非不受異熟.作 者謂起造諸業令其現行.增長者謂令習氣增益。
如契經言決定受業.雲何名爲決定 受業。
謂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
十不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三惡趣中隨下中 上品受傍生餓鬼那落迦異熟.等流果者各隨其相於人趣中感得自身衆具衰損.增 上果者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損.廣說如經。
十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人天趣中受 人天異熟.等流果者卽於彼處各隨其相感得自身衆具興盛.增上果者卽於彼處各 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興盛。
善不善業於善趣惡趣中感生異熟時有招引業圓滿業. 招引業者謂由此業[一]能感異熟果.圓滿業者謂由此業生已領受愛不愛果。
或有業由 一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多身.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 注:[一]藏本雲能引.與上下文相順.
********************
多業力牽得多身。
若一有情成就多業.雲何次第受異熟果。
於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將 死時現在前者或先所數習者或最初所行者彼異熟先熟。
如契經言有三種業謂福 業非福業不動業.何等福業.謂欲界繫善業。
何等非福業.謂不善業。
何等不動業.謂色 無色界繫善業。
如契經說無明緣行若福非福及與不動.[一]雲何福及不動行緣無明生。
有二種愚一異熟果愚二真實義愚.由異熟果愚故發非福行.由真實義愚故發福及 不動行。
殺生
又十煩惱皆迷滅道起諸邪行.由此能生 彼怖畏故。
何等界故.謂除瞋餘一切通三界繫.瞋唯欲界繫。
又貪於欲界與樂喜捨相 應.如於欲界於初二靜慮亦爾.於第三靜慮與樂捨相應.已上唯與捨相應。
瞋與苦憂 捨相應。
慢於欲界與喜捨相應.於初二靜慮與樂喜捨相應.於第三靜慮與樂捨相應. 注:
如慢.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亦爾。
邪見於欲界與憂喜捨相應. 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皆與相應。
疑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皆與 相應。
無明有二種.謂相應不共.相應無明一切煩惱相應故.若於是處隨所有受皆得 相應.不共無明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上界隨所有受皆得相應。
何故諸煩惱皆與捨 相應.以一切煩惱墮中庸位方息沒故。
又貪於欲界在六識身.如貪瞋無明亦爾.貪於 色界在四識身.於無色界在意識身.如貪無明亦爾.慢見疑於一切處在意識身。
又貪 瞋慢於欲界緣一分事轉.如於欲界於色無色界亦爾.所餘煩惱於一切處徧緣一切 事轉。
何等衆故.謂二衆煩惱.一見所斷衆二修所斷衆。
一見苦所 斷衆二見集所斷衆三見滅所斷衆四見道所斷衆。
欲界見苦所斷具十煩惱.如見苦 所斷見集滅道所斷亦爾.色界見苦等四種所斷各九煩惱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 如是見所斷煩惱衆總有一百一十二煩惱。
欲界修所斷有六煩惱.謂俱生薩迦耶見 邊執見及貪瞋慢無明.色界修所斷有五煩惱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如是修所斷 注:
何等斷故.謂如此差別斷.由此作意斷.從此而得斷。
如此差別 斷者.謂徧
徧知者謂彼因緣事徧知自體徧知過患徧知.遠離 者雖彼暫生而不堅執.得對治者謂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斷故得對治道。
由此 作意斷者何等作意能斷耶.總緣作意觀一切法皆無我性能斷煩惱.無常等行但爲 修治無我行故。
從此而得斷者從何而得斷耶.不從過去已滅故.不從未來未生故.不 從現在道不俱故.然從諸煩惱麤重而得斷.爲斷如是如是品麤重生如是如是品對 治.若此品對治生卽此品麤重滅.平等平等猶如世間明生暗滅.由此品離繫故令未 來煩惱住不生法中是名爲斷。
雲何煩惱增上所生諸業.謂若思業若思已業總名業 相。
又有五種業.一取受業.二作用業.三加行業.四轉變業.五證得業.今此義中意多分 別加行業。
何等思業.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
何等思已業.謂身業語業意業。
又此身語 意三業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卽十不善業道.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麤 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善者卽十善業道.謂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 注:
又殺生等應以五門分別其相.謂事 故.意樂故.方便故.煩惱故.究竟故。
如契經言故思造業.雲何名爲故思造業。
謂他所教 敕故思造業.他所勸請故思造業.無所了知故思造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 故思造業。
此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若作若增長非不受異熟.作 者謂起造諸業令其現行.增長者謂令習氣增益。
如契經言決定受業.雲何名爲決定 受業。
謂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
十不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三惡趣中隨下中 上品受傍生餓鬼那落迦異熟.等流果者各隨其相於人趣中感得自身衆具衰損.增 上果者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損.廣說如經。
十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人天趣中受 人天異熟.等流果者卽於彼處各隨其相感得自身衆具興盛.增上果者卽於彼處各 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興盛。
善不善業於善趣惡趣中感生異熟時有招引業圓滿業. 招引業者謂由此業
或有業由 一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多身.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 注:
若一有情成就多業.雲何次第受異熟果。
於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將 死時現在前者或先所數習者或最初所行者彼異熟先熟。
如契經言有三種業謂福 業非福業不動業.何等福業.謂欲界繫善業。
何等非福業.謂不善業。
何等不動業.謂色 無色界繫善業。
如契經說無明緣行若福非福及與不動.
有二種愚一異熟果愚二真實義愚.由異熟果愚故發非福行.由真實義愚故發福及 不動行。
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