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

關燈
如不 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虛空非擇滅擇滅不動及想受滅。

    何等善法真如.謂無我性.亦 名空性無相實際勝[一]義法界。

    何故真如說名真如.謂彼自性無變異故。

    何故真如名無 我性.離二我故。

    何故真如名爲空性.一切雜染所不行故。

    何故真如名爲無相.以一切 注: [一]此字依藏本及麗刻加. ******************** 相皆寂靜故。

    何故真如名爲實際.以無顛倒所緣性故。

    何故真如名爲勝義.最勝聖智 所行處故。

    何故真如名爲法界.一切聲聞獨覺諸佛玅法所依相故。

    如善法真如.當知 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亦爾。

    何等虛空.謂無色性容受一切所作業故。

    何等非擇滅. 謂是滅非離繫。

    何等擇滅.謂是滅是離繫。

    何等不動.謂已離徧淨欲未離上欲苦樂滅。

     何等想受滅.謂已離無所有處欲超過有頂[一]暫息想作意爲先故諸不恆行心心所滅 及恆行一分心心所滅。

    又若五種色若受想行藴及此所說八無爲法.如是十六總名 法界。

    雲何建立處.謂十色界卽十色處.七識界卽意處.法界卽法處。

    由此道理諸藴界 處三法所攝.謂色藴法界意處。

    如說眼及眼界.若有眼亦眼界耶.設有眼界亦眼耶。

    或 有眼非眼界.謂阿羅漢最後眼。

    或有眼界非眼.謂處卵[穀-禾+卵]羯邏藍時頞部曇時閉屍時 在母腹中.若不得眼設得已失.若生無色異生所有眼因。

    或有眼亦眼界.謂所餘位。

    或 有無眼無眼界.謂已入無餘依涅槃界及諸聖者生無色界。

    如眼與眼界.如是耳鼻舌 身與耳等界隨其所應盡當知。

    若有意亦意界耶.設有意界亦意耶。

    或有意非意界.謂 注: [一]原刻作繫.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 阿羅漢最後意。

    或有意界非意.謂處滅定者所有意因。

    或有意亦意界.謂所餘位。

    或有 無意無意界.謂已入無餘依涅槃界。

    若生長彼地卽用彼地眼還見彼地色耶。

    或有卽 用彼地眼還見彼地色.或復餘地.謂生長欲界用[一]色纏眼見欲纏色或用色纏上地眼 見下地色。

    如以眼對色.如是以耳對聲.如生長欲界.如是生長色界。

    若生長欲界卽以 欲纏鼻舌身還齅嘗覺欲纏香味觸.若生長色界卽以色纏身還覺自地觸.彼界自性 定無香味.離段食貪故.由此道理亦無鼻舌兩識。

    若生長欲界卽以欲纏意知三界法 及無漏法.如生長欲界如是生長色界.若生長無色界以無色纏意知無色纏自地法 及無漏法.若以無漏意知三界法及無漏法。

    何故諸藴如是次第.由識住故.謂四識住 及識。

    又前爲後依故.如其色相而領受故.如所領受而了知故.如所了知而思作故.如 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故。

    又由染汙清淨故.謂若於是處而起染淨.若由領受取相 造作故染汙清淨.若所染汙及所清淨.由此理故說藴次第。

    何故諸界如是次第.由隨 世事差別轉故。

    雲何世事差別而轉.謂諸世間最初相見.既相見已更相問訊.既問訊 注: [一]勘藏本作欲纏.與釋論合.今譯疑誤. ******************** 已卽受沐浴塗香華鬘.次受種種上妙飲食.次受種種臥具侍女.然後意界處處分別。

     以內界次第故建立外界.隨此次第建立識界。

    如界次第.處亦如是。

    藴義雲何.諸所有 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彼一切略說一色 藴.積聚義故如財貨[一]藴.如是乃至識藴。

    又苦相廣大故名爲藴.如大材藴.如契經言如 是純大苦藴集故。

    又荷雜染擔故名爲藴如肩荷擔。

    界義雲何.一切法種子義.又能持 自相義.又能持因果性義.又攝持一切法差別義。

    處義雲何.識生長門義是處義。

    [二]如佛 所說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燄行如芭蕉識如幻化.以何義故色如聚沫乃至識 如幻化。

    以無我故.離淨故.少味故.不堅不實故。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 注: [一]原刻下衍聚字.今依藏本及麗刻刪. [二]藏本上有句雲譬喻雲何.與前各段文例相符.今譯缺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