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有種子。
若正了知如界種類行跡趣入當知此由種種界智 力故.若正分別卽彼行跡一切品類如是行跡能令離染如是行跡能令畢竟清淨如 是行跡能令不畢竟清淨當知此由徧趣行智力故。
若如實知前際隨念一切趣因前 際俱行當知此由徧趣行智力故.若正了知如前分別種種隨順八言說句六種略行 當知此由宿住隨念智力故。
若正了知依於前際有情死生當知此由宿住隨念智力 故.若正觀見後際種種有情死生當知此由死生智力故。
若正了知於自事義未得究 竟有情後際受生相續當知此由死生智力故.若正了知於自事義已得究竟心善解 注:[一]地持此段文略.但雲.如性種子是名種種解智力.
********************
脫於現法中證得涅槃當知此由漏盡智力故。
[一]當知是名如來十力展轉相望亦有差
別亦無差別。
如來所有四無畏文.如契經說應知其相。
謂諸如來於其四處在大衆中 而自稱歎.謂所知障永解脫故於一切種一切法中現等正覺不共聲聞是第一處.諸 煩惱障永解脫故證得漏盡共諸聲聞是第二處.爲求解脫諸有情類超過衆苦說出 離道是第三處.卽於能出道得爲礙說諸障法應當遠離是第四處。
[二]如來旣於如是四
處如其實義自稱歎已.次後他於自所稱歎前之二處所有相違身語意業而興謗難.
復於後二自稱歎處所有相違前後乖反墮非理相而興謗難.復於世間有[三]眼見者無
眼見者有他心智者無他心智者如來於此自稱歎處能爲對治諸謗難中都不見有
如實因相.由是因緣於此四處能自了知坦然無畏心無怯劣無所疑慮都無驚懼。
又 佛大師唯有爾所正應稱歎.謂自利行及利他行俱善圓滿.當知此中前二稱歎自利 行滿.後二稱歎利他行滿。
此中如來若自稱歎於一切法現等覺故成正等覺當知正 爲等趣大乘諸菩薩故.若自稱歎一切漏盡當知正爲等趣聲聞及獨覺乘諸有情故. 注:[一]善戒結文異此.略雲.十力性悉是智無差別.以境界緣故說有別.
[二]以下至諸有情故二段.善戒文異.略雲.聲聞不共者.我所覺知.若言有法汝不知者.我亦不見沙門婆羅門等如法而言不知不見.以故不生羞畏.次我漏已盡.我已得道.我說障道三段文義幷同.
[三]原刻作明.今依麗刻改.勘藏本雲.有天眼也.次明字同.
********************
若復稱歎能出離道及諸障法當知俱爲等趣諸乘諸有情故。
如是如來所說經句謂 我爲諸菩薩聲聞說出離道乃至廣說.諸結集者於所結集聲聞藏中除菩薩言.於所 結集菩薩藏中但唯誦此菩薩之言。
如來所有三念住文.如契經說應知其相。
謂諸如 來於其長夜有如是欲.如何當令諸有情類於我善說法毗柰耶無倒行中如實隨住. 如是長夜欲樂法主化禦衆時[一]若所希欲或遂不遂不生雜染.由三念住略所顯故。
此 三念住復由三衆差別建立.雲何三衆。
若彼一切一向正行是第一衆.若彼一切一向 邪行是第二衆.若彼衆中一分正行一分邪行是第三衆。
如來所有三不護文.如契經 說應知其相。
謂諸如來以要言之於一切種鄙惡所作覆藏永斷由三不護之所顯示. 諸阿羅漢由忘念故於時時間片有無記鄙惡所作.如來於此一切一切皆無所有.是 故如來於諸弟子如所立要卽如自性切切誡朂顯顯訶擯.時復現行率爾敦逼於諸 弟子無所防慮.所謂勿彼共住多時知我所行三業不淨因於前事意懷不悅由斯不 順乃事乖違或面譏我或向他說。
當知如來所有大悲一切種相.皆悉如前供養親近 注:[一]善戒此句雲.不違佛教佛亦不喜修集捨心.有不信受違反所說有聽不聽均爾.以下至一段末缺文.
********************
無量品說.當知如是如來大悲無量無上。
雲何如來無忘失法。
謂諸如來常隨記念.若 事若[一]處若如若時有所爲作.如來卽於此事此處此如此時皆正隨念.是名如來無忘
失法。
[二]所謂如來普於一切所作事業.普於一切方處差別.普於一切所作方便.普於一
切時分差別.念無忘失常住正念.當知是名無忘失法。
雲何如來永害習氣。
謂諸如來 或於動轉.或於瞻視.或於言論.或於安住.似有煩惱所起作業多不現行.是名如來永 害習氣。
諸阿羅漢雖斷煩惱.而於動轉瞻視言論及安住中而有種種似有煩惱所起 作業。
雲何如來一切種妙智。
謂諸如來以要言之於三聚法現等正覺。
何等爲三。
一者 能引有義聚法.二者能引無義聚法.三者非能引有義聚法非能引無義聚法。
當知此 中若諸如來或於能引無義聚法或於非能引有義聚法非能引無義聚法.總於如是 一切法中無顛倒智.是名如來一切種智。
若諸如來於其能引有義聚法一切法中無 顛倒智.當知是名如來妙智。
卽於此中若一切種智若妙智總合爲一.名一切種妙智。
如是一切總名如來百四十種不共佛法。
卽於此中諸相隨好在菩薩位最後有中皆 注:[一]善戒次雲.何因緣作.雲何作.何時作.
[二]地持缺此段.勘善戒.此是釋前事處等義也.幷有釋何因緣作一義雲.爲調伏衆生而作.
若正了知如界種類行跡趣入當知此由種種界智 力故.若正分別卽彼行跡一切品類如是行跡能令離染如是行跡能令畢竟清淨如 是行跡能令不畢竟清淨當知此由徧趣行智力故。
若如實知前際隨念一切趣因前 際俱行當知此由徧趣行智力故.若正了知如前分別種種隨順八言說句六種略行 當知此由宿住隨念智力故。
若正了知依於前際有情死生當知此由宿住隨念智力 故.若正觀見後際種種有情死生當知此由死生智力故。
若正了知於自事義未得究 竟有情後際受生相續當知此由死生智力故.若正了知於自事義已得究竟心善解 注:
如來所有四無畏文.如契經說應知其相。
謂諸如來於其四處在大衆中 而自稱歎.謂所知障永解脫故於一切種一切法中現等正覺不共聲聞是第一處.諸 煩惱障永解脫故證得漏盡共諸聲聞是第二處.爲求解脫諸有情類超過衆苦說出 離道是第三處.卽於能出道得爲礙說諸障法應當遠離是第四處。
又 佛大師唯有爾所正應稱歎.謂自利行及利他行俱善圓滿.當知此中前二稱歎自利 行滿.後二稱歎利他行滿。
此中如來若自稱歎於一切法現等覺故成正等覺當知正 爲等趣大乘諸菩薩故.若自稱歎一切漏盡當知正爲等趣聲聞及獨覺乘諸有情故. 注:
如是如來所說經句謂 我爲諸菩薩聲聞說出離道乃至廣說.諸結集者於所結集聲聞藏中除菩薩言.於所 結集菩薩藏中但唯誦此菩薩之言。
如來所有三念住文.如契經說應知其相。
謂諸如 來於其長夜有如是欲.如何當令諸有情類於我善說法毗柰耶無倒行中如實隨住. 如是長夜欲樂法主化禦衆時
此 三念住復由三衆差別建立.雲何三衆。
若彼一切一向正行是第一衆.若彼一切一向 邪行是第二衆.若彼衆中一分正行一分邪行是第三衆。
如來所有三不護文.如契經 說應知其相。
謂諸如來以要言之於一切種鄙惡所作覆藏永斷由三不護之所顯示. 諸阿羅漢由忘念故於時時間片有無記鄙惡所作.如來於此一切一切皆無所有.是 故如來於諸弟子如所立要卽如自性切切誡朂顯顯訶擯.時復現行率爾敦逼於諸 弟子無所防慮.所謂勿彼共住多時知我所行三業不淨因於前事意懷不悅由斯不 順乃事乖違或面譏我或向他說。
當知如來所有大悲一切種相.皆悉如前供養親近 注:
雲何如來無忘失法。
謂諸如來常隨記念.若 事若
雲何如來永害習氣。
謂諸如來 或於動轉.或於瞻視.或於言論.或於安住.似有煩惱所起作業多不現行.是名如來永 害習氣。
諸阿羅漢雖斷煩惱.而於動轉瞻視言論及安住中而有種種似有煩惱所起 作業。
雲何如來一切種妙智。
謂諸如來以要言之於三聚法現等正覺。
何等爲三。
一者 能引有義聚法.二者能引無義聚法.三者非能引有義聚法非能引無義聚法。
當知此 中若諸如來或於能引無義聚法或於非能引有義聚法非能引無義聚法.總於如是 一切法中無顛倒智.是名如來一切種智。
若諸如來於其能引有義聚法一切法中無 顛倒智.當知是名如來妙智。
卽於此中若一切種智若妙智總合爲一.名一切種妙智。
如是一切總名如來百四十種不共佛法。
卽於此中諸相隨好在菩薩位最後有中皆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