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善戒此句文異.略雲.爲破如是邪見示受鬼身現夢教言.汝今不應殺羊祠祀.
[三]善戒缺此廣說無量之義.以下各段俱同.
[四]善戒缺此二句.
********************
爲說正法.由是菩薩與彼現行不同分故說正法故方便善巧除彼有情所有過失。
是 名略說菩薩隨類生.廣說如前當知無量。
雲何菩薩大勢生。
謂諸菩薩稟性生時所感 夀量形色族姓自在富等諸異熟果一切世間最爲殊勝.此異熟果所作事業自他利 品已廣宣說。
是名略說菩薩大勢生.若廣宣說彼彼類中受大勢生當知無量。
雲何菩 薩增上生。
謂諸菩薩始從第一極歡喜住乃至第十最上成滿諸菩薩住如前所說差 別受生.今於此中名增上生。
謂最初住作轉輪王王贍部洲得大自在.乃至第十最上 成滿諸菩薩住作大自在過色究竟一切生處最爲殊勝.[一]唯有已得最上成滿諸菩薩
住摩訶薩衆得生其中.彼諸菩薩卽由此業增上所感。
是名略說菩薩增上生.[二]若廣宣
說當知無量。
雲何菩薩最後生。
謂諸菩薩於此生中菩提資糧已極圓滿.或生婆羅門 大國師家.或生刹帝利大國王家.能現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作一切佛所作 事。
是名略說菩薩最後生.若廣宣說當知無量。
若諸菩薩於去來今清淨仁賢妙善生 處曾當現生.一切皆此五生所攝.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唯除凡地菩薩受生。
何以故.此 注:[一]地持善戒俱缺此二句.
[二]藏本缺此句.次段同.地持善戒亦同.
********************
中意取有智菩薩諸所受生爲五生故。
如是諸生大菩提果之所依止.令諸菩薩疾證 無上正等菩提。
[一]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二]攝受品第二
於一切住菩薩行中.當知菩薩略有六種於諸有情無倒攝受。
何等爲六。
一者頓普攝 受.二者增上攝受.三者攝取攝受.四者長時攝受.五者短時攝受.六者最後攝受。
雲何 菩薩於諸有情頓普攝受。
謂諸菩薩初發心時攝受一切諸有情界皆爲眷屬.作是思 惟.我當於彼隨能隨力作一切種利益安樂饒益之事.隨所思惟皆如是作.是名菩薩 於諸有情頓普攝受。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增上攝受。
謂諸菩薩或爲家主攝受父母妻 子奴婢僮僕作使.或爲國王攝受一切所統僚庶.菩薩如是發起增上攝受想已.於所 攝受隨攝受儀隨菩薩儀業用而轉。
若爲家主.於其父母種種方便勸修諸善.隨時供 養曾無懈廢.善識其恩善知酬報.於父母心善能隨順.於法於義隨自在轉.於其妻子 奴婢等類隨時恣與如法衣食.於諸事業終不逼切.雖有違犯而能堪忍.彼若疾病正 注:[一]以下藏本卷二十.
[二]地持作攝品第二.善戒作攝取品第二.
********************
能瞻療.於諸善事勸令修習.隨時賜與殊勝財物愛語慰喻不生奴婢作使等想.瞻敬
養育其若自身。
若爲國王.不行黜罰不用刀仗而能正化.以法以財用作饒益.依本土 田而自食用不以兇力侵掠他境.隨能隨力於諸有情勸止諸惡教修諸善.視諸衆生 如父於子.於他有情尚好等施況自親屬而不均濟.不行欺誑所言誠諦.遠離一切殺 縛捶打治罰逼迫斷截等事。
是名菩薩於諸有情增上攝受。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攝取 攝受。
[一]謂諸菩薩正禦徒衆.當知是名略說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若廣說者.由二因 緣正攝徒衆説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何等爲二。
[二]一者以無染心正攝徒衆.二者
於自義利正教修習非邪加行而陷逗之。
又於一切應攝受中其心平等不墮偏黨.亦 不於彼慳吝正法不作師拳.不於彼所希求承事恭敬供養.彼樂善故自求作者亦不 遮止.爲欲令其福德資糧得增長故.或遇餘時亦於彼所承事供養。
若於其義未解了 者開悟令解.已解了者轉令明淨.生起疑惑隨爲除斷.若生惡作善爲開解.甚深義句 以慧通達.於時時間正爲開顯。
於苦於樂與彼共同.於他所爲財利因緣成就上品經 注:[一]地持缺此一段.
[二]勘地持.一以財饒益.二以法饒益.善戒意同.
********************
營遽務過於自事.於他毀犯隨時正擧令其覺悟應時如理訶責擯罰.彼有疹疾或有
愁憂終不棄捨善權方便救療疹疾開解愁憂.於諸下劣形色憶念精進智等終不輕
陵.於時時間隨入勞倦如其所宜爲說正法.於時時間爲令繫念於所緣境與正教[一]授.
堪忍問難不生憤發.於彼戒行或等或增終無減劣.亦不希求利養恭敬。
具足悲愍無 掉無動.戒見軌則正命圓滿.舒顏平視遠離顰蹙.柔和善語先言問訊含笑爲先.於諸 善品恆常修習.不行放逸離諸懈怠.卽以是事教習徒衆.亦令自行轉更勝進。
菩薩不 應於一切時攝取徒衆.亦非不攝.亦非變異.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雲何菩薩 於諸有情長時攝受。
謂諸菩薩於住[二]下品成熟有情攝受饒益.當知說名長時攝受.以
經久時方堪淨故。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短時攝受。
謂諸菩薩於住中品成熟有情攝受 饒益.當知說名短時攝受.非經久時方堪淨故。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最後攝受.謂諸菩 薩於住上品成熟有情攝受饒益.當知說名最後攝受.卽於此生堪任淨故。
是名菩薩 於諸有情略有六種無倒攝受.由此攝受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於諸有情曾正攝受當 注:[一]藏本次有二句雲.如是護徒衆故.令自行轉更勝進故.
[二]善戒雲.諸根闇鈍善根難熟.
********************
正攝受現正攝受.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菩薩如是於諸有情六種攝受無倒轉時.當知 遭遇略十二種艱難之事.聰叡菩薩於彼十二艱難之事當正覺了。
何等十二。
[一]一者於
多安住違犯有情若罰若捨是名菩薩遭艱難事.二者於惡有情爲調伏故方便現行
辛楚加行防自意樂不生煩惱是名菩薩遭艱難事.三者現可施物極爲尠少現來求
者其數彌多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四者唯有一身衆多有情種種事業並現在前同時
來請共爲助伴是名菩薩遭艱難事.五[二]者居放逸處若住世間可愛妙定若生天上樂
世界中令心調善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六者常求徧作利有情事而於此事無力無能
是名菩薩遭艱難事.七者於其愚癡諂詐剛彊諸有情所若爲說法若復棄捨是名菩
薩遭艱難事.八者常於生死見大過失爲度有情而不棄捨是名菩薩遭艱難事.九者
未證清淨增上意樂多分慮恐失念命終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十者未證清淨增上意
樂他來求乞第一最勝所可愛物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十一者種種異見種種勝解諸
有情類若別教誨若總棄捨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十二者常行最極不放逸行而不應
注:
[一]善戒一二句互倒.
[二]藏本次有心不調善一語.
********************
斷一切煩惱是名菩薩遭艱難事。
若諸菩薩遭遇如是諸艱難事.或於其中應觀輕重 如其所應而作方便.或於其中應審簡擇補特伽羅.或於其中攀緣勇猛攝受因轉若 發正願.或於其中制禦其心不令流散.或於其中安住其心猛利思擇不生厭倦而自 安忍.或於其中而行放捨.或於其中發勤精進熾然無懈.或於其中善巧方便而正修 行.菩薩如是於正對治方便善巧.雖遭一切諸艱難事正現在前而無怯弱自正能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
是 名略說菩薩隨類生.廣說如前當知無量。
雲何菩薩大勢生。
謂諸菩薩稟性生時所感 夀量形色族姓自在富等諸異熟果一切世間最爲殊勝.此異熟果所作事業自他利 品已廣宣說。
是名略說菩薩大勢生.若廣宣說彼彼類中受大勢生當知無量。
雲何菩 薩增上生。
謂諸菩薩始從第一極歡喜住乃至第十最上成滿諸菩薩住如前所說差 別受生.今於此中名增上生。
謂最初住作轉輪王王贍部洲得大自在.乃至第十最上 成滿諸菩薩住作大自在過色究竟一切生處最爲殊勝.
是名略說菩薩增上生.
雲何菩薩最後生。
謂諸菩薩於此生中菩提資糧已極圓滿.或生婆羅門 大國師家.或生刹帝利大國王家.能現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作一切佛所作 事。
是名略說菩薩最後生.若廣宣說當知無量。
若諸菩薩於去來今清淨仁賢妙善生 處曾當現生.一切皆此五生所攝.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唯除凡地菩薩受生。
何以故.此 注:
如是諸生大菩提果之所依止.令諸菩薩疾證 無上正等菩提。
何等爲六。
一者頓普攝 受.二者增上攝受.三者攝取攝受.四者長時攝受.五者短時攝受.六者最後攝受。
雲何 菩薩於諸有情頓普攝受。
謂諸菩薩初發心時攝受一切諸有情界皆爲眷屬.作是思 惟.我當於彼隨能隨力作一切種利益安樂饒益之事.隨所思惟皆如是作.是名菩薩 於諸有情頓普攝受。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增上攝受。
謂諸菩薩或爲家主攝受父母妻 子奴婢僮僕作使.或爲國王攝受一切所統僚庶.菩薩如是發起增上攝受想已.於所 攝受隨攝受儀隨菩薩儀業用而轉。
若爲家主.於其父母種種方便勸修諸善.隨時供 養曾無懈廢.善識其恩善知酬報.於父母心善能隨順.於法於義隨自在轉.於其妻子 奴婢等類隨時恣與如法衣食.於諸事業終不逼切.雖有違犯而能堪忍.彼若疾病正 注:
若爲國王.不行黜罰不用刀仗而能正化.以法以財用作饒益.依本土 田而自食用不以兇力侵掠他境.隨能隨力於諸有情勸止諸惡教修諸善.視諸衆生 如父於子.於他有情尚好等施況自親屬而不均濟.不行欺誑所言誠諦.遠離一切殺 縛捶打治罰逼迫斷截等事。
是名菩薩於諸有情增上攝受。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攝取 攝受。
若廣說者.由二因 緣正攝徒衆説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何等爲二。
又於一切應攝受中其心平等不墮偏黨.亦 不於彼慳吝正法不作師拳.不於彼所希求承事恭敬供養.彼樂善故自求作者亦不 遮止.爲欲令其福德資糧得增長故.或遇餘時亦於彼所承事供養。
若於其義未解了 者開悟令解.已解了者轉令明淨.生起疑惑隨爲除斷.若生惡作善爲開解.甚深義句 以慧通達.於時時間正爲開顯。
於苦於樂與彼共同.於他所爲財利因緣成就上品經 注:
具足悲愍無 掉無動.戒見軌則正命圓滿.舒顏平視遠離顰蹙.柔和善語先言問訊含笑爲先.於諸 善品恆常修習.不行放逸離諸懈怠.卽以是事教習徒衆.亦令自行轉更勝進。
菩薩不 應於一切時攝取徒衆.亦非不攝.亦非變異.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雲何菩薩 於諸有情長時攝受。
謂諸菩薩於住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短時攝受。
謂諸菩薩於住中品成熟有情攝受 饒益.當知說名短時攝受.非經久時方堪淨故。
雲何菩薩於諸有情最後攝受.謂諸菩 薩於住上品成熟有情攝受饒益.當知說名最後攝受.卽於此生堪任淨故。
是名菩薩 於諸有情略有六種無倒攝受.由此攝受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於諸有情曾正攝受當 注:
菩薩如是於諸有情六種攝受無倒轉時.當知 遭遇略十二種艱難之事.聰叡菩薩於彼十二艱難之事當正覺了。
何等十二。
若諸菩薩遭遇如是諸艱難事.或於其中應觀輕重 如其所應而作方便.或於其中應審簡擇補特伽羅.或於其中攀緣勇猛攝受因轉若 發正願.或於其中制禦其心不令流散.或於其中安住其心猛利思擇不生厭倦而自 安忍.或於其中而行放捨.或於其中發勤精進熾然無懈.或於其中善巧方便而正修 行.菩薩如是於正對治方便善巧.雖遭一切諸艱難事正現在前而無怯弱自正能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