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關燈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問.增上戒住菩薩轉時當知何行何狀何相。

    答.若諸菩薩先於極歡喜住由十種心意 樂已得意樂清淨.何等爲十.一者於一切師長尊重福田不行虛誑意樂.二者於同法 菩薩忍辱柔和易可共住意樂.三者勝伏一切煩惱及隨煩惱衆魔事業心自在轉意 樂.四者於一切行深見過失意樂.五者於大涅槃深見勝利意樂.六者於諸妙善菩提 分法常勤修習意樂.七者卽於彼修爲隨順故樂處遠離意樂.八者於諸世間有染尊 位利養恭敬無所顧戀意樂.九者遠離下乘趣證大乘意樂.十者欲作一切有情一切 義利意樂.如是十種無倒意樂依心而轉是故說爲意樂清淨.卽由如是十種意樂成 上品故極圓滿故是諸菩薩入證第二增上戒住。

    於此住中性戒具足.極少邪惡業道 ******************** 所攝諸惡犯戒尚不現行.況中上品.[一]又於十種圓滿業道自性顯現。

    菩薩如是性戒具 足.能以妙慧於[二]染不染惡趣善趣及諸乘中諸業現行若因若果修證安立如實了知. 於異熟果及等流果如是諸業如實了知。

    自能現斷諸不善業.自能現受一切善業.卽 於其中樂勸導他能正勸導。

    於其種種不平等業現行過失之所染汙諸有情界.若興 若衰等無差別.一切皆墮等一義苦並住艱辛.種種艱辛之所逼切甚可哀愍.於彼獲 得廣大哀愍如實觀照。

    是諸菩薩安住如是增上戒住廣見諸佛善根清淨如前應知. 此差別者.謂如世間善巧工匠以所鍊金置迦肆娑置於火中數數焼鍊轉更明淨.如 是菩薩善根清淨當知亦爾。

    於此住中淨心意樂成滿趣入.在所生處多作輪王王四 大洲.以自在力令多有情止息犯戒不善業道勸彼受行諸善業道。

    [三]當知威力過前十 倍。

    當知是名略說菩薩增上戒住.謂[四]意樂淨故.性戒具足故.離一切種毀犯戒垢故.一 切業道一切因果了知通達故.於諸淨業能自受行亦樂勸他令其受行故.於有情界 諸業所生衆苦艱辛得大哀愍如實觀照故.善根清淨故.受生故.威力故。

    若廣宣說如 注: [一]地持缺此一句.勘梵藏二本.業道上均有善字.善戒亦同.今譯文略. [二]勘梵藏二本.染不染下有業道二字.地持善戒均同.今譯脫略. [三]此下至威力故一段.善戒文略.但雲.餘如初說. [四]梵藏二本均缺此句. ******************** 十地經離垢地說。

    遠離一切犯戒垢故名離垢地.由離一切犯戒垢故卽此名爲增上 戒住.彼離垢地當知卽此增上戒住。

    問.增上心住菩薩轉時當知何行何狀何相。

    答.若 諸菩薩先於增上戒住已得十種清淨意樂作意思惟解了通達.復由餘十淨心意樂 作意思惟成上品故極圓滿故.過增上戒住入增上心住。

    何等爲十。

    一者作意思惟我 於十種淨心意樂已得清淨.二者作意思惟我於十種淨心意樂已清淨故能不退失. 三者作意思惟我於一切漏有漏法心不趣入於違背中能正安住.四者作意思惟我 能於彼修對治中識正安住.五者作意思惟我能於彼所修對治不復退失.六者作意 思惟我於如是堅固對治不爲一切漏有漏法一切魔軍之所勝伏.七者作意思惟我 今能於一切佛法其心無有怯劣而轉.八者作意思惟我今能於一切苦行無有怯弱. 九者作意思惟我心一向於大乘中深生信解終不愛樂餘下劣乘.十者作意思惟我 於一切利有情事深心愛樂.由此十種淨心意樂作意思惟能入菩薩增上心住。

    菩薩 安住增上心住能以種種過患行相壞一切行於彼諸行深心厭離.於佛妙智能以種 ******************** 種勝利行相見大勝利.又於其中能以淳淨一味欲樂深生愛慕.於有情界能以種種 苦惱行相觀爲有苦.於諸有情興悲戀心生依義心.於一切行無有放逸爲大菩提熾 然精進.於諸有情能起廣大悲愍意樂.觀諸有情解脫衆苦究竟方便唯是一切煩惱 諸纏無障礙智.觀彼解脫能圓證者唯於法界一切分別現行雜染生起對治無分別 慧.觀能成辦彼智光明唯是無倒勝三摩地.觀所引發一切靜慮等持等至皆菩薩藏 聽聞爲先皆聞正法以爲緣起。

    觀見是已.發大精進訪求多聞.爲聞正法[一]不惜身命.無 有資財內外愛物而不能捨.無有師長不誓承事.[二]無有尊教不誓奉行.無有身苦而不 誓受.若聞佛法一四句頌歡喜踴躍勝得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其中大珍寶聚.聞一句 法是佛所說能引正等覺能淨菩薩行歡喜[三]踴躍勝得一切釋梵護世轉輪王等極尊 貴位.設有告言善男子聽我有一句佛所說法能引正等覺能淨菩薩行汝欲聞不.汝 今若能投大火坑受大苦者當爲汝說.菩薩聞已歡喜踴躍[四]答言我能.我若得聞如前 所說一句法義正使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我從梵天尚投身入況小火 注: [一]梵藏二本皆缺此句. [二]梵本缺此句.藏本雲.今有欲樂不誓受. [三]原刻作勇.今依麗刻改.次同. [四]藏本此句雲.作是思惟.地持同. ******************** 坑.爲求佛法尚應久處大那落迦受大苦惱況餘小苦而不應受。

    菩薩發起如是精進 求正法已.復能如實如理思惟要正修行法隨法行方得名爲隨順佛法.非但聽聞文 字音聲而得清淨.如是知已卽依所聞正緣法相遠離諸欲惡不善法.廣說乃至得世 俗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及四無量五種神通具足安住。

    既多住已.彼還棄捨諸靜慮等 等持等至.願自在力還來欲界.觀彼彼處若爲有情能作義利若能圓滿菩提分法卽 便往生非但自在而生彼處.如是菩薩離欲貪故名斷欲縛.棄捨靜慮等持等至故名 斷有縛.菩薩先從勝解行地於法真如修勝解故已斷見縛.邪貪恚癡畢竟不轉。

    廣見 諸佛善根清淨如前應知.此差別者.謂如世間善巧工匠先所焼鍊手中真金垢穢斯 盡稱量等住.如是菩薩善根清淨當知亦爾。

    受生多分作釋天帝.善化有情令離欲貪。

     所有威力.於前住中已說千數.當知此中有百千數.當知是名略說菩薩增上心住.謂 心意樂作意思惟成滿趣入故.於一切行諸有情界及大菩提能正通達故.於諸有情 脫苦方便能正推求故.於正法中起大恭敬訪求無倦故.能正修行法隨法行於其世 ******************** 俗諸靜慮等等持等至無量神通能引能住故.棄捨於彼願自在力隨樂受生故.善根 清淨故.受生故.神力故。

    若廣宣說如十地經發光地說。

    [一]由發聞行正法光明等持光明 之所顯示是故此地名發光地.由內心淨能發光明是故說名增上心住.由此義故名 發光地.卽由此義當知復名增上心住。

    雲何菩薩覺分相應增上慧住。

    謂諸菩薩先於 增上心住以求多聞增上力故已得十法明入.由此十法明入成上品故極圓滿故超 過增上心住入初增上慧住.如是十法明入文詞如契經說應知其相.[二]謂若彼假設.若 於中假設.若由此假設.若平等勝義.若染惱故清淨故成染成淨.若由繫縛煩惱所染. 若由無上清淨所淨.當知是名十法明入略所說義。

    是諸菩薩住此住中如契經說不 壞意樂而爲上首所有十種能成熟智智成熟法皆悉成就.長如來家得彼體法。

    觀一 切種菩提薩埵增上力故.修四念住而爲上首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如契經說。

    由於此 法方便攝受勤修習故.最極微細薩迦耶見執著一切藴界處等一切動亂皆得畢竟 不現行斷。

    由彼斷故.一切如來所訶毀業皆不現行.一切如來所讚美業如實隨轉。

    既 注: [一]善戒缺此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