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關燈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一]持隨法瑜伽處菩薩相品第一 [二]雲何真實諸菩薩相。

    嗢柁南曰. 真實諸菩薩 五種相應知. 自性.依處.果. 次第.攝.五轉。

     謂諸菩薩有五真實菩薩之相.若成就者墮菩薩數。

    何等爲五。

    一者哀愍.二者愛語.三 者勇猛.四者舒手惠施.五者能解甚深義理密意。

    如是五法當知一一各有五轉.一者 自性.二者依處.三者果利.四者次第.五者相攝。

    應知此中哀愍自性略有二種.一在意 樂.二在正行.在意樂者謂諸菩薩於諸有情利益意樂安樂意樂是名哀愍.在正行者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如所意樂隨力隨能身語饒益是名哀愍。

    愛語自性謂如前說.若 慰喻語若慶悅語若勝益語當知如前攝事品說。

    勇猛自性謂諸菩薩剛決堅固無所 注: [一]地持作持法方便處.善戒作如法住.品名俱同. [二]藏本缺此問句.又頌缺前二句.地持善戒問頌俱缺. ******************** 怯劣有大勢力。

    若諸菩薩廣大施性無染施性.是名舒手患施自性。

    若諸菩薩四無礙 解及卽於彼無倒引發正加行智.是名能解甚深義理密意自性。

    當知菩薩哀愍依處 略有五種。

    何等爲五。

    一有苦有情.二惡行有情.三放逸有情.四邪行有情.五煩惱隨眠 有情。

    那落迦等所有有情皆爲苦受連綿相續逼切而轉.如是名爲有苦有情。

    或復有 情雖非定苦而多現行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於諸惡中喜樂安住.所謂屠養 羊豬雞[一]等不律儀輩.如是名爲惡行有情.或復有情雖非定苦及行惡行而於諸慾躭 著受用.常樂安住種種俳優歌舞笑睇以自娛樂.所謂一類受欲塵者.如是名爲放逸 有情。

    或復有情雖非定苦行惡放逸而依妄見修行種種苦解脫行.謂捨諸慾於惡說 法毗柰耶中而出家者.如是名爲邪行有情。

    或復有情雖非定苦廣說乃至非修邪行 而或具縛或不具縛爲諸煩惱之所隨眠.謂正修行賢善異生及諸有學.是名煩惱隨 眠有情。

    是名菩薩所有哀愍五種依處.由此依處由此所緣哀愍而轉.除此無有若過 若增。

    當知菩薩愛語依處亦有五種。

    何等爲五。

    [二]一正言論語.二正慶悅語.三正安慰語. 注: [一]地持雲十二惡律儀.善戒雲十六惡律儀. [二]地持下釋四五次序互倒. ******************** 四正廣恣語.五如理說語.如是廣辯應知如前攝事品說。

    是名菩薩所有愛語五種依 處.由此依處由此所緣愛語而轉.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當知菩薩勇猛依處亦有五種。

     何等爲五。

    謂卽如前菩提分品所說菩薩堅力持性五種依處.當知是此菩薩勇猛五 種依處.由此依處由此所緣勇猛而轉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當知菩薩舒手惠施亦五 依處。

    何等爲五。

    一數數惠施.二歡喜惠施.三殷重惠施.四無染惠施.五無依惠施.如是 五種如前施品廣辯應知.由此依處由此所緣菩薩舒手惠施而轉.除此無有若過若 增。

    當知菩薩能解甚深義理密意亦五依處。

    何等爲五。

    [一]謂於如來所說契經隨順甚深 甚深顯現空性相應緣性緣起應知是名第一依處.於毗柰耶毀犯善巧還淨善巧當 知是名第二依處.於摩怛理迦施設建立無倒法相當知是名第三依處.能正顯除意 趣難解諸法[二]相義當知是名第四依處.於一切法法義釋詞品類差別當知是名第五 依處.由此依處由此所緣菩薩能解甚深義理密意而轉.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菩薩哀 愍於諸有情最初能斷怨害嫌恨.菩薩哀愍普於一切利有情事皆能修作心無怯劣. 注: [一]前三依處.善戒雜有釋文.略雲.一說修多羅甚深之義.解說空義.三世.中陰.退不退.我我所.佛性.菩薩性.如來.涅槃.三乘.色造色.十二因緣.二能說毗尼義.是犯非犯.可悔不可悔.輕重.性重遮重.三說摩夷義.佛爾時爲衆生說犯.爲他說輕作重說重作輕.爲令一人得懺悔故乃至大衆中得懺悔故. [二]原刻作想.今依麗刻改. ******************** 於此加行嘗無厭倦.多住哀愍能攝無罪現法樂住及饒益他.又如世尊所說修慈所 得勝利謂於現身毒藥刀仗不加害[一]等.如是一切菩薩哀愍皆當了知.是名菩薩哀愍 果利。

    菩薩愛語於現法中斷語四過.所謂妄語離間麤惡及以綺語.由此愛語[二]於現法 中能自攝受能攝受他安隱而轉.菩薩愛語於當來世其言敦肅言必信用.是名菩薩 愛語果利。

    菩薩勇猛於現法中能離一切懶惰懈怠心常歡喜.能受菩薩淨戒律儀受 已終無毀犯退屈.能正堪忍攝受自他於當來世一切菩薩所起事業.稟性堅固凡所 造修若未成辦終無懈退.是名菩薩勇猛果利。

    當知菩薩舒手惠施能解甚深義理密 意.所得果利如威力品惠施威力般若威力差別應知.是名菩薩舒手惠施能解甚深 義理密意二種果利。

    是名菩薩五相果利。

    雲何五相如是次第。

    謂諸菩薩先修哀愍攝 受有情.於彼顧念欲作饒益。

    次修愛語.爲彼有情出不善處安立善處宣說正理攝受 教誨。

    次修勇猛.於已趣入諸有情類若諸有情起諸邪行種種煩惱變異事中皆能堪 忍.爲不棄捨安住種種正行邪行諸有情故。

    是諸菩薩修勇猛已.一類有情以財攝受 注: [一]善戒次雲.眠無惡夢.諸天擁護.捨此身已得生初禪. [二]藏本此四字在後出.連於當來世爲文. ******************** 能令成熟.一類有情以法攝受能令成熟.一類有情以財以法二種攝受能令成熟.是 故菩薩次後修習舒手惠施能解甚深義理密意。

    當知是名菩薩五相前後次第。

    問.菩 薩五相六到彼岸.何到彼岸攝何等相。

    答.菩薩哀愍當知靜慮到彼岸攝.菩薩愛語屍 羅般若到彼岸攝.菩薩勇猛進忍般若到彼岸攝.菩薩所有舒手惠施當知卽施到彼 岸攝.菩薩所有能解甚深義理密意靜慮般若到彼岸攝。

    [一]如是真實菩薩五相當知一 一皆有五轉.所謂自性依處果利次第相攝.已廣分別應如實知。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二]分品第二 [三]在家出家二分菩薩有幾種法正修學時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嗢柁南曰. 二分諸菩薩 初事業善修. 善巧.饒益他. 迴向最爲後。

     謂諸菩薩或在家分或出家分差別轉時.略有四法當知令此在家出家二分菩薩正 勤修學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何等爲四。

    一者善修事業.二者方便善巧.三者饒益於他. 四者無倒迴向。

    雲何菩薩善修事業。

    謂諸菩薩於六波羅蜜多決定修作.[四]委悉修作.恆 注: [一]地持善戒俱缺此段. [二]地持作翼品第二.善戒作禪品第二. [三]藏本缺此標句.地持善戒皆同.幷缺下頌. [四]勘地持善戒.意謂專心修作. ******************** 常修作.無罪修作。

    雲何菩薩於施波羅蜜多決定修作。

    謂諸菩薩現有種種可施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