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諸乞求者正現在前.有恩無恩有德有失無有差別要當施與.若人非人若諸沙門若
婆羅門及餘世間無有如法能令施心有所傾動。
雲何菩薩於施波羅蜜多委悉修作。
謂諸菩薩現有種種可施財法.諸乞求者正現在前一切施與.無有少物於諸有情而 不能捨.於內身命尚能惠施.何況外物。
雲何菩薩於施波羅蜜多恆常修作。
謂諸菩薩 於修惠施無有厭倦.恆常無間於一切時隨有所得卽隨惠施無所吝惜。
雲何菩薩於 施波羅蜜多無罪修作。
謂諸菩薩遠離如前施品所說諸雜染施修行所餘無雜染施. 如是菩薩於施波羅蜜多能善修作。
如於施波羅蜜多能善修作.如是於戒忍精進靜 慮慧波羅蜜多如其所應當知亦爾。
是名菩薩由四行相於其六種波羅蜜多決定修 作委悉修作恆常修作無罪修作。
雲何菩薩方便善巧。
當知如是方便善巧略有十種。
何等爲十。
一者憎背聖教有情除其恚惱方便善巧.二者處中有情令其趣入方便善 巧.三者已趣入者令其成熟方便善巧.四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脫方便善巧.五者於諸 ******************** 世間一切異論方便善巧.六者於諸菩薩淨戒律儀受持毀犯能正觀察方便善巧.七 者於諸正願方便善巧.八者於聲聞乘方便善巧.九者於獨覺乘方便善巧.十者於其 大乘方便善巧.如是一切方便善巧如前卽此菩薩地中隨彼彼處已廣分別如應當 知。
如是十種菩薩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謂由前四種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正安 立所化有情於自義利.由於世間一切異論方便善巧令諸菩薩善能摧伏一切異論. 由於菩薩淨戒律儀受持毀犯能正觀察方便善巧令諸菩薩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 法悔除於善清淨菩薩所受淨戒律儀能善修瑩.由於正願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證 當來一切所愛事義圓滿.由於三乘方便善巧令諸菩薩於諸有情隨其種性根及勝 解說相稱法說順正理。
是名十種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作五事.由此五事能令菩薩 現法當來一切事義皆得究竟。
雲何菩薩饒益於他。
[一]謂諸菩薩依四攝事卽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能與一分有情利益.能與一分有情安樂.能與一分所化有情利益安樂.是
名略說菩薩所有饒益於他.廣說如前自他利品應知其相。
雲何菩薩無倒迴向。
謂諸 注:[一]善戒以下至段末文略.但雲如四攝品中說.
********************
菩薩三門積集所有善根.卽善修事業.方便善巧.饒益於他.去來今世一切攝取.以淳
一味妙淨信心迴求無上正等菩提.終不用此所集善根希求世間餘果異熟唯除無
上正等菩提。
世尊所有爲在家分或出家分諸菩薩說所應學法.當知一切此四所攝. 謂善修事業.方便善巧.饒益於他.無倒迴向。
是故如是善修事業方便善巧饒益於他 無倒迴向諸菩薩衆親近鄰逼難得難證無上菩提.當知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菩薩或 在家分或出家分精勤修學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曾當現證一切皆由如是四法.除此 無有若過若增。
又諸菩薩或在家分或出家分雖復同於如是四法正勤修學.而出家 者於在家者甚大殊異甚大高勝。
所以者何.[一]當知一切出家菩薩於其父母妻子親屬
攝受過患皆得解脫.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又復一切出家菩薩於爲攝受父母親屬營 農商估事王業等種種艱辛遽務憂苦皆得解脫.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又復一切出家 菩薩一向能行鉤鎖梵行.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又復一切出家菩薩普於一切菩提分 法速證通慧隨所造修彼彼善法皆能疾疾到於究竟.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二]又復一切
注:
[一]善戒次下二段合爲一段.在最後出.
[二]善戒缺此一段.
********************
出家菩薩安住決定清淨律儀凡所發言衆鹹信奉.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如是等類無 量善法當知一切出家菩薩於在家者甚大殊異甚大高勝。
[一]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二]增上意樂品第三
[三]雲何菩薩增上意樂。
嗢柁南曰. 智者於有情 有七相憐愍. 十五勝意樂. 作十事應知。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深心發起七相憐愍.以諸菩薩具憐愍故名善意樂極善意樂。
何 等名爲七相憐愍。
一者無畏憐愍.二者如理憐愍.三者無倦憐愍.四者無求憐愍.五者 無染憐愍.六者廣大憐愍.七者平等憐愍。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非怖畏故而起憐愍.現 行隨順身語意業適可其心利益安樂.是名菩薩無畏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非不 如理憐愍而轉.謂終不以非法非律非賢善行及以非處勸授有情.是名菩薩如理憐 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如是憐愍.隨其所宜發起一切饒益事業曾無厭倦.是名菩薩 無倦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不待求請自起憐愍爲作饒益.是名菩薩無求憐愍。
又 注:[一]以下藏本卷十七.
[二]地持作淨心品第三.善戒作定心品第三.
[三]藏本缺此問句.地持善戒同.幷缺下頌.
********************
諸菩薩於諸有情無愛染心而起憐愍.謂饒益他不祈恩報亦不希望當來可愛諸果
異熟.[一]是名菩薩無染憐愍.亦名菩薩無緣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所起憐愍唯是廣 大而非狹小.言廣大者.謂於一切諸有情所雖遭一切不饒益事而不棄捨.[二]菩薩自身
寧受非愛終不以惡欲加於彼.是名菩薩廣大憐愍。
又諸菩薩如是相狀如是功德相 應憐愍普於一切諸有情類平等平等於有情界無有分限.是名菩薩平等憐愍。
菩薩 與此七種行相憐愍相應.名善意樂極善意樂。
[三]當知此中淨信爲先擇法爲先於諸佛
法所有勝解印解決定.是名菩薩增上意樂.如是菩薩增上意樂當知略說有十五種。
何等十五。
一最上意樂.二[四]遮止意樂.三波羅蜜多意樂.四真實義意樂.五威力意樂.六
利益意樂.七安樂意樂.八[五]解脫意樂.九堅固意樂.十無虛妄意樂.十一不清淨意樂.十
二清淨意樂.十三善清淨意樂.十四應調伏意樂.十五俱生意樂。
謂諸菩薩於佛法僧 最上真實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最上意樂。
又諸菩薩於所受持淨戒律儀起勝意樂.是 名菩薩遮止意樂。
又諸菩薩於所修證施忍精進靜慮般若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波羅 注:[一]地持缺此一句.
[二]地持缺此一句.
[三]善戒此二段文略.但雲心清淨者有十五種.
[四]藏本作戒意樂.地持同.
[五]藏本作增上意樂.次釋文結名同.
********************
蜜多意樂。
又諸菩薩於法無我補特伽羅無我甚深勝義諸法真如起勝意樂.是名菩 薩真實義意樂。
又諸菩薩於佛菩薩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或俱生威力起勝意樂.是名 菩薩威力意樂。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Q欲Y以善法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利益意樂。
又諸菩 薩於諸有情Q欲Y以饒益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安樂意樂。
又諸菩薩卽於如是諸有情所 無愛染心.又於當來可愛異熟其心無繫.是名菩薩解脫意樂。
又諸菩薩於其無上正 等菩提其心專注曾無變易.是
雲何菩薩於施波羅蜜多委悉修作。
謂諸菩薩現有種種可施財法.諸乞求者正現在前一切施與.無有少物於諸有情而 不能捨.於內身命尚能惠施.何況外物。
雲何菩薩於施波羅蜜多恆常修作。
謂諸菩薩 於修惠施無有厭倦.恆常無間於一切時隨有所得卽隨惠施無所吝惜。
雲何菩薩於 施波羅蜜多無罪修作。
謂諸菩薩遠離如前施品所說諸雜染施修行所餘無雜染施. 如是菩薩於施波羅蜜多能善修作。
如於施波羅蜜多能善修作.如是於戒忍精進靜 慮慧波羅蜜多如其所應當知亦爾。
是名菩薩由四行相於其六種波羅蜜多決定修 作委悉修作恆常修作無罪修作。
雲何菩薩方便善巧。
當知如是方便善巧略有十種。
何等爲十。
一者憎背聖教有情除其恚惱方便善巧.二者處中有情令其趣入方便善 巧.三者已趣入者令其成熟方便善巧.四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脫方便善巧.五者於諸 ******************** 世間一切異論方便善巧.六者於諸菩薩淨戒律儀受持毀犯能正觀察方便善巧.七 者於諸正願方便善巧.八者於聲聞乘方便善巧.九者於獨覺乘方便善巧.十者於其 大乘方便善巧.如是一切方便善巧如前卽此菩薩地中隨彼彼處已廣分別如應當 知。
如是十種菩薩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謂由前四種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正安 立所化有情於自義利.由於世間一切異論方便善巧令諸菩薩善能摧伏一切異論. 由於菩薩淨戒律儀受持毀犯能正觀察方便善巧令諸菩薩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 法悔除於善清淨菩薩所受淨戒律儀能善修瑩.由於正願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證 當來一切所愛事義圓滿.由於三乘方便善巧令諸菩薩於諸有情隨其種性根及勝 解說相稱法說順正理。
是名十種方便善巧令諸菩薩能作五事.由此五事能令菩薩 現法當來一切事義皆得究竟。
雲何菩薩饒益於他。
雲何菩薩無倒迴向。
謂諸 注:
世尊所有爲在家分或出家分諸菩薩說所應學法.當知一切此四所攝. 謂善修事業.方便善巧.饒益於他.無倒迴向。
是故如是善修事業方便善巧饒益於他 無倒迴向諸菩薩衆親近鄰逼難得難證無上菩提.當知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菩薩或 在家分或出家分精勤修學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曾當現證一切皆由如是四法.除此 無有若過若增。
又諸菩薩或在家分或出家分雖復同於如是四法正勤修學.而出家 者於在家者甚大殊異甚大高勝。
所以者何.
又復一切出家菩薩於爲攝受父母親屬營 農商估事王業等種種艱辛遽務憂苦皆得解脫.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又復一切出家 菩薩一向能行鉤鎖梵行.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又復一切出家菩薩普於一切菩提分 法速證通慧隨所造修彼彼善法皆能疾疾到於究竟.在家菩薩則不如是。
如是等類無 量善法當知一切出家菩薩於在家者甚大殊異甚大高勝。
嗢柁南曰. 智者於有情 有七相憐愍. 十五勝意樂. 作十事應知。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深心發起七相憐愍.以諸菩薩具憐愍故名善意樂極善意樂。
何 等名爲七相憐愍。
一者無畏憐愍.二者如理憐愍.三者無倦憐愍.四者無求憐愍.五者 無染憐愍.六者廣大憐愍.七者平等憐愍。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非怖畏故而起憐愍.現 行隨順身語意業適可其心利益安樂.是名菩薩無畏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非不 如理憐愍而轉.謂終不以非法非律非賢善行及以非處勸授有情.是名菩薩如理憐 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如是憐愍.隨其所宜發起一切饒益事業曾無厭倦.是名菩薩 無倦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不待求請自起憐愍爲作饒益.是名菩薩無求憐愍。
又 注: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所起憐愍唯是廣 大而非狹小.言廣大者.謂於一切諸有情所雖遭一切不饒益事而不棄捨.
又諸菩薩如是相狀如是功德相 應憐愍普於一切諸有情類平等平等於有情界無有分限.是名菩薩平等憐愍。
菩薩 與此七種行相憐愍相應.名善意樂極善意樂。
何等十五。
一最上意樂.二
謂諸菩薩於佛法僧 最上真實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最上意樂。
又諸菩薩於所受持淨戒律儀起勝意樂.是 名菩薩遮止意樂。
又諸菩薩於所修證施忍精進靜慮般若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波羅 注:
又諸菩薩於法無我補特伽羅無我甚深勝義諸法真如起勝意樂.是名菩 薩真實義意樂。
又諸菩薩於佛菩薩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或俱生威力起勝意樂.是名 菩薩威力意樂。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Q欲Y以善法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利益意樂。
又諸菩 薩於諸有情Q欲Y以饒益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安樂意樂。
又諸菩薩卽於如是諸有情所 無愛染心.又於當來可愛異熟其心無繫.是名菩薩解脫意樂。
又諸菩薩於其無上正 等菩提其心專注曾無變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