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關燈
無缺無間運轉 道隨行住。

    雲何菩薩無礙解住。

    謂諸菩薩卽以善清淨無動慧等持爲所依止得廣大 慧爲他說法無上爲依能於諸法異門義趣釋詞差別妙簡擇住。

    雲何菩薩最上成滿 菩薩住。

    謂諸菩薩安住於此.於菩薩道已到究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大法 灌頂.或一生所繫或居最後有.從此住無間卽於爾時證覺無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 佛所作事。

    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修所作狹小所作有缺所作不定所得有退.極 歡喜住於菩薩修所作廣大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無復退轉.如極歡喜住乃 至三種增上慧住應知亦爾。

    從初無相住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於菩薩修所作無量 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終無退轉。

    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發 注: [一]善戒此段文異.畧雲.行行者.爲助菩提勤行精進是名行行.雖不見衆生相菩提相.而修菩提不休.是名無相行雲雲. ******************** 趣.極歡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獲得.初無相住於菩 薩無相修當知圓證.第二無相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清淨.無礙解住最上成滿菩薩 住於菩薩無相修果當知領受。

    問.勝解行住菩薩[一]轉時應知何行何狀何相。

    答.勝解行 住菩薩轉時思擇力勝.於諸菩薩所作加行以分別慧數數思擇方能修作.[二]未能任性 成辦所作.未得堅固相續無退菩薩勝修.如於勝修於勝修果種種無礙勝解神通解 脫等持等至亦未能得。

    未能超越五種怖畏.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趣畏處衆怯畏。

     於所應作利有情事策勵思惟方能修作.未能任性哀愍愛念.或於一時於諸有情由 身語意發起邪行.或於一時於諸境界發起貪著.或於一時於資生具現有慳吝。

    信他 諸佛菩薩而行.未能自內了知真實.[三]謂於如來或法或僧或真實義[四]或有情事或佛菩 薩神通威力或因或果或應得義或得方便或於所行皆隨他信.成就狹小聞所成智 思所成智而非無量。

    又卽於此或時忘失.有忘失法。

    成就菩薩苦遲通行.於大菩提無 猛利樂欲無熾然精進無有甚深牢固淨信。

    於其三處有忘失念.一於境界可意不可 注: [一]藏本缺此二字.勘梵本雲現在時.地持雲行解行時也. [二]勘藏本此下三句意雲.未能自性成菩薩修.未得堅固不退.如是於修果無礙解等亦然. [三]原刻作語.今依麗刻改. [四]勘梵藏二本均無此或有情事一語.地持善戒幷同.今譯衍文.或所據抄本重寫前真實義一語.而誤語首字母tattva^爲sattva^ 也. ******************** 意色聲香味觸法中或於一時其心顛倒忘失正念.二於受生彼彼身中既受生已忘 失前生.三於所受所持諸法久作久說或於一時有所忘失.於是三處有忘失念。

    或於 一時具足聰慧於其諸法能受能持於其義理堪能悟入.或於一時則不如是.或於一 時具足憶念.或於一時成[一]忘念類。

    於諸有情未能了知如實調伏善巧方便.於自佛法 亦未了知如實引發善巧方便。

    爲他說法教授教誡勉勵而轉.勉勵轉故不如實知.或 時虛棄或不虛棄.如闇中射或中不中隨欲成故。

    或於一時於大菩提雖已發心而復 退捨.或於一時棄捨菩薩先所受學淨戒律儀不能受學.或於一時雖勤修習利有情 事而於中間生厭倦故復還棄捨利有情事。

    由意樂故欲令自樂.由思擇故欲令他樂。

     於諸菩薩所有違犯多分徧知.非數徧知無餘永斷.由於毀犯數現行故。

    或於一時於 菩薩藏法毗柰耶他所引奪.或於一時聞說甚深廣大法教而生驚怖其心搖動猶豫 疑惑。

    於諸有情遠離一切現行大悲.於諸有情少分現前利益安樂未能廣大未能無 量。

    於如上說一切圓滿菩薩學中未能普學.於如上說一切圓滿菩薩諸相未皆成就. 注: [一]原刻作妄.今依麗刻改. ******************** 於如上說一切圓滿二分菩薩正加行中未等顯現.[一]於如上說菩薩意樂猶未清淨。

    於 其無上正等菩提自謂爲遠.未於涅槃增上意樂安立深固如於生死長時流轉。

    於其 熾然無動妙善菩提分法未能成就。

    如是等類.當知是名勝解行住菩薩轉時諸行狀 相。

    是諸菩薩勝解行住下忍轉時如上所說諸行狀相當知上品.中忍轉時如上所說 諸行狀相當知中品.上忍轉時如上所說當知下品其性微薄。

    卽於如是上忍轉時於 上所說諸行狀相漸次能令無餘永斷.從此無間當知菩薩入極喜住。

    由得方便.極喜 住中勝解行住所說諸法皆無所有.與彼相違所有一切白品諸法皆悉顯現.由諸菩 薩成就此故轉得名爲淨勝意樂。

    勝解行住菩薩轉時雖有少分輭中上品方便展轉 清淨勝解而未得名淨勝意樂.何以故.由此勝解爲彼多種諸隨煩惱染汙而轉。

    極歡 喜住菩薩住時一切勝解諸隨煩惱皆悉永斷.離隨煩惱淨勝解轉。

    問.極歡喜住菩薩 轉時應知何行何狀何相。

    答.若諸菩薩從勝解行住入極歡喜住.先於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弘願未善通達菩提自性.未善通達菩提方便.多分隨順他緣而轉不善決定.除 注: [一]梵本缺此一句.善戒同. ******************** 捨彼故發起六相新善決定內證修性菩薩大願.超過一切餘白淨願.[一]無等.不共果.是 世間.超越一切世間境界.隨救一切有情苦故不共一切聲聞獨覺。

    雖一刹那生起此 願.法性自爾能得菩提無量白法可愛之果。

    又此大願無變無盡.自性得已無異因緣 令其退轉變異可得.[二]又是勝分墮後邊際極大菩提。

    如此菩薩善決定願亦名發心。

    又 卽如是菩薩發心略有四相應當了知。

    何等爲四。

    一者何相菩薩發心.二者發心何所 緣慮.三者發心[三]何狀何相何自性起.四者發心有何勝利.由此四相應當了知菩薩發 心。

    謂諸菩薩勝解行住已善積集一切善根.於菩薩行已正[四]超出.略說是相菩薩發心。

     又諸菩薩緣當來世無倒速疾一切菩提資糧圓滿.一切菩薩利有情事圓滿.無上正 等菩提一切種一切佛法圓滿.諸佛所作事業圓滿.略說緣慮如是發心。

    又諸菩薩[五]無 倒速疾發起一切菩提資糧隨順.於諸有情一切菩薩所作隨順.獲得無上正等菩提 無師自然妙智隨順.徧一切種諸佛所作事業隨順廣大願心。

    又諸菩薩發是心已超 過菩薩凡異生地.證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成佛真子.決定趣向正等菩提.決定 注: [一]梵藏二本以此句爲六相.今依彼句讀. [二]藏本雲.於彼邊際自能作大菩提究竟.意義較明.善戒亦雲畢竟能得無上菩提. [三]藏本雲.何相何所似.何自性起. [四]藏本雲出離.意謂決定生起.地持雲出生也. [五]勘藏本此句.意謂發如是心隨順速疾雲雲.今譯從梵本倒綴隨順在句末也. ******************** 紹繼如來聖種。

    又正獲得如實證淨極多歡喜.於他有情遠離多分忿害鬬諍.於一切 種菩薩所作利衆生事於一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