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

關燈
一鈍根.二中根.三利根。

    或有四種所調伏界.一刹帝利. 二婆羅門.三吠舍.四戍達羅。

    或有五種所調伏界.一貪行.二瞋行.三癡行.四慢行.五尋 思行。

    或有六種所調伏界.一在家.二出家.三未成熟.四已成熟.五未解脫.六已解脫。

    或 有七種所調伏界.[一]一輕毀.二中庸.三廣顯智.四略開智.五現所調伏.六當所調伏.七緣 引調伏.謂遇如是如是緣卽如是如是轉變。

    或有八種所調伏界.謂八部衆.從刹帝利 乃至梵衆。

    或有九種所調伏界.一如來所化.二聲聞獨覺所化.三菩薩所化.四難調伏. 五易調伏.六輭語調伏.七訶擯調伏.八遠調伏.九近調伏。

    或有十種所調伏界.一那落 迦.二旁生.三琰摩世界.四欲界天人.五中有.六有色.七無色.八有想.九無想.十非想非 非想。

    如是略說品類差別有五十五.若依相續差別道理當知無量。

    問.有情界無量所 調伏界無量.有何差別。

    答.一切有情若住種性不住種性無有差別總名有情界無量. 唯住種性彼彼位轉乃得名爲所調伏界無量。

    雲何調伏方便界無量。

    謂[二]如前說當知 此中亦有無量品類差別。

    問.何故總說此五無量如是次第。

    答.以諸菩薩專精修習饒 注: [一]善戒此首四種雲.一聞已便解.二以譬得解.三一句句解.四一字字解. [二]地持雲.如前成熟品. ******************** 益有情是故最初說有情界無量.是諸有情依於處所可得受化是故第二說世界無 量.是諸有情在彼彼界由種種法或染或淨差別可得是故第三說法界無量.卽觀如 是有情界中有諸有情有所堪任有大勢力堪能究竟解脫衆苦是故第四說所調伏 界無量.要由如是方便善巧令諸有情究竟解脫是故第五說調伏方便界無量.是故 說言菩薩於此五種無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諸佛菩薩爲諸有情宣說正法當知有 五大果勝利。

    何等爲五。

    一者一類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時遠塵離垢[一]於諸法中法眼 生起.二者一類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時得盡諸漏.三者一類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 時便於無上正等菩提發正願心.四者一類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時證得菩薩最勝 法忍.五者一類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已受持讀誦修習正行展轉方便令正法眼久 住不滅.如是五種當知名爲諸佛菩薩所說正法大果勝利。

    諸菩薩乘與七大性共相 應故說名大乘。

    何等爲七。

    一者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薩藏攝方廣之教。

    二者發心 大性.謂有一類於其無上正等菩提發正願心。

    三者勝解大性.謂有一類於法大性生 注: [一]善戒雲.卽悟四諦. ******************** 勝信解。

    四者增上意樂大性.謂有一類已過勝解行地證入淨勝意樂地。

    五者資糧大 性.謂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修習圓滿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六者時大性.[一]謂經於三無數 大劫方證無上正等菩提。

    七者圓證大性.謂卽所證無上菩提由此圓證菩提自體比 餘圓證功德自體尚無與等.何況得有若過若增。

    當知此中若法大性若發心大性若 勝解大性若增上意樂大性若資糧大性若時大性如是六種皆是圓證大性之因.圓 證大性是前六種大性之果。

    有八種法能具足攝一切大乘.一者菩薩藏教.二者卽於 如是菩薩藏中顯示諸法真實義教.三者卽於如是菩薩藏中顯示一切諸佛菩薩不 可思議最勝廣大威力之教.四者於上所說如理聽聞.五者如理思爲先趣勝意樂.六 者趣勝意樂爲先入修行相.七者入修行相爲先修果成滿.八者卽由如是修果成滿 究竟出離.如是菩薩勤修學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何等菩薩勤修學已能證無上正 等菩提。

    當知菩薩略有十種.一住種姓.二已趣入.三未淨意樂.四已淨意樂.五未成熟. 六已成熟.七未墮決定.八已墮決定.九一生所繫.十住最後有。

    此中卽住種姓菩薩發 注: [一]善戒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自莊嚴.得無上菩提. ******************** 心修學名已趣入.卽已趣入乃至未入淨意樂地名未淨意樂.若已得入名已淨意樂. 卽淨意樂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已得入名已成熟.未成熟中乃至未得入 決定地決定行地名未決定.若已得入名已決定.已成熟中復有二種.一者一生所繫 謂此生無間當證無上正等菩提.二住最後有謂卽住此生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 如說從初種姓廣說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十種菩薩於菩薩學能正修學.此上更 無能正修學若於中學若如是學.非如所說諸菩薩上更有菩薩於菩薩學能正修學。

     如是所說一切菩薩當知復有如是等類無有差別隨德假名.所謂名爲[一]菩提薩埵摩 訶薩埵.成就覺慧最上照明.最勝真子最勝住持.普能降伏最勝萌芽.亦名勇健亦名 最聖.亦名商主亦名大稱.亦名憐愍亦名大[二]福.亦名自在亦名法師。

    如是十方無邊無 際諸世界中無邊菩薩當知[三]乃有內德各別無量無邊假立想號。

    若諸菩薩現前自稱 我是菩薩.於菩薩學不正修行.當知是名相似菩薩非真菩薩。

    若諸菩薩現前自稱我 是菩薩.於菩薩學能正修行.當知是名真實菩薩。

     注: [一]勘藏本.次下列名二頌.今依此句讀.但地持善戒名目較雜.不類頌文. [二]原刻作神.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勘藏本.意謂各自有其名字施設也.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