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四者隨護自心.能善防
守諸根門故。
五者隨護他心.能於他心正隨轉故。
雲何菩薩無罪加行。
謂諸菩薩於諸 注:[一]善戒此段文略.但指前雲.如自利利他品中說.
[二]地持善戒皆缺此頌.
[三]藏本不擧種數.勘文似有六種.別開遠離習近二句爲第四也.
[四]善戒雲.護法者.菩薩具足護陀羅尼.從他聞法速得解了.
********************
善法無倒熾然.無量無間迴向菩提。
雲何菩薩思擇力加行。
謂諸菩薩卽此一切在勝 解行地應知其相。
[一]雲何菩薩清淨增上意樂加行。
謂諸菩薩卽此一切在淨勝意樂地 及行正行地應知其相。
雲何菩薩墮決定加行。
謂諸菩薩卽此一切在決定地決定行 地到究竟地應知其相。
如是五種菩薩加行普攝一切無倒加行。
又諸菩薩順退分法 當知有五。
何等爲五。
一者不敬正法及說法師。
二者放逸懈怠.[二]三者於諸煩惱親近執
著.四者於諸惡行親近執著.五者與餘菩薩校量勝劣起增上慢及於法顛倒起增上
慢。
又諸菩薩順勝分法當知有五。
何等爲五。
謂與前五黑品諸法次第相違應知其相。
又諸菩薩略有五種相似功德當知實是菩薩過失。
何等爲五。
[三]一者於其暴惡毀犯淨
戒諸有情所由是因緣作不饒益.二者詐現種種具足威儀.三者於順世間文詞呪術
外道書論相應法中得預智者聰叡者數.四者修行有罪施等善行.五者宣說建立像
似正法廣令流布。
又諸菩薩略有五種真實功德。
何等爲五。
一者於其暴惡毀犯淨戒 諸有情所由是因緣起勝悲心.二者本性成就具足威儀.三者於佛所說淨妙真實若 注:[一]善戒雲.專心寂靜者.菩薩以十淨法供養如來如上所說.是名寂靜.
[二]地持合此三四爲一.開此第五爲二.善戒大同.
[三]善戒開此第一爲二.缺此四五.別說見有智者生嫉誹謗爲第五.次段五事相反例知.
********************
教若證得預智者聰叡者數.四者修行無罪施等善行.五者開示正法遮滅一切像似
正法。
又諸菩薩略於十處無倒調伏所化有情。
何等十處。
[一]一者遠離惡行處.[二]二者遠離
諸欲處.三者專精無犯犯已能出處.四者密護一切諸根門處.五者正知住處.六者離
憒鬧處.七者於遠離處遠離一切惡尋思處.八是遠離障處.九者遠離一切煩惱纏處.
十者遠離一切諸煩惱品諸麤重處。
[三]復次嗢柁南曰.
諸菩薩受記. 墮於決定中. 定作.常應作. 最勝最爲後。
謂諸菩薩略由六相蒙諸如來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授與記別。
何等爲六。
一者安住種[四]姓未發心位.二者已發心位.[五]三者現在前[六]位.四者不現前位.五者有定時限謂爾所時
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六者無定時限謂不宣說決定時限而與受記。
又諸菩薩略有三 種墮於決定。
何等爲三。
[七]一者安住種姓墮於決定.二者發菩提心墮於決定.三者不虛
修行墮於決定。
安住種姓墮決定者.謂諸菩薩住種姓位便名爲墮決定菩薩.何以故. 由此菩薩若遇勝緣必定堪任證於無上正等覺故。
發菩提心墮決定者.謂有一類諸 注:[一]地持此段文略.但雲.離諸纏.離煩惱.分別惡戒.
[二]善戒此第二處雲.爲知法界故又開此第三爲二.略此五六.別加不放逸爲第六處.
[三]以下藏本卷十六.地持善戒均缺此頌.
[四]原刻作性.今依北宋刻改.次下俱同.
[五]善戒雲.三者亦有性亦發心.四者於無量世爲菩提故修善行.又五六次第互倒.
[六]原刻作住.今依麗刻改.
[七]藏本各段皆合標釋爲文.地持同.善戒缺三段釋.
********************
菩薩衆已於無上正等菩提起決定心.此後乃至證於無上正等菩提無復退轉。
不虛 修行墮決定者.謂諸菩薩已得自在.普於一切利有情行如其所欲隨所造修終無空 過。
於此三種墮決定中依於最後墮決定位諸佛如來授諸菩薩墮決定記。
又諸菩薩 略有五處定所應作.若不作已終不堪任證於無上正等菩提。
何等爲五。
一者發菩提 心.二者於諸有情深生哀愍.[一]三者熾然精進.[二]四者於諸明處方便修習.五者無有厭倦。
又諸菩薩於其五處常所應作。
何等爲五。
一者於不放逸常所應作.二者無依無怙有 苦有貧諸有情所常應爲作依怙等事.三者於諸如來常應供養.四者常應徧知有失 無失.五者一切所作若行若住諸作意中[三]大菩提心恆爲導首.如是五種是諸菩薩常
所應作。
又諸菩薩有十種法.一切菩薩許爲最勝[四]特爲第一建立在於最上法中。
何等 爲十。
一者菩薩種姓諸種姓中最爲殊勝.二者最初發心於諸正願最爲殊勝.三者精 進般若普於一切波羅蜜多最爲
五者隨護他心.能於他心正隨轉故。
雲何菩薩無罪加行。
謂諸菩薩於諸 注:
雲何菩薩思擇力加行。
謂諸菩薩卽此一切在勝 解行地應知其相。
謂諸菩薩卽此一切在淨勝意樂地 及行正行地應知其相。
雲何菩薩墮決定加行。
謂諸菩薩卽此一切在決定地決定行 地到究竟地應知其相。
如是五種菩薩加行普攝一切無倒加行。
又諸菩薩順退分法 當知有五。
何等爲五。
一者不敬正法及說法師。
二者放逸懈怠.
又諸菩薩順勝分法當知有五。
何等爲五。
謂與前五黑品諸法次第相違應知其相。
又諸菩薩略有五種相似功德當知實是菩薩過失。
何等爲五。
又諸菩薩略有五種真實功德。
何等爲五。
一者於其暴惡毀犯淨戒 諸有情所由是因緣起勝悲心.二者本性成就具足威儀.三者於佛所說淨妙真實若 注:
又諸菩薩略於十處無倒調伏所化有情。
何等十處。
謂諸菩薩略由六相蒙諸如來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授與記別。
何等爲六。
一者安住種
又諸菩薩略有三 種墮於決定。
何等爲三。
安住種姓墮決定者.謂諸菩薩住種姓位便名爲墮決定菩薩.何以故. 由此菩薩若遇勝緣必定堪任證於無上正等覺故。
發菩提心墮決定者.謂有一類諸 注:
不虛 修行墮決定者.謂諸菩薩已得自在.普於一切利有情行如其所欲隨所造修終無空 過。
於此三種墮決定中依於最後墮決定位諸佛如來授諸菩薩墮決定記。
又諸菩薩 略有五處定所應作.若不作已終不堪任證於無上正等菩提。
何等爲五。
一者發菩提 心.二者於諸有情深生哀愍.
又諸菩薩於其五處常所應作。
何等爲五。
一者於不放逸常所應作.二者無依無怙有 苦有貧諸有情所常應爲作依怙等事.三者於諸如來常應供養.四者常應徧知有失 無失.五者一切所作若行若住諸作意中
又諸菩薩有十種法.一切菩薩許爲最勝
何等 爲十。
一者菩薩種姓諸種姓中最爲殊勝.二者最初發心於諸正願最爲殊勝.三者精 進般若普於一切波羅蜜多最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