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要
契已.彼諸有情於上所說彼彼事中不如所欲速疾修行.菩薩爾時於如上說彼所求
事皆不施與.唯爲利益彼有情故.非餘意樂而不施彼。
如是於其諸厄難處諸怖畏處 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病苦所惱諸有情類權時棄捨.唯爲利益彼有情故.非異意樂而 棄捨之.非異意樂而不救拔。
如是菩薩於諸有情方便現行剛捍業時唯爲利益非餘 意樂.漸令餘時如其所欲斷除諸惡修學諸善.[一]是故方便權時棄捨。
若諸有情於菩薩 所雖無所求亦無衆難廣說乃至無諸病苦.而與菩薩先爲親厚.菩薩於彼隨宜勸導 斷諸惡法修諸善法.所謂令彼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於淨屍羅隨順受學。
若 注:[一]藏本缺此句.
********************
彼有情雖蒙菩薩如是勸導故肆輕躁而不奉行.菩薩爾時自現憤責唯欲利益非憤
意樂.於諸所作悉現乖背唯爲利益非背意樂。
或於一類現於世間不饒益事唯爲利 益非損意樂。
如是菩薩於諸有情現外所作與內意樂相不同分.由是因緣方便安處 令彼有情漸斷諸惡漸修諸善。
是故菩薩如是調伏有情方便名爲菩薩異分意樂方 便善巧。
雲何菩薩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或爲家主或作國王得增上力.於自 親屬於自臣民能正教誡如應告言.諸我親屬諸我臣民若於父母不知恩報廣說乃 至毀犯戒者.我當斷其常所給賜衣服飲食或當捶罰.或我親屬當與乖離.或我臣民 當永驅擯.立一善巧機捷士夫於彼事業常令伺察.由是因故彼諸有情怖畏治罰勤 斷諸惡勤修諸善。
彼於修善雖無樂欲.由是方便彊逼令修.是故名爲逼迫所生方便 善巧。
[一]雲何菩薩施恩報恩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先於有情隨力少多施作恩惠或施所 須.或濟厄難或除恐怖.或會所愛或離非愛.或療病苦令得安樂。
彼諸有情深知恩惠 欲報德者.菩薩爾時勸令修善以受報恩.告言汝等非餘世財來相酬遺爲大報恩.汝 注:[一]以下藏本卷十五.
********************
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受持淨戒如是乃名大報恩德。
菩薩如是於諸 有情先施恩惠勸讚修善名大報恩.由此方便令他於善精勤修學.是故名爲施恩報 恩方便善巧。
雲何菩薩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安住菩薩到究竟地於菩薩道 已善清淨.先現往生覩史多天衆同分中.無量有情如是念言.某名菩薩今已生處覩 史多天衆同分中.不久當下生贍部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願令我等當得值遇非不 值遇.隨是菩薩所生之處願令我等亦當往生.如是爲令無量有情生正欲樂.爲多修 習此欲樂故。
又是菩薩從覩史多天衆中沒來下人間.生於高貴或族望家.所謂王家 若國師家.棄捨世間上妙欲樂無所顧戀清淨出家.令諸有情起尊敬故。
又現誓受難 行苦行.爲令信解苦行有情捨所樂故。
又證無上正等菩提.令餘有情於所同趣菩提 解脫欣殊勝故。
又證無上正等覺已未爲有情卽說正法.待梵天王躬來啓請.爲諸有 情於正法所起尊敬故作是念言.當所說法定應殊妙.故[一]今梵王希望世尊說是法故
躬自來請。
又以佛眼觀察世間.勿使有情作如是謗.但由梵王躬來啓請敬梵王故宣 注:[一]原刻作令.今依麗刻改.
********************
說正法非於有情自起悲心.乃是爲他之所激發非自能了機宜可否.爲欲壞彼一類
有情如是邪執.先以佛眼觀察世間然後爲轉無上法輪一切世間所未曾轉.如是更
復宣說正法制立學處。
是名菩薩究竟清淨方便善巧.由此所說方便善巧更無有餘 方便善巧在於此上若過若妙.是故說名究竟清淨。
如是菩薩所說六種若略若廣方 便善巧.能除憎背聖教有情所有恚惱.處中住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 熟者令得解脫.除此無有若過若增.是名菩薩方便善巧。
雲何菩薩妙陀羅尼。
當知如 是妙陀羅尼略有四種.一者法陀羅尼.二者義陀羅尼.三者呪陀羅尼.四者能得菩薩 忍陀羅尼。
雲何菩薩法陀羅尼。
謂諸菩薩獲得如是念慧力持.由此力持能聞未曾聞 言未溫習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攝錄次第錯縱次第結集無量經典.經無量時能 持不忘.是名菩薩法陀羅尼。
雲何菩薩義陀羅尼。
謂如前說.此差別者.卽於彼法無量 義趣心未溫習未善通利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義陀羅尼。
雲何菩薩呪陀羅 尼。
謂諸菩薩獲得如是等持自在.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災患諸呪章句.令彼章句 ******************** 悉皆神驗第一神驗無所唐捐能除非一種種災[一]患.是名菩薩呪陀羅尼。
雲何菩薩能 得菩薩忍陀羅尼。
謂諸菩薩成就自然堅固因行具足妙慧.獨處空閒寂無言說.[二]曾無
有物見路而行.知量而食不雜穢食一類而食.常極靜慮於夜分中少眠多寤.於佛所
說得菩薩忍諸呪章句能諦思惟。
其呪詞曰.[三]壹胝.密胝.吉胝.[四]毗羼底.〈丁裡反〉鉢陀膩.莎
訶。
卽於如是呪章句義審諦思惟籌量觀察.彼於如是呪章句義如是正行不從他聞 自然通達.了知如是諸呪章句都無有
如是於其諸厄難處諸怖畏處 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病苦所惱諸有情類權時棄捨.唯爲利益彼有情故.非異意樂而 棄捨之.非異意樂而不救拔。
如是菩薩於諸有情方便現行剛捍業時唯爲利益非餘 意樂.漸令餘時如其所欲斷除諸惡修學諸善.
若諸有情於菩薩 所雖無所求亦無衆難廣說乃至無諸病苦.而與菩薩先爲親厚.菩薩於彼隨宜勸導 斷諸惡法修諸善法.所謂令彼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於淨屍羅隨順受學。
若 注:
或於一類現於世間不饒益事唯爲利 益非損意樂。
如是菩薩於諸有情現外所作與內意樂相不同分.由是因緣方便安處 令彼有情漸斷諸惡漸修諸善。
是故菩薩如是調伏有情方便名爲菩薩異分意樂方 便善巧。
雲何菩薩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或爲家主或作國王得增上力.於自 親屬於自臣民能正教誡如應告言.諸我親屬諸我臣民若於父母不知恩報廣說乃 至毀犯戒者.我當斷其常所給賜衣服飲食或當捶罰.或我親屬當與乖離.或我臣民 當永驅擯.立一善巧機捷士夫於彼事業常令伺察.由是因故彼諸有情怖畏治罰勤 斷諸惡勤修諸善。
彼於修善雖無樂欲.由是方便彊逼令修.是故名爲逼迫所生方便 善巧。
謂諸菩薩先於有情隨力少多施作恩惠或施所 須.或濟厄難或除恐怖.或會所愛或離非愛.或療病苦令得安樂。
彼諸有情深知恩惠 欲報德者.菩薩爾時勸令修善以受報恩.告言汝等非餘世財來相酬遺爲大報恩.汝 注:
菩薩如是於諸 有情先施恩惠勸讚修善名大報恩.由此方便令他於善精勤修學.是故名爲施恩報 恩方便善巧。
雲何菩薩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安住菩薩到究竟地於菩薩道 已善清淨.先現往生覩史多天衆同分中.無量有情如是念言.某名菩薩今已生處覩 史多天衆同分中.不久當下生贍部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願令我等當得值遇非不 值遇.隨是菩薩所生之處願令我等亦當往生.如是爲令無量有情生正欲樂.爲多修 習此欲樂故。
又是菩薩從覩史多天衆中沒來下人間.生於高貴或族望家.所謂王家 若國師家.棄捨世間上妙欲樂無所顧戀清淨出家.令諸有情起尊敬故。
又現誓受難 行苦行.爲令信解苦行有情捨所樂故。
又證無上正等菩提.令餘有情於所同趣菩提 解脫欣殊勝故。
又證無上正等覺已未爲有情卽說正法.待梵天王躬來啓請.爲諸有 情於正法所起尊敬故作是念言.當所說法定應殊妙.故
又以佛眼觀察世間.勿使有情作如是謗.但由梵王躬來啓請敬梵王故宣 注:
是名菩薩究竟清淨方便善巧.由此所說方便善巧更無有餘 方便善巧在於此上若過若妙.是故說名究竟清淨。
如是菩薩所說六種若略若廣方 便善巧.能除憎背聖教有情所有恚惱.處中住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 熟者令得解脫.除此無有若過若增.是名菩薩方便善巧。
雲何菩薩妙陀羅尼。
當知如 是妙陀羅尼略有四種.一者法陀羅尼.二者義陀羅尼.三者呪陀羅尼.四者能得菩薩 忍陀羅尼。
雲何菩薩法陀羅尼。
謂諸菩薩獲得如是念慧力持.由此力持能聞未曾聞 言未溫習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攝錄次第錯縱次第結集無量經典.經無量時能 持不忘.是名菩薩法陀羅尼。
雲何菩薩義陀羅尼。
謂如前說.此差別者.卽於彼法無量 義趣心未溫習未善通利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義陀羅尼。
雲何菩薩呪陀羅 尼。
謂諸菩薩獲得如是等持自在.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災患諸呪章句.令彼章句 ******************** 悉皆神驗第一神驗無所唐捐能除非一種種災
雲何菩薩能 得菩薩忍陀羅尼。
謂諸菩薩成就自然堅固因行具足妙慧.獨處空閒寂無言說.
其呪詞曰.
卽於如是呪章句義審諦思惟籌量觀察.彼於如是呪章句義如是正行不從他聞 自然通達.了知如是諸呪章句都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