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死流轉.[二]三者遭遇異
論朋黨諍競難詰及處大衆宣揚法義.[三]四者誓受一切菩薩所應學處.五者聽聞廣大
甚深難思議法.是名堅力持性依處。
雲何菩薩心無厭倦。
當知菩薩由五因緣普於一 切正加行中心無厭倦.一者菩薩性自有力故無厭倦.二者菩薩卽於如是無厭倦心 數數串習故無厭倦.三者菩薩方便攝受精進勇猛能正隨觀前後所得展轉殊勝故 注:[一]藏本分此句爲二.善戒同.地持亦以所化有情句合第二句爲文.
[二]善戒缺此句.地持分此句爲二.
[三]藏本合此四五二句爲一.地持同.
********************
無厭倦.四者菩薩成就猛利增上妙慧正思擇力故無厭倦.五者菩薩於諸有情猛利
悲心極哀愍心恆常現前故無厭倦。
雲何菩薩善知諸論。
謂諸菩薩於五明處名句文 身相應諸法從他善受言善受利.卽於如是諸法妙義或從他所善聽善決或自專精 善擇善思.如是知法知義菩薩[一]於法於義爲不忘失恆常精勤不捨加行.又爲了知所
餘新新後後法義殊勝差別.雖復聞思已到究竟而由此故漸次成熟於此法義獲得
淨信.由是行相當知菩薩知諸論智無量圓滿無有顛倒。
雲何菩薩善知世間。
謂諸菩 薩普於一切有情世間如實了知.如是世間極爲艱險甚爲愚闇.所謂雖有生老及死 數數死生而諸有情於老死等上升出離不如實知。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有 諸穢濁濁世增時無諸穢濁濁世減時.謂依五濁.一者夀濁.二者有情濁.三者煩惱濁. 四者見濁.五者劫濁。
如於今時人夀短促極長夀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夀濁。
如 於今時有情多分不識父母.不識沙門若婆羅門.不識家長可尊敬者作義利者作所 作者.於今世罪及後世罪不見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昔時不 注:[一]善戒以下至一段末.文異.略雲.知法知義故能爲他說.以此因緣法智義智得增長.是名聞思慧.以是助菩提法得增長.
********************
爾.是名有情濁。
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鬬訟諍 競.多行諂誑詐僞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 濁。
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爲壞正法爲滅正法造立衆多像似正法.虛妄推求邪法邪義 以爲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
如於今時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現有衆多饑饉可得.漸 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衆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現有衆多互相殘害刀兵 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是名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諸器世 間破壞成立.如器世間破壞成立差別而知。
又諸菩薩於其世間.於世間集.於世間滅. 於能往趣世間集行.於能往趣世間滅行.於其世間愛味過患及與出離.皆如實知。
又 諸菩薩如實了知眼乃至意諸無色藴.四大造色成士夫身唯有爾所假名人性.於中 所有想或我或有情此唯有想.於中所有自號言說我眼見色廣說乃至我意知法此 亦唯有自號言說.於中所有世俗語言謂此長老有如是名如是種類如是族姓如是 飲食如是領納若苦若樂如是長夀如是久住如是盡其夀量邊際此亦唯有世俗言 ******************** 說.菩薩於此皆如實知。
由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流轉差別.若器世間流轉差別. 若八種相觀世間義.若諸世間所有勝義.是故說名善知世間。
復次菩薩若見年德俱 尊勝者.能正奉迎敷座延坐.敬問禮拜合掌殷勤修和敬業。
若見年德俱相似者.能正 問訊酬對歡慰.以輭美言共興談論.不依等慢而自格量。
若見年德俱卑劣者.隨力隨 能勸修勝德.顯實劣德覆實多過.終不擧發令其恥愧.亦不輕陵令心退沒.知有希求 若財若法終不背面亦不頻蹙不譏悞失不懱退榮。
於是一切劣等勝品諸有情類.若 見彼時先意慰問讚言善來無倒安處.能正隨力攝以財法。
雖處尊勝.而於有情終不 乖戾不自珍奇亦不憍慠。
所攝有情縱懷資給.有病無病終不棄捐.身業語業無不隨 順.若識不識一切等心爲友爲朋無怨無隙。
於無依怙一切有情隨力隨能作依作怙. 不託異門發他憂苦令彼須臾住不安樂。
若有因緣須現談謔.稱理而爲非不稱理。
雖 遇情交極相親密年事斯等無乖隔者.亦不共談匪仁言論。
終不於他久懷忿恨.設復 暫起不斥其諱。
若復爲他身語訾辱.[一]或善思擇或依止法.或省己過而自開解不譴於
注:
[一]藏本此二語合雲.或善思擇而顯法性.
********************
他。
其心安靜而不輕躁.身語意業起必審詳。
普能遠離十四垢業.藏隱六方.遠四惡友 攝四善友.如是一切應知具如屍佉[一]絡迦契經中說。
或爲現法利益事義財位相應.起 策具足守護具足。
平等養命.於諸世間工巧業處皆得善巧。
無諂無幻.性不誑他。
於罪 現行深懷慚恥.正行具足尊重正行守護正行。
有所寄付深可倚信.於他財物無所規 度.擧貸他物終不違捍。
分所共財平等無矯.共知真寶賣者不識.稱實酬價無枉毫釐。
於世時務令儀軌範.爲益世間辯正機速。
於所應作彼彼事中.他正來求皆爲助伴。
敦 質無動不託餘緣.善營事業非爲不善。
若爲帝王.以法治世不以非法不好責罰。
若禦 大衆.勸捨惡戒令修善戒。
成就八種賢聖語言.謂於所見問答言見.於聞覺知問答言 知.於所不見問答不見.於所不聞不覺不知問答不知。
菩薩成就如是等法如其世間 正所應知.如其世間正所應轉.於彼一切皆如實知.是故名爲善知世間。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注:[一]善戒作善生經.絡字原刻作終.今依麗刻改.
********************
雲何菩薩心無厭倦。
當知菩薩由五因緣普於一 切正加行中心無厭倦.一者菩薩性自有力故無厭倦.二者菩薩卽於如是無厭倦心 數數串習故無厭倦.三者菩薩方便攝受精進勇猛能正隨觀前後所得展轉殊勝故 注:
雲何菩薩善知諸論。
謂諸菩薩於五明處名句文 身相應諸法從他善受言善受利.卽於如是諸法妙義或從他所善聽善決或自專精 善擇善思.如是知法知義菩薩
雲何菩薩善知世間。
謂諸菩 薩普於一切有情世間如實了知.如是世間極爲艱險甚爲愚闇.所謂雖有生老及死 數數死生而諸有情於老死等上升出離不如實知。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有 諸穢濁濁世增時無諸穢濁濁世減時.謂依五濁.一者夀濁.二者有情濁.三者煩惱濁. 四者見濁.五者劫濁。
如於今時人夀短促極長夀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夀濁。
如 於今時有情多分不識父母.不識沙門若婆羅門.不識家長可尊敬者作義利者作所 作者.於今世罪及後世罪不見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昔時不 注:
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鬬訟諍 競.多行諂誑詐僞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 濁。
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爲壞正法爲滅正法造立衆多像似正法.虛妄推求邪法邪義 以爲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
如於今時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現有衆多饑饉可得.漸 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衆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現有衆多互相殘害刀兵 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是名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諸器世 間破壞成立.如器世間破壞成立差別而知。
又諸菩薩於其世間.於世間集.於世間滅. 於能往趣世間集行.於能往趣世間滅行.於其世間愛味過患及與出離.皆如實知。
又 諸菩薩如實了知眼乃至意諸無色藴.四大造色成士夫身唯有爾所假名人性.於中 所有想或我或有情此唯有想.於中所有自號言說我眼見色廣說乃至我意知法此 亦唯有自號言說.於中所有世俗語言謂此長老有如是名如是種類如是族姓如是 飲食如是領納若苦若樂如是長夀如是久住如是盡其夀量邊際此亦唯有世俗言 ******************** 說.菩薩於此皆如實知。
由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流轉差別.若器世間流轉差別. 若八種相觀世間義.若諸世間所有勝義.是故說名善知世間。
復次菩薩若見年德俱 尊勝者.能正奉迎敷座延坐.敬問禮拜合掌殷勤修和敬業。
若見年德俱相似者.能正 問訊酬對歡慰.以輭美言共興談論.不依等慢而自格量。
若見年德俱卑劣者.隨力隨 能勸修勝德.顯實劣德覆實多過.終不擧發令其恥愧.亦不輕陵令心退沒.知有希求 若財若法終不背面亦不頻蹙不譏悞失不懱退榮。
於是一切劣等勝品諸有情類.若 見彼時先意慰問讚言善來無倒安處.能正隨力攝以財法。
雖處尊勝.而於有情終不 乖戾不自珍奇亦不憍慠。
所攝有情縱懷資給.有病無病終不棄捐.身業語業無不隨 順.若識不識一切等心爲友爲朋無怨無隙。
於無依怙一切有情隨力隨能作依作怙. 不託異門發他憂苦令彼須臾住不安樂。
若有因緣須現談謔.稱理而爲非不稱理。
雖 遇情交極相親密年事斯等無乖隔者.亦不共談匪仁言論。
終不於他久懷忿恨.設復 暫起不斥其諱。
若復爲他身語訾辱.
其心安靜而不輕躁.身語意業起必審詳。
普能遠離十四垢業.藏隱六方.遠四惡友 攝四善友.如是一切應知具如屍佉
或爲現法利益事義財位相應.起 策具足守護具足。
平等養命.於諸世間工巧業處皆得善巧。
無諂無幻.性不誑他。
於罪 現行深懷慚恥.正行具足尊重正行守護正行。
有所寄付深可倚信.於他財物無所規 度.擧貸他物終不違捍。
分所共財平等無矯.共知真寶賣者不識.稱實酬價無枉毫釐。
於世時務令儀軌範.爲益世間辯正機速。
於所應作彼彼事中.他正來求皆爲助伴。
敦 質無動不託餘緣.善營事業非爲不善。
若爲帝王.以法治世不以非法不好責罰。
若禦 大衆.勸捨惡戒令修善戒。
成就八種賢聖語言.謂於所見問答言見.於聞覺知問答言 知.於所不見問答不見.於所不聞不覺不知問答不知。
菩薩成就如是等法如其世間 正所應知.如其世間正所應轉.於彼一切皆如實知.是故名爲善知世間。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