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種供具供養如來及以制多.[一]如是等類已得衆具自在菩
薩所設供養皆屬自心.如是菩薩不更希求如來出世.何以故.由此菩薩已得證入不
退轉地.一切佛土往來供養皆無礙故。
又諸菩薩若無自力所集財寶亦無從他求得 財寶及無菩薩所獲衆具自在財寶可設供養.然於所有或贍部洲或四大洲或千世 界二千世界或復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下中上品供養如來 一切供具.菩薩於彼以淨信俱勝解俱心周徧思惟一切隨喜.如是菩薩少用功力而 興無邊廣大供養攝受菩提廣大資糧.菩薩於此恆常無間起真善心起歡喜心當勤 修學。
若諸菩薩少時少時須臾須臾乃至下如搆牛乳頃普於一切蠢動有情修習慈 悲喜捨俱心.於一切行修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於其涅槃修勝利想.於佛法僧 波羅蜜多修習隨念.少時少時須臾須臾於一切法發生少分下劣忍智信解離言法 性真如起無分別無相心住.何況於此若過若增。
如是守護菩薩所受屍羅律儀.於奢 注:[一]地持此二句雲.如是等名爲如意自在力得繫心供養.不待如來出現於世.
********************
摩他毗鉢舍那菩提分法精勤修學.亦於一切波羅蜜多及諸攝事正勤修學.是名菩
薩於如來所正行供[一]養。
如是供養爲最第一最上最勝最妙無上.如是供養過前所說 具一切種財敬供養百倍千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
[二]由此十相應知是名具一切種供
養如來。
如供養佛.如是供養若法若僧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如是菩薩於三寶所由十 種相興供養時.應緣如來發起六種增上意樂.一者無上大功德田增上意樂.二者無 上有大恩德增上意樂.三者一切無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樂.四者猶如 鄔曇妙華極難值遇增上意樂.五者獨一出現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樂.六者一切世 出世間功德圓滿一切義依增上意樂。
[三]由是六種增上意樂於如來所若於如來法所
僧所少分思惟而興供養尚獲無量大功德果.何況其多。
復次菩薩成就幾相能爲善 友.由幾種相善友不虛.成就幾相令善友性作信依處.復有幾種善友菩薩於所化生 爲善友事.菩薩幾種親近善友.由幾種想於善友所聽聞正法.由幾種處於善友所聽 聞法時於說法師不作異意。
[四]當知菩薩成就八支能爲善友衆相圓滿。
一者住戒.於諸 注:[一]善戒次有一段文雲.若有比丘常樂喜見恭敬供養金塔像等不喜樂見供養恭敬泥木塔像.當知是人不名如法作供養.
[二]善戒缺此一段結文.
[三]善戒缺此校量數句幷缺次一段問語.
[四]善戒此段文異.略雲.菩薩欲受戒時.當觀和上若具八法乃從受戒.一具足優波塞等戒.二能緻供養.三善觀持戒毀戒相貌.四得止觀.五慈心憐愍.六捨己樂施衆生.七無畏.八不説聽非法雲雲.
********************
菩薩律儀戒中妙善安住無缺無穿。
二者多聞.覺慧成就。
三者具證.得修所成隨一勝 善逮奢摩他毗鉢舍那。
四者哀愍.內具慈悲.能捨自己現法樂住精勤無怠饒益於他。
五者無畏.爲他宣說正法教時非由恐怖忘失念辯。
六者堪忍.於他輕笑調弄鄙言違 拒等事非愛言路種種惡行皆悉能忍。
七者無倦.其力克彊能多思擇.處在四衆說正 法時言無謇澀心不疲厭。
八者善詞.語具圓滿不壞法性言詞辯了。
若諸菩薩具五種 相衆德相應.能爲善友所作不虛.一者於他先欲求作利益安樂.[一]二者於彼利益安樂
如實了知無顛倒覺.三者於彼善權方便順儀說法隨衆堪受調伏事中有能有力.四
者饒益心無厭倦.五者具足平等大悲於諸有情劣中勝品心無偏黨。
若諸菩薩成就 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處令他遠聞極生淨信.何況親覩。
一者勝妙.威儀圓滿威儀寂 靜威儀具足.一切支分皆無躁動。
二者敦肅.三業現行無掉無擾。
三者無矯.不爲誑他 故思詐現嚴整威儀。
四者無嫉.終不於他說法所得利養恭敬生不堪忍.而常自勵請 他說法復恆勸餘.於彼廣施利養恭敬無諂僞心.又常於他其心純淨.見彼說法及得 注:[一]藏本開此第二爲兩種.合次三四爲一種.
********************
財敬深生隨喜.如自所獲利養恭敬心生歡喜.見他所得利養恭敬其心歡喜復過於
是。
五者儉約.尠儲器物隨得隨捨。
善友菩薩由五種相於所化生爲善友事.一能諫擧. 二能令憶.[一]三能教授.四能教誡.五能說法.如是諸句廣辯應知如聲聞地.教授教誡廣
說如前力種姓品。
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一於善友有病無病隨時 供侍恆常發起愛敬淨信.二於善友隨時敬問禮拜奉迎合掌殷勤修和敬業而爲供 養.三於善友如法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隨時供養.四於善友若正依止 於如法義若合若離隨自在轉無有傾動如實顯發作奉教心隨時往詣恭敬承事請 問聽受。
若諸菩薩欲聽法時作五種想應從善友聽聞正法。
一作寶想.難得義故。
二作 眼想.能得廣大俱生妙慧因性義故。
三作明想.已得廣大俱生慧眼.於一切種如實所 知等照義故。
四作大果勝功德想.能得涅槃及三菩提無上妙迹因性義故。
五作無罪 大適悅想.於現法中未得涅槃及三菩提於法如實簡擇止觀無罪大樂因性義故。
若 諸菩薩欲從善友聽聞法時.於[二]說法師由五種處[三]不作異意以純淨心屬耳聽法。
一於 注:[一]善戒以下文異.略雲.善知悔法善贍病苦雲雲.
又諸菩薩若無自力所集財寶亦無從他求得 財寶及無菩薩所獲衆具自在財寶可設供養.然於所有或贍部洲或四大洲或千世 界二千世界或復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下中上品供養如來 一切供具.菩薩於彼以淨信俱勝解俱心周徧思惟一切隨喜.如是菩薩少用功力而 興無邊廣大供養攝受菩提廣大資糧.菩薩於此恆常無間起真善心起歡喜心當勤 修學。
若諸菩薩少時少時須臾須臾乃至下如搆牛乳頃普於一切蠢動有情修習慈 悲喜捨俱心.於一切行修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於其涅槃修勝利想.於佛法僧 波羅蜜多修習隨念.少時少時須臾須臾於一切法發生少分下劣忍智信解離言法 性真如起無分別無相心住.何況於此若過若增。
如是守護菩薩所受屍羅律儀.於奢 注:
如是供養爲最第一最上最勝最妙無上.如是供養過前所說 具一切種財敬供養百倍千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
如供養佛.如是供養若法若僧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如是菩薩於三寶所由十 種相興供養時.應緣如來發起六種增上意樂.一者無上大功德田增上意樂.二者無 上有大恩德增上意樂.三者一切無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樂.四者猶如 鄔曇妙華極難值遇增上意樂.五者獨一出現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樂.六者一切世 出世間功德圓滿一切義依增上意樂。
復次菩薩成就幾相能爲善 友.由幾種相善友不虛.成就幾相令善友性作信依處.復有幾種善友菩薩於所化生 爲善友事.菩薩幾種親近善友.由幾種想於善友所聽聞正法.由幾種處於善友所聽 聞法時於說法師不作異意。
一者住戒.於諸 注:
二者多聞.覺慧成就。
三者具證.得修所成隨一勝 善逮奢摩他毗鉢舍那。
四者哀愍.內具慈悲.能捨自己現法樂住精勤無怠饒益於他。
五者無畏.爲他宣說正法教時非由恐怖忘失念辯。
六者堪忍.於他輕笑調弄鄙言違 拒等事非愛言路種種惡行皆悉能忍。
七者無倦.其力克彊能多思擇.處在四衆說正 法時言無謇澀心不疲厭。
八者善詞.語具圓滿不壞法性言詞辯了。
若諸菩薩具五種 相衆德相應.能爲善友所作不虛.一者於他先欲求作利益安樂.
若諸菩薩成就 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處令他遠聞極生淨信.何況親覩。
一者勝妙.威儀圓滿威儀寂 靜威儀具足.一切支分皆無躁動。
二者敦肅.三業現行無掉無擾。
三者無矯.不爲誑他 故思詐現嚴整威儀。
四者無嫉.終不於他說法所得利養恭敬生不堪忍.而常自勵請 他說法復恆勸餘.於彼廣施利養恭敬無諂僞心.又常於他其心純淨.見彼說法及得 注:
五者儉約.尠儲器物隨得隨捨。
善友菩薩由五種相於所化生爲善友事.一能諫擧. 二能令憶.
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一於善友有病無病隨時 供侍恆常發起愛敬淨信.二於善友隨時敬問禮拜奉迎合掌殷勤修和敬業而爲供 養.三於善友如法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隨時供養.四於善友若正依止 於如法義若合若離隨自在轉無有傾動如實顯發作奉教心隨時往詣恭敬承事請 問聽受。
若諸菩薩欲聽法時作五種想應從善友聽聞正法。
一作寶想.難得義故。
二作 眼想.能得廣大俱生妙慧因性義故。
三作明想.已得廣大俱生慧眼.於一切種如實所 知等照義故。
四作大果勝功德想.能得涅槃及三菩提無上妙迹因性義故。
五作無罪 大適悅想.於現法中未得涅槃及三菩提於法如實簡擇止觀無罪大樂因性義故。
若 諸菩薩欲從善友聽聞法時.於
一於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