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受依止處苦。
世法處苦者.當知世法略有九種.一衰.二毀.三譏.四苦.五壞法壞.六盡法 盡.七老法老.八病法病.九死法死.如是世法若總若別會遇現前能生衆苦.此卽名爲 世法處苦。
菩薩觸對如是衆苦思擇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世 法處苦。
威儀處苦者.當知卽是行住坐臥四種威儀.菩薩於中若行若坐晝夜恆時從 諸障法淨修其心終不非時脅著牀座草敷葉敷.菩薩於此疲所生苦悉能忍受不由 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威儀處苦。
攝法處苦者.當知攝法略有七種.一供 事三寶.二供事尊長.三諮受正法.四旣諮受已廣爲他說.五以大音聲吟詠讚誦.六獨 處空閑無倒思惟稱量觀察.七修習瑜伽作意所攝若止若觀.菩薩於此七種攝法勇 猛劬勞所生衆苦悉能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攝法處苦。
乞行 處苦者.當知此苦略有七種.一者自誓毀形剃鬚髮等棄捨世俗諸相好故.二者自誓 毀色受持改變壞色衣故.三者[一]進止雲爲皆不縱任遊涉世間一切行住自兢攝故.四
者依他活命捨商農等世間事業從他所得而存濟故.五者盡夀從他求衣服等於所
注:
[一]地持雲.捨除不如法世俗所行心正念住.
********************
獲得非法珍財久所貯積不受用故.六者盡夀遮止人間諸欲離非梵行婬欲法故.七
者盡夀遮止人間嬉戲捨離觀聽歌舞笑戲倡妓等故[一]及離與己親友同齡笑戲歡娛
攜從等故.如是等類因乞求行所有艱辛所生衆苦菩薩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緣精
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乞行處苦。
勤劬處苦者.謂諸菩薩[二]勤修善品劬勞因緣發
生種種身心疲惱悉能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勤劬處苦。
利他 處苦者.謂諸菩薩修十一種利有情業如前應知.由彼所生種種憂苦菩薩一切皆能 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利他處苦。
所作處苦者.[三]謂諸菩薩或是
出家便有營爲衣鉢等業.或是在家便有無倒商賈營農仕王等業.由此發生種種勤
苦菩薩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所作處苦。
又諸菩薩 雖觸衆苦而於無上正等菩提未正勤修能正勤修已正勤修能無退轉常勤修習[四]無
變異意無雜染心.是名菩薩安受衆苦忍。
雲何菩薩法思勝解忍。
謂諸菩薩於一切法 能正思擇.由善觀察勝覺慧故能於八種生勝解處善安勝解。
雲何八種生勝解處。
一 注:[一]地持缺此一句.
[二]地持雲.菩薩精進供養三寶.受持讀誦菩薩藏經.書寫解說思惟其義.勤加精進修集聖道.善戒大同.
[三]善戒此二段文異.略雲.熏鉢縫衣染作浣濯.衆僧使役供給師長.若爲供養塗掃佛塔.爲善法故終不休息.爲無上菩提故忍種種苦.
[四]勘藏本.此語意謂意無不喜.地持意同.
********************
三寶功德處.二真實義處.三[一]諸佛菩薩大神力處.四因處.五果處.六應得義處.[二]七自於
彼義得方便處.八一切所知所應行處。
又此勝解由二因緣於彼諸處能善安立.一長 時串習故.二證善淨智故.是名菩薩法思勝解忍。
[三]如是菩薩依此二品一切忍故.當知
廣開難行忍等諸相差別。
雲何菩薩難行忍。
當知此忍略有三種。
謂諸菩薩能於羸劣 諸有情所忍彼所作不饒益事.是名第一難行忍。
若諸菩薩居尊貴位於自臣隸不饒 益事堪能忍受.是名第二難行忍。
若諸菩薩於其種姓卑賤有情所作增上不饒益事 堪能忍受.是名第三難行忍。
雲何菩薩一切門忍。
當知此忍略有四種.謂諸菩薩於親 所作不饒益事於怨所作不饒益事於中所作不饒益事悉能堪忍.及於彼三劣等勝 品不饒益事皆能忍受。
雲何菩薩善士忍。
當知此忍略有五種.謂諸菩薩先於其忍見 諸勝利.謂能堪忍補特伽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無多乖離有多喜樂臨終無悔於身 壞後當生善趣天世界中.見勝利已自能堪忍.勸他行忍.讚忍功德.見能行忍補特伽 羅慰意慶喜。
雲何菩薩一切種忍。
當知此忍六種七種總十三種。
雲何六種。
謂諸菩薩 注:[一]藏本分此諸佛與菩薩爲二種.合下因果爲一種.
[二]善戒缺此七八二句.
[三]善戒缺此結文.
********************
了知不忍非愛異熟由怖畏故勤修行忍.於諸有情有哀憐心有悲愍心有親愛心由
親善故勤修行忍.於其無上正等菩提猛利欲樂爲圓滿忍波羅蜜多由是因緣勤修
行忍.如世尊說夫出家者具忍辱力由是因緣不應出家受具足戒而行不忍由法受
故勤修行忍.種姓具足先串習忍於今現在安住自性故能修忍.知一切法遠離有情
唯見諸法無戲論性諦察法故能修行忍。
雲何七種。
謂於一切不饒益忍從一切忍.一 切處忍謂於屏處及大衆前皆能修忍.一切時忍謂晝初分若晝中分若晝後分若夜 若日若去來今若病不病[一]若臥若起常能修忍.由身行忍不捶打故由語行忍不出一
切非愛言故.由意行忍不憤發故不持汙濁惡意樂故。
雲何菩薩遂求忍。
當知此忍略 八有種.謂諸菩薩於諸有苦來求索者要逼能忍.於極兇暴上品惡業諸有情所依法 大悲不損惱忍.於諸出家犯戒者所依法大悲不損惱忍。
[二]復有五種耐勤苦忍.謂能堪
耐除遣有苦有情衆苦所有勤苦.又能堪耐求法勤苦.又能堪耐法隨法行所有勤苦.
又能堪耐卽於彼法廣爲他說所有勤苦.又能堪耐於諸有情所爲所作正與助伴所
注:
[一]藏本雲.若衰若盛.
[二]
世法處苦者.當知世法略有九種.一衰.二毀.三譏.四苦.五壞法壞.六盡法 盡.七老法老.八病法病.九死法死.如是世法若總若別會遇現前能生衆苦.此卽名爲 世法處苦。
菩薩觸對如是衆苦思擇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世 法處苦。
威儀處苦者.當知卽是行住坐臥四種威儀.菩薩於中若行若坐晝夜恆時從 諸障法淨修其心終不非時脅著牀座草敷葉敷.菩薩於此疲所生苦悉能忍受不由 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威儀處苦。
攝法處苦者.當知攝法略有七種.一供 事三寶.二供事尊長.三諮受正法.四旣諮受已廣爲他說.五以大音聲吟詠讚誦.六獨 處空閑無倒思惟稱量觀察.七修習瑜伽作意所攝若止若觀.菩薩於此七種攝法勇 猛劬勞所生衆苦悉能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攝法處苦。
乞行 處苦者.當知此苦略有七種.一者自誓毀形剃鬚髮等棄捨世俗諸相好故.二者自誓 毀色受持改變壞色衣故.三者
勤劬處苦者.謂諸菩薩
利他 處苦者.謂諸菩薩修十一種利有情業如前應知.由彼所生種種憂苦菩薩一切皆能 忍受不由此緣精進懈廢.如是名爲菩薩忍受利他處苦。
所作處苦者.
又諸菩薩 雖觸衆苦而於無上正等菩提未正勤修能正勤修已正勤修能無退轉常勤修習
雲何菩薩法思勝解忍。
謂諸菩薩於一切法 能正思擇.由善觀察勝覺慧故能於八種生勝解處善安勝解。
雲何八種生勝解處。
一 注:
又此勝解由二因緣於彼諸處能善安立.一長 時串習故.二證善淨智故.是名菩薩法思勝解忍。
雲何菩薩難行忍。
當知此忍略有三種。
謂諸菩薩能於羸劣 諸有情所忍彼所作不饒益事.是名第一難行忍。
若諸菩薩居尊貴位於自臣隸不饒 益事堪能忍受.是名第二難行忍。
若諸菩薩於其種姓卑賤有情所作增上不饒益事 堪能忍受.是名第三難行忍。
雲何菩薩一切門忍。
當知此忍略有四種.謂諸菩薩於親 所作不饒益事於怨所作不饒益事於中所作不饒益事悉能堪忍.及於彼三劣等勝 品不饒益事皆能忍受。
雲何菩薩善士忍。
當知此忍略有五種.謂諸菩薩先於其忍見 諸勝利.謂能堪忍補特伽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無多乖離有多喜樂臨終無悔於身 壞後當生善趣天世界中.見勝利已自能堪忍.勸他行忍.讚忍功德.見能行忍補特伽 羅慰意慶喜。
雲何菩薩一切種忍。
當知此忍六種七種總十三種。
雲何六種。
謂諸菩薩 注:
雲何七種。
謂於一切不饒益忍從一切忍.一 切處忍謂於屏處及大衆前皆能修忍.一切時忍謂晝初分若晝中分若晝後分若夜 若日若去來今若病不病
雲何菩薩遂求忍。
當知此忍略 八有種.謂諸菩薩於諸有苦來求索者要逼能忍.於極兇暴上品惡業諸有情所依法 大悲不損惱忍.於諸出家犯戒者所依法大悲不損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