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span>若諸菩薩安住
菩薩淨戒律儀若聞甚深最甚深處心不信解.菩薩爾時應彊信受應無諂曲應如是
學.我爲非善盲無慧目[二]於如來眼隨所宣說於諸如來密意語言而生誹謗.菩薩如是
自處無知仰推如來於諸佛法無不現知等隨觀見.如是正行無所違犯.雖無信解然
不誹謗。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人所有[三]染愛心有瞋恚心自讚毀他.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爲摧伏諸惡外道.若爲住持如來聖教.若欲方 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淨信者發生淨信已淨信者倍復增長。
若諸菩薩 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說正法論議決[四]擇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往聽.是
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所蔽而不往聽.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不 覺知.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知倒說.若爲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說義是數所 聞所持所了.若已多聞具足聞持其[五]聞積集.若欲無間於境住心.若勤引發菩薩勝定.
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不往聽者.皆
注:
[一]地持此文屬上爲一段雲.是菩薩聞第一甚深義.
[二]勘勝子疏.意謂依聖教量也.
[三]原刻作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四]善戒次釋雲.聞說法處乃至一由旬不往聽.
[五]原刻作間.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一]於說法師故思輕毀不深恭敬嗤笑調弄.但依
於文不依於義.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有 情所應作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爲助伴.謂於能辦所應作事或於道路若往若來 或於正說事業加行或於掌護所有財寶或於和好乖離諍訟或於吉會或於福業不 爲助伴.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所蔽不爲助伴.非染違犯。
無違 犯者.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了知彼自能成辦.若知求者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 義能引非法.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先許餘爲作助伴.若轉請他有力者助. 若於善品正勤修習不欲暫廢若性愚鈍於所聞法難受難持如前廣說.若爲將護多 有情意.若護僧制不爲助伴.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遭重 疾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往供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所 蔽不往供事.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自有病.若無氣力.若轉請他有力隨順令往供事. 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勢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長病所觸堪自支持.若 注:[一]善戒此段文分出於後不同事下.此處文雲.笑所說文義不正.後文雲.依文不依義.
********************
爲勤修廣大無上殊勝善品.若欲護持所修善品令無間缺.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
鈍濁於所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若先許餘爲作供事。
如於病者.於有苦 者爲作助伴欲除其苦當知亦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一]爲求現法
後法事故廣行非理.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爲宣說如實正理.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
若由懶惰懈怠所蔽不爲宣說.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自[二]無知.若無氣力.若轉
請他有力者說.若卽彼人自有智力.若彼有餘善友攝受.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
前.若知爲說如實正理起嫌恨心若發惡言若顛倒受若無愛敬.若復知彼性弊[怡-台+龍]戾
不爲宣說.皆無違[三]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先有恩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 了恩惠.懷嫌恨心不欲現前[四]如應酬報.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 所蔽不現酬報.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勤加功用無力無能不獲酬報.若欲方便調彼伏 彼廣說如前.若欲報恩而彼不受.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 墮在喪失財寶眷屬祿位難處多生愁惱.懷嫌恨心不往開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注:[一]藏本雲.爲求今時後時義利故.
[二]勘勝子疏.意謂不知如理說也.
[三]善戒此下有蓄物同白衣得罪.又以金銀銅木角盂器受食得罪.二段.
[四]藏本作平等酬報.地持作若等若增.善戒分不念與不報爲二事.並釋雲.報者.隨施主心喜以持戒精進等事報之.
********************
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所蔽不往開解.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應知如前於他事業不爲 助伴。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飲食等資生衆具.見有求者來正希求飲食等 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給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懶惰懈怠放逸 不能施與.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現無有可施財物.若彼希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 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來求者王所匪宜將護王意.若護僧制而不惠施.皆無 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攝受徒衆懷嫌恨心而不隨時無倒教授無倒教 誡.知衆匱乏而不爲彼從諸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如法追求衣服飲食諸坐臥具 病緣醫藥資身什物隨時供給.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懶惰懈怠放逸不 往教授不往教誡不爲追求如法衆具.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 如前.若護僧制.若有疹疾.若無氣力不任加行.若轉請餘有勢力者.若知徒衆世所共 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資身衆具.若隨所應教授教誡皆已無倒教授教誡. 若知衆內有本外道爲竊法故來入衆中無所堪能不可調伏.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 ******************** 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於他有情不隨心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 懶惰懈怠放逸不隨其轉.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彼所愛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無氣 力不任加行.若護僧制.若彼所愛雖彼所宜而於多衆非宜非愛.若爲降伏諸惡外道.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人所有
無違犯者.若爲摧伏諸惡外道.若爲住持如來聖教.若欲方 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淨信者發生淨信已淨信者倍復增長。
若諸菩薩 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說正法論議決
若爲懶惰懈怠所蔽而不往聽.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不 覺知.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知倒說.若爲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說義是數所 聞所持所了.若已多聞具足聞持其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有 情所應作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爲助伴.謂於能辦所應作事或於道路若往若來 或於正說事業加行或於掌護所有財寶或於和好乖離諍訟或於吉會或於福業不 爲助伴.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所蔽不爲助伴.非染違犯。
無違 犯者.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了知彼自能成辦.若知求者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 義能引非法.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先許餘爲作助伴.若轉請他有力者助. 若於善品正勤修習不欲暫廢若性愚鈍於所聞法難受難持如前廣說.若爲將護多 有情意.若護僧制不爲助伴.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遭重 疾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往供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爲懶惰懈怠所 蔽不往供事.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自有病.若無氣力.若轉請他有力隨順令往供事. 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勢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長病所觸堪自支持.若 注:
如於病者.於有苦 者爲作助伴欲除其苦當知亦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
若由懶惰懈怠所蔽不爲宣說.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自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先有恩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 了恩惠.懷嫌恨心不欲現前
若爲懶惰懈怠 所蔽不現酬報.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勤加功用無力無能不獲酬報.若欲方便調彼伏 彼廣說如前.若欲報恩而彼不受.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 墮在喪失財寶眷屬祿位難處多生愁惱.懷嫌恨心不往開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注:
若爲懶惰懈怠所蔽不往開解.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應知如前於他事業不爲 助伴。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飲食等資生衆具.見有求者來正希求飲食等 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給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懶惰懈怠放逸 不能施與.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現無有可施財物.若彼希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 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來求者王所匪宜將護王意.若護僧制而不惠施.皆無 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攝受徒衆懷嫌恨心而不隨時無倒教授無倒教 誡.知衆匱乏而不爲彼從諸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如法追求衣服飲食諸坐臥具 病緣醫藥資身什物隨時供給.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懶惰懈怠放逸不 往教授不往教誡不爲追求如法衆具.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 如前.若護僧制.若有疹疾.若無氣力不任加行.若轉請餘有勢力者.若知徒衆世所共 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資身衆具.若隨所應教授教誡皆已無倒教授教誡. 若知衆內有本外道爲竊法故來入衆中無所堪能不可調伏.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 ******************** 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於他有情不隨心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 懶惰懈怠放逸不隨其轉.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彼所愛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無氣 力不任加行.若護僧制.若彼所愛雖彼所宜而於多衆非宜非愛.若爲降伏諸惡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