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h">[四]藏本此段雲.若爲將護他心令不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長故.由別解脫毗奈耶安立遮罪者.與聲聞相似而學.
********************
他行爲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長學所學處.何況菩薩利他爲勝。
[一]若諸菩薩安住菩
薩淨戒律儀.如薄伽梵於別解脫毗柰耶中爲令聲聞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建立遮罪
制諸聲聞令不造作.於中菩薩與諸聲聞不應等學.何以故.以諸聲聞自利爲勝不顧
利他於利他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可名爲妙.非諸菩薩利他爲勝不顧自利於利他
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得名爲妙。
如是菩薩爲利他故從非親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 及恣施家應求百千種種衣服.觀彼有情有力無力隨其所施如應而受.如說求衣求 鉢亦爾.如求衣鉢如是自求種種絲縷令非親裡爲織作衣.爲利他故應畜種種憍世 耶衣諸坐臥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俱胝復過是數亦應取積.如是等中少事少 業少希望住制止遮罪菩薩不與聲聞共學。
安住淨戒律儀菩薩於利他中懷嫌恨心 懷恚惱心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二]犯。
若有懶惰懈怠忘念無 記之心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三]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
律儀善權方便爲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四]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
注:
[一]藏本缺此菩薩安住律儀語.與上合爲一段.地持同.
[二]善戒次釋雲.若爲知足名譽故不受者.得失意罪.
[三]此下性罪現行八大段.地持善戒皆缺文.
[四]勝子疏雲.聲聞極成之罪於菩薩爲不犯者.非染心所作故.由善心作其事亦善.一切業由心別.心最勝故.
********************
德。
謂如菩薩見劫盜賊爲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 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衆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 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衆生或以 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一]爲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
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 專行逼[二]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三]由
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堵 波物取多物已執爲已有縱情受用.菩薩[四]見已起憐愍心於彼有情發生利益安樂意
樂隨力所能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是財故當受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所奪財寶
若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物還窣堵波.若有情物還復有情。
又見[五]衆主或園林主取
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思擇彼惡起憐愍心勿令因此邪受
用業當受長夜無義無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
菩薩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功 注:[一]勘藏本雲.於慚愧中以憐愍當來之心而斷彼命.勝子疏雲.於慚愧中者無他方便而爲此貧匱法故.憐愍當來者於彼當來利益生意樂故.今譯文晦.
[二]藏本次有句雲.將以增長諸多非福.
[三]藏本缺此句.直接下見劫盜句爲一段.
[四]此下至隨力所能句藏本文缺.
[五]勘藏本.意謂守護病苦人者.
********************
德。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見有女色現無繫屬習婬欲法[一]繼心菩薩求非梵行.菩薩見已
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隨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處令種善根亦當令其捨
不善業.住慈愍心行非梵行.雖習如是穢染之法而無所犯生多功德。
出家菩薩爲護 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行非梵行。
又如菩薩爲多有情解脫命難囹圄縛 難刖手足難劓鼻刵耳剜眼等難.雖諸菩薩爲自命難亦不正知說於妄語.然爲救脫 彼有情故知而思擇故說妄語.以要言之菩薩唯觀有情義利非無義利自無染心唯 爲饒益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說異語.說是語時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 菩薩見諸有情爲惡朋友之所攝受親愛不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 樂.隨能隨力說離間語令離惡友捨相親愛.勿令有情由近惡友當受長夜無義無利. 菩薩如是以饒益心說離間語乖離他愛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爲 行越路非理而行.出麤惡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是以饒 益心於諸有情出麤惡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妓吟詠歌 注:[一]藏本雲.急迫而有相合之心.
********************
諷或有信樂王賊飲食婬蕩街衢無義之論.菩薩於中皆悉善巧.於彼有情起憐愍心
發生利益安樂意樂現前爲作綺語相應種種倡妓吟詠歌諷王賊飲食婬衢等論.令
彼有情歡喜引攝自在隨屬方便獎導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是現行綺語無所
違犯生多功德。
[一]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生起詭詐虛談現相方便硏求假利求
利.味邪命法無有羞恥堅持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爲除遣 生起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時時現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爲 掉所動心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諠譁紛聒輕躁騰躍[二]望他歡笑.如此諸緣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忘念起.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爲除遣生起樂欲廣說如 前.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愁惱.若他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 敬慎將護隨彼而轉.若他有情猜阻菩薩內懷嫌恨惡謀憎背外現歡顏表內清淨.如 是一切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菩薩不應忻樂 涅槃應於涅槃而生厭背.於諸煩惱及隨煩惱不應怖畏而求斷滅不應一向心生厭 注:
如是菩薩爲利他故從非親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 及恣施家應求百千種種衣服.觀彼有情有力無力隨其所施如應而受.如說求衣求 鉢亦爾.如求衣鉢如是自求種種絲縷令非親裡爲織作衣.爲利他故應畜種種憍世 耶衣諸坐臥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俱胝復過是數亦應取積.如是等中少事少 業少希望住制止遮罪菩薩不與聲聞共學。
安住淨戒律儀菩薩於利他中懷嫌恨心 懷恚惱心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若有懶惰懈怠忘念無 記之心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謂如菩薩見劫盜賊爲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 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衆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 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衆生或以 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 專行逼
又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堵 波物取多物已執爲已有縱情受用.菩薩
又見
菩薩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功 注: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見有女色現無繫屬習婬欲法
出家菩薩爲護 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行非梵行。
又如菩薩爲多有情解脫命難囹圄縛 難刖手足難劓鼻刵耳剜眼等難.雖諸菩薩爲自命難亦不正知說於妄語.然爲救脫 彼有情故知而思擇故說妄語.以要言之菩薩唯觀有情義利非無義利自無染心唯 爲饒益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說異語.說是語時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 菩薩見諸有情爲惡朋友之所攝受親愛不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 樂.隨能隨力說離間語令離惡友捨相親愛.勿令有情由近惡友當受長夜無義無利. 菩薩如是以饒益心說離間語乖離他愛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爲 行越路非理而行.出麤惡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是以饒 益心於諸有情出麤惡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妓吟詠歌 注:
無違犯者.若爲除遣 生起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時時現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爲 掉所動心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諠譁紛聒輕躁騰躍
若忘念起.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爲除遣生起樂欲廣說如 前.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愁惱.若他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 敬慎將護隨彼而轉.若他有情猜阻菩薩內懷嫌恨惡謀憎背外現歡顏表內清淨.如 是一切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菩薩不應忻樂 涅槃應於涅槃而生厭背.於諸煩惱及隨煩惱不應怖畏而求斷滅不應一向心生厭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