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足者前讚揚慧德令其歡喜。
[一]又諸菩薩性好悲愍
以調伏法調伏有情.若諸有情有下品過下品違犯內懷親愛無損惱心以輭訶責而
注:
[一]善戒缺此段.
********************
訶責之.若諸有情有中品過中品違犯內懷親愛無損惱心以中訶責而訶責之.若諸
有情有上品過上品違犯內懷親愛無損惱心以上訶責而訶責之.如訶責法治罰亦
爾。
若諸有情有下中品應可驅擯過失違犯.菩薩爾時爲教誡彼及餘有情以憐愍心 及利益心權時驅擯後還攝受。
若諸有情有其上品應可驅擯過失違犯.菩薩爾時盡 夀驅擯不與共住不同受用.憐愍彼故不還攝受.勿令其人於佛聖教多攝非福.又爲 教誡利餘有情。
又諸菩薩爲欲饒益諸有情故現神通力.或爲恐怖.或爲引[一]攝。
謂爲樂 行諸惡行者方便示現種種惡行諸果異熟.謂諸惡趣小那落迦大那落迦寒那落迦 獨那落迦.旣示現已而告之言汝當觀此先於人中造作增長諸惡行故今受如是最 極暴惡辛楚非愛苦果異熟.彼見是已恐怖厭患離諸惡行。
復有一類無信有情菩薩 衆中隨事故問彼作異思拒而不答.菩薩爾時或便化作執金剛神或復化作壯色大 身巨力藥叉令其恐怖.由是因緣捨慢生信恭敬正答.其餘大衆聞彼正答亦皆調伏。
或現種種神通變化.或一爲多.或多爲一.或以其身穿過石壁山巖等障往還無礙.如 注:[一]善戒次釋雲.菩薩無神通而爲不信者說菩薩戒則得無量罪.無量世受苦.乃至衆中有一人無信者亦不可說.
********************
是廣說乃至梵世身自在轉現無量種神變差別.或復現入火界定等.或復示現共聲
聞等種種神通方便引攝令諸有情踴躍歡喜。
諸未信者方便安處信具足中.諸犯戒 者方便安處戒具足中.諸少聞者方便安處聞具足中.多慳吝者方便安處捨具足中. 諸惡慧者方便安處慧具足中.如是菩薩成就一切種饒益有情戒。
是名菩薩[一]三種戒
藏.亦名無量大功德藏.謂律儀戒所攝戒藏攝善法戒所攝戒藏饒益有情戒所攝戒
藏。
若諸菩薩欲於如是菩薩所學三種戒藏勤修學者.[二]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
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審訪求[三]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四]能授能開。
於 如是等功德具足勝菩薩所先禮雙足如是請言.我今欲於善男子所或長老所或大 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唯願須臾不辭勞倦哀愍聽[五]授。
旣作如是無倒請已偏袒右 肩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諸菩薩衆.現前專念 彼諸功德隨其所有功能因力生殷淨心或[六]少淨心.[七]有智有力勝菩薩所謙下恭敬膝
輪據地或蹲跪坐對佛像前作如是請.唯願大德或言長老或善男子哀愍授我菩薩
注:
[一]勘藏本.意謂三種戒藴.
[二]善戒此上有一段文.略雲.欲受菩薩戒者當具足近事沙彌比丘戒.先禮佛白十方大德得戒.是爲自羯磨.次乃從智者受.
[三]勘藏本雲.已發願之同法者.已受律儀.已善巧持.勝子疏雲.如聲聞於無毀戒者邊正受.此與彼相似故雲同法者.由智者受故說善巧.今譯文略.
[四]勘藏本雲能受持hdsin-pa能開悟.go-ba勝子疏雲.由文能持.由義能悟.今譯能授.疑是能受誤.
[五]勘藏本次有一大段文.略謂彼有能菩薩對彼求戒菩薩.廣說菩薩律儀勝利已.復對彼說學處要義使生樂欲.作如是言.善男子聽.如是於諸有情未度者度雲雲.與下文義相應.今譯脫略.
[六]藏本作生少許信心.勝子疏雲.少許者不定義.
********************
淨戒。
如是請已專念一境長養淨心.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卽隨思 惟如是事義默然而住。
爾時有智有力菩薩於彼能行正行菩薩以無亂心若坐若立 而作是言.[一]汝如是名善男子聽或法弟聽.汝是菩薩不.彼應答言是。
發菩提願未.應答 言已發。
自此已後應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二]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
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
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答言能受。
能授 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能授菩薩作如是問乃至第 三授淨戒已.能受菩薩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淨戒已.能受菩薩不起于座.能授菩薩 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如是白.某名菩薩今 已於我某菩薩所[三]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某菩薩已爲某名菩薩作證.唯願十方無邊
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第一真聖於現不現一切時處一切有情皆現覺者於此某
注:
[一]藏本合此二問答爲一段.善戒文同.幷有具三戒否捨內外物否惜身財否三問.
[二]藏本此下作一長句讀雲.是過未現菩薩所具學處律儀者是過未現菩薩所學.汝是從我受此戒否.
[三]勘藏本.意謂已由三度而受戒也.
********************
名受戒菩薩亦爲作證.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一]如是受戒羯磨畢竟.從此無間普於十方
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現住諸佛已入大地諸菩薩前法爾相現.由此表示如是菩薩已
受菩薩所受淨戒。
爾時十方諸佛菩薩於是菩薩法爾之相生起憶念.由憶念故正智 見轉.由正智見如實覺知某世界中
若諸有情有下中品應可驅擯過失違犯.菩薩爾時爲教誡彼及餘有情以憐愍心 及利益心權時驅擯後還攝受。
若諸有情有其上品應可驅擯過失違犯.菩薩爾時盡 夀驅擯不與共住不同受用.憐愍彼故不還攝受.勿令其人於佛聖教多攝非福.又爲 教誡利餘有情。
又諸菩薩爲欲饒益諸有情故現神通力.或爲恐怖.或爲引
謂爲樂 行諸惡行者方便示現種種惡行諸果異熟.謂諸惡趣小那落迦大那落迦寒那落迦 獨那落迦.旣示現已而告之言汝當觀此先於人中造作增長諸惡行故今受如是最 極暴惡辛楚非愛苦果異熟.彼見是已恐怖厭患離諸惡行。
復有一類無信有情菩薩 衆中隨事故問彼作異思拒而不答.菩薩爾時或便化作執金剛神或復化作壯色大 身巨力藥叉令其恐怖.由是因緣捨慢生信恭敬正答.其餘大衆聞彼正答亦皆調伏。
或現種種神通變化.或一爲多.或多爲一.或以其身穿過石壁山巖等障往還無礙.如 注:
諸未信者方便安處信具足中.諸犯戒 者方便安處戒具足中.諸少聞者方便安處聞具足中.多慳吝者方便安處捨具足中. 諸惡慧者方便安處慧具足中.如是菩薩成就一切種饒益有情戒。
是名菩薩
若諸菩薩欲於如是菩薩所學三種戒藏勤修學者.
於 如是等功德具足勝菩薩所先禮雙足如是請言.我今欲於善男子所或長老所或大 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唯願須臾不辭勞倦哀愍聽
旣作如是無倒請已偏袒右 肩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諸菩薩衆.現前專念 彼諸功德隨其所有功能因力生殷淨心或
如是請已專念一境長養淨心.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卽隨思 惟如是事義默然而住。
爾時有智有力菩薩於彼能行正行菩薩以無亂心若坐若立 而作是言.
發菩提願未.應答 言已發。
自此已後應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能授 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能授菩薩作如是問乃至第 三授淨戒已.能受菩薩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淨戒已.能受菩薩不起于座.能授菩薩 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如是白.某名菩薩今 已於我某菩薩所
爾時十方諸佛菩薩於是菩薩法爾之相生起憶念.由憶念故正智 見轉.由正智見如實覺知某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