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所苦有情開解令離欲尋思苦.如欲尋思恚害親裡國土不死輕侮相應族姓
相應所有尋思當知亦爾.他蔑他勝所苦有情開解令離被蔑勝苦.行路疲乏所苦有
情施座施處調身按摩令其止息勞倦衆苦。
又諸菩薩爲諸有情如理宣說.謂於樂行 注:[一]藏本作施之近依.德光釋雲.依是因義.地持作依施等.意同.餘名例知.
[二]藏本此二句雲.或事業展轉和合.或羣衆歡會.地持雲.或和合諍訟.或世間吉會.
[三]勘藏本此段雲.於諸盲者教導示以道路.於諸聾者以顯示名相法門用手喻義.無代言迷路之說.地持善戒大同.德光釋雲.此救缺根苦也.今譯增文.
[四]原刻作慧.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惡行有情爲欲令斷諸惡行故以相應文句助伴隨順清亮有用相稱應順[一]常委分資
糧法而爲宣說或復方便善巧宣說。
如於樂行惡行有情爲欲令斷諸惡行故.如是於 行慳行有情爲欲令彼斷慳行故.於現法中求財寶者爲欲令彼正少功力集多財寶 守護無失.於佛聖教懷憎嫉者爲欲令彼得清淨信證清淨見超諸惡趣盡一切結越 一切苦.應知亦爾。
又諸菩薩於其有恩諸有情所深知恩惠常思酬報.暫見申敬讚言 善來.怡顏歡慰吐誠談謔.詳處設座正延令坐.若等若增財利供養現前酬答非以下 劣.於彼事業雖不求請尚應伴助況乎有命。
如於事業.如是於苦.於如理說.於方便說. 於濟怖畏.於衰惱處開解愁憂.於惠資[二]具.於與依止.於隨心轉.於顯實德令深歡悅.於
懷親愛方便調伏.於現神通驚恐引攝.如應廣說當知亦爾。
又諸菩薩於遭怖畏諸有 情類能爲救護.謂於種種禽獸.水.火.王賊怨敵家主宰官.不活惡名大衆威德非人起 屍魍魎等畏.皆能救護令得安隱。
又諸菩薩於處衰惱諸有情類能善開解令離愁憂。
或依親屬有所衰亡.所謂父母兄弟妻子奴婢僮僕宗長朋友內外族因親教軌範及 注:[一]常委.藏本作藏護勤勇.德光釋雲.常且努力以護聖道分也.
[二]原刻作糧.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餘尊重時有喪亡.善爲開解令離憂惱。
或依財寶有所喪失.謂或王賊之所侵奪.或火 所燒.或水所溺.或爲矯詐之所誑誘.或由事業無方損失.或爲惡親非理橫取.或[一]家失
火之所耗費.於如是等財寶喪失善爲開解令離憂惱。
由是因緣諸有情類生輭中上 三品愁憂菩薩皆能正爲開解。
又諸菩薩備資生具隨有來求卽皆施與.謂諸有情求 食與食.求飲與飲.求乘與乘.求衣與衣.求莊嚴具與莊嚴具.求諸什物施以什物.求鬘 塗香施鬘塗香.求止憩處施止憩處.求諸光明施以光明。
又諸菩薩性好攝受諸有情 類如法禦衆方便饒益以無染心先與依止.以憐愍心現作饒益.然後給施如法衣服 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
若自無有應從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求索與之.於 己以法所獲如法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與衆同用自無隱[二]費。
於時 時間以其隨順八種教授而正教授.五種教誡而正教誡.此中所說教授教誡當知如 前力種姓品已廣分別。
又諸菩薩[三]於有情心性好隨轉.隨心轉時先知有情[四]若體若性.
知體性已隨諸有情所應共住卽應如是與其共住.隨諸有情所應同行卽應如是與
注:
[一]勘藏本意謂以家難而散失.
[二]善戒次釋雲.不能等分則爲名畜弟子.非爲法也.
[三]勘藏本.意謂與有情心相順.
[四]勘藏本雲若心若性.德光釋雲.心者由現在緣所生.性者由過去因所起.又心爲有情所各別.性爲有情所共同.今譯體性.文晦.
********************
彼同行。
若諸菩薩欲隨所化有情心轉當審觀察.若於如是如是相事現行身語生他 憂苦.如是憂苦若不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護彼心 故方便思擇勵力遮止令不現行。
如是憂苦若能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時 於如是事現行身語住哀愍心不隨如是有情心轉方便思擇勵力策發要令現行。
復 審觀察若於如是他有情事現行身語令餘有情發生憂苦.如是憂苦若不令他或餘 有情或不令二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護餘心故方便思 擇勵力遮止令不現行。
如是憂苦若能令他或餘有情或能令二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菩薩爾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住哀愍心不隨如是有情心轉方便思擇勵力策發要 令現行。
復審觀察若於如是菩薩自事現行身語生他憂苦.如是現行身語二業非諸 菩薩學處所攝不順福德智慧資糧.如是憂苦不能令他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 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護他心故方便思擇勵力遮止令不現行.與此相違現行身語 如前應知。
如生憂苦.如是廣說生於喜樂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又隨他心而轉菩薩知 ******************** 他有情忿纏所纏現前忿纏難可捨離尚不讚歎.何況毀呰.卽於此時亦不諫誨。
又隨 他心而轉菩薩他雖不來談論慶慰尚應自往談論慶慰.何況彼來而不酬報。
又隨他 心而轉菩薩終不故意惱觸於他.唯除訶責諸犯過者起慈悲心諸根寂靜如應訶責 令其調伏。
又隨他心而轉菩薩終不嗤誚輕弄於他令其赧愧不安隱住.亦不令他心 生憂悔.雖能摧伏得勝於彼而不彰其墮在負處.彼雖淨信生於謙下終不現相而起 自高。
又隨他心而轉菩薩於諸有情非不親近不極親近.亦不非時而相親近。
又隨他 心而轉菩薩終不現前毀他所愛.亦不現前讚他非愛.非情交者不吐實誠.不屢希望 知量而受.若先許他應飲食等終無假託不赴先祈.爲性謙沖如法曉喻。
又諸菩薩性 好讚揚真實功德令他歡喜.於信功德具足者前讚揚信德令其歡喜.於戒功德具足 者前讚揚戒德令其歡喜.於聞功德具足者前讚揚聞德令其歡喜.於捨功德具足者 前讚揚捨德令其歡喜.於慧功德具
又諸菩薩爲諸有情如理宣說.謂於樂行 注:
如於樂行惡行有情爲欲令斷諸惡行故.如是於 行慳行有情爲欲令彼斷慳行故.於現法中求財寶者爲欲令彼正少功力集多財寶 守護無失.於佛聖教懷憎嫉者爲欲令彼得清淨信證清淨見超諸惡趣盡一切結越 一切苦.應知亦爾。
又諸菩薩於其有恩諸有情所深知恩惠常思酬報.暫見申敬讚言 善來.怡顏歡慰吐誠談謔.詳處設座正延令坐.若等若增財利供養現前酬答非以下 劣.於彼事業雖不求請尚應伴助況乎有命。
如於事業.如是於苦.於如理說.於方便說. 於濟怖畏.於衰惱處開解愁憂.於惠資
又諸菩薩於遭怖畏諸有 情類能爲救護.謂於種種禽獸.水.火.王賊怨敵家主宰官.不活惡名大衆威德非人起 屍魍魎等畏.皆能救護令得安隱。
又諸菩薩於處衰惱諸有情類能善開解令離愁憂。
或依親屬有所衰亡.所謂父母兄弟妻子奴婢僮僕宗長朋友內外族因親教軌範及 注:
或依財寶有所喪失.謂或王賊之所侵奪.或火 所燒.或水所溺.或爲矯詐之所誑誘.或由事業無方損失.或爲惡親非理橫取.或
由是因緣諸有情類生輭中上 三品愁憂菩薩皆能正爲開解。
又諸菩薩備資生具隨有來求卽皆施與.謂諸有情求 食與食.求飲與飲.求乘與乘.求衣與衣.求莊嚴具與莊嚴具.求諸什物施以什物.求鬘 塗香施鬘塗香.求止憩處施止憩處.求諸光明施以光明。
又諸菩薩性好攝受諸有情 類如法禦衆方便饒益以無染心先與依止.以憐愍心現作饒益.然後給施如法衣服 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
若自無有應從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等求索與之.於 己以法所獲如法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與衆同用自無隱
於時 時間以其隨順八種教授而正教授.五種教誡而正教誡.此中所說教授教誡當知如 前力種姓品已廣分別。
又諸菩薩
若諸菩薩欲隨所化有情心轉當審觀察.若於如是如是相事現行身語生他 憂苦.如是憂苦若不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護彼心 故方便思擇勵力遮止令不現行。
如是憂苦若能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時 於如是事現行身語住哀愍心不隨如是有情心轉方便思擇勵力策發要令現行。
復 審觀察若於如是他有情事現行身語令餘有情發生憂苦.如是憂苦若不令他或餘 有情或不令二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護餘心故方便思 擇勵力遮止令不現行。
如是憂苦若能令他或餘有情或能令二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菩薩爾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住哀愍心不隨如是有情心轉方便思擇勵力策發要 令現行。
復審觀察若於如是菩薩自事現行身語生他憂苦.如是現行身語二業非諸 菩薩學處所攝不順福德智慧資糧.如是憂苦不能令他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爾 時於如是事現行身語護他心故方便思擇勵力遮止令不現行.與此相違現行身語 如前應知。
如生憂苦.如是廣說生於喜樂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又隨他心而轉菩薩知 ******************** 他有情忿纏所纏現前忿纏難可捨離尚不讚歎.何況毀呰.卽於此時亦不諫誨。
又隨 他心而轉菩薩他雖不來談論慶慰尚應自往談論慶慰.何況彼來而不酬報。
又隨他 心而轉菩薩終不故意惱觸於他.唯除訶責諸犯過者起慈悲心諸根寂靜如應訶責 令其調伏。
又隨他心而轉菩薩終不嗤誚輕弄於他令其赧愧不安隱住.亦不令他心 生憂悔.雖能摧伏得勝於彼而不彰其墮在負處.彼雖淨信生於謙下終不現相而起 自高。
又隨他心而轉菩薩於諸有情非不親近不極親近.亦不非時而相親近。
又隨他 心而轉菩薩終不現前毀他所愛.亦不現前讚他非愛.非情交者不吐實誠.不屢希望 知量而受.若先許他應飲食等終無假託不赴先祈.爲性謙沖如法曉喻。
又諸菩薩性 好讚揚真實功德令他歡喜.於信功德具足者前讚揚信德令其歡喜.於戒功德具足 者前讚揚戒德令其歡喜.於聞功德具足者前讚揚聞德令其歡喜.於捨功德具足者 前讚揚捨德令其歡喜.於慧功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