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關燈
耶.如是審諦觀察心已若自了知 我於此法少有慳纏別意所礙而不施者卽作是念我今決定應行法施設我由此行 法施故於現法中[三]卽成癡瘂不忍煩惱尚應法施況令闕乏妙智資糧.又觀察已若自 了知我於此法無少慳纏亦無別意但爲成辦勝所須義不應施者菩薩爾時應更思 忖我持此法施於彼者爲爲損害自煩惱耶爲爲圓滿智資糧耶爲爲愛念諸衆生耶. 注: [一]此下至曉喻發遣句.善戒文略. [二]原刻作辦今依麗刻及藏本改.次同. [三]地持雲.爲除煩惱猶尚應施.況作將來智慧方便. ******************** 旣思忖已便正了知我都不見自有煩惱見不施彼此經卷等現法當來我智資糧展 轉增勝非施於彼建此功德但於當來薄饒法利非豐覺慧.若不施彼便能修集利益 安樂一切衆生巧方便智卽爲愛念此一衆生及餘一切若施於彼唯成愛念此一衆 生非餘一切.菩薩如是如實知已不施彼者無罪無悔亦不違越菩薩淨戒。

    雲何菩薩 方便不施。

    謂諸菩薩不忍直言遣來求者謂我不能惠施於汝.要當施設方便善巧曉 喻發遣。

    雲何施設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先於所畜一切資具一切施物[一]爲作淨故以淨 意樂捨與十方諸佛菩薩.譬如苾芻於己衣物爲作淨故捨與親教軌範師等.[二]如是菩 薩淨施因緣雖復貯畜種種上妙一切資具一切施物猶得名爲安住聖種生無量福. 常於此福多思惟故於一切時隨逐增長.恆於一切作淨施物如佛菩薩所寄護持.見 來求者卽應觀察若隨所欲作淨施物惠施彼時稱當正理應作是念諸佛菩薩無有 少物於諸衆生而不施者如是知已取淨施物施來求者令所願滿.若觀施時不稱正 理卽應念先作淨施法告言賢首如是等物是他所有不許施汝輭言曉喻方便發遣. 注: [一]藏本缺此爲作淨故一語.次同. [二]善戒此句雲.諸佛菩薩雖不受取亦令施者得無量福. ******************** 或持餘物二倍三倍恭敬施與然後發遣令彼了知菩薩於此非慳貪故不欲施我定 當於此經卷等法不自在故不施於我.當知是名菩薩巧慧而行法施。

    又諸菩薩於一 切施謂法施財施無畏施若異門若體相若釋名若[一]因果差別如實了知而行惠施.當 知亦名菩薩巧慧而行布施。

    又諸菩薩於諸有怨以慈意樂而行惠施.於諸有苦以悲 意樂而行惠施.於諸有德以喜意樂而行惠施.於諸有恩親善同意以捨意樂而行惠 施.當知亦名菩薩巧慧而行布施。

    又諸菩薩於其施障及彼對治如實了知.此中施障 略有四種.一先未串習.二施物尠闕.三耽著上妙悅意財物.四觀見當來具足財果而 深欣樂。

    若諸菩薩現有種種可施財物雖見求者正現在前而於惠施心不趣入.菩薩 爾時卽以正慧速疾通達是我於施先未串習所作過失.復以妙慧如是通達我於先 世決定於施曾未串習緻令今世現有種種可施財物雖見求者正現在前而於惠施 心不趣入.若於今世不彊思擇而行施者復於來世定當憎背所應行施.菩薩如是正 通達已用此施障對治爲依力勵思擇而行惠施能不隨逐先未串習所作過失自在 注: [一]勘藏本.因果與差別爲二義.善戒同. ******************** 而行。

    又諸菩薩若見求者正現在前由諸財物有尠闕故於其惠施心不趣入.菩薩爾 時卽以正慧速疾通達如是匱乏障施因緣忍受匱乏所作衆苦力勵思擇起悲愍心 而行惠施.作如是念或由宿業有過失故或由現在繫屬他故令我具受衆多猛利饑 渴等苦不能饒益一切衆生.設我今者由行惠施因饒益他於現法中受種種苦乃至 殞歿如是行施猶爲最勝非空發遣諸來求者況當更有諸菜葉等可以活命.菩薩如 是忍受匱乏所作衆苦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若見求者正現在前由可施物極悅意故 最上妙故於行惠施心得趣入.菩薩爾時卽以正慧速疾通達是我耽著所作過失.我 今於苦發起虛妄樂想顛倒由此能生當來衆苦.於此顛倒徧了知故爲欲斷除力勵 思擇用此財物而行惠施。

    [一]又諸菩薩若行施已於當施果廣大財利見勝功德深生欣 樂不求無上正等菩提.菩薩爾時卽以正慧速疾通達是邪果見所作過失.如實觀察 一切諸行皆不堅牢一切諸行皆念念滅所受用果速疾滅盡速疾離散.如是觀時卽 能斷滅能生欣樂邪果之見.諸所行施一切迴向無上菩提。

    如是菩薩四種施障當知 注: [一]善戒此段意譯雲.一切諸法無常無定.若常定者則不須施.何以故.無因果故.以無常故則有因果.今若不施雲何當得菩提道果.是故菩薩則能破壞不求果心而行惠施.以下四種施障缺文. ******************** 四種能對治智對治於彼.一者覺悟.二者忍受衆苦.三者徧知顛倒.四者見一切行性 不堅牢.是諸菩薩由前三種能對治智決定堪能正行惠施由後一種能對治智能正 攝受施福勝果.當知亦名菩薩巧慧而行布施。

    又諸菩薩內居閑靜由淨意樂淳厚淨 信分別勝解數數緣念種種上妙無量財寶以勝解力於諸衆生樂行惠施.由此因緣 是諸菩薩以少功用生無量福.當知亦名菩薩巧慧而行布施。

    [一]如是妙慧大慧菩薩巧 慧行施總略義者.由有財無財財施所攝故.如是由法施故.由無礙解施故.由勝意樂 施故.由施障對治智施故.由增上意樂勝解施故.當知是名唯諸菩薩不共行施。

    如是 廣說於內外事菩薩所行一切施差別相已.自斯已後卽於一切施差別相中分出所 餘難行施等一切差別應當了知。

    雲何菩薩難行施。

    當知此施略有三種.謂若諸菩薩 財物尠少自忍貧苦惠施於他是名菩薩第一難行施.若諸菩薩所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