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一]施品第九
復次菩薩次第圓滿六波羅蜜多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
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慧波羅蜜多。
雲何菩薩施波羅蜜多。
[二]嗢柁
南曰.
[三]自性.一切.難. 一切門.善士. 一切種.遂求. 二世樂.清淨.
如是九種相 是名略說施。
謂九種相施名爲菩薩施波羅蜜多.一自性施.二一切施.三難行施.四一切門施.五善 士施.六一切種施.七遂求施.八此世他世樂施.九清淨施。
雲何菩薩自性施。
謂諸菩薩 於自身財無所顧惜能施一切所應施物.[四]無貪俱生思及因此所發能施一切無罪施
注:
[一]善戒作施品第十.
[二]藏本作前嗢柁南.在雲何句前出.地持善戒俱缺此頌.
[三]勘藏本.自性施謂施之自性.遂求施謂於苦惱得成就欲.地持譯爲除惱.次下戒等五度幷同.
[四]藏本此二語在前出.地持同.
********************
物.身語二業安住律儀阿笈摩見定有果見.隨所希求卽以此物而行惠施.當知是名
菩薩自性施。
雲何菩薩一切施。
謂一切者略有二種.一內所施物.二外所施物。
若諸菩 薩但捨己身是名唯施內所施物.若諸菩薩爲慜食吐活命衆生數數食已吐所飲食 而施與之是名雜施內外施物.若諸菩薩除上所說施餘一切所應施物是名唯施外 所施物。
又諸菩薩略由二相以自內身施來求者.[一]一總求身者以身施彼隨所欲爲繫
屬於彼隨順於彼.譬如有人爲衣食故強自爲他而作僕使.如是菩薩無愛染心但爲
速證最勝菩提但爲衆生利益安樂但爲布施波羅蜜多速圓滿故以身施彼隨所欲
爲繫屬於彼隨順於彼.二別求手足頭目支節血肉筋骨乃至髓者隨其所欲一切施
與。
又諸菩薩亦由二相以外施物施諸衆生.一求受用者恣彼所須如其所樂隨意受 用.二求自在者一切斷心並皆施與。
又諸菩薩非無差別以一切種一切內外所有施 物施諸衆生.[二]是諸菩薩以其種種內外施物於諸衆生或有施與或不施與。
雲何施與. 雲何不施。
謂諸菩薩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衆生唯令安樂不作利益或復於彼不 注:[一]善戒此段雜釋文雲.一者菩薩不得自在.二者屬他.有求不施不能得成無上菩提.是名菩薩不得自在雲.
[二]善戒此段文略.但雲.衆生受施後得利樂施.不得利樂不施.
********************
作安樂不作利益便不施與.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衆生定作利益不定安樂或復
於彼定作利益定作安樂卽便施與。
如是略說菩薩應施不應施已.次當廣辯。
謂諸菩[一]薩若有來求共爲伴侶欲作非理逼迫損害誑惑於他.便不以身而施於彼隨所欲爲
繫屬於彼隨順於彼.由諸菩薩寧於百反千反或百千反捨自身命施諸衆生終不隨
他教命稱悅彼情於諸衆生非理逼迫損害誑惑。
若諸菩薩於所行施意樂清淨見有 無量利衆生事正現在前.設有來求自身支節不應施與.何以故.非彼菩薩於所行施 意樂不淨心生退弱作是念言此應可施此不可施此應施與此不應與故.彼菩薩爲 令意樂得清淨故須捨現前利衆生事而施身分.由彼意樂已清淨故不應棄捨正現 在前利衆生事而施身分。
又諸菩薩若魔衆天懷惱亂心現前來乞身分支節不應分 碎支節施與.何以故.勿彼當獲上品過罪及損害故.如魔衆天如是於彼所使衆生當 知亦爾。
或有衆生癡狂心亂來求菩薩身分支節亦不應碎支節施與.何以故.由彼不 住自性心故不爲義利而求乞故其心狂亂不自在故空有種種浮妄言說.是故不應 注:[一]地持善戒次有以身施他令他受苦一義.
********************
施彼身分。
除上所說與上相違來求菩薩身支節者.隨其所欲應施彼身隨所欲爲繫 屬於彼隨順於彼.或分支節而施與之。
當知是名菩薩於內所可施物或應施與或不 應與。
又諸菩薩於外施物若有衆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爲自害或爲害他卽不應 施.若有衆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自饒益或饒益他是卽應施。
[一]又諸菩薩不以屬他
非同意物而行惠施.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又諸菩薩不以有蟲飲
食等物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若有衆生來求種種能引戲樂能引無義所施之物不應 施與.何以故.若施彼時雖暫令彼於菩薩所心生歡喜而復令彼廣作種種不饒益事. 謂因施故令彼多行憍逸惡行身壞已後墮諸惡趣。
[二]若有種種戲樂等具雖復施與不
令衆生墮諸惡趣亦不增長諸不善根.菩薩爲欲令彼衆生因此所施戲樂等具攝受
饒益心生淨信易可化導易可成熟隨彼所求悉皆施與。
是諸菩薩若有來求諸戲樂 事何者應施.何者不施。
謂諸菩薩終不施人捕獵等法。
又於雜穢諸祠祀中作大方便 多集衆生損害其命獲無量罪.於彼祠祀終不自作亦不教他亦不於彼諸天寺中殺 注:[一]善戒缺此下二不施句.
[二]善戒缺此句.
********************
羊祠祀。
[一]若有來求或水或陸無量衆生所依止處爲欲殺害彼生命故.菩薩知已終不
施與.若有來求罩羅罝弶爲害衆生及爲習學皆不施與.若有怨家來求酬隙爲欲呵
罵縛錄殺害奪財治罰終不施與.以要
雲何菩薩施波羅蜜多。
謂九種相施名爲菩薩施波羅蜜多.一自性施.二一切施.三難行施.四一切門施.五善 士施.六一切種施.七遂求施.八此世他世樂施.九清淨施。
雲何菩薩自性施。
謂諸菩薩 於自身財無所顧惜能施一切所應施物.
雲何菩薩一切施。
謂一切者略有二種.一內所施物.二外所施物。
若諸菩 薩但捨己身是名唯施內所施物.若諸菩薩爲慜食吐活命衆生數數食已吐所飲食 而施與之是名雜施內外施物.若諸菩薩除上所說施餘一切所應施物是名唯施外 所施物。
又諸菩薩略由二相以自內身施來求者.
又諸菩薩亦由二相以外施物施諸衆生.一求受用者恣彼所須如其所樂隨意受 用.二求自在者一切斷心並皆施與。
又諸菩薩非無差別以一切種一切內外所有施 物施諸衆生.
雲何施與. 雲何不施。
謂諸菩薩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衆生唯令安樂不作利益或復於彼不 注:
如是略說菩薩應施不應施已.次當廣辯。
謂諸菩
若諸菩薩於所行施意樂清淨見有 無量利衆生事正現在前.設有來求自身支節不應施與.何以故.非彼菩薩於所行施 意樂不淨心生退弱作是念言此應可施此不可施此應施與此不應與故.彼菩薩爲 令意樂得清淨故須捨現前利衆生事而施身分.由彼意樂已清淨故不應棄捨正現 在前利衆生事而施身分。
又諸菩薩若魔衆天懷惱亂心現前來乞身分支節不應分 碎支節施與.何以故.勿彼當獲上品過罪及損害故.如魔衆天如是於彼所使衆生當 知亦爾。
或有衆生癡狂心亂來求菩薩身分支節亦不應碎支節施與.何以故.由彼不 住自性心故不爲義利而求乞故其心狂亂不自在故空有種種浮妄言說.是故不應 注:
除上所說與上相違來求菩薩身支節者.隨其所欲應施彼身隨所欲爲繫 屬於彼隨順於彼.或分支節而施與之。
當知是名菩薩於內所可施物或應施與或不 應與。
又諸菩薩於外施物若有衆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爲自害或爲害他卽不應 施.若有衆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自饒益或饒益他是卽應施。
又諸菩薩若有衆生來求種種能引戲樂能引無義所施之物不應 施與.何以故.若施彼時雖暫令彼於菩薩所心生歡喜而復令彼廣作種種不饒益事. 謂因施故令彼多行憍逸惡行身壞已後墮諸惡趣。
是諸菩薩若有來求諸戲樂 事何者應施.何者不施。
謂諸菩薩終不施人捕獵等法。
又於雜穢諸祠祀中作大方便 多集衆生損害其命獲無量罪.於彼祠祀終不自作亦不教他亦不於彼諸天寺中殺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