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關燈
四種相其心遠離輕慢雜染.由一種相其心遠離怯弱雜染。

    謂 聽法時應時而聽.殷重而聽.恭敬而聽.不爲損害.不爲隨順.不求過失.由此六相其心 遠離貢高雜染。

    又聽法時恭敬正法.恭敬說法補特伽羅.不輕正法.不輕說法補特伽 羅.由此四相其心遠離輕慢雜染。

    又聽法時不自輕懱.由此一相其心遠離怯弱雜染。

     菩薩如是無雜染心聽聞正法。

    雲何菩薩無散亂心聽聞正法。

    謂由[二]五相.一者求悟解 心聽聞正法.二者專一趣心聽聞正法.三者聆音屬耳聽聞正法.四者掃滌其心聽聞 正法.五者攝一切心聽聞正法.菩薩如是求聞正法。

    菩薩何故求聞正法。

    [三]謂諸菩薩求 內明時爲正修行法隨法行.爲廣開示利悟於他。

    若諸菩薩求因明時爲欲如實了知 注: [一]地持作七相.多欲受相. [二]地持作四相.缺此初相. [三]善戒解求五明所爲.文較繁廣. ******************** 外道所造因論是惡言說.爲欲降伏他諸異論.爲欲於此真實聖教未淨信者令其淨 信已淨信者倍令增廣。

    若諸菩薩求聲明時爲令[一]信樂典語衆生於菩薩身深生敬信. 爲欲悟入詁訓言音文句差別於一義中種種品類殊音隨說。

    若諸菩薩求醫明時爲 息衆生種種疾病.爲欲饒益一切大衆。

    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業智處爲少功力多集 珍財.爲欲利益諸衆生[二]故.爲發衆生甚希奇想.爲以巧智平等分布饒益攝受無量衆 生。

    菩薩求此一切五明爲令無上正等菩提大智資糧速得圓滿.非不於此一切明處 次第修學能得無障一切智智。

    如是已說一切菩薩正所應求如是而求爲此義求。

    菩 薩爲他說正法時當何所說.雲何而說.何義故說。

    [三]謂諸菩薩正所應求卽是所說.爲此 義求卽爲此義而爲他說。

    依二種相應爲他說.一者依隨順說應爲他說.二者依清淨 說應爲他說。

    雲何依隨順說應爲他說。

    謂諸菩薩應當安住如法威儀而爲他說非不 安住如法威儀.不爲無病處高坐者而說正法.不爲坐者立說正法.不應居後爲前行 者而說正法.不爲覆頭而說正[四]法.如別解脫經廣說應知.何以故.諸佛菩薩敬重法故。

     注: [一]地持善戒俱缺此語. [二]地持次雲.爲教衆生種種事業故.善戒次有爲知世事破憍慢故一段. [三]以下善戒文異.略雲.說何事者謂十二部經.雲何說者成就五事.何故說者爲得無上菩提故.說有二事.一次第說.二清淨說.次第說者初說惠施雲雲.清淨說者不爲處高坐者說.有心不信者不厭生死皆不應爲說雲雲. [四]地持次雲.求過失者不應爲說. ******************** 又於正法生尊重時令他於法起極珍貴恭敬聽聞而不輕毀.[一]又爲一切說一切法無 間而說.又於正法不生慳吝[二]不作師拳.又於正法如其文句次第而標如其文句次第 而釋如其次第分別其義.又若[三]引攝義利法義應標應釋應廣分別非不引攝義利法 義.又應示現所應示現.又應教導所應教導.又應讚勵所應讚勵.又應慶慰所應慶慰. 又依現比至教道理而說正法非不依彼三量道理.又所宣說順往善趣.又所宣說無 亂易入而不隱密.又所宣說應四聖諦.又處一切衆說正法時隨衆所應而爲宣說.菩 薩依此十五種相諸隨順說普爲利他應如是說。

    雲何依清淨說應爲他說。

    謂諸菩薩 於己有怨諸有情類應住慈心爲說正法.於行惡行諸有情類住利益心應說正法.於 諸有樂有苦放逸[四]下劣有情應當安住利益安樂哀愍之心爲說正法.不以嫉纏增上 力故自讚毀他.以無染心不希利益恭敬讚頌爲他說法.菩薩依止此五種相諸清淨 說普爲利他應如是說。

    [五]如是菩薩說正法相略有二十.一者以時.二者重法.三者次第. 四者相續.五者隨順.六者歡喜.七者愛樂.八者悅豫.九者欣勇.十者不擯.十一者應理. 注: [一]善戒以此下爲次第說. [二]勘藏本.意謂不願授書. [三]藏本此語雲.若法引義.義引法.地持雲.義饒益及法饒益. [四]地持善戒俱雲貧乞者. [五]善戒缺此一段文. ******************** 十二者稱順.十三者無亂.十四者如法.十五者順衆.十六者慈心.十七者利益心.十八 者哀愍心.十九者不自讚毀他.二十者不依利養恭敬讚頌.菩薩如是應常爲他宣說 正法。

    雲何菩薩法隨法行。

    當知此行略有五種.謂如所求如所受法身語意業無倒隨 轉正思正修.若佛世尊於彼諸法制身語意令不造作於此諸法開身語意令其造作. 卽於如是二種法中身語意業無倒遠離無倒[一]修證.是名菩薩於諸法中身語意業無 倒隨轉法隨法行。

    雲何菩薩於法正思。

    謂諸菩薩獨居閑靜隨所聞法樂欲思惟樂欲 稱量樂欲觀察.先當遠離不思議處思惟彼法.恆常思惟無間加行殷重加行而無慢 緩.是諸菩薩勇猛精進思惟法時於其少分以理觀察而隨悟入於其少分但深信解. 凡所思惟但依其義不依其文.如實了知[二]黑說大說.正能悟入最初思惟.旣悟入已數 數作意令得堅固。

    是諸菩薩由能遠離不應思議而思惟故其心不墜迷悶錯亂.由能 恆常無間殷重加行無緩而思惟故先[三]未知義得正了知得正決了先已知義得無失 壞得不忘失.由於少分以理觀察隨悟入故於隨正理觀察法中不由他緣.由於少分 注: [一]藏本作修集.善戒同. [二]原刻作默.今依麗刻及藏本改.次同.地持作闇說明説.善戒作此是佛語此非佛語. [三]原刻作來.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但信解故於極甚深自少覺慧不能達法仰推如來言如是法是佛所行非我境界如 是於法不生誹謗不自損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