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入補特
伽羅現成熟時常不捨離諸佛菩薩.[四]諸明了處轉轉明了.由此成熟轉轉增進。
遠清淨 者.謂由懈怠或由違緣或經長時或經多生或經多劫方能清淨。
近清淨者.當知一切 注:[一]地持善戒俱缺此語.
[二]善戒附注雲.斷一切愛名爲出家.受畢竟樂名爲出家.樂易行道名爲出家.增長佛法名爲出家.樂持禁戒名爲出家.
[三]善戒作生死.
[四]善戒雲.受持禁戒讀誦書寫廣爲人說.次二段亦有此文.初反說.次正說.
********************
與此相違。
加行者.謂爲獲得自勝義利猛利樂欲爲所依故.或怖當來墮諸惡趣或怖 現法他所譏毀.於諸學處常勤護持無間所作殷重所作。
意樂者.謂於諸法正觀察忍 爲所依故於佛善說法毗奈耶不可引奪於他所證深生信解.[一]信有功德爲所依故於
三寶所及於獲得自義利所深信無動。
財攝受者.謂於一切飲食等物有匱乏者施與 一切飲食等物.[二]或於隨順飲食等物有匱乏者施與隨順飲食等物。
法攝受者.謂或宣 說正法施諸有情.或開顯正義施諸有情。
神通引攝者.謂具神通者哀愍有情故或爲 有情意樂清淨或爲有情加行清淨增上力故示現種種神通變化.欲令有情見已聞 已於佛聖教或當獲得意樂清淨或當修行無倒加行.彼諸有情由此神變引攝心故 或有獲得意樂清淨或有修行無倒加行。
宣說正法者.謂於獲得自勝義利若無堪能 爲說正法伴助令彼發生正行.若有堪能爲說正法隨順令彼速證通慧。
隱密說法者. 謂於[三]嬰兒智慧有情隱覆廣大甚深義法爲說麤淺易可悟入易爲方便趣入處法。
顯 了說法者.謂於廣大智慧有情已善悟入聖教理者爲其開示廣大甚深道理處法。
下 注:[一]地持善戒均雲.教化衆生故.
[二]地持善戒均缺此語.
[三]地持雲.少智衆生.
********************
品加行者.謂若遠離無間加行及殷重加行。
中品加行者.謂或遠離無間加行或復遠 離殷重加行.於二加行隨闕一種。
上品加行者.謂無間加行及殷重加行二俱相應。
聽 聞者.謂於佛語深生信解精勤聽聞受持讀誦契經等法。
思惟者.謂居遠離樂思惟法 推度其義解了決定。
修習者.謂於止擧捨相正審觀察爲先深心欣樂修止擧捨。
攝受 者.謂[一]無染心以親教師及軌範師道理方便無有顛倒與作依止.又卽於彼發起種種
別供事行謂看病行給施如法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資生具行除遣憂愁及
惡作行除遣煩惱隨煩惱行.如是等類當知皆名別供事行。
降伏者.謂深防護自身雜 染.於毀犯者若犯下品慈心諫誨.若犯中品慈心訶罰.若犯上品慈心驅擯.當知此中 諫誨訶罰令彼及餘利益安樂.驅擯一種[二]若重攝受令彼及餘利益安樂.若驅擯已不
重攝受但令其餘利益安樂.何以故.餘若見彼毀犯因緣旣被驅擯便自防護不起毀
犯故。
自成熟者.謂自宣說隨順正法令諸有情出不善處安立善處.如自所說亦自修 行法隨法行令諸有情同分隨轉.勿使他人作如是說汝自不能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注:[一]善戒雲.依止無貪心修行布施.瞻視和尚諸師疾病雲雲.[二]地持雲.還聽懺悔.次同.
********************
雲何於他教授諫擧爲作憶念他應於汝教授諫擧爲作憶念。
請他成熟者.[一]謂若有餘
無量有情於彼發起上品愛敬或復有餘善知方便於說正法已善修學.卽應勸請殷
勤營助令其成熟無量有情。
俱成熟者.謂具二種若自成熟若勸請他令其成熟。
[二]由此
所說二十七種成熟方便當知令前六種成熟差別圓滿.所謂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
慧成熟下品成熟中品成熟上品成熟。
雲何能成熟補特伽羅。
謂略有六種菩薩住菩 薩六地能成熟有情.一者勝解行菩薩住勝解行地.二者淨勝意樂菩薩住淨勝意樂 地.三者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四者墮決定菩薩住墮決定地.五者決定行正行菩 薩住決定行正行地.六者到究竟菩薩住到究竟地。
住無種姓補特伽羅於往善[三]趣而
成熟時[四]有數退轉有數應作.安住種姓補特伽羅於往三乘而成熟時無數退轉無數
應[五]作。
雲何已成熟補特伽羅相。
謂諸聲聞先已串習諸善法故.若時安住下品成熟爾 時便有下品欲樂下品加行猶往惡趣非於現法證沙門果非於現法得般涅槃.若時 安住中品成熟爾時便有中品欲樂中品加行不往惡趣於現法中證沙門果非於現 注:[一]戒善雲如持禁戒勤修精進.具足善根.樂處閒靜.常爲一切之所恭敬.所可言說人皆信受.知義知辭善能說法.
[二]善戒缺此一段.
[三]原刻下衍種姓二字.今依麗刻及藏本删.
[四]地持雲.數退數進.
[五]藏本次有一段雲.略有二種因果差別.廣亦二種思業差別雲雲.
********************
法得般涅槃.若時安住上品成熟爾時便有上品欲樂上品加行不往惡趣於現法中
證沙門果卽於現法得般涅槃。
如說聲聞獨覺亦爾.何以故.道與聲聞同種類故。
而此[一]獨覺與諸聲聞有差別者.謂住最後有最後所得身無軌範師宿習力故修三十七菩
提分法究竟斷滅一切煩惱證阿羅漢故名獨覺。
若諸菩薩住勝解行地名下品成熟. 住淨勝意樂地名中品成熟.住墮決定到究竟地名上品成熟。
若時菩薩住下成熟爾 時便有下品欲樂下品加行猶往惡趣此盡第一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極善清淨覺 品善法當知一切皆未相應.若時菩薩住中成熟爾時便有中品欲樂中品加行不往 惡趣此盡第二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覺品善法已得相應極善清淨覺品善法未得 相應.若時菩薩住上成熟爾時便有上品欲樂上品加行不往惡趣此盡第三無數劫 邊際熾然無動極善清淨覺品善法當知一切皆悉成就.今於此中性淳厚故極猛盛 故能有上品廣大果故大勝利故名爲熾然.不轉還故不退墮故常精進故名爲無動. 菩薩地中最無上故當知說名極善清淨。
當知此中若財攝受所作成熟若神通引攝 注:[一]善戒雲.緣覺有二事勝.一修集道勝.二無師得道勝.
********************
所作成熟若隱密說法所作成熟若下品加行所作成熟若唯聽聞所作成熟.如是五
種所作成熟若於長時修習彼法尚爲下品.況於少時修習彼法。
其餘一切成熟因緣 所作成熟當知皆有三品道理.謂若於彼下品修習成下成熟中品修習成中成熟上 品修習成上成熟.此下中上三品成熟當知一一復有三品.於下品中有下下下中下 上三品成熟.於中品中有中下中中中上三品成熟.於上品中有上下上中上上三品 成熟.如是等類諸佛菩薩成熟有情當知展轉差別道理有無量品。
此中菩薩由前所 說成熟因緣爲欲成熟自佛法故精勤修習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品成熟 中品成熟上品成熟.又欲令他諸有情類補特伽羅乘三乘法而出離故往善趣故修 習如是六種成熟。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
遠清淨 者.謂由懈怠或由違緣或經長時或經多生或經多劫方能清淨。
近清淨者.當知一切 注:
加行者.謂爲獲得自勝義利猛利樂欲爲所依故.或怖當來墮諸惡趣或怖 現法他所譏毀.於諸學處常勤護持無間所作殷重所作。
意樂者.謂於諸法正觀察忍 爲所依故於佛善說法毗奈耶不可引奪於他所證深生信解.
財攝受者.謂於一切飲食等物有匱乏者施與 一切飲食等物.
法攝受者.謂或宣 說正法施諸有情.或開顯正義施諸有情。
神通引攝者.謂具神通者哀愍有情故或爲 有情意樂清淨或爲有情加行清淨增上力故示現種種神通變化.欲令有情見已聞 已於佛聖教或當獲得意樂清淨或當修行無倒加行.彼諸有情由此神變引攝心故 或有獲得意樂清淨或有修行無倒加行。
宣說正法者.謂於獲得自勝義利若無堪能 爲說正法伴助令彼發生正行.若有堪能爲說正法隨順令彼速證通慧。
隱密說法者. 謂於
顯 了說法者.謂於廣大智慧有情已善悟入聖教理者爲其開示廣大甚深道理處法。
下 注:
中品加行者.謂或遠離無間加行或復遠 離殷重加行.於二加行隨闕一種。
上品加行者.謂無間加行及殷重加行二俱相應。
聽 聞者.謂於佛語深生信解精勤聽聞受持讀誦契經等法。
思惟者.謂居遠離樂思惟法 推度其義解了決定。
修習者.謂於止擧捨相正審觀察爲先深心欣樂修止擧捨。
攝受 者.謂
降伏者.謂深防護自身雜 染.於毀犯者若犯下品慈心諫誨.若犯中品慈心訶罰.若犯上品慈心驅擯.當知此中 諫誨訶罰令彼及餘利益安樂.驅擯一種
自成熟者.謂自宣說隨順正法令諸有情出不善處安立善處.如自所說亦自修 行法隨法行令諸有情同分隨轉.勿使他人作如是說汝自不能出不善處安立善處 注:
請他成熟者.
俱成熟者.謂具二種若自成熟若勸請他令其成熟。
雲何能成熟補特伽羅。
謂略有六種菩薩住菩 薩六地能成熟有情.一者勝解行菩薩住勝解行地.二者淨勝意樂菩薩住淨勝意樂 地.三者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四者墮決定菩薩住墮決定地.五者決定行正行菩 薩住決定行正行地.六者到究竟菩薩住到究竟地。
住無種姓補特伽羅於往善
雲何已成熟補特伽羅相。
謂諸聲聞先已串習諸善法故.若時安住下品成熟爾 時便有下品欲樂下品加行猶往惡趣非於現法證沙門果非於現法得般涅槃.若時 安住中品成熟爾時便有中品欲樂中品加行不往惡趣於現法中證沙門果非於現 注:
如說聲聞獨覺亦爾.何以故.道與聲聞同種類故。
而此
若諸菩薩住勝解行地名下品成熟. 住淨勝意樂地名中品成熟.住墮決定到究竟地名上品成熟。
若時菩薩住下成熟爾 時便有下品欲樂下品加行猶往惡趣此盡第一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極善清淨覺 品善法當知一切皆未相應.若時菩薩住中成熟爾時便有中品欲樂中品加行不往 惡趣此盡第二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覺品善法已得相應極善清淨覺品善法未得 相應.若時菩薩住上成熟爾時便有上品欲樂上品加行不往惡趣此盡第三無數劫 邊際熾然無動極善清淨覺品善法當知一切皆悉成就.今於此中性淳厚故極猛盛 故能有上品廣大果故大勝利故名爲熾然.不轉還故不退墮故常精進故名爲無動. 菩薩地中最無上故當知說名極善清淨。
當知此中若財攝受所作成熟若神通引攝 注:
其餘一切成熟因緣 所作成熟當知皆有三品道理.謂若於彼下品修習成下成熟中品修習成中成熟上 品修習成上成熟.此下中上三品成熟當知一一復有三品.於下品中有下下下中下 上三品成熟.於中品中有中下中中中上三品成熟.於上品中有上下上中上上三品 成熟.如是等類諸佛菩薩成熟有情當知展轉差別道理有無量品。
此中菩薩由前所 說成熟因緣爲欲成熟自佛法故精勤修習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品成熟 中品成熟上品成熟.又欲令他諸有情類補特伽羅乘三乘法而出離故往善趣故修 習如是六種成熟。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