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界無量無數
諸有情類無量無數利益之事.是名放大光明。
當知如是一切能變神境智通品類差 別一一分別無量無數.由此神通能轉所餘有自性物令成餘物.故名能變神境智通。
雲何能化神境智通品類差別。
謂若略說.無事而有是名爲化.能以化心隨其所欲造 作種種未曾有事故名能化神境智通。
此復多種.或化爲身[一]及化爲境.或化爲語。
或化 注:[一]勘地持善戒俱缺此語.次牒結亦缺.文義較順.
********************
爲身及化爲境者.化似自身或不相似.化似他身或不相似.又所化身若自若他或似
不似.唯能化作與根相似根所依處而非實根.復能化作相似境界謂飲食等末尼真
珠瑠璃寶等所有色香味觸所攝外資生具.若彼相似若異於彼隨其所欲一切能化。
又所化身與己同類非一衆多種種差別.或作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 洛牟呼洛伽色像.或作人傍生鬼那洛迦色像.或作聲聞獨覺菩薩如來色像.若所化 身與菩薩身極相似者名所化身與自相似.若不爾者名所化身非自相似。
又所化身 與他同類亦有多種.若作天身與彼天身極相似者名所化身與他相似.若不爾者名 所化身非他相似.如作天身乃至佛身當知亦爾。
雲何此中化作多身。
謂佛菩薩於十 方面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一時化作種種形類能爲無量無數有情作利益事.如是所 化種種形類於中或有諸佛菩薩雖滅度後由住持力而故隨轉.或有暫時作利益已 化事便息.[一]又佛菩薩或作化事唯令衆生覩見而已如幻所作不堪受用.或復化作飲
食衣服末尼真珠瑠璃螺貝璧玉珊瑚車乘等事與實無異.如是所作財食衆具令諸
注:
[一]地持善戒俱缺此三句義.
********************
衆生常得受用.是名化身及化境界。
或化爲語者.或有化語妙音[一]相應或有化語廣音
具足.或有化語繫屬於自或有化語繫屬於他或有化語無所繫屬.或有化語宣說正
法言辭所攝或有化語誨責放逸言辭所攝。
妙音相應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其聲深 遠[二]如雲雷音.其聲和雅如頻迦音能感衆心甚可愛樂.又此化語圓上微妙顯了易解
樂聞無逆無依無盡。
廣音具足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其聲廣大.隨其所樂無量種類 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聲聞菩薩人非人等無量衆會一[三]踰繕那皆悉充滿以妙圓音隨類徧告.又隨所樂小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十方無量無數諸世界中若近若遠所有衆會以妙圓音隨類徧告.於此聲中出
[四]種種音爲諸衆生說種種法隨其所應各得義利。
繫屬於自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於 化自身出種種音宣說正法誨責放逸。
繫屬於他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於化他身宣 說正法誨責放逸。
無所繫屬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或於空中[五]或於所化非情法上而
有所說。
宣說正法言辭所攝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開示正理令諸愚癡於種種法皆 注:[一]勘藏本.此相應與下具足同屬一字.地持同.
[二]地持善戒俱缺此喻.
[三]原刻作瑜.今依麗刻改.
[四]善戒雲.徧滿聲.思惟聲.了了聲.易解聲.喜聞聲.無所著聲.無可呵聲.無盡聲.
[五]地持善戒俱缺此一義.
********************
得悟解。
誨責放逸言辭所攝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爲不愚癡獲得淨信而放逸者責 其放逸令生慚愧誨不放逸令勤修學。
如是所說衆多化事略有三種.化身化境及以 化語.當知如是一切能化神境智通品類差別一一分別無量無數。
如是二種諸佛菩 薩神境智通能[一]辦二事.一者示現種種神通引諸衆生入佛聖教.二者示現種種神通
[二]惠施無量受苦衆生衆多品類利益安樂。
雲何諸佛菩薩隨念宿住智通。
謂佛菩薩以 宿住智自能隨念[三]己之宿住曾於如是有情類中我如是名如經廣說.亦能隨念他諸
有情身等一切品類差別如自隨念己事無異.又能令他得宿住智能自隨念前際所
經若自若他身等一切品類差別曾於如是有情類中我如是名乃至廣說.如是有情
轉復令他得宿住智能自隨念一切宿住如前無異.如是展轉令憶宿住皆如自己.於
現法中又能隨念諸微細事所有一切若少若多先所造作先所思惟皆無忘失.又能
隨念無間刹那次第所作無間斷故.又能隨念有量有數宿住差別所知時劫可算數
故.又能隨念無量無數宿住差別所知時劫不可算數故.以要言之此宿住智於如是
注:
[一]原刻作辨.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作慧.今依麗刻及藏本改.次後同.
[三]善戒雲.自他種姓飲食苦樂.
********************
處於如是類於如是量隨其所欲皆無礙轉.如是名爲諸佛菩薩隨念宿住所攝威力。
又由隨念宿住智故憶念本生爲諸有情開示先世種種品類第一希有菩薩所行難 行苦行.令於佛所生淨信故起恭敬故[一]令於生死深厭離故。
又由此智憶念本事爲諸 衆生開示種種先世相應業果異熟.[二]爲令妄計前際常論一分常論常見衆生破常見
故。
[三]雲何諸佛菩薩天耳智通。
謂佛菩薩以淨天耳能於種種天聲人聲聖聲非聖聲大 聲小聲辯聲非辯聲化聲非化聲遠聲近聲皆悉得聞。
聞天聲者.若不作意下從欲界 上至色究竟宮其中受生諸有情類種種音聲皆悉能聞.若作意時過是已上諸世界 聲皆亦能聞。
聞人聲者.徧於一切傍四大洲受生有情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聞聖聲者. 於諸如來聲聞獨覺及諸菩薩[四]若從彼聞展轉爲餘諸有情類宣說種種示現教導讚
勵慶慰勸修諸善勸捨諸惡所有音聲皆悉能聞.又於一切無染汙心受持讀誦論議
決擇無倒諫誨爲作憶念教授教誡及餘所有善言善說能引義利種種音聲皆悉能
聞.如是等類名聞聖聲。
聞非聖聲者.於諸有情[五]虛妄離間邪綺麤獷生下惡趣生上天
注:
[一]藏本作得護持故.
[二]地持善戒俱雲爲破常見斷見.
[三]地持善戒此段在後出.
[四]地持善戒俱缺此一義.
[五]勘地持善戒.此謂四不善口業也.
********************
趣生傍人趣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聞大聲者.謂於[一]大衆生聲大集會聲[二]種種苦具所逼
切聲大號哭聲相呼召聲大雷吼聲諸螺貝聲諸鼓角等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聞小聲 者.下至耳語諸微細[三]聲皆悉能聞。
聞辯聲者.於義易了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聞非辯聲 者.於義難了種種音聲.謂達羅弭荼種種明呪風鈴樹響鸚鵡鴝鵒百舌鸝鷜命命鳥 等所出音聲皆悉能聞。
聞化聲者.謂於一切得心自在具神通者依神通力所化音聲 皆悉能聞。
聞非化聲者.謂於種種異
當知如是一切能變神境智通品類差 別一一分別無量無數.由此神通能轉所餘有自性物令成餘物.故名能變神境智通。
雲何能化神境智通品類差別。
謂若略說.無事而有是名爲化.能以化心隨其所欲造 作種種未曾有事故名能化神境智通。
此復多種.或化爲身
或化 注:
又所化身與己同類非一衆多種種差別.或作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 洛牟呼洛伽色像.或作人傍生鬼那洛迦色像.或作聲聞獨覺菩薩如來色像.若所化 身與菩薩身極相似者名所化身與自相似.若不爾者名所化身非自相似。
又所化身 與他同類亦有多種.若作天身與彼天身極相似者名所化身與他相似.若不爾者名 所化身非他相似.如作天身乃至佛身當知亦爾。
雲何此中化作多身。
謂佛菩薩於十 方面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一時化作種種形類能爲無量無數有情作利益事.如是所 化種種形類於中或有諸佛菩薩雖滅度後由住持力而故隨轉.或有暫時作利益已 化事便息.
或化爲語者.或有化語妙音
妙音相應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其聲深 遠
廣音具足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其聲廣大.隨其所樂無量種類 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聲聞菩薩人非人等無量衆會一
繫屬於自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於 化自身出種種音宣說正法誨責放逸。
繫屬於他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於化他身宣 說正法誨責放逸。
無所繫屬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或於空中
宣說正法言辭所攝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開示正理令諸愚癡於種種法皆 注:
誨責放逸言辭所攝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爲不愚癡獲得淨信而放逸者責 其放逸令生慚愧誨不放逸令勤修學。
如是所說衆多化事略有三種.化身化境及以 化語.當知如是一切能化神境智通品類差別一一分別無量無數。
如是二種諸佛菩 薩神境智通能
雲何諸佛菩薩隨念宿住智通。
謂佛菩薩以 宿住智自能隨念
又由隨念宿住智故憶念本生爲諸有情開示先世種種品類第一希有菩薩所行難 行苦行.令於佛所生淨信故起恭敬故
又由此智憶念本事爲諸 衆生開示種種先世相應業果異熟.
謂佛菩薩以淨天耳能於種種天聲人聲聖聲非聖聲大 聲小聲辯聲非辯聲化聲非化聲遠聲近聲皆悉得聞。
聞天聲者.若不作意下從欲界 上至色究竟宮其中受生諸有情類種種音聲皆悉能聞.若作意時過是已上諸世界 聲皆亦能聞。
聞人聲者.徧於一切傍四大洲受生有情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聞聖聲者. 於諸如來聲聞獨覺及諸菩薩
聞非聖聲者.於諸有情
聞大聲者.謂於
聞小聲 者.下至耳語諸微細
聞辯聲者.於義易了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聞非辯聲 者.於義難了種種音聲.謂達羅弭荼種種明呪風鈴樹響鸚鵡鴝鵒百舌鸝鷜命命鳥 等所出音聲皆悉能聞。
聞化聲者.謂於一切得心自在具神通者依神通力所化音聲 皆悉能聞。
聞非化聲者.謂於種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