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關燈
想事分別色等種種自性所 有尋思如是名爲自性分別。

    雲何名爲差別分別。

    謂卽於彼色等想事謂此有色謂此 無色.謂此有見謂此無見.謂此有對謂此無對.謂此有漏謂此無漏.謂此有爲謂此無 爲.謂此是善謂此不善謂此無記.謂此過去謂此未來謂此現在.[二]由如是等無量品類 差別道理卽於自性分別依處分別種種彼差別義.如是名爲差別分別。

    雲何名爲總 注: [一]勘藏本.此句屬下不分讀.意謂此三分別生分別戲論所依所緣事而生色等名想.卽依此事而作戲論.名想言說所攝名想言說所顯衆多品類分別卽由此事而起. [二]藏本缺此句. ******************** 執分別。

    謂卽於彼色等想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施設所引分別於總多法總 執爲因分別而轉.於舍軍林飲食衣乘等假想施設所引分別.如是名爲總執分別。

    雲 何名爲我我所分別。

    謂若諸事有漏有取長時數習我我所執之所積聚.由宿串習彼 邪執故自見[一]處事爲緣所生虛妄分別.如是名爲我我所分別。

    雲何名爲愛分別。

    謂緣 淨妙可意事境所生分別。

    雲何名別非愛分別。

    謂緣不淨妙不可意事境所生分別。

    雲 何名爲彼俱相違分別。

    謂緣淨妙不淨妙可意不可意俱離事境所生分別。

    [二]此中所說 略有二種.一者分別自性.二者分別所依分別所緣事。

    如是二種無始世來應知展轉 更互爲因.謂過去世分別爲因能生現在分別所依及所緣事.現在分別所依緣事旣 得生已復能爲因生現在世由彼依緣所起分別.於今分別不了知故復生當來所依 緣事.彼當生故決定當生依彼緣彼所起分別。

    雲何了知如是分別。

    謂由四種尋思四 種如實智故。

    雲何名爲四種尋思。

    一者名尋思.二者事尋思.三者自性假立尋思.四者 差別假立尋思。

    名尋思者.謂諸菩薩於名[三]唯見名是名名尋思。

    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 注: [一]勘藏本.意謂與我見住處相順之事爲依. [二]善戒缺此一大段. [三]唯字.地持均譯作分齊. ******************** 事唯見事是名事尋思。

    自性假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自性假立唯見自性假立是名 自性假立尋思。

    差別假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唯見差別假立是名差別假 立尋思。

    此諸菩薩於彼名事或離相觀或合相觀.依止名事合相觀故通達二種自性 假立差別假立。

    雲何名爲四如實智。

    一者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二者事尋思所引如實 智.三者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四者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雲何名尋思所 引如實智。

    謂諸菩薩於名尋思唯有名已卽於此名如實了知.謂如是名爲如是義於 事假立爲令世間起想起見起言說故.若於一切色等想事不假建立色等名者無有 能於色等想事起色等想.若無有想則無有能起增益執.若無有執則無言說.若能如 是如實了知是名名尋思所引如實智。

    雲何事尋思所引如實智。

    謂諸菩薩於事尋思 唯有事已觀如一切色等想事性離言說不可言說.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是名事尋思 所引如實智。

    雲何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謂諸菩薩於自性假立尋思唯有自性 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所有自性假立非彼事自性而似彼事自性顯現. ******************** 又能了知彼事自性猶如變化影像響應光影水月燄[一]水夢幻相似顯現而非彼體.若 能如是如實了知最甚深義所行境界是名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雲何差別假 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尋思唯有差別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 等想事中[二]差別假立不二之義.謂彼諸事非有性非無性.可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性. 離言說性實成立故非無性.如是由勝義諦故非有色[三]於中無有諸色法故.由世俗諦 故非無色於中說有諸色名故.如有性無性有色無色如是有見無見等差別假立門 由如是道理一切皆應了知.若能如是如實了知差別假立不二之義是名差別假立 尋思所引如實智。

    愚夫於此四如實智有所闕故不現前故.便有八種邪分別轉[四]能生 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

    謂由如是邪分別故起諸雜染.起雜染故流轉生 死.於生死中常流轉故恆有無量隨逐生死種種生老病死等苦流轉不息。

    菩薩依此 四如實智能正了知八種分別.於現法中正了知故令當來世[五]戲論所攝所依緣事不 復生起.不生起故於當來世從彼依緣所[六]起分別亦不復生。

    如是分別及依緣事二俱 注: [一]原刻作火.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勘藏本.意謂於諸差別假立中無二之義. [三]藏本缺此句.地持同. [四]善戒缺此語. [五]勘藏本.意謂依彼緣彼而設施戲論之事. [六]原刻作趣.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滅故當知一切戲論皆滅.菩薩如是戲論滅故能證大乘大般涅槃.於現法中勝真實 義所行處智極清淨故普能獲得一切自在。

    謂諸菩薩於種種化獲得能化神通自在. 於種種變獲得能變神通自在.普於一切所知境智皆得自在.若欲久住隨其所樂自 在能住.若欲終歿不待害緣自在能歿.由諸菩薩得如是等無量自在於諸有情最勝 無上。

    菩薩如是普於一切得自在故獲得五種最上勝利.一者獲得心極寂靜由住[一]最 靜故不由煩惱寂靜故.二者能於一切明處無所罣礙清淨鮮白妙智見轉.三者爲利 諸有情故流轉生死無有厭倦.四者善入一切如來密意言義.五者[二]所得大乘勝解不 可引奪不從他緣。

    當知如是五種勝利有五種業.一者菩薩成就最勝現法樂住能滅 一切爲趣菩提精勤加行所生身心種種勞倦當知是名心極寂靜勝利之業.二者菩 薩普能成熟一切佛法當知是名於諸明處無礙清白微妙智見勝利之業.三者菩薩 普能成熟一切有情當知是名流轉生死無有厭倦勝利之業.四者菩薩能正除遣所 化有情隨所生起一切疑惑護持如來妙正法眼令得久住於能隱沒如來聖教像似 注: [一]原刻作寂.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勘藏本.意謂不從他緣故大乘勝解不可迴轉. ******************** 正法能知能顯能正除滅當知是名善入如來密意言義勝利之業.五者菩薩能摧一 切外道異論精進堅牢正願無動當知是名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勝利之業. 如是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所作皆爲如是五勝利業之所攝受。

    雲何一切菩薩所作。

    謂 自安樂而無雜染.普能成熟一切佛法.普能成熟一切有情.護持如來無上正法.摧伏 他論精進勇猛正願無動。

    當知如是四真實義初二下劣.第三處中.第四最勝。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