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先已說此五衆道果.今何以更說。
答曰.上說但是聲聞法從須陀洹乃至無餘 涅槃.今雜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學諸佛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等是諸佛威儀。
答曰.威儀名身四動止.譬如象王迴身而觀.行時足離地四 指.雖不蹈地而輪跡現.不遲不疾身不傾動.常舉右手安慰衆生.結跏趺坐其身正 直.常偃右脇累膝而臥.所敷草蓐齊整不亂.食不著味美惡等一.若受人請默然無 言.言辭柔輭方便利益不失時節。
復次法身佛威儀者.過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以 爲一步.梵音說法亦復如是.法身佛相義如先說。
******************** 菩薩摩訶薩[一]欲得如象王視觀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作是願使我行時離地四指足
不蹈地.我當共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膩吒天無量千萬億諸天衆圍遶恭敬至菩提樹
下當學般若波羅蜜.
如象王視者.若欲迴身觀時舉身俱轉.大人相者身心專一.是故若有所觀身心俱
迴。
譬如師子有所搏撮.不以小物故而改其壯勢.佛亦如是.若有所觀若有所說身 與心俱常不分散.所以者何.從無數劫來集一心法.以是業因緣故頂骨與身爲一 無有分解。
又以世世破憍慢故不輕衆生.觀則俱轉.如尼他阿波[二]陀那中說舍婆提
國除糞人.而佛以手摩頭教令出家猶不輕之。
足離地四指者.佛若常飛.衆生疑怪 謂佛非是人類則不歸附.若足到地則衆生以爲與常人不異不生敬心.是故雖爲 行地四指不到而輪跡現。
問曰.如佛常放[三]丈光足不到地.衆生何以故不盡敬附。
答 曰.衆生無量劫中積罪甚重無明垢深.於佛生疑謂是幻師以術誑人.或言足不蹈 地生性自爾.如鳥能飛有何奇特.或有衆生罪重因緣故不見佛相.直謂大威德沙 注:[一]放光作欲悉知道事俗事者.光讚作假令身所不得覩而欲察之.
[二]原作阿.今依麗刻改.
[三]原作大.今依麗刻改.
********************
門而已.譬如人重病欲死.名藥美食皆謂臭穢.是故不盡敬附。
共四天王天乃至阿 迦膩吒無量千萬億諸天衆恭敬圍遶至菩提樹下者.是諸佛常法佛爲世尊至菩 提樹下.欲破二種魔一者結使魔二者自在天子魔.欲成一切智.是諸天衆雲何不 恭敬侍送。
又諸天世世佐助擁護菩薩.乃至出家時令諸宮人婇女淳惛而臥捧馬 足踰城出.今日事辦我[一]等當共侍送至菩提樹下。
問曰.何以不說刹利婆羅門等無 量人侍送而但說諸天。
答曰.佛獨於深林中求菩提樹非是人行處.是故不說。
又以 人無天眼他心智故不知佛當成道.是故不說。
復次諸天貴於人故但說天。
復次諸 佛常樂閒靜處.諸天能隱身不現不妨閒靜.是故但說諸天侍從。
復次菩薩見五比 丘捨菩薩而去而菩薩獨至樹下.是故作是願。
我當於菩提樹下坐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膩吒天以天衣爲座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經說佛敷草樹下坐而成佛道.今雲何願言以天衣爲座。
答曰.聲聞經中說 敷草.摩訶衍經中隨衆生所見.或有見敷草樹下.或見敷天綩綖.隨其福德多少所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見不同。
復次生身佛把草樹下.法性生身佛以天衣爲座或勝天衣。
復次佛於深林 樹下成佛.林中人見則奉佛草.若貴人見者當以所貴衣服爲座.但林中無貴人故. 時諸龍神天各以妙衣爲座.四天王衣重二兩.忉利天衣重一兩.夜摩天衣重十八 銖.兜率陀天衣重十二銖.化樂天衣重六銖.他化自在天衣重三銖.色界天衣無重 相。
欲界天衣從樹邊生無縷無織.譬如薄冰光曜明淨有種種色.色界天衣純金色 光明不可稱知.如是等寶衣敷座.菩薩坐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曰.何以但 說諸天敷衣不說十方諸大菩薩爲佛敷座.諸菩薩等佛將成道時皆爲佛敷座.或 廣長一由旬十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由旬.高亦如是.此諸寶座是菩薩無漏福德生 故.是諸天目所不見何況手觸.十方三世諸佛降魔得道莊嚴佛事皆悉照見譬如 明鏡.如是妙座何以不說。
答曰.般若波羅蜜有二種.一者與聲聞菩薩諸天共說.二 者但與十住具足菩薩說.是般若波羅蜜中應說菩薩爲佛敷座.所以者何.諸天知 佛恩不及一生二生諸大菩薩.如是菩薩雲何不以神通力而供養佛.是中合聲聞 ******************** 說是故不說。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行住坐臥處欲使悉爲金剛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佛四威儀中地悉爲金剛。
答曰.有人言菩薩至菩提樹下時於此處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菩薩入諸法實相中無有地能舉是菩薩.所以者何. 地皆是衆生虛誑業因緣報故有是故不能舉.菩薩欲成佛時實相智慧身是時坐 處變爲金剛。
有人言
問曰.先已說此五衆道果.今何以更說。
答曰.上說但是聲聞法從須陀洹乃至無餘 涅槃.今雜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學諸佛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等是諸佛威儀。
答曰.威儀名身四動止.譬如象王迴身而觀.行時足離地四 指.雖不蹈地而輪跡現.不遲不疾身不傾動.常舉右手安慰衆生.結跏趺坐其身正 直.常偃右脇累膝而臥.所敷草蓐齊整不亂.食不著味美惡等一.若受人請默然無 言.言辭柔輭方便利益不失時節。
復次法身佛威儀者.過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以 爲一步.梵音說法亦復如是.法身佛相義如先說。
******************** 菩薩摩訶薩
譬如師子有所搏撮.不以小物故而改其壯勢.佛亦如是.若有所觀若有所說身 與心俱常不分散.所以者何.從無數劫來集一心法.以是業因緣故頂骨與身爲一 無有分解。
又以世世破憍慢故不輕衆生.觀則俱轉.如尼他阿波
足離地四指者.佛若常飛.衆生疑怪 謂佛非是人類則不歸附.若足到地則衆生以爲與常人不異不生敬心.是故雖爲 行地四指不到而輪跡現。
問曰.如佛常放
答 曰.衆生無量劫中積罪甚重無明垢深.於佛生疑謂是幻師以術誑人.或言足不蹈 地生性自爾.如鳥能飛有何奇特.或有衆生罪重因緣故不見佛相.直謂大威德沙 注:
共四天王天乃至阿 迦膩吒無量千萬億諸天衆恭敬圍遶至菩提樹下者.是諸佛常法佛爲世尊至菩 提樹下.欲破二種魔一者結使魔二者自在天子魔.欲成一切智.是諸天衆雲何不 恭敬侍送。
又諸天世世佐助擁護菩薩.乃至出家時令諸宮人婇女淳惛而臥捧馬 足踰城出.今日事辦我
問曰.何以不說刹利婆羅門等無 量人侍送而但說諸天。
答曰.佛獨於深林中求菩提樹非是人行處.是故不說。
又以 人無天眼他心智故不知佛當成道.是故不說。
復次諸天貴於人故但說天。
復次諸 佛常樂閒靜處.諸天能隱身不現不妨閒靜.是故但說諸天侍從。
復次菩薩見五比 丘捨菩薩而去而菩薩獨至樹下.是故作是願。
我當於菩提樹下坐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膩吒天以天衣爲座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經說佛敷草樹下坐而成佛道.今雲何願言以天衣爲座。
答曰.聲聞經中說 敷草.摩訶衍經中隨衆生所見.或有見敷草樹下.或見敷天綩綖.隨其福德多少所 注:
復次生身佛把草樹下.法性生身佛以天衣爲座或勝天衣。
復次佛於深林 樹下成佛.林中人見則奉佛草.若貴人見者當以所貴衣服爲座.但林中無貴人故. 時諸龍神天各以妙衣爲座.四天王衣重二兩.忉利天衣重一兩.夜摩天衣重十八 銖.兜率陀天衣重十二銖.化樂天衣重六銖.他化自在天衣重三銖.色界天衣無重 相。
欲界天衣從樹邊生無縷無織.譬如薄冰光曜明淨有種種色.色界天衣純金色 光明不可稱知.如是等寶衣敷座.菩薩坐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曰.何以但 說諸天敷衣不說十方諸大菩薩爲佛敷座.諸菩薩等佛將成道時皆爲佛敷座.或 廣長一由旬十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由旬.高亦如是.此諸寶座是菩薩無漏福德生 故.是諸天目所不見何況手觸.十方三世諸佛降魔得道莊嚴佛事皆悉照見譬如 明鏡.如是妙座何以不說。
答曰.般若波羅蜜有二種.一者與聲聞菩薩諸天共說.二 者但與十住具足菩薩說.是般若波羅蜜中應說菩薩爲佛敷座.所以者何.諸天知 佛恩不及一生二生諸大菩薩.如是菩薩雲何不以神通力而供養佛.是中合聲聞 ******************** 說是故不說。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行住坐臥處欲使悉爲金剛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佛四威儀中地悉爲金剛。
答曰.有人言菩薩至菩提樹下時於此處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菩薩入諸法實相中無有地能舉是菩薩.所以者何. 地皆是衆生虛誑業因緣報故有是故不能舉.菩薩欲成佛時實相智慧身是時坐 處變爲金剛。
有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