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關燈
發 心.釋迦文尼佛精進力故超越九劫。

    復次若有菩薩具足菩薩事.所謂十地六波羅 蜜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無量清淨佛法.爲衆生故久住生死不 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廣度衆生.如是菩薩諸佛讚歎。

    何者是.如文殊師利毗 摩羅詰觀世音大勢至徧吉等諸菩薩之上首.出於三界變化無[一]央數身入於生死 教化衆生故。

    如是希有事皆從甚深般若波羅蜜生.以是故說欲得諸佛稱歎其名 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一發意至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得[二]身通變化力.作十方恆河沙等身.於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一時能到。

    問曰.如 注: [一]原作鞅.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此字疑神字誤. ******************** 經說彈指頃有六十念.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恆河沙等世界尚不可信.何況十方恆 河沙等世界時少而所到處多。

    答曰.經說五事不可思議.所謂衆生多少業果報坐 禪人力諸龍力諸佛力.於五不可思議中佛力最不可思議。

    菩薩入於禪定生不可 思議神通故.一念中悉到十方諸佛世界。

    如說四種神通中唯佛菩薩有如意疾徧 神通.若金翅鳥子始從[穀-禾+卵]出從一須彌至一須彌.諸菩薩亦如是.以無生忍力故破 諸煩惱無明[穀-禾+卵]卽時一念中作無量身徧至十方。

    復次菩薩一切無量世罪悉已消 滅.以智慧力故能轉一切諸法.所謂小能作大大能作小.能以千萬無量劫爲一日. 又能以一日爲千萬劫.是菩薩世閒之王所欲自在何願不滿.如毗摩羅詰經所說 以七夜爲劫夀。

    以是因緣故菩薩乘神通力能速疾超越十方世界。

    問曰.前五不可 思議中無有菩薩.今何以說菩薩不可思議。

    答曰.或時因中說果.如日食百斤金.金 不可食因金得食故言食金.是爲因中說果。

    或時果中說因.如見好畫言是好手.是 爲果中說因。

    諸菩薩亦如是.菩薩爲因諸佛爲果.若說佛力不可思議.當知已說菩 ******************** 薩。

    以是故言欲一發意到十方恆河沙世界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發一音使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聞聲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得六神通增長梵聲相.過三千大千世界至十方恆河沙等諸世界。

    問曰.若爾 者與佛音聲何異。

    答曰.菩薩音聲有恆河沙等之數.佛音聲所到無有限數。

    如密跡 經中所說.目連試佛音聲.極至西方猶聞佛音若如對面。

    問曰.若爾者佛常在國土 聚落說法教化.而閻浮提內人不至佛邊則不得聞.何以知之.多有從遠方來欲聽 説法者故。

    答曰.佛音聲有二種.一爲口密音聲二爲不密音聲.密音聲先已說.不密 音聲至佛邊乃聞。

    是亦有二種弟子.一爲出世聖人二爲世閒凡夫.出世聖人如目 揵連等能聞微密音聲.凡夫人隨其所近乃聞。

    復次諸菩薩得入正位.離生死身得 法性真形.能見十方無量佛身及徧照光明.亦能得聞諸佛六十種極遠無量音聲. 諸大菩薩雖未具足如佛音聲.於佛音聲中普得其分。

    是佛菩薩音聲有三種.一者 先世種善音聲因緣故.咽喉中得微妙四大能出種種妙好遠近音聲.所謂一裡二 ******************** 裡三裡十裡百千裡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音聲徧滿.二者神通力故咽喉四大出聲 徧滿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恆河沙世界.三者佛音聲常能徧滿十方虛空。

    問曰.若 佛音聲常能徧滿.今衆生何以不得常聞。

    答曰.衆生無量劫以來所作惡業覆.是故 不聞。

    譬如雷電霹靂.聾者不聞.雷聲無減.佛亦如是.常爲衆生說法如龍震大雷聲. 衆生罪業自不得聞。

    如今世人精進持戒者.於念佛三昧心得定時罪垢不障卽得 見佛.聞佛說法音聲清了。

    菩薩於三種音聲中欲得二種.是二種音聲甚難希有故. 如業果音聲自然可得故。

    以是故說菩薩摩訶薩欲以一音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 聞聲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諸佛世界不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佛世界不斷者.菩薩欲令國國相次皆使衆生發心作佛。

    問曰.言次第者.爲一國前 後相次.爲十方世界次第.若一國相次者大悲普覆一切衆生何以不及餘國.若十 方一切世界次第者餘佛菩薩何所利益。

    答曰.菩薩心願欲令一切世界皆悉作佛. ******************** 大心曠遠無有齊限.以是心集諸智慧無量福德神通力故。

    又隨衆生種作佛因緣 者是菩薩皆悉令作.若一切世界皆種作佛因緣者餘佛菩薩不應有益.但是事不 然。

    復次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應一菩薩盡得徧諸世界令佛種不斷.諸餘菩薩各 隨因緣皆有其分.以慈悲大故願亦無量.利益之心無有齊限.衆生種無量故非一 佛一菩薩所可盡度。

    問曰.若事不稱心.何故作願耶。

    答曰.欲令心願曠大清淨故.如 行慈三昧雖不能令衆生離苦.但自欲令心曠大清淨成利益願。

    如諸佛大菩薩力 皆能度一切.而衆生福緣未集未有智慧因緣不會故而不得度。

    如大海水一切衆 生取用水不窮竭.但衆生不能得用。

    如餓鬼衆生自罪因緣不得見水.設得見之卽 時乾竭.或爲烊銅或成膿血。

    佛亦如是.有大慈悲智慧無量無邊悉能滿足衆生.而 衆生罪業因緣故而不值佛.設得值佛如餘人無異.或生瞋恚或起誹謗.以是因緣 故不見佛威相神力雖得值佛而無利益。

    復次二因二緣發於正見.所謂內因外緣. 佛外因緣具足.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量光明莊嚴其身.種種神力種種音聲 ******************** 隨意說法斷一切疑.但衆生內因緣不具足.先不種見佛善根.而不信敬不精進持 戒.鈍根深厚著於世樂.以是故無有利益非爲佛咎.佛化度衆生神器利用悉皆備 足。

    譬如日出.有目則覩盲者不見.設使有目而無日者則無所覩.是故日無咎也.佛 明亦如是。

    問曰.雲何佛世界因緣不斷。

    [一]答曰.菩薩於衆生中種種因緣讚歎佛道.令 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漸漸行六波羅蜜然後於諸世界各各作佛.若於 一國次第作佛.或於異國各自作佛.是名不斷佛國。

    復次菩薩疾集智慧具足作佛 度無量衆生.欲入涅槃時爲菩薩受記.我滅度後汝次作佛.展轉皆悉如是令不斷 絕.若佛不記菩薩者則斷佛國.譬如王立太子展轉如是國祚不斷。

    問曰.何以貴有 佛世界賤無佛國。

    答曰.是事不應緻問.佛是莊嚴十方世界主.何況一國。

    若離有佛 國者.雖受人天樂而不知是佛恩力之所緻.與畜生無異。

    若一切諸佛不出世者.則 無三乘涅槃之道常閉在三界獄永無出期.若世有佛.衆生得出三界牢獄。

    譬如二 國之閒無日之處.是中衆生從冥中生從冥中死.若佛生時光明暫照各各相見乃 注: [一]此二字.依麗元明刻加. ******************** 見日月所照衆生.知彼爲大福我等有罪如是。

    或時佛以光明徧照諸佛國.[一]無佛國 衆生見佛光明則大歡喜.念言我等黑闇彼爲大明。

    復次有佛之國衆生知有罪福. 人受三歸五戒八齋.及出家五衆等種種甚深禪定智慧四沙門果有餘涅槃等如 是種種善法.以是因緣故佛國爲貴。

    若佛國衆生雖不見佛.值遇經法修善持戒布 施禮敬等種涅槃因緣乃至畜生皆能種福德因緣.若無佛之國乃至天人不能修 善.以是故菩薩生願欲使佛世界不斷。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注: [一]原作有.今依元明刻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