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關燈
化隨意所作.是故人疑言是修羅非修羅.修羅秦言大飲酒也。

    說者言.是阿修羅非 修羅.阿修羅道初得名.餘者皆同一道。

    問曰.經說有五道.雲何言六道。

    答曰.佛去久 遠.經法流傳五百年後多有别異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說五者於佛經 迴文說五.若說六者於佛經迴文說六。

    又摩訶衍中法華經說有六趣衆生.觀諸義 ******************** 意應有六道。

    復次分别善惡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惡有 上中下故地獄畜生餓鬼道.若不爾者.惡有三果報而善有二果.是事相違.若有六 道於義無違。

    問曰.善法亦有三果.下者爲人中者爲天上者涅槃。

    答曰.是中不應說 涅槃.但應分别衆生果報住處.涅槃非報故。

    善法有二種.一者三十七品能至涅槃 二者能生後世樂.今但說受身善法.不說至涅槃善法。

    世閒善有三品.上分因緣故 天道果報.中分因緣故人道果報.下分因緣故阿修羅道果報。

    問曰.汝自說阿修羅 與天等力受樂與天不異.雲何今說善下分爲阿修羅果報。

    答曰.人中可得出家受 戒以至於道.阿修羅道結使覆心得道甚難.諸天雖隨結使心直信道.阿修羅衆心 多邪曲不時近道.以是故阿修羅雖與天相似.以其近道難故故在人下。

    如龍王金 翅鳥力勢雖大亦能變化故在畜生道中.阿修羅道亦如是。

    問曰.若龍王金翅鳥力 勢雖大猶爲畜生道攝.阿修羅亦應餓鬼道攝.以何更作六道。

    答曰.是龍王金翅鳥 雖復受樂.傍行形同畜生故畜生道攝.地獄餓鬼形雖似人.以其大苦故不入人道. ******************** 阿修羅力勢旣大形似人天故别立六道.是爲略說欲界衆生。

    色無色界衆生如後 品中說。

    立檀波羅蜜者.菩薩語諸衆生當行布施.貧爲大苦.無以貧故作諸惡行墮 三惡道.作諸惡行墮三惡道則不可救.衆生聞已捨慳貪心行檀波羅蜜.如後品中 廣說。

    復次菩薩於衆生前種種因緣種種譬喻而爲說法毀呰慳貪.夫慳貪者自身 所須惜不能用.見告求者心濁色變.卽於現身聲色醜惡.種後世惡業故受形醜陋. 先不種布施因緣故今身貧賤.慳著財物多求不息.開諸罪門專造惡事故墮惡道 中。

    復次生死輪轉利益之業無過布施.今世後世常得隨意便身之事悉從施得.施 爲善導能開三樂.天上人中涅槃之樂.所以者何.好施之人聲譽流布.八方信樂無 不愛敬.處大衆中無所畏難死時無悔.其人自念我以財物植良福田人天中樂涅 槃之門我必得之.所以者何.施破慳結慈念受者滅除瞋惱嫉妬心息.恭敬受者則 除憍慢.決定心施疑網自裂.知施果報則除邪見及滅無明.如是等諸煩惱破則涅 槃門開。

    復次非但開三樂而已.乃能開無量佛道世尊之處.所以者何.六波羅蜜是 ******************** 佛道.檀爲初門.餘行皆悉隨從。

    如是等布施有無量功德.以是因緣故令衆生立檀 波羅蜜.檀波羅蜜義如先檀中說。

    立屍羅者.菩薩於衆生前讚說戒行.汝諸衆生當 學持戒.持戒之德拔三惡趣及人中下賤令得天人尊貴乃至佛道.戒爲一切衆樂 根本譬如大藏出諸珍寶.戒爲大護能滅衆怖譬如大軍破賊.戒爲莊嚴如[一]著瓔珞. 戒爲大船能度生死巨海.戒爲大乘能緻重寶至涅槃城.戒爲良藥能破結病.戒爲 善知識世世隨逐不相遠離令心安隱.譬如穿井已見溼泥喜慶自歡無復憂患.戒 能成就利益諸行譬如父母長[二]育衆子.戒爲智梯能入無漏.戒能驚怖諸結譬如師 子能令羣獸懾伏.戒爲一切諸德之根出家之要.修淨戒者所願隨意譬如如意珠 應念時得.如是等種種讚戒之德令衆生歡喜發心住屍羅波羅蜜。

    住羼提者.於衆 生前讚歎忍辱.忍爲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諸惡能於衆中現奇特事.忍能守護令施 戒不毀.忍爲大鎧衆兵不加.忍爲良藥能除惡毒.忍爲善勝於生死險道安隱無患. 忍爲大藏施貧[三]苦人無極大寶.忍爲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忍爲磫[躣-足+石]能 注: [一]原作香.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原作盲.今依餘刻改. [三]原作善.今依麗刻改. ******************** 瑩明諸德.若人加惡如豬揩金山益發其明.求佛道度衆生之利器忍爲最妙.行者 當作是念我若以瞋報彼則爲自害.又我先世自有是罪不得如意要必當償.若於 此人不受餘亦害我.俱不得[一]免雲何起瞋。

    復次衆生爲煩惱所牽起諸惡事不得自 在.譬如人爲非人所持而罵辱良醫.良醫是時但爲除鬼不嫌其罵。

    行者亦如是.衆 生加惡向己不嫌其瞋但爲除結。

    復次行忍之人視前罵辱者如父母視嬰孩.見其 瞋罵益加慈念愛之逾深。

    又復自念.彼人加惡於我是業因緣.前世自造今當受之. 若以瞋報更造後苦何時解已.若今忍之永得離苦.是故不應起瞋。

    如是種種因緣 訶瞋恚生慈悲入衆生忍中.入衆生忍中已作是念.十方諸佛所說法皆無有我亦 無我所.但諸法和合假名衆生。

    如機關木[二]人.雖能動作內無有主.身亦如是.但皮骨 相持隨心風轉.念念生滅無常空寂.無有作者無罵者亦無受者.本末畢竟空故.但 顛倒虛誑故凡夫心著。

    如是思惟已則無衆生.無衆生已法無所屬.但因緣和合無 有自性。

    如衆生和合彊名衆生.法亦如是卽得法忍。

    得是衆生忍法忍故能得阿耨 注: [一]原作勉.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人下原有動字.今依麗刻删. ******************** 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諸餘利益。

    衆生聞是已住羼提波羅蜜。

    立毗梨耶者.教衆生 言汝莫懈怠.若能精進諸善功德悉皆易得.若懈怠者見木有火而不能得何況餘 事.是故勸令精進。

    若人隨方便精進無願不得.凡得勝法非無因緣.皆從精進生。

    精 進有二相.一能集生諸善法.二能除諸惡法。

    復有三相.一欲造事.二精進作.三不休 息。

    復有四相.已生惡法斷之令滅.未生惡法能令不生.未生善法能令發生.已生善 法能令增長。

    如是等名精進相。

    精進故能助成一切善法.譬如火得風助其然乃熾. 又如世閒勇健之人能越山渡海.道法精進乃至能得佛道何況餘事.衆生聞已皆 立精進波羅蜜。

    復次菩薩見有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爲讚歎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法於一切諸法中最爲第一極爲尊貴.能益一切令得諸法實相不誑之 法.有大慈悲具一切智.金色身相第一微妙.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量光明.無量 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三達無礙.於一切法無礙解脫.得如是者一切衆生中最 爲尊上應受一切世閒供養.若人但心念佛尚得無量無盡福德.何況精進布施持 ******************** 戒供養承事禮拜者。

    語衆生言.佛事如是.汝等當發無上道心勤修精進.行如法者 得之不難.衆生聞是已便發無上道心.若發心者不可但空爾而得當行檀波羅蜜. 行檀波羅蜜次行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行五波羅蜜則 是毗梨耶波羅蜜。

    若不發大乘心者當教辟支佛道.若無辟支佛道者教行聲聞道. 若無聲聞道者教令離色受無色定寂滅安樂.若無無色定者教令離欲受色界種 種禪定樂.若無禪者教令修十善道人天中受種種樂.莫自懈怠空無所得.貧窮下 賤種種勤苦甚爲可患.懈怠法者最爲弊惡破壞今世後世利益善道.衆生聞已集 諸善法勤行精進。

    立禪者.菩薩於衆生前讚歎禪定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