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土七寶莊嚴.我佛國如是.爲多怨害者現佛國異。
又如龍王等心降 雨.在人爲水.餓鬼身上皆爲炭火。
問曰.若能滿一切衆生願者則衆生有邊無有受 飢寒苦者.何以故.一切衆生皆滿所願.願離苦得樂故。
答曰.滿一切者名字一切非 ******************** 實一切。
如法句偈說.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爲譬勿殺勿行杖.雖言一切 畏杖痛.如無色衆生無身故則無杖痛.色界衆生雖可有身亦無杖痛.欲界衆生亦 有不受杖痛.而言一切.謂應得杖者說言一切非實一切。
以是故菩薩滿一切衆生 所願謂應可得者.然菩薩心無齊限.福德果報亦無有量.但衆生無量阿僧祇劫罪 厚障故而不能得。
如舍利弗弟子羅頻周比丘持戒精進.乞食六日而不能得.乃至 七日命在不久.有同道者乞食持與鳥卽持去。
時舍利弗語目揵連.汝大神力守護 此食令彼得之.卽時目連持食往與.始欲向口變成爲泥。
又舍利弗乞食持與.而口 自合。
最後佛來持食與之.以佛福德無量因緣故令彼得食.是比丘食已心生歡喜 倍加信敬。
佛告比丘.有爲之法皆是苦相.爲說四諦.卽時比丘漏盡意解得阿羅漢 道。
有薄福衆生罪甚此者.佛不能救。
又知衆生不可得故.深[一]達法性故.諸佛無有憶
想分别是可度是不可度.心常寂滅意無增滅。
以是故菩薩欲滿一切衆生願.彼以 罪故而不能得.菩薩無咎。
飲食者.略說麤細二種餅飯等百味之食.經雖說四食衆 注:[一]原作遠.今依麗元明刻改.
********************
生久住.而此但說摶食.餘者無色不可相與.若[一]施摶食則與三食.何以故.因摶食故
增益三食.如經所說檀越施食則與受者五事利益。
飲總說二種.一者草木酒.所謂 蒲桃甘蔗等及諸穀酒.二者草木漿.甘蔗漿蒲桃漿石蜜漿安石榴漿梨柰漿波盧 沙果漿等及諸穀漿。
如是和合人中飲食及天飲食.所謂修陀甘露味天果食等.摩 頭摩陀婆漿等.衆生各各所食.或食穀者或食肉者.或食淨者不淨者.來皆飽滿。
衣 服者.衣有二種.或從衆生生所謂綿絹毛毳皮韋等.或從草木生所謂布氎樹皮等. 有諸天衣無有經緯自然樹出光色輕輭。
臥具者.牀榻被褥幃帳枕等。
塗香者.有二 種.一者旃檀木等摩以塗身.二者種種雜香擣以爲末以塗其身及熏衣服幷塗地 壁。
乘者.所謂象馬車輿等。
房舍者.所謂土木寶物所成樓閣殿堂宮觀等.以障寒熱 風雨賊盜之屬。
燈燭者.所謂脂膏[二]酥油漆蠟明珠等。
諸物者.是一切衆生所須之物. 不可具說故略言諸物。
問曰.此中何以不說燒香妙華。
答曰.說諸物者皆已攝之。
問 曰.若爾者但應略說三種.飲食衣服莊嚴之具。
答曰.此諸物是所須要者.若慈念衆 注:[一]原作說.今依麗刻改.
[二]原作蘇.今依麗刻改.
********************
生以飲食爲先.次以衣服.以身垢臭須以塗香.次以臥具.寒雨須房舍.黑闇須燈燭。
問曰.華香亦能除臭.何故不說。
答曰華非常有亦速萎爛.利益少故是故不說。
燒香 者寒則所須熱時爲患.塗香寒熱通用.寒時雜以沈水.熱時雜以旃檀以塗其身.是 故但說塗香。
問曰.若行檀波羅蜜得無量果報能滿一切衆生所願.何故言欲滿衆 生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先已說以般若波羅蜜和合故得名檀波羅蜜.今當更 說。
所可滿衆生願者.非謂一國土一閻浮提.都欲滿十方世界六趣衆生所願.非但 布施所能辦故。
以般若波羅蜜破近遠相破一切衆生相非一切衆生相.除諸礙故 彈指之頃化無量身徧至十方能滿一切衆生所願.如是神通利益要從般若出生. 以是故菩薩欲滿一切衆生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如恆河沙等世界衆生立於檀波羅蜜立於屍羅羼提 毗梨耶禪[一]般若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是義次第有何因緣。
答曰.利有三種.今世利後世利畢竟利.復有三種樂.今世 注:[一]光讚無此義.
********************
後世出世樂.前說今世利樂此說後世出世利樂.以是故令衆生住六波羅蜜。
菩薩 愍念衆生過於父母念子.慈悲之心徹於骨髓.先以飲食充足其身除饑渴苦.次以 衣服莊嚴其身令得受樂。
菩薩心不滿足復作是念.衆生已得今世樂.復更思惟令 得後[一]世樂.若以世間六波羅蜜教之則得人天中樂.久後還來輪轉生死.當復以出
世閒六波羅蜜令得無爲常樂。
復次先以衣服華香等莊嚴其身.今以功德莊嚴其 心.若有三種莊嚴則爲具足無有過者.一者衣服七寶等二者福德三者道法。
菩薩 欲具足三種莊嚴衆生故.先說功德果報今說功德因緣.復次前說雖有大施.而衆 生罪故不能悉得.如餓鬼經說雖與其食而不得噉變成炭火不淨之物.又菩薩不 捨一切.當作方便令衆生得衣食益利.是故教修福業自行自得.菩薩善知因緣不 可彊得教令得之.以是故次第教衆生住六波羅蜜。
問曰.菩薩志願令十方一切衆 生住六波羅蜜.何故但說如恆河沙世界衆生。
答曰.爲聽法者聞恆河沙故。
又於新 發意菩薩以無邊無量爲多.多則緻亂.若大菩薩不以恆河沙爲數。
復次說如恆河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沙者是無邊無量數.如後品中說。
復次如恆河沙者已說十方諸世界.此中亦不言 一恆河沙不應爲難.以是故說如恆河沙世界無咎.恆河沙世界義如先說。
衆生者. 於五衆十八界十二入六種十二因緣等衆多法中假名衆生.是天是人是牛是馬。
衆生有二種.動者靜者.動者生身口業.靜者不能。
有色衆生無色衆生.無足二足四 足多足衆生.世閒出世閒衆生.大者小者賢聖凡夫邪定正定不定衆生.苦樂不苦 不樂衆生.上中下[一]樂衆生.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衆生.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衆生.
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
欲界衆生者有三種.以善根有上中下故.上者六欲天中者 人中富貴下者人中卑賤.以面類不同故四天下别異。
不善亦有三品.上者地獄中 者畜生下者餓鬼。
復次欲界衆生有十種.三惡道人及六天。
地獄有三種.熱地獄寒 地獄黑闇地獄。
畜生有三種.空行陸行水行.晝行夜行晝夜行.如是等差别。
鬼有二 種.弊鬼餓鬼.弊鬼如天受樂.但與餓鬼同住卽爲其主.餓鬼腹如山谷咽如針身唯 有三事黑皮筋骨.無數百歲不聞飲食之名何況得見。
復有鬼.火從口出.飛蛾投火 注:[一]麗刻無樂字.
********************
以爲飲食.有食糞涕唾膿血洗器遺餘.或得祭祀.或食產生不淨.如是等種種餓鬼。
六欲天者.四王天等於六天中間别復有天.所謂持瓔珞天戲忘天心恚天鳥足天 樂道天.此諸天等皆六天所攝。
有人言欲界衆生應有十一種.先說五道今益阿修 羅道。
問曰.阿修羅卽爲五道所攝.是阿修羅非天非人.地獄苦多畜生形異.如是應 鬼道所攝。
答曰.不然.阿修羅力與三十三天等.何以故.或爲諸天所破或時能破諸 天.如經中說.釋提桓因爲阿修羅所破.四種兵衆入藕根孔以自藏翳.受五欲樂與 天相似.爲佛弟子。
如是威力何得餓鬼所攝.以是故應有六道。
復次如阿修羅甄陁 羅乾沓婆鳩槃茶夜叉羅刹浮陁等大神是天阿修羅.民衆受樂小減諸天.威德變
又如龍王等心降 雨.在人爲水.餓鬼身上皆爲炭火。
問曰.若能滿一切衆生願者則衆生有邊無有受 飢寒苦者.何以故.一切衆生皆滿所願.願離苦得樂故。
答曰.滿一切者名字一切非 ******************** 實一切。
如法句偈說.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爲譬勿殺勿行杖.雖言一切 畏杖痛.如無色衆生無身故則無杖痛.色界衆生雖可有身亦無杖痛.欲界衆生亦 有不受杖痛.而言一切.謂應得杖者說言一切非實一切。
以是故菩薩滿一切衆生 所願謂應可得者.然菩薩心無齊限.福德果報亦無有量.但衆生無量阿僧祇劫罪 厚障故而不能得。
如舍利弗弟子羅頻周比丘持戒精進.乞食六日而不能得.乃至 七日命在不久.有同道者乞食持與鳥卽持去。
時舍利弗語目揵連.汝大神力守護 此食令彼得之.卽時目連持食往與.始欲向口變成爲泥。
又舍利弗乞食持與.而口 自合。
最後佛來持食與之.以佛福德無量因緣故令彼得食.是比丘食已心生歡喜 倍加信敬。
佛告比丘.有爲之法皆是苦相.爲說四諦.卽時比丘漏盡意解得阿羅漢 道。
有薄福衆生罪甚此者.佛不能救。
又知衆生不可得故.深
以是故菩薩欲滿一切衆生願.彼以 罪故而不能得.菩薩無咎。
飲食者.略說麤細二種餅飯等百味之食.經雖說四食衆 注:
飲總說二種.一者草木酒.所謂 蒲桃甘蔗等及諸穀酒.二者草木漿.甘蔗漿蒲桃漿石蜜漿安石榴漿梨柰漿波盧 沙果漿等及諸穀漿。
如是和合人中飲食及天飲食.所謂修陀甘露味天果食等.摩 頭摩陀婆漿等.衆生各各所食.或食穀者或食肉者.或食淨者不淨者.來皆飽滿。
衣 服者.衣有二種.或從衆生生所謂綿絹毛毳皮韋等.或從草木生所謂布氎樹皮等. 有諸天衣無有經緯自然樹出光色輕輭。
臥具者.牀榻被褥幃帳枕等。
塗香者.有二 種.一者旃檀木等摩以塗身.二者種種雜香擣以爲末以塗其身及熏衣服幷塗地 壁。
乘者.所謂象馬車輿等。
房舍者.所謂土木寶物所成樓閣殿堂宮觀等.以障寒熱 風雨賊盜之屬。
燈燭者.所謂脂膏
諸物者.是一切衆生所須之物. 不可具說故略言諸物。
問曰.此中何以不說燒香妙華。
答曰.說諸物者皆已攝之。
問 曰.若爾者但應略說三種.飲食衣服莊嚴之具。
答曰.此諸物是所須要者.若慈念衆 注:
問曰.華香亦能除臭.何故不說。
答曰華非常有亦速萎爛.利益少故是故不說。
燒香 者寒則所須熱時爲患.塗香寒熱通用.寒時雜以沈水.熱時雜以旃檀以塗其身.是 故但說塗香。
問曰.若行檀波羅蜜得無量果報能滿一切衆生所願.何故言欲滿衆 生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先已說以般若波羅蜜和合故得名檀波羅蜜.今當更 說。
所可滿衆生願者.非謂一國土一閻浮提.都欲滿十方世界六趣衆生所願.非但 布施所能辦故。
以般若波羅蜜破近遠相破一切衆生相非一切衆生相.除諸礙故 彈指之頃化無量身徧至十方能滿一切衆生所願.如是神通利益要從般若出生. 以是故菩薩欲滿一切衆生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如恆河沙等世界衆生立於檀波羅蜜立於屍羅羼提 毗梨耶禪
答曰.利有三種.今世利後世利畢竟利.復有三種樂.今世 注:
菩薩 愍念衆生過於父母念子.慈悲之心徹於骨髓.先以飲食充足其身除饑渴苦.次以 衣服莊嚴其身令得受樂。
菩薩心不滿足復作是念.衆生已得今世樂.復更思惟令 得後
復次先以衣服華香等莊嚴其身.今以功德莊嚴其 心.若有三種莊嚴則爲具足無有過者.一者衣服七寶等二者福德三者道法。
菩薩 欲具足三種莊嚴衆生故.先說功德果報今說功德因緣.復次前說雖有大施.而衆 生罪故不能悉得.如餓鬼經說雖與其食而不得噉變成炭火不淨之物.又菩薩不 捨一切.當作方便令衆生得衣食益利.是故教修福業自行自得.菩薩善知因緣不 可彊得教令得之.以是故次第教衆生住六波羅蜜。
問曰.菩薩志願令十方一切衆 生住六波羅蜜.何故但說如恆河沙世界衆生。
答曰.爲聽法者聞恆河沙故。
又於新 發意菩薩以無邊無量爲多.多則緻亂.若大菩薩不以恆河沙爲數。
復次說如恆河 注:
復次如恆河沙者已說十方諸世界.此中亦不言 一恆河沙不應爲難.以是故說如恆河沙世界無咎.恆河沙世界義如先說。
衆生者. 於五衆十八界十二入六種十二因緣等衆多法中假名衆生.是天是人是牛是馬。
衆生有二種.動者靜者.動者生身口業.靜者不能。
有色衆生無色衆生.無足二足四 足多足衆生.世閒出世閒衆生.大者小者賢聖凡夫邪定正定不定衆生.苦樂不苦 不樂衆生.上中下
欲界衆生者有三種.以善根有上中下故.上者六欲天中者 人中富貴下者人中卑賤.以面類不同故四天下别異。
不善亦有三品.上者地獄中 者畜生下者餓鬼。
復次欲界衆生有十種.三惡道人及六天。
地獄有三種.熱地獄寒 地獄黑闇地獄。
畜生有三種.空行陸行水行.晝行夜行晝夜行.如是等差别。
鬼有二 種.弊鬼餓鬼.弊鬼如天受樂.但與餓鬼同住卽爲其主.餓鬼腹如山谷咽如針身唯 有三事黑皮筋骨.無數百歲不聞飲食之名何況得見。
復有鬼.火從口出.飛蛾投火 注:
六欲天者.四王天等於六天中間别復有天.所謂持瓔珞天戲忘天心恚天鳥足天 樂道天.此諸天等皆六天所攝。
有人言欲界衆生應有十一種.先說五道今益阿修 羅道。
問曰.阿修羅卽爲五道所攝.是阿修羅非天非人.地獄苦多畜生形異.如是應 鬼道所攝。
答曰.不然.阿修羅力與三十三天等.何以故.或爲諸天所破或時能破諸 天.如經中說.釋提桓因爲阿修羅所破.四種兵衆入藕根孔以自藏翳.受五欲樂與 天相似.爲佛弟子。
如是威力何得餓鬼所攝.以是故應有六道。
復次如阿修羅甄陁 羅乾沓婆鳩槃茶夜叉羅刹浮陁等大神是天阿修羅.民衆受樂小減諸天.威德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