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關燈
************ 諸功德.如是恆河沙等諸佛然後受記作佛.菩薩心不懈怠不沒不厭悉皆樂行。

    復 次菩薩於諸邪定五逆衆生及斷善根人中而生慈悲令入正道不求恩報。

    復次菩 薩初發心已來不爲諸煩惱所覆所壞。

    復次菩薩雖觀諸法實相於諸觀心亦不生 著。

    復次菩薩自然口常實言乃至夢中亦不妄語。

    復次菩薩有所見色皆是佛色.念 佛三昧力故於色不著。

    復次菩薩見一切衆生流轉生死苦中一切樂中心亦不著. 但作願言我及衆生何時當度。

    復次菩薩於一切珍寶心不生著.唯樂三寶。

    復次菩 薩常斷婬欲乃至不生念想.況有實事。

    復次衆生眼見菩薩者卽得慈三昧。

    復次菩 薩能令一切法悉爲佛法.無有聲聞辟支佛法凡夫之法種種差别。

    復次菩薩分别 一切法.於一切法中亦不生法相亦不生非法相。

    如是等無量因緣是名生菩薩家。

     問曰.從發心已來已生菩薩家.今雲何欲生菩薩家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有二種 菩薩家.有退轉家不退轉家.名字家實家.淨家雜家.有信堅固家不堅固家.爲不退 轉家乃至信堅固家.欲得如是等家故言欲生菩薩家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得鳩摩 ******************** 羅伽地者.或有菩薩從初發心斷婬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行菩薩道.是 名鳩摩羅伽地。

    復次或有菩薩作願世世童男出家行道不受世閒愛欲.是名爲鳩 摩羅伽地。

    復次又如王子名鳩摩羅伽.佛爲法王.菩薩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 王子.皆任爲佛.如文殊師利十力四無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鳩摩羅伽地廣度衆 生。

    復次又如童子過四歲以上未滿二十名爲鳩摩羅伽.若菩薩初生菩薩家者如 嬰兒.得無生法忍乃至十住地離諸惡事名爲鳩摩羅伽地.欲得如是地當學般若 波羅蜜。

    常欲不離諸佛者.菩薩世世所生常值諸佛。

    問曰.菩薩常化衆生.何故常欲 值佛。

    答曰.有菩薩未入菩薩位未得阿鞞跋緻受記莂故.若遠離諸佛便壞諸善根 沒在煩惱自不能度安能度人。

    如人乘船中流壞敗.欲度他人反自沒水.又如少湯 投大冰池.雖消少處反更成冰。

    菩薩未入法位.若遠離諸佛以少功德無方便力欲 化衆生.雖少益利反更墜落.以是故新學菩薩不應遠離諸佛。

    問曰.若爾者何以不 說不離聲聞辟支佛.聲聞辟支佛亦能利益菩薩。

    答曰.菩薩大心.聲聞辟支佛雖有 ******************** 涅槃利益.無一切智故不能教導菩薩.諸佛一切種智故能教導菩薩。

    如象沒泥非 象不能出.菩薩亦如是.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故說菩薩常欲不離諸佛。

     復次菩薩作是念.我未得佛眼故如盲無異.若不爲佛所引導則無所趣錯入餘道. 設聞佛法異處行者未知教化時節行法多少。

    復次菩薩見佛得種種利益.或眼見 心清淨.若聞所說心則樂法得大智慧.隨法修行而得解脫.如是等值佛無量益利. 豈不一心求欲見佛。

    譬如嬰兒不應離母.又如行道不離糧食.如大熱時不離涼風 冷水.如大寒時不欲離火.如度深水不應離船.譬如病人不離良醫.菩薩不離諸佛 過於上事.何以故。

    父母親屬知識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諸菩薩離諸 苦處住世尊之地.以是因緣故菩薩常不離佛。

    問曰.有爲之法欺誑不真皆不可信. 雲何得如願不離諸佛。

    答曰.福德智慧具足故乃應得佛.何況不離諸佛.衆生有無 量劫罪因緣故不得如願.雖行福德而智慧薄少.雖行智慧而福德薄少.故所願不 成。

    菩薩求佛道故要行二忍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切衆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 ******************** 罪得無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諸法無明得無量智慧.二行和合故何願不得.以是故 菩薩世世常不離諸佛。

    復次菩薩常愛樂念佛故.捨身受身恆得值佛.譬如衆生習 欲心重受婬鳥身所謂孔雀鴛鴦等.習瞋恚偏多生毒蟲中所謂惡龍羅刹蜈蚣毒 虵等.是菩薩心不貴轉輪聖王人天福樂但念諸佛.是故隨心所重而受身形。

    復次 菩薩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緣故所生常值諸佛.如般舟般三昧中說菩薩入是三昧 卽見生阿彌陀佛國.便問其佛何業因緣故得生彼國.佛卽答言善男子以常修念 佛三昧憶念不廢故得生我國。

    問曰.何者是念佛三昧得生彼國。

    答曰.念佛者念佛 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金色身.身出光明徧滿十方如融閻浮檀金其色明淨.又如 須彌山王在大海中日光照時其色發明.行者是時都無餘色想所謂山地樹木等. 但見虛空中諸佛身相如真瑠璃中赤金外現。

    亦如比丘入不淨觀但見身體胮脹 爛壞乃至但見骨人.是骨人無有作者亦無來去.以憶想故見.菩薩摩訶薩入念佛 三昧悉見諸佛亦復如是.以攝心故心清淨故。

    譬如人莊嚴其身.照淨水鏡無不悉 ******************** 見.此水鏡中亦無形相.以明淨故見其身像。

    諸法從本以來常自清淨.菩薩以善清 淨心隨意悉見諸佛問其所疑.佛答所問.聞佛所說心大歡喜.從三昧起作是念言 佛從何所來我身亦不去.卽時便知諸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去。

    復作是念三界所 有皆心所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卽是佛心卽我身. 心不自知亦不自見.若取心相悉皆無智.心亦虛誑皆從無明出.因是心相卽入諸 法實相所謂常空。

    得如是三昧智慧已.二行力故隨意所願不離諸佛.如金翅鳥王 二翅具足故於虛空中自在所至。

    菩薩得是三昧智慧力故.或今身隨意供養諸佛. 命終亦復值遇諸佛.以是故說菩薩常不離諸佛當學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