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關燈
"h">[目*妾]紺青相眼[目*妾]如牛王相.禮敬所尊及自持戒以戒 教人故得肉髻相.所應讚歎者而讚歎故得眉閒白毫相.是爲用聲聞法三十二相 業因緣。

    摩訶衍中三十二相業因緣者.問曰.十方諸佛及三世諸法皆無相相.今何 以故說三十二相.一相尚不實何況三十二。

    答曰.佛法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 義諦.世諦故說三十二相.第一義諦故說無相。

    有二種道.一者令衆生修福道二者 慧道.福道故說三十二相.慧道故說無相。

    爲生身故說三十二相.爲法身故說無相. 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自莊嚴.法身以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 ******************** 共法諸功德莊嚴。

    衆生有二種因緣.一者福德因緣二者智慧因緣.欲引導福德因 緣衆生故用三十二相身.欲以智慧因緣引導衆生故用法身。

    有二種衆生.一者知 諸法假名二者著名字.爲著名字衆生故說無相.爲知諸法假名衆生故說三十二 相。

    問曰。

    是十力四無所畏功德亦各有别相.雲何說法身無相。

    答曰.一切無漏法十 六行三三昧相應故皆名無相.佛欲令衆生解故種種分别說.說一切諸佛法以空 無相無作印故皆入如法性實際.而爲見色歡喜發道心者現三十二相莊嚴身。

    復 次爲一切衆生中顯最勝故現三十二相而不破無相法。

    如菩薩初生七日之中裹 以白[一]氎示諸相師.相師以古聖相書占之以答王曰.我讖記法若人有三十二相者 在家當爲轉輪聖王.出家當得作佛.唯此二處無有三處。

    諸相師出已菩薩寢息.復 有仙人名阿私陀白淨飯王言.我以天耳聞諸天鬼神說淨飯王生子有佛身相故 來請見.王大歡喜.此人仙聖故從遠來欲見我子.敕諸侍人將太子出.侍人答王太 子小睡。

    是時阿私陀言.聖王常請一切施以甘露不應睡也.卽從座起詣太子所抱 注: [一]原作褻.今依麗元明刻改. ******************** 著臂上上下相之.相已涕零不能自勝。

    王大不悅問相師曰.有何不祥涕泣如是。

    仙 人答言.假使天雨金剛大山不能動其一毛豈有不祥.太子必當作佛.我今年已晚 暮當生無色天上不得見佛不聞其法故自悲傷耳。

    王言.諸相師說不定一事.若在 家者當作轉輪聖王.若出家者當得作佛。

    阿私陀言.諸相師者以世俗比知非天眼 知.諸聖相書又不具足徧知於相.總觀不能明審.是故或言在家當爲轉輪聖王出 家當爲佛.今太子三十二相正滿明徹甚深淨潔具足必當作佛非轉輪王也。

    以是 故知三十二相於一切衆生中最爲殊勝。

    言無相法者.爲破常淨樂相我相男女生 死等相故如是說。

    以是故佛法雖無相相而現三十二相引導衆生.令知佛第一生 淨信故.說三十二相無咎。

    問曰.何以故說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答曰.若說多若說少. 俱當有難。

    復次佛身丈六.若說少相則不周徧不具莊嚴.若過三十二相則復雜亂. 譬如嚴身之具雖復富有珠璣不可重著瓔珞.是故三十二相不多不少正得其中。

     復次若少不端嚴則留八十隨形好處.過則雜亂。

    問曰.若須八十隨形好.何不皆名 ******************** 爲相而别爲好。

    答曰.相大嚴身.若說大者則已攝小。

    復次相麤而好細.衆生見佛則 見相.好則難見故。

    又相者餘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以是故相好别說。

    問曰.佛畢 竟斷衆生相吾我相具足空法相.何以故以相莊嚴如取相者法。

    答曰.若佛但以妙 法莊嚴其心身無相好者.或有可度衆生心生輕慢謂佛身相不具.不能一心樂受 佛法。

    譬如以不淨器盛諸美食人所不喜.如臭皮囊盛諸寶物取者不樂.以是故佛 以三十二相莊嚴其身。

    復次佛常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言.我於衆生中一切功德最 爲第一.若佛生身不以相好莊嚴.或有人言身形醜陋何所能知.佛以三十二相八 十隨形好莊嚴其身衆生猶有不信.何況不以相好莊嚴。

    復次佛法甚深.常寂滅相 故.狂愚衆生不信不受謂身滅盡無所一取.以是故佛以廣長舌梵音聲身放大光 爲種種因緣譬喻說上妙法.衆生見佛身相威德又聞音聲皆歡喜信樂。

    復次莊嚴 物有內外.禪定智慧諸功德等是內莊嚴.身相威德持戒具足是外莊嚴.佛內外具 足。

    復次佛愍念一切衆生出興於世.以智慧等諸功德饒益利根衆生.身相莊嚴饒 ******************** 益鈍根衆生.心莊嚴開涅槃門.身莊嚴開天人樂門.身莊嚴故置衆生於三福處.心 莊嚴故置衆生入三解脫門.身莊嚴故拔衆生於三惡道.心莊嚴故拔衆生於三界 獄。

    如是等無量利益因緣故以相好莊嚴生身。

     欲生菩薩家欲得鳩摩羅伽地欲得不離諸佛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家者.若於衆生中發甚深大悲心是爲生菩薩家。

    如生王家無敢輕者.亦不畏 飢渴寒熱等.入菩薩道中生菩薩家亦如是.以佛子故諸天龍鬼神諸聖人等無敢 輕者益加恭敬.不畏惡道人天賤處.不畏聲聞辟支佛人外道論師來沮其心。

    復次 菩薩初發意一心作願.從今日不復隨諸惡心.但欲度脫一切衆生當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復次菩薩若能知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得無生法忍.從是以往常住菩 薩道.如佛所說持心經中.我見錠光佛時得諸法無生忍初具足六波羅蜜.自爾之 前都無布施持戒等。

    復次若菩薩作是念.如恆河沙等劫爲一日一夜.用是日夜三 十日爲月十二月爲歲.如是歲數過百千萬億劫乃有一佛.於是佛所供養持戒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