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關燈
蔓耳比丘先世見鞞婆屍佛塔以耳上須蔓華布施.以是因緣故九十一劫中常不 墮惡道受天上人中樂.末後身生時須蔓在耳香滿一室故字爲須蔓耳.後厭世出 家得阿羅漢道。

    菩薩如是等本生因緣少施得大報.便隨所有多少而布施。

    復次菩 薩亦不一定常少物布施.隨所有多則多施少則少施。

    復次佛欲讚般若波羅蜜功 ******************** 德大故.言少施得大果功德無量。

    問曰.如薄拘羅阿羅漢等亦少施而得大報.何用 般若波羅蜜。

    答曰.薄拘羅等雖得果報.有劫數限量得小道入涅槃.菩薩以般若波 羅蜜方便回向故.少施福德無量無邊阿僧祇。

    問曰.何等是方便回向.以少布施而 得無量無邊功德。

    答曰.雖少布施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作是念.我以 是福德因緣不求人天中王及世閒之樂但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無量無邊.是福德亦無量無邊。

    又以是福德爲度一切衆生.如衆生無 量無邊故是福德亦無量無邊。

    復次是福德用大慈悲.大慈悲無量無邊故是福德 亦無量無邊。

    復次菩薩福德諸法實相和合故三分清淨.受者與者財物不可得故. 如般若波羅蜜初爲舍利弗說.菩薩布施時與者受者財物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 羅蜜.用是實相智慧布施故得無量無邊福德。

    復次菩薩皆念所有福德.如[一]相法性 相實際相故.以如法性實際無量無邊故是福德亦無量無邊。

    問曰.若菩薩摩訶薩 觀諸法實相知如法性實際是無爲滅相.雲何更生心而作福德。

    答曰.菩薩久習大 注: [一]原作想.今依麗元明刻改. ******************** 悲故大悲心爾時發起.衆生不知是諸法實相當令得是實相.以精進波羅蜜力故 還行福德業因緣.以精進波羅蜜助大悲心.譬如火欲滅遇得風薪火則然熾。

    復次 念本願故.亦十方佛來語言.汝念初發心時.又汝始得是一法門.如是有無量法門 汝未皆得.當還集諸功德。

    如漸備經七地中說。

    問曰.施多少可爾.戒中有五戒一日 戒十戒少多亦可知.色法可得分别故.餘四波羅蜜雲何知其少多。

    答曰.是皆可知。

     如忍有二種.一者身忍二者心忍.身忍者雖身口不動而心不能令不起.少忍故不 能制心.心忍者身心俱忍猶如枯木。

    復次少忍者若人撾罵不還報.大忍者不分别 罵者忍者忍法。

    復次衆生中忍是爲少忍.法忍是爲大忍。

    如是等分别少忍。

    少進者 有二.身進心進.身進爲少心進爲大.外進爲少內進爲大.身口進爲少意進爲大.如 佛說意業大力故.如大仙人瞋時能令大國磨滅。

    復次身口作五逆罪大果報一劫 在阿鼻泥犂中.意業力大得生非有想非無想夀八萬大劫.亦在十方佛國夀命無 量.以是故知身口精進爲少意精進爲大。

    復次如經說若身口意業寂滅不動是爲 ******************** 大精進.動者爲少精進.如是等名爲少進。

    少禪者.欲界定未到地不離欲故名爲少. 亦觀二禪初禪則少.乃至滅盡定有漏爲少無漏爲大.[一]未得阿鞞跋緻未得無生忍 法禪是爲少.得阿鞞跋緻得無生法忍禪是爲大.乃至坐道場十六解脫相應定爲 少.十七金剛三昧爲大。

    復次若菩薩觀一切法常定無散亂者無依止無分别是爲 大.餘者皆爲少。

    慧有二種.一者世閒慧二者出世閒慧.世閒慧爲少出世閒慧爲大。

     淨慧雜慧相慧無相慧分别慧不分别慧隨法慧破法慧爲生死慧爲涅槃慧爲自 益慧爲益一切衆生慧等亦如是。

    復次聞慧爲少思慧爲大.思慧少修慧大.有漏慧 爲少無漏慧爲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慧爲少修行六度慧爲大.修慧爲少 方便慧爲大.諸地中方便展轉有大小乃至十地.如是等分别多少。

    佛歎菩薩奇特 於少事中得無量無邊功德豈況大事.餘人多捨財身口勤苦得福少.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亦如是.不及菩薩少而報大.如先說.譬[二]如口氣出聲聲則不遠.聲入角 中聲則能遠。

    如是布施等因少.餘人行是所得福報則少.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 注: [一]此二字依麗刻加. [二]此字依麗刻加. ******************** 蜜方便力回向故得無量無邊福.以是故說欲行少施少戒少忍少進少禪少智。

     [一]菩薩摩訶薩欲行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當學 般若波羅蜜. 諸波羅蜜義如先說。

    問曰.五波羅蜜相卽是般若波羅蜜相不.若是般若波羅蜜相 不應五名差别.若異何以言欲行檀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亦同亦異。

    異者. 般若波羅蜜名觀諸法實相故不受不著一切法.檀名捨內外一切所有以般若波 羅蜜心行施是時檀得名波羅蜜。

    復次五波羅蜜植諸功德.般若波羅蜜除其著心 邪見.如一人種穀.一人耘除衆穢令得增長果實成就。

    餘四波羅蜜亦如是。

    問曰.今 雲何欲行檀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曰.檀有二種.一者淨二者不淨。

    不淨者.憍 慢故施作是念劣者尚與我豈不能.嫉妬故施作是念我之怨憎施故得名如是勝 我今當廣施要必勝彼.貪報故施作是念我施少物千萬倍報是故布施.爲名故施 作是念我今好施爲人所信好人數中.爲攝人故施作是念我今施之人必歸我.如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