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得諸陀羅尼門[一]諸三昧門當學般若波羅蜜.
陀羅尼如讚菩薩品中說.門者得陀羅尼方便諸法是.如三三昧名解脫門。
何者是 方便.若人欲得所聞皆持.應當一心憶念令念增長.先當作意於相似事繫心令知 所不見事.如周利槃陀迦繫心拭革屣物中令憶禪定除心垢法。
如[二]是初學聞持陀
隣尼三聞能得.心根轉利再聞能得.成者一聞能得得而不忘.是爲聞持陀隣尼初
方便。
或時菩薩入禪定中得不忘解脫.不忘解脫力故一切語言說法乃至一句一 字皆能不忘.是爲第二方便。
或時神呪力故得聞持陀隣尼.或時先世行業因緣受 生所聞皆持不忘.如是等名聞持陀羅尼門。
復次菩薩聞一切音聲語言分别本末 觀其實相.知音聲語言念念生滅.音聲已滅而衆生憶念取相.念是已滅之語作是 念言.是人罵我而生瞋恚.稱讚亦如是.是菩薩能如是觀衆生雖復百千劫罵詈不 注:[一]光讚此句作有善男子勸助布施聲聞辟支佛超越彼等二句.
[二]是下原有名字.今依麗元明刻刪.
********************
生瞋心.若百千劫稱讚亦不歡喜.知音聲生滅如響相又如鼓聲無有作者.若無作
者是無住處.畢竟空故.但誑愚夫之耳.是名入音聲陀羅尼。
復次有陀羅尼以是四 十二字攝一切語言名字。
何者是四十二字.阿羅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阿耨波柰 秦言不生.行陀羅尼菩薩聞是阿字卽時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隨所聞皆 入一切諸法實相中.是名字入門陀羅尼.如摩訶衍品中說諸字門。
復次菩薩得是 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 爲五百陀羅尼門.爲是菩薩善法功德藏.如是名爲陀羅尼門。
諸三昧門者.三昧有 二種.聲聞法中三昧摩訶衍法中三昧.聲聞法中三昧者所謂三三昧。
復次三三昧. 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作無作三昧。
復有三三昧.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 觀。
復有五枝三昧五智三昧等.是名諸三昧。
復次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禪 亦名禪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禪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爲禪.十地中定名 爲三昧。
有人言.欲界地亦有三昧.何以故.欲界中有二十二道品故知有三昧.若無 ******************** 三昧不應得是深妙功德。
復次千問中亦有是問.四聖種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 色界繫幾不繫。
答曰.一切當分别.四聖種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不繫.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亦如是.以是義故當知欲界有三昧。
若散亂心.雲何得此 上妙法.以是故是三昧在十一地中。
如是等諸三昧.阿毗曇中廣分别。
摩訶衍三昧 者.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 來解脫修觀師子頻申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
如有三昧名無量淨.菩薩得是三 昧者能示現一切清淨身。
有三昧名威相.菩薩得是三昧能奪日月威德。
有三昧名 炎山.菩薩得是三昧奪諸釋梵威德。
有三昧名出塵.菩薩得是三昧滅一切大衆三 毒。
有三昧名無礙光.菩薩得是三昧能照一切佛國。
有三昧名不忘一切法.菩薩得 是三昧一切諸佛所說法皆能憶持.復爲他人講說佛語。
有三昧名聲如雷音.菩薩 得是三昧能以梵聲滿十方佛國。
有三昧名能娛樂一切衆生.菩薩得是三昧能令 一切深心歡喜。
有三昧名喜見無厭.菩薩得是三昧一切衆生見聞喜樂無有厭足。
******************** 有三昧名功德報不可思議一緣中樂.菩薩得是三昧成就一切神通。
有三昧名知 一切音聲語言.菩薩得是三昧能說一切音聲語言.於一字中說一切字.於一切字 中說一字。
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德業果報.若菩薩得是三昧常默然入禪定而能令 一切衆生聞佛法衆聞聲聞辟支佛六波羅蜜之聲.而是菩薩實無一言。
有三昧名 出高一切陀羅尼王.菩薩得是三昧得入無量無邊諸陀羅尼。
有三昧名一切樂說. 菩薩得是三昧樂說一切字一切音聲語言譬喻因緣。
如是等無量力勢三昧。
問曰. 是三昧卽是三昧門不。
答曰.三昧卽是三昧門。
問曰.若爾者何以不但說三昧而復 說三昧門。
答曰.佛諸三昧無量無數如虛空無邊.菩薩雲何盡得.菩薩聞是心則退 沒.以是故佛說三昧門.入一門中攝無量三昧.如牽衣一角舉衣皆得.亦如得蜜蜂 王餘蜂盡攝。
復次展轉爲門.如持戒清淨一心精進初夜後夜勤修思惟離五欲樂 繫心一處.行是方便得是三昧.是名三昧門。
復次欲界繫三昧[一]是未到地三昧門.未
到地三昧是初禪門.初禪及二禪邊地三昧是二禪三昧門.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三昧亦如是。
煖法定是頂法三昧門.頂法是忍法三昧門.忍法是世閒第一法三昧 門.世閒第一法是苦法忍三昧門.苦法忍乃至金剛三昧門。
略說一切三昧有三相. 入住出相.是出相入相名爲門.住相是三昧體。
如是等法是聲聞法中三昧門。
摩訶 衍法中三昧門如禪波羅蜜義中諸三昧分别廣說.復次屍羅波羅蜜是三昧門.何 以故.三支是佛道所謂戒支定支慧支.清淨戒支是定支門能生是定.定支能生慧 支.是三支能斷煩惱能與涅槃.以是故屍羅波羅蜜及智慧三昧近門.餘三波羅蜜 雖是門義名遠門。
如布施因緣得福德.福德故所願皆得。
如所願故心柔輭.慈悲心 故知畏罪念衆生.觀世閒空無常故攝心行忍辱.忍辱亦是三昧門。
精進者.於五欲 中制心除五蓋攝心不亂.心去則攝不令馳散.[一]亦是三昧門。
復次初地
欲得諸陀羅尼門
何者是 方便.若人欲得所聞皆持.應當一心憶念令念增長.先當作意於相似事繫心令知 所不見事.如周利槃陀迦繫心拭革屣物中令憶禪定除心垢法。
如
或時菩薩入禪定中得不忘解脫.不忘解脫力故一切語言說法乃至一句一 字皆能不忘.是爲第二方便。
或時神呪力故得聞持陀隣尼.或時先世行業因緣受 生所聞皆持不忘.如是等名聞持陀羅尼門。
復次菩薩聞一切音聲語言分别本末 觀其實相.知音聲語言念念生滅.音聲已滅而衆生憶念取相.念是已滅之語作是 念言.是人罵我而生瞋恚.稱讚亦如是.是菩薩能如是觀衆生雖復百千劫罵詈不 注:
復次有陀羅尼以是四 十二字攝一切語言名字。
何者是四十二字.阿羅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阿耨波柰 秦言不生.行陀羅尼菩薩聞是阿字卽時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隨所聞皆 入一切諸法實相中.是名字入門陀羅尼.如摩訶衍品中說諸字門。
復次菩薩得是 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 爲五百陀羅尼門.爲是菩薩善法功德藏.如是名爲陀羅尼門。
諸三昧門者.三昧有 二種.聲聞法中三昧摩訶衍法中三昧.聲聞法中三昧者所謂三三昧。
復次三三昧. 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作無作三昧。
復有三三昧.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 觀。
復有五枝三昧五智三昧等.是名諸三昧。
復次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禪 亦名禪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禪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爲禪.十地中定名 爲三昧。
有人言.欲界地亦有三昧.何以故.欲界中有二十二道品故知有三昧.若無 ******************** 三昧不應得是深妙功德。
復次千問中亦有是問.四聖種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 色界繫幾不繫。
答曰.一切當分别.四聖種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不繫.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亦如是.以是義故當知欲界有三昧。
若散亂心.雲何得此 上妙法.以是故是三昧在十一地中。
如是等諸三昧.阿毗曇中廣分别。
摩訶衍三昧 者.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 來解脫修觀師子頻申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
如有三昧名無量淨.菩薩得是三 昧者能示現一切清淨身。
有三昧名威相.菩薩得是三昧能奪日月威德。
有三昧名 炎山.菩薩得是三昧奪諸釋梵威德。
有三昧名出塵.菩薩得是三昧滅一切大衆三 毒。
有三昧名無礙光.菩薩得是三昧能照一切佛國。
有三昧名不忘一切法.菩薩得 是三昧一切諸佛所說法皆能憶持.復爲他人講說佛語。
有三昧名聲如雷音.菩薩 得是三昧能以梵聲滿十方佛國。
有三昧名能娛樂一切衆生.菩薩得是三昧能令 一切深心歡喜。
有三昧名喜見無厭.菩薩得是三昧一切衆生見聞喜樂無有厭足。
******************** 有三昧名功德報不可思議一緣中樂.菩薩得是三昧成就一切神通。
有三昧名知 一切音聲語言.菩薩得是三昧能說一切音聲語言.於一字中說一切字.於一切字 中說一字。
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德業果報.若菩薩得是三昧常默然入禪定而能令 一切衆生聞佛法衆聞聲聞辟支佛六波羅蜜之聲.而是菩薩實無一言。
有三昧名 出高一切陀羅尼王.菩薩得是三昧得入無量無邊諸陀羅尼。
有三昧名一切樂說. 菩薩得是三昧樂說一切字一切音聲語言譬喻因緣。
如是等無量力勢三昧。
問曰. 是三昧卽是三昧門不。
答曰.三昧卽是三昧門。
問曰.若爾者何以不但說三昧而復 說三昧門。
答曰.佛諸三昧無量無數如虛空無邊.菩薩雲何盡得.菩薩聞是心則退 沒.以是故佛說三昧門.入一門中攝無量三昧.如牽衣一角舉衣皆得.亦如得蜜蜂 王餘蜂盡攝。
復次展轉爲門.如持戒清淨一心精進初夜後夜勤修思惟離五欲樂 繫心一處.行是方便得是三昧.是名三昧門。
復次欲界繫三昧
煖法定是頂法三昧門.頂法是忍法三昧門.忍法是世閒第一法三昧 門.世閒第一法是苦法忍三昧門.苦法忍乃至金剛三昧門。
略說一切三昧有三相. 入住出相.是出相入相名爲門.住相是三昧體。
如是等法是聲聞法中三昧門。
摩訶 衍法中三昧門如禪波羅蜜義中諸三昧分别廣說.復次屍羅波羅蜜是三昧門.何 以故.三支是佛道所謂戒支定支慧支.清淨戒支是定支門能生是定.定支能生慧 支.是三支能斷煩惱能與涅槃.以是故屍羅波羅蜜及智慧三昧近門.餘三波羅蜜 雖是門義名遠門。
如布施因緣得福德.福德故所願皆得。
如所願故心柔輭.慈悲心 故知畏罪念衆生.觀世閒空無常故攝心行忍辱.忍辱亦是三昧門。
精進者.於五欲 中制心除五蓋攝心不亂.心去則攝不令馳散.
復次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