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六神通第四十二
菩薩摩訶薩欲住六神通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讚菩薩品中言諸菩薩皆得五神通.今何以言欲住六神通。
答曰.五通是菩 薩所得.今欲住六神通是佛所得.若菩薩得六神通可如來難。
問曰.往生品中說菩 薩住六神通至諸佛國.雲何言菩薩皆得五通。
答曰.第六漏盡神通有二種.一者漏 習俱盡二者漏盡而習不盡.習不盡故言皆得五通.漏盡故言住六神通。
問曰.若菩 薩漏盡雲何復生雲何受生.一切受生皆由愛相續故有.譬如米雖得良田時澤終 不能生.諸聖人愛糠已脫故雖有有漏業生因緣不應得生。
答曰.先已說菩薩入法 位住阿鞞跋緻地.末後肉身盡得法性生身.雖斷諸煩惱.有煩惱習因緣故受法性 ******************** 生身.非三界生也。
問曰.阿羅漢煩惱已盡習亦未盡.何以不生。
答曰.阿羅漢無大慈 悲無本誓願度一切衆生.又以實際作證已離生死故。
復次先已答有二種漏盡.此 中不說菩薩得漏盡通.自言欲得六神通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六神通義如後品中 佛所說.上讚菩薩品亦已說菩薩五神通義。
問曰.神通有何次第。
答曰.菩薩離五欲 得諸禪有慈悲故.爲衆生取神通現諸希有奇特之事令衆生心清淨.何以故.若無 希有事不能令多衆生得度.菩薩摩訶薩作是念已繫心身中虛空滅麤重色相常 取空輕相.發大欲精進心智慧籌量心力能舉身.未籌量已自知心力大能舉其身. 譬如學趠.常壞色麤重相常修輕空相是時便能飛。
二者亦能變化諸物.令地作水 水作地風作火火作風.如是諸大皆令轉易.令金作瓦礫瓦礫作金.如是諸物各能 令化.變地爲水相常修念水令多不復憶念地相.是時地相如念卽作水.如是等諸 物皆能變化。
問曰.若爾.與一切入有何等異。
答曰.一切入是神通初道.先已一切入 背捨勝處柔伏其心.然後易入神通。
復次一切入中一身自見地變爲水餘人不見. ******************** 神通則不然.自見實是水他人亦見實水。
問曰.一切入亦是大定.何以不能令是實 水己身他人皆見。
答曰.一切入觀處廣但能令一切是水相而不能令實是水.神通 不能徧一切而能令地轉爲水便是實水.以是故二定力各别。
問曰.二定變化事爲 實爲虛.若實雲何石作金地作水.若虛雲何聖人而行不實。
答曰.皆實聖人無虛也. 三毒已拔故.以一切法各各無定相故.可轉地或作水相。
如酥膠蠟是地類.得火則 消爲水則成溼相.水寒則結成冰而爲堅相.石汁作金金[一]敗爲銅或還爲石。
衆生亦 如是.惡可爲善善可爲惡。
以是故知一切法無定相故用神通力變化實而不誑.若 本各各定相則不可變。
三者諸賢聖神通於六塵中隨意自在.見好能生厭想見醜 能生樂想.亦能離好醜想行捨心.是名三種神通。
此自在神通唯佛具足.菩薩得是 神通遊[訁*考]佛國.於諸異國語言不同及在遠微細衆生不聞故求天耳通.常憶念種
種多衆大聲取相修行.常修習故耳得色界四大造清淨色.得已便得遠聞於天人
音聲麤細遠近通達無礙。
問曰.如禪經中說.先得天眼見衆生而不聞其聲[二]故求天
注:
[一]原作則.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此字依麗元明刻加.
********************
耳通.旣得天眼天耳見知衆生身形音聲而不解語言種種憂喜苦樂之辭故求辭
無礙智.但知其辭而不知其心故求知他心智.知其心已未知本所從來故求宿命
通.旣知所來欲治其心病故求漏盡通.得具足五通已不能變化故所度未廣不能
降化邪見大福德人是故求如意神通.應如是次第.何以故先求如意神通。
答曰.衆 生麤者多細者少是故先以如意神通.如意神通能兼麤細度人多故是以先說。
復 次諸神通得法異數法異.得法者多先求天眼以易得故.行者用日月星宿珠火取 是等光明相常勤精進善修習故.晝夜無異若上若下若前若後等一明徹無所罣 礙.是時初得天眼神通.餘次第得如先說。
復次佛如所自得爲人說次第.佛初夜分 得一通一明所謂如意通宿命明.中夜分得天耳通天眼明.後夜分得知他心智通 漏盡明.求明用功重故在後說.通明次第得如四沙門果大者在後。
問曰.若天眼易 得故在前.菩薩何以不先得天眼。
答曰.菩薩於諸法皆易無難.餘人鈍根故有難有 易。
復次初夜時魔王來欲與佛戰.菩薩以神通力種種變化令魔兵器皆爲瓔珞.降 ******************** 魔已續念神通欲令具足.生心卽入便得具足神通.降魔已自念一身雲何得大[一]力.
便求宿命明自知世世積福德力故.中夜時魔卽遠去寂寞無聲.慈愍一切故念魔
衆聲生天耳神通及天眼明.用是天耳聞十方五道衆生苦樂聲.聞聲已欲見其形
而以障[二]蔽不見故求天眼.後夜時旣見衆生形欲知其心故求他心智.知衆生心皆
欲離苦求樂是故菩薩求漏盡神通.於諸樂中漏盡最勝令衆生得之。
問曰.菩薩已 得無生法忍.世世常得果報神通.今何以自疑旣見衆生而不知其心。
答曰.有二種 菩薩.一者法性生身菩薩.二者爲度衆生故方便受人法.身生淨飯王家.出四城門 問老病死人.是菩薩坐樹王下具六神通。
復次菩薩神通先有而未具足.今於三夜 所得是佛神通.行人法故自疑無咎。
問曰.六神通次第.當初天眼後漏盡通.亦有不 爾耶。
答曰.多先天眼後漏盡智.或時隨所好修或先天耳或先神足。
有人言.初禪天 耳易得.有覺觀四心故.二禪天眼易得.眼識無故心攝不散故.三禪如
答曰.五通是菩 薩所得.今欲住六神通是佛所得.若菩薩得六神通可如來難。
問曰.往生品中說菩 薩住六神通至諸佛國.雲何言菩薩皆得五通。
答曰.第六漏盡神通有二種.一者漏 習俱盡二者漏盡而習不盡.習不盡故言皆得五通.漏盡故言住六神通。
問曰.若菩 薩漏盡雲何復生雲何受生.一切受生皆由愛相續故有.譬如米雖得良田時澤終 不能生.諸聖人愛糠已脫故雖有有漏業生因緣不應得生。
答曰.先已說菩薩入法 位住阿鞞跋緻地.末後肉身盡得法性生身.雖斷諸煩惱.有煩惱習因緣故受法性 ******************** 生身.非三界生也。
問曰.阿羅漢煩惱已盡習亦未盡.何以不生。
答曰.阿羅漢無大慈 悲無本誓願度一切衆生.又以實際作證已離生死故。
復次先已答有二種漏盡.此 中不說菩薩得漏盡通.自言欲得六神通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六神通義如後品中 佛所說.上讚菩薩品亦已說菩薩五神通義。
問曰.神通有何次第。
答曰.菩薩離五欲 得諸禪有慈悲故.爲衆生取神通現諸希有奇特之事令衆生心清淨.何以故.若無 希有事不能令多衆生得度.菩薩摩訶薩作是念已繫心身中虛空滅麤重色相常 取空輕相.發大欲精進心智慧籌量心力能舉身.未籌量已自知心力大能舉其身. 譬如學趠.常壞色麤重相常修輕空相是時便能飛。
二者亦能變化諸物.令地作水 水作地風作火火作風.如是諸大皆令轉易.令金作瓦礫瓦礫作金.如是諸物各能 令化.變地爲水相常修念水令多不復憶念地相.是時地相如念卽作水.如是等諸 物皆能變化。
問曰.若爾.與一切入有何等異。
答曰.一切入是神通初道.先已一切入 背捨勝處柔伏其心.然後易入神通。
復次一切入中一身自見地變爲水餘人不見. ******************** 神通則不然.自見實是水他人亦見實水。
問曰.一切入亦是大定.何以不能令是實 水己身他人皆見。
答曰.一切入觀處廣但能令一切是水相而不能令實是水.神通 不能徧一切而能令地轉爲水便是實水.以是故二定力各别。
問曰.二定變化事爲 實爲虛.若實雲何石作金地作水.若虛雲何聖人而行不實。
答曰.皆實聖人無虛也. 三毒已拔故.以一切法各各無定相故.可轉地或作水相。
如酥膠蠟是地類.得火則 消爲水則成溼相.水寒則結成冰而爲堅相.石汁作金金
衆生亦 如是.惡可爲善善可爲惡。
以是故知一切法無定相故用神通力變化實而不誑.若 本各各定相則不可變。
三者諸賢聖神通於六塵中隨意自在.見好能生厭想見醜 能生樂想.亦能離好醜想行捨心.是名三種神通。
此自在神通唯佛具足.菩薩得是 神通遊
問曰.如禪經中說.先得天眼見衆生而不聞其聲
答曰.衆 生麤者多細者少是故先以如意神通.如意神通能兼麤細度人多故是以先說。
復 次諸神通得法異數法異.得法者多先求天眼以易得故.行者用日月星宿珠火取 是等光明相常勤精進善修習故.晝夜無異若上若下若前若後等一明徹無所罣 礙.是時初得天眼神通.餘次第得如先說。
復次佛如所自得爲人說次第.佛初夜分 得一通一明所謂如意通宿命明.中夜分得天耳通天眼明.後夜分得知他心智通 漏盡明.求明用功重故在後說.通明次第得如四沙門果大者在後。
問曰.若天眼易 得故在前.菩薩何以不先得天眼。
答曰.菩薩於諸法皆易無難.餘人鈍根故有難有 易。
復次初夜時魔王來欲與佛戰.菩薩以神通力種種變化令魔兵器皆爲瓔珞.降 ******************** 魔已續念神通欲令具足.生心卽入便得具足神通.降魔已自念一身雲何得大
問曰.菩薩已 得無生法忍.世世常得果報神通.今何以自疑旣見衆生而不知其心。
答曰.有二種 菩薩.一者法性生身菩薩.二者爲度衆生故方便受人法.身生淨飯王家.出四城門 問老病死人.是菩薩坐樹王下具六神通。
復次菩薩神通先有而未具足.今於三夜 所得是佛神通.行人法故自疑無咎。
問曰.六神通次第.當初天眼後漏盡通.亦有不 爾耶。
答曰.多先天眼後漏盡智.或時隨所好修或先天耳或先神足。
有人言.初禪天 耳易得.有覺觀四心故.二禪天眼易得.眼識無故心攝不散故.三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