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大慈大悲第四十一
[一]大慈大悲者.四無量心中已分别今當更略說。
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 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衆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衆生。
譬如有人諸子繫在牢獄 當受大辟.其父慈惻以若幹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得離苦已以五所欲給與諸子 是大慈.如是等種種差别。
問曰.大慈大悲如是.何等是小慈小悲.因此小而名爲大。
答曰.四無量心中慈悲名爲小.此中十八不共法次第說大慈悲名爲大。
復次諸佛 心中慈悲名爲大.餘人心中名爲小。
問曰.若爾者何以言菩薩行大慈大悲。
答曰.菩 薩大慈者.於佛爲小於二乘爲大.此是假名爲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
復次小慈 但心念與衆生樂實無樂事.小悲名觀衆生種種身苦心苦.憐愍而已不能令脫。
大 注:[一]大上原有經文大慈大悲當習行般若波羅蜜十二字.今依明刻刪.
********************
慈者念令衆生得樂亦與樂事.大悲憐愍衆生苦亦能令脫苦。
復次凡夫人聲聞辟 支佛菩薩慈悲名爲小.諸佛慈悲乃名爲大。
復次大慈從大人心中生.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法中出.能破三惡道大苦.能與三種大樂.天樂人樂涅 槃樂。
復次是大慈徧滿十方三世衆生乃至蜫蟲.慈徹骨髓心不捨離。
三千大千世 界衆生墮三惡道.若人一一皆代受其苦.得脫苦已以五所欲樂禪定樂世間最上 樂自恣與之皆令滿足.比佛慈悲千萬分中不及一分.何以故.世間樂欺誑不實不 離生死故。
問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說慈悲爲大。
答曰.佛所有功德法 應皆大故。
問曰.若爾者.何以但說慈悲爲大。
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 薩見衆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後世苦等諸苦所惱.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後 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於無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厭 沒.以大慈悲力故久應得涅槃而不取證.以是故一切諸佛法中慈悲爲大.若無大 慈大悲便早入涅槃。
復次得佛道時成就無量甚深禪定解脫諸三昧.生清淨樂棄 ******************** 捨不受.入聚落城邑中種種譬喻因緣說法.變現其身無量音聲將迎一切.忍諸衆 生罵詈誹謗.乃至自作伎樂.皆是大慈大悲力。
復次大慈大悲大名非佛所作衆生 名之。
譬如師子大力不自言力大皆是衆獸名之。
衆生聞佛種種妙法.知佛爲祐利 衆生故於無量阿僧祇劫難行能行.衆生聞見是事而名此法爲大慈大悲。
譬如一 人有二親友.以罪事因緣故繫之囹圄.一人供給所須一人代死.衆人言能代死者 是爲大慈悲。
佛亦如是.世世爲一切衆生頭目髓腦盡[一]以布施.衆生聞見是事卽共
名之爲大慈大悲。
如屍[革*(田/(升-丿))]王爲救鴿故盡以身肉代之猶不與鴿等.後以手[二]攀秤欲
以身代之.是時地爲六種震動海水波盪諸天香華供養於王.衆生稱言爲一小鳥
所感乃爾真是大慈大悲。
佛因衆生所名故言大慈大悲.如是等無量本生是中應 廣說。
問曰.禪定等諸餘功德人不知故不名爲大.智慧說法等能令人得道何以不 稱言大。
答曰.佛智慧所能無有徧知者.大慈大悲故世世不惜身命捨禪定樂救護 衆生人皆知之.於佛智慧可比類知不能了了知.慈悲心眼見耳聞處處變化大師 注:[一]此三字原作爲一切.今依麗刻改.
[二]原作[扌*擧].今依餘刻改.
********************
子吼是故可知。
復次佛智慧細妙.諸菩薩舍利弗等尚不能知.何況餘人.慈悲相可 眼見耳聞故人能信受.智慧深妙不可測知。
復次是大慈大悲一切衆生所愛樂.譬 如美藥人所樂服.智慧如服苦藥人多不樂.人多樂故稱慈悲爲大。
復次智慧者得 道人乃能信受.大慈悲相一切雜類皆能生信.如見像若聞說皆能信受.多所饒益 故名爲大慈大悲。
復次大智慧名捨相遠離相.大慈悲爲憐愍利益相.是憐愍利益 法一切衆生所愛樂.以是故名爲大。
是大慈大悲如持心經中說.大慈大悲有三十 二種.於衆生中行.是大慈大悲攝相緣.如四無量心說。
復次佛大慈悲等功德不應 一切如迦旃延法中分别求其相.上諸論議師雖用迦旃延法分别顯示不應盡信 受.所以者何.迦旃延說大慈悲一切智慧是有漏法繫法世間法。
是事不爾.何以故. 大慈悲名爲一切佛法之根本.雲何言是有漏法繫法世間法。
問曰.大慈悲雖是佛 法根本故是有漏.於淤泥中生蓮華不得言泥亦應妙.大慈悲亦如是.雖是佛法根 本不應是無漏。
答曰.菩薩未得佛時大慈悲若言有漏其失猶可.今佛得無礙解脫 ******************** 智故.一切諸法皆清淨.一切煩惱及習盡。
聲聞辟支佛不得無礙解脫智煩惱習不 盡.處處中疑不斷故心應有漏.諸佛無是事.何以故說佛大慈悲應是有漏。
問曰.我 不敢不敬佛.以慈悲心爲衆生故生應是有漏。
答曰.諸佛力勢不可思議.諸聲聞辟 支佛不能離衆生想而生慈悲.諸佛能離衆生想而生慈悲.所以者何.如諸阿羅漢 辟支佛十方衆生相不可得而取衆生相生慈悲.今諸佛十方求衆生不可得亦不 取衆生相而能生慈悲。
如無盡意經中說有三種慈悲.衆生緣法緣無緣。
復次一切 衆生中唯佛盡行不誑法.若佛於衆生中取相而行慈悲心不名行不誑法.何以故. 衆生畢竟不可得故。
聲聞辟支佛不名爲盡行不誑法.故聲聞辟支佛於衆生於法 若取相若不取相不應難.不悉行不誑法故。
一切智能斷一切諸漏能從一切有漏 法中出.能作無漏因緣.是法雲何自是有漏。
問曰.無漏智各各有所緣無有能悉緣 一切法者.唯有世俗智能緣一切法.以是故說一切智是有漏相。
答曰.汝法中有是 說非佛法中所說.如人自持鬥入市不與官鬥相應無人用者.汝亦如是自用汝法 ******************** 不與佛法相應無人用者。
無漏智慧何以故不能緣一切法.有漏智是假名虛誑勢 力少故.不應真實緣一切法.汝法中自說能緣一切法。
復次是聲聞法中十智.摩訶 衍法中有十一智名爲如[一]實智.是十智入是如實智中都爲一智所謂無漏智.如十
方水入大海水中都爲一味。
是大慈大悲.佛三昧王三昧師子遊戲三昧所攝。
如是 略說大慈大悲義。
[二]菩薩摩訶薩欲得具足[三]道慧當習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以道慧具足道種慧
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道名一道.一向趣涅槃.於善法中一心不放逸道.隨身念。
道復有二道.惡道善道.世 間道出世間道.定道慧道.有漏道無漏道.見道修道.學道無學道.信行道法行道.向 道果道.無礙道解脫道.信解道見得道.慧解脫道俱解脫道.如是無量二道
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 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衆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衆生。
譬如有人諸子繫在牢獄 當受大辟.其父慈惻以若幹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得離苦已以五所欲給與諸子 是大慈.如是等種種差别。
問曰.大慈大悲如是.何等是小慈小悲.因此小而名爲大。
答曰.四無量心中慈悲名爲小.此中十八不共法次第說大慈悲名爲大。
復次諸佛 心中慈悲名爲大.餘人心中名爲小。
問曰.若爾者何以言菩薩行大慈大悲。
答曰.菩 薩大慈者.於佛爲小於二乘爲大.此是假名爲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
復次小慈 但心念與衆生樂實無樂事.小悲名觀衆生種種身苦心苦.憐愍而已不能令脫。
大 注:
復次凡夫人聲聞辟 支佛菩薩慈悲名爲小.諸佛慈悲乃名爲大。
復次大慈從大人心中生.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法中出.能破三惡道大苦.能與三種大樂.天樂人樂涅 槃樂。
復次是大慈徧滿十方三世衆生乃至蜫蟲.慈徹骨髓心不捨離。
三千大千世 界衆生墮三惡道.若人一一皆代受其苦.得脫苦已以五所欲樂禪定樂世間最上 樂自恣與之皆令滿足.比佛慈悲千萬分中不及一分.何以故.世間樂欺誑不實不 離生死故。
問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說慈悲爲大。
答曰.佛所有功德法 應皆大故。
問曰.若爾者.何以但說慈悲爲大。
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 薩見衆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後世苦等諸苦所惱.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後 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於無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厭 沒.以大慈悲力故久應得涅槃而不取證.以是故一切諸佛法中慈悲爲大.若無大 慈大悲便早入涅槃。
復次得佛道時成就無量甚深禪定解脫諸三昧.生清淨樂棄 ******************** 捨不受.入聚落城邑中種種譬喻因緣說法.變現其身無量音聲將迎一切.忍諸衆 生罵詈誹謗.乃至自作伎樂.皆是大慈大悲力。
復次大慈大悲大名非佛所作衆生 名之。
譬如師子大力不自言力大皆是衆獸名之。
衆生聞佛種種妙法.知佛爲祐利 衆生故於無量阿僧祇劫難行能行.衆生聞見是事而名此法爲大慈大悲。
譬如一 人有二親友.以罪事因緣故繫之囹圄.一人供給所須一人代死.衆人言能代死者 是爲大慈悲。
佛亦如是.世世爲一切衆生頭目髓腦盡
如屍
佛因衆生所名故言大慈大悲.如是等無量本生是中應 廣說。
問曰.禪定等諸餘功德人不知故不名爲大.智慧說法等能令人得道何以不 稱言大。
答曰.佛智慧所能無有徧知者.大慈大悲故世世不惜身命捨禪定樂救護 衆生人皆知之.於佛智慧可比類知不能了了知.慈悲心眼見耳聞處處變化大師 注:
復次佛智慧細妙.諸菩薩舍利弗等尚不能知.何況餘人.慈悲相可 眼見耳聞故人能信受.智慧深妙不可測知。
復次是大慈大悲一切衆生所愛樂.譬 如美藥人所樂服.智慧如服苦藥人多不樂.人多樂故稱慈悲爲大。
復次智慧者得 道人乃能信受.大慈悲相一切雜類皆能生信.如見像若聞說皆能信受.多所饒益 故名爲大慈大悲。
復次大智慧名捨相遠離相.大慈悲爲憐愍利益相.是憐愍利益 法一切衆生所愛樂.以是故名爲大。
是大慈大悲如持心經中說.大慈大悲有三十 二種.於衆生中行.是大慈大悲攝相緣.如四無量心說。
復次佛大慈悲等功德不應 一切如迦旃延法中分别求其相.上諸論議師雖用迦旃延法分别顯示不應盡信 受.所以者何.迦旃延說大慈悲一切智慧是有漏法繫法世間法。
是事不爾.何以故. 大慈悲名爲一切佛法之根本.雲何言是有漏法繫法世間法。
問曰.大慈悲雖是佛 法根本故是有漏.於淤泥中生蓮華不得言泥亦應妙.大慈悲亦如是.雖是佛法根 本不應是無漏。
答曰.菩薩未得佛時大慈悲若言有漏其失猶可.今佛得無礙解脫 ******************** 智故.一切諸法皆清淨.一切煩惱及習盡。
聲聞辟支佛不得無礙解脫智煩惱習不 盡.處處中疑不斷故心應有漏.諸佛無是事.何以故說佛大慈悲應是有漏。
問曰.我 不敢不敬佛.以慈悲心爲衆生故生應是有漏。
答曰.諸佛力勢不可思議.諸聲聞辟 支佛不能離衆生想而生慈悲.諸佛能離衆生想而生慈悲.所以者何.如諸阿羅漢 辟支佛十方衆生相不可得而取衆生相生慈悲.今諸佛十方求衆生不可得亦不 取衆生相而能生慈悲。
如無盡意經中說有三種慈悲.衆生緣法緣無緣。
復次一切 衆生中唯佛盡行不誑法.若佛於衆生中取相而行慈悲心不名行不誑法.何以故. 衆生畢竟不可得故。
聲聞辟支佛不名爲盡行不誑法.故聲聞辟支佛於衆生於法 若取相若不取相不應難.不悉行不誑法故。
一切智能斷一切諸漏能從一切有漏 法中出.能作無漏因緣.是法雲何自是有漏。
問曰.無漏智各各有所緣無有能悉緣 一切法者.唯有世俗智能緣一切法.以是故說一切智是有漏相。
答曰.汝法中有是 說非佛法中所說.如人自持鬥入市不與官鬥相應無人用者.汝亦如是自用汝法 ******************** 不與佛法相應無人用者。
無漏智慧何以故不能緣一切法.有漏智是假名虛誑勢 力少故.不應真實緣一切法.汝法中自說能緣一切法。
復次是聲聞法中十智.摩訶 衍法中有十一智名爲如
是大慈大悲.佛三昧王三昧師子遊戲三昧所攝。
如是 略說大慈大悲義。
道復有二道.惡道善道.世 間道出世間道.定道慧道.有漏道無漏道.見道修道.學道無學道.信行道法行道.向 道果道.無礙道解脫道.信解道見得道.慧解脫道俱解脫道.如是無量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