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關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十八不共法第四十 十八不共法者.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無失.三者念無失.四者無異想.五者無不 定心.六者無不知已捨.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減.九者念無減.十者慧無減.十一 者解脫無減.十二者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者一切口業 隨智慧行.十五者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者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者智慧知 未來世無礙.十八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問曰.是三十六法皆是佛法.何以故獨以 十八爲不共。

    答曰.前十八中聲聞辟支佛有分.於後十八中無分。

    如舍利弗能分别 諸法暢演一句通達無礙.佛讚言善通法性.阿泥盧豆天眼第一.如是等諸聲聞皆 有分。

    於四無所畏有分者.如佛說弟子中能師子吼第一賓徒羅叵羅埵逝.舍利弗 ******************** 亦自誓言我七日七夜能演暢一義令無窮盡四分别慧.諸阿羅漢舍利弗目揵連 富樓那阿難迦旃延等亦如是義名字語言樂說。

    以是故前十八不名不共.問曰.何 以故佛無身失無口失。

    答曰.佛於無量阿僧祇劫來持戒清淨故身口業無失.餘諸 阿羅漢如舍利弗等極多六十劫不久習戒故有失。

    佛無量阿僧祇劫集諸清淨戒 成就故.常行甚深禪定故.得一切微妙智慧故.善修大悲心故.無有失。

    復次佛拔諸 罪根因緣故無有失.罪根本因緣有四種.一者貪欲因緣二者瞋恚因緣三者怖畏 因緣四者愚癡因緣.是罪根因緣及習皆已拔.阿羅漢辟支佛雖拔罪因緣習不盡 故或時有失。

    佛於一切法中徧滿智慧常成就故.若不知故有失。

    如舍利弗與五百 比丘遊行至一空寺宿.是時說戒日不知內界外界事白佛.佛言住處乃至一宿棄 捨則無界。

    又異時舍利弗目揵連將五百比丘還時高聲大聲故佛驅遣令出.是爲 口失。

    又如舍利弗不知等食法.佛言食不淨食.如是等身口有失。

    佛諸煩惱習盡故 無如是失。

    復次佛一切身口業隨智慧行故身無失口無失.如是等種種因緣故身 ******************** 無失口無失。

    念無失者.四念處心長夜善修故.善修甚深禪定心不散亂故.善斷欲 愛及法愛諸法中心不著故.得第一心安隱處故.若心懅悤悤念有忘失.佛心無得 失以是故無失。

    復次佛宿命通明力三種莊嚴念故.念則成就無失.念多在過去用 故。

    復次念根力無邊無盡故念無失。

    復次佛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故念無失.[一]一一念 隨意行故.如是等名爲念無失。

    如天問經中說.何人無過失何人不失念何人常一 心應作者能作.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脫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無異想者.佛於 一切衆生無分别無遠近異想是貴可爲說是賤不可爲說.如日出普照萬物.佛大 悲光明一切憐愍等度.恭敬者不恭敬者怨親貴賤一切悉等.如客除糞人名尼陀. 佛化度之得大阿羅漢.亦如德護居士火坑毒飯欲以毒佛.卽以其日除其三毒滅 邪見火.如是等無有異想。

    復次佛於舍利弗彌勒菩薩等順佛法行亦不愛.提婆達 多富羅那外道六師邪見等亦不憎.是爲佛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熏心故.是衆生中 寶如真金不可令異。

    復次佛以佛眼一日一夜各三[二]時觀一切衆生誰可度者無令 注: [一]此字依麗元明刻加. [二]此字依麗元明刻加. ******************** 失時.等觀衆生故無有異想。

    復次佛種種因緣讚善法種種因緣呵不善法.亦於善 於惡心無增減.但爲度衆生故有是分别.是爲無有異想。

    復次如一切不行經中說. 佛觀一切衆生如已身.所作已辦.無始無中無終.是名無異想。

    復次佛觀一切衆生 及諸法從本已來至不生不滅常清淨如涅槃.是名無異想。

    復次不二入法門是諸 法實相門.異相卽是二法.二法卽是邪道.佛是無誑法人不應行誑法.常行不二入 法門.誑法卽是異相.如是等名無異想。

    無不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亂.亂心中不能得 見實事.如水波盪不得見面.如風中燈不得好照.以是故說佛無不定心。

    問曰.定名 從未到地乃至滅盡定.入此定中不能起身業口業.佛若常定無不定心者雲何得 遊行諸國具四威儀爲大衆種種因緣譬喻說法.如是事欲界繫心及梵世不入定 可有是事。

    答曰.無不定心者有種種義.定名常攝心善法中住.佛於諸法實相中定 不退不失.是名無不定心。

    復次欲界中有定.入是定中可說法.以是故阿毗曇中說 欲界繫四聖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無諍三昧願智四無礙智.有如 ******************** 是等妙功德.佛入欲界中定故名無不定心。

    諸聲聞辟支佛從定起.若入無記心若 入善[一]心或退入垢心.佛從定起入欲界定初無散亂心時.以是故名無不定心。

    復次 如聲聞法.化人說法化主不說化主說化人不說.佛則不爾化主化人俱能說法.定 心亦應異.聲聞入定則無說.佛在定亦能說法亦能遊行.如密迹經心密中說.諸佛 心常在定中.心亦應說法。

    復次散亂心法諸結使疑悔等佛皆無.阿羅漢雖無四諦 中疑.一切法中處處有疑.佛於一切法中常定無疑.無不定智慧故。

    復次聲聞有諸 煩惱習氣故有退法故散亂.佛於一切智處中智滿故無亂.如瓶中水滿則無聲無 動。

    復次唯佛一人名不誑法三堅固人中最上苦樂心不異.一相異相生滅相斷常 相來去相如是等諸法相皆是誑法.虛妄和合作法故.佛安立於諸法實相中故心 無不定.無不定故心不異。

    復次五種不可思議佛法中最不可思議是十八不共法. 是佛甚深藏誰能思議者.以是故佛無不定心.事必當爾。

    佛雖常入定無覺觀麤心. 有不可思議智慧故亦能說法.譬如天樂隨天所好種種聲應.是亦無心亦無識法. 注: [一]此字依元明刻加. ******************** 以諸天福德因緣故有是.如天樂無心無識而能應物.何況佛有心而不說法.以是 故說佛無不定心。

    無不知已捨者.衆生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生瞋 樂受生愛不苦不樂受生愚癡。

    是三種受.苦受生苦住苦滅樂.樂受生樂住樂滅苦. 不苦不樂受不知爲苦不知爲樂。

    餘人鈍根故多覺苦受樂受.於不苦不樂受中不 覺不知而有捨心.是爲癡使所使。

    佛於不苦不樂受中知覺生時覺住時覺滅時.以 是故言佛無不知已捨心。

    問曰.此中何等爲捨.不苦不樂卽是捨耶.爲七覺中捨四 無量心中捨名爲捨。

    答曰.不苦不樂卽是捨二處捨亦是捨.何以故.餘人於不苦不 樂受中不覺念念中生時住時滅時.久遠乃覺.佛念念中盡皆了知。

    七覺中捨.若心 正等不沒不掉是時應捨.若沒時行精進想若掉時行攝心想.諸聲聞辟支佛或時 錯攝心.掉心未平等便捨.佛於念念心中麤細深淺無不悉知.知已而捨。

    問曰.若爾 者佛何以爲難陀說告諸比丘.難陀於諸受生時覺住時覺滅時覺諸想諸覺亦如 是。

    答曰.覺有二種.一者覺心中苦受生知苦受生.苦受住知苦受住.苦受滅知苦受 ******************** 滅.樂受生知樂受生.樂受住知樂受住.樂受滅知樂受滅.不苦不樂[一]受亦如是.但能 知是總相不能别相知.二者念念中苦樂不苦不樂受中悉覺悉知.念念中心數法 無不知而過.以是故說佛無不知已捨。

    復次佛或時捨衆生入甚深禪定一月二月. 有人疑佛爲度衆生故出世何以故常入定.佛言我種種因緣知故捨.非是無知已 捨。

    問曰.何等是知已捨因緣。

    答曰.於大衆中疲厭故小息。

    復次佛世世常愛遠離行. 若菩薩在母胎母亦樂遠離行去城四十裡嵐[革*(田/(升-丿))]尼林中生.得道時漚樓頻螺林中 獨在樹下成佛.初轉法輪時亦在仙人住處鹿林中.入涅槃時在娑羅林雙樹下.長 夜樂行遠離.以是故佛入禪定。

    復次佛當捨心成就故入禪定。

    復次佛遠離憒鬧及 雜語處.亦自觀諸佛功德藏.亦受第一清淨樂故入禪定。

    復次佛說法已常教諸比 丘當坐禪無令後悔.口之所說身亦自行故入禪定。

    復次厭惡供養故.知衆生應得 度者入禪定作[一]化人往度。

    復次有衆生定少慧多者身示行禪以教化之。

    復次有人 常見佛生厭想故小遠離令其飢虛故。

    復次佛欲爲諸天說法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