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
還以五百種語讚佛.佛無喜色亦無悅心.於此毀譽心色無變。
又復旃遮婆羅門女 帶盂謗佛佛無慚色.事情旣露佛無悅色。
轉法輪時讚美之聲滿於十方心亦不高. 孫陀利死惡聲流布心亦不下。
阿羅毗國土風寒又多蒺蔾.佛於中坐臥不以爲苦. 又在天上歡喜園中夏安居時坐劍婆石柔輭清潔如天綩綖.亦不以爲樂。
受大天 王跽奉天食不以爲美.毗蘭若國食馬麥不以爲惡。
諸大國王供奉上饌不以爲得. 入薩羅聚落空鉢而出不以爲失。
提婆達多於耆闍崛山推石壓佛佛亦不憎.是時 羅睺羅敬心讚佛佛亦不愛。
阿闍世縱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 城人益加恭敬持香華瓔珞出供養佛佛亦不喜。
九十六種外道一時和合議言.我 等亦皆是一切智人.從舍婆提來欲共佛論議.爾時佛以神足從臍放光光中皆有 化佛.國王波斯匿亦命之令來.於其座上尚不能得動.何況能得與佛論議.佛見一 切外道賊來心亦無退.破是外道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養心亦不進。
如是等種種 因緣來欲毀佛佛不可動.譬如真閻浮檀金火燒不異搥打磨斫不敗不異.佛亦如 ******************** 是.經諸毀辱誹謗論議不動不異.以是故知佛諸煩惱習都盡無餘。
問曰.諸阿羅漢 辟支佛.同用無漏智斷諸煩惱習.何以有盡不盡。
答曰.先已說智慧力薄如世間火. 諸佛力大如劫盡火.今當更答。
聲聞辟支佛集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 佛智慧功德於無量阿僧祇劫廣修廣習.善法久熏故於煩惱習無復餘氣。
復次佛 於一切諸功德皆已攝盡故.乃至諸煩惱習氣永盡無餘.何以故.諸善法功德消諸 煩惱故。
諸阿羅漢於此功德不盡得故.但斷世間愛直入涅槃。
復次佛斷結使智慧 刀[一]甚利.用十力爲大[二]刀.以無礙智直過故斷諸結使盡無復遺餘。
譬如人有重罪.國 王大瞋誅其七世根本令無遺餘.佛亦如是.於煩惱重賊誅拔根本令無遺餘.以是 故說欲以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問曰.但斷習.亦除煩惱。
答 曰.有人言斷煩惱及習俱盡.如先說習盡無餘.阿羅漢辟支佛但斷煩惱不能斷習. 菩薩斷一切煩惱及習令盡無餘。
有人言佛久已遠欲.如佛說我見定光佛已來已 離欲.以方便力故現有生死妻子眷屬。
有人言從得無生法忍來得諸法實相故.一 注:[一]原作力.今依元明刻改.
[二]原作力.今依麗元明刻改.
********************
切煩惱及習盡。
有人言佛從初發意來有煩惱.至坐道場於後夜時斷一切煩惱及 習。
問曰.如是種種說何者爲實。
答曰.皆是佛口所說故.無有不實。
聲聞法中佛以方 便力故現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熱饑渴等.無人生而無煩惱者.是故佛亦應隨人法 有煩惱.於樹王下外先破魔軍內滅結使賊.破外內賊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人皆信受是人能爲是事.我等亦當學習是事。
若言久來無煩惱.從然燈佛得無生 法忍[一]來斷煩惱盡.是亦方便說.令諸菩薩歡喜故.若菩薩久已斷一切煩惱.成佛時
復何所爲。
問曰.佛有種種事.斷結使是一事.餘有淨佛國土成就衆生等未具.以具 足衆事故名爲佛。
答曰.若爾者佛言斷結使是末後身.人若都無結使雲何得生。
問 曰.從得無生法忍已來常得法性生身變化不。
答曰.化法要有化主然後能化.若得 無生法忍斷一切結使.死時捨是肉身無有實身誰善變化.以是故知得無生已來 不應盡結使。
復次聲聞人言菩薩不斷結使乃至坐道場然後斷.是爲大錯.何以故. 汝法中說菩薩已滿三阿僧祇劫後更有百劫中常得宿命智自憶迦葉佛時作比 注:[一]原錯作未.今依麗刻改.
********************
丘名鬱多羅修行佛法.雲何今六年苦行修邪道法日食一麻一麥.後身菩薩一日
尚不應謬何況六年。
瞋亦如是.從久遠世時作毒虵.獵者生剝其皮猶尚不瞋.雲何 最後身而瞋五人。
以是故知聲聞人受佛義爲錯.佛以方便力欲破外道故現六年 苦行。
汝言瞋五人者.是爲方便亦是瞋習.非煩惱也。
今當如實說.菩薩得無生忍法. 煩惱已盡習氣未除故.因習氣受及法性生身能自在化生。
有大慈悲爲衆生故亦 爲滿本願故.還來世間具足成就餘殘佛法。
故十地滿坐道場以無礙解脫力故得 一切智一切種智斷煩惱習。
摩訶衍人言得無生法忍菩薩一切煩惱及習都盡.亦 是錯.若都盡與佛無異亦不應受法性生身.以是故菩薩得無生法忍捨生身得法 性生身。
若言至坐道場一切煩惱及習俱斷.是語亦非.所以者何.若菩薩具有三毒 者雲何能集無量佛法.譬如毒瓶雖著甘露皆不中食.菩薩集諸純淨功德乃得作 佛.若雜三毒雲何能具足清淨佛法。
問曰.觀法實相及修悲心故能令三毒薄.薄故 能集清淨功德。
答曰.薄三毒可得轉輪聖王諸天王身.欲得佛功德身無有是事.三 ******************** 毒斷習未盡可得集諸功德。
復次薄名如離欲人斷下地結猶有上地煩惱.又如須 陀洹見諦所斷結盡思惟所斷結未盡是名爲薄.如佛說斷三結薄婬怒癡名爲斯 陀含.汝若言薄應當是斷.以是故得無生忍法時斷煩惱得佛時斷煩惱習.是則實 說。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上菩薩位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位者.無生法忍是.得此法忍觀一切世間空心無所著.住諸法實相中不復染 世間。
復次般舟般三昧是菩薩位.得是般舟般三昧悉見現在十方諸佛.從諸佛聞 法斷諸疑網.是時菩薩心不動搖.是名菩薩位。
復次菩薩位者具足六波羅蜜生方 便智.於諸法實相亦不住.自知自證不隨他語.若魔作佛形來心亦不惑。
復次入菩 薩法位力故得名阿鞞跋緻菩薩。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是法位中不復墮凡夫數名 爲得道人.一切世間事欲壞其心不能令動.閉三惡趣門.墮諸菩薩數中.初生菩薩 家.智慧清淨成熟。
復次住頂不墮是名菩薩法位.如學品中說.上位菩薩不墮惡趣 ******************** 不生下賤家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亦不從頂墮。
問曰.雲何爲頂墮。
答曰.如須菩提語 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心行六波羅蜜入空無相無作中.不能上菩薩位不 墮聲聞辟支佛地.愛著諸功德法.於五衆無常苦空無我取相心著.言是道是非道 是應行是不應行.如是等取相分别是菩薩頂墮。
何等是住頂。
如上所說諸法愛斷. 於愛斷法亦復不取.如住頂義中說.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內空中不見 外空.外空中不見內空.外空中不見內外空.內外空中不見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 亦如是。
復次上位菩薩得無等等心亦不自高知心相真空.諸有無等戲論滅。
問曰. 何以故聲聞法中名爲正位.此菩薩法中位但名位。
答曰.若言正位亦無咎.所以者 何.若言菩薩法位是則爲正.聲聞法中但言位不言聲聞位.以是故言正位。
復次學 聲聞人無大慈悲心.智慧不利故未生厭心.多求諸法生種種邪見疑悔。
菩薩摩訶 薩
又復旃遮婆羅門女 帶盂謗佛佛無慚色.事情旣露佛無悅色。
轉法輪時讚美之聲滿於十方心亦不高. 孫陀利死惡聲流布心亦不下。
阿羅毗國土風寒又多蒺蔾.佛於中坐臥不以爲苦. 又在天上歡喜園中夏安居時坐劍婆石柔輭清潔如天綩綖.亦不以爲樂。
受大天 王跽奉天食不以爲美.毗蘭若國食馬麥不以爲惡。
諸大國王供奉上饌不以爲得. 入薩羅聚落空鉢而出不以爲失。
提婆達多於耆闍崛山推石壓佛佛亦不憎.是時 羅睺羅敬心讚佛佛亦不愛。
阿闍世縱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 城人益加恭敬持香華瓔珞出供養佛佛亦不喜。
九十六種外道一時和合議言.我 等亦皆是一切智人.從舍婆提來欲共佛論議.爾時佛以神足從臍放光光中皆有 化佛.國王波斯匿亦命之令來.於其座上尚不能得動.何況能得與佛論議.佛見一 切外道賊來心亦無退.破是外道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養心亦不進。
如是等種種 因緣來欲毀佛佛不可動.譬如真閻浮檀金火燒不異搥打磨斫不敗不異.佛亦如 ******************** 是.經諸毀辱誹謗論議不動不異.以是故知佛諸煩惱習都盡無餘。
問曰.諸阿羅漢 辟支佛.同用無漏智斷諸煩惱習.何以有盡不盡。
答曰.先已說智慧力薄如世間火. 諸佛力大如劫盡火.今當更答。
聲聞辟支佛集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 佛智慧功德於無量阿僧祇劫廣修廣習.善法久熏故於煩惱習無復餘氣。
復次佛 於一切諸功德皆已攝盡故.乃至諸煩惱習氣永盡無餘.何以故.諸善法功德消諸 煩惱故。
諸阿羅漢於此功德不盡得故.但斷世間愛直入涅槃。
復次佛斷結使智慧 刀
譬如人有重罪.國 王大瞋誅其七世根本令無遺餘.佛亦如是.於煩惱重賊誅拔根本令無遺餘.以是 故說欲以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問曰.但斷習.亦除煩惱。
答 曰.有人言斷煩惱及習俱盡.如先說習盡無餘.阿羅漢辟支佛但斷煩惱不能斷習. 菩薩斷一切煩惱及習令盡無餘。
有人言佛久已遠欲.如佛說我見定光佛已來已 離欲.以方便力故現有生死妻子眷屬。
有人言從得無生法忍來得諸法實相故.一 注:
有人言佛從初發意來有煩惱.至坐道場於後夜時斷一切煩惱及 習。
問曰.如是種種說何者爲實。
答曰.皆是佛口所說故.無有不實。
聲聞法中佛以方 便力故現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熱饑渴等.無人生而無煩惱者.是故佛亦應隨人法 有煩惱.於樹王下外先破魔軍內滅結使賊.破外內賊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人皆信受是人能爲是事.我等亦當學習是事。
若言久來無煩惱.從然燈佛得無生 法忍
問曰.佛有種種事.斷結使是一事.餘有淨佛國土成就衆生等未具.以具 足衆事故名爲佛。
答曰.若爾者佛言斷結使是末後身.人若都無結使雲何得生。
問 曰.從得無生法忍已來常得法性生身變化不。
答曰.化法要有化主然後能化.若得 無生法忍斷一切結使.死時捨是肉身無有實身誰善變化.以是故知得無生已來 不應盡結使。
復次聲聞人言菩薩不斷結使乃至坐道場然後斷.是爲大錯.何以故. 汝法中說菩薩已滿三阿僧祇劫後更有百劫中常得宿命智自憶迦葉佛時作比 注:
瞋亦如是.從久遠世時作毒虵.獵者生剝其皮猶尚不瞋.雲何 最後身而瞋五人。
以是故知聲聞人受佛義爲錯.佛以方便力欲破外道故現六年 苦行。
汝言瞋五人者.是爲方便亦是瞋習.非煩惱也。
今當如實說.菩薩得無生忍法. 煩惱已盡習氣未除故.因習氣受及法性生身能自在化生。
有大慈悲爲衆生故亦 爲滿本願故.還來世間具足成就餘殘佛法。
故十地滿坐道場以無礙解脫力故得 一切智一切種智斷煩惱習。
摩訶衍人言得無生法忍菩薩一切煩惱及習都盡.亦 是錯.若都盡與佛無異亦不應受法性生身.以是故菩薩得無生法忍捨生身得法 性生身。
若言至坐道場一切煩惱及習俱斷.是語亦非.所以者何.若菩薩具有三毒 者雲何能集無量佛法.譬如毒瓶雖著甘露皆不中食.菩薩集諸純淨功德乃得作 佛.若雜三毒雲何能具足清淨佛法。
問曰.觀法實相及修悲心故能令三毒薄.薄故 能集清淨功德。
答曰.薄三毒可得轉輪聖王諸天王身.欲得佛功德身無有是事.三 ******************** 毒斷習未盡可得集諸功德。
復次薄名如離欲人斷下地結猶有上地煩惱.又如須 陀洹見諦所斷結盡思惟所斷結未盡是名爲薄.如佛說斷三結薄婬怒癡名爲斯 陀含.汝若言薄應當是斷.以是故得無生忍法時斷煩惱得佛時斷煩惱習.是則實 說。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上菩薩位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位者.無生法忍是.得此法忍觀一切世間空心無所著.住諸法實相中不復染 世間。
復次般舟般三昧是菩薩位.得是般舟般三昧悉見現在十方諸佛.從諸佛聞 法斷諸疑網.是時菩薩心不動搖.是名菩薩位。
復次菩薩位者具足六波羅蜜生方 便智.於諸法實相亦不住.自知自證不隨他語.若魔作佛形來心亦不惑。
復次入菩 薩法位力故得名阿鞞跋緻菩薩。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是法位中不復墮凡夫數名 爲得道人.一切世間事欲壞其心不能令動.閉三惡趣門.墮諸菩薩數中.初生菩薩 家.智慧清淨成熟。
復次住頂不墮是名菩薩法位.如學品中說.上位菩薩不墮惡趣 ******************** 不生下賤家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亦不從頂墮。
問曰.雲何爲頂墮。
答曰.如須菩提語 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心行六波羅蜜入空無相無作中.不能上菩薩位不 墮聲聞辟支佛地.愛著諸功德法.於五衆無常苦空無我取相心著.言是道是非道 是應行是不應行.如是等取相分别是菩薩頂墮。
何等是住頂。
如上所說諸法愛斷. 於愛斷法亦復不取.如住頂義中說.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內空中不見 外空.外空中不見內空.外空中不見內外空.內外空中不見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 亦如是。
復次上位菩薩得無等等心亦不自高知心相真空.諸有無等戲論滅。
問曰. 何以故聲聞法中名爲正位.此菩薩法中位但名位。
答曰.若言正位亦無咎.所以者 何.若言菩薩法位是則爲正.聲聞法中但言位不言聲聞位.以是故言正位。
復次學 聲聞人無大慈悲心.智慧不利故未生厭心.多求諸法生種種邪見疑悔。
菩薩摩訶 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