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關燈
取諸法空相起諍不滅諸結使.依止是智慧.是爲非實智.如佛所[二]說.爲度衆生故有 所說無不是實.但衆生於中有著不著故有實不實。

    如是種種因緣故佛身口意業 無有過失.是故說佛身口意先知然後隨智慧行。

    問曰.初說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 今復說身口意業隨智慧行.義有何差别。

    答曰.先三種無失不說因緣.今說因緣隨 智慧行故不失.若先不籌量而起身口意業則有失.佛先以智慧起身口意業故無 失。

    復次佛成就三種淨業三種寂靜業三不護業.有人疑言佛何因緣成就如是業. 以是故佛言我一切身口意業先以智慧然後隨智慧行。

    佛以智慧知過去未來現 在世通達無礙者.此三種智慧於三世通達無礙故.三業隨智慧行。

    問曰.過去諸法 已滅已盡無所復有.未來世諸法今不來不生未和合.現在乃至一念中無住時.雲 何能知三世通達無礙。

    答曰.佛說過去未來現在通達無礙.此言豈虛。

    復次若無過 注: [一]原作餘.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原作諍.今依餘刻改. ******************** 去未來但有現在一念頃.佛亦不得成就無量功德。

    如十種智是十力是時亦不得 一心有十智.若爾者佛亦不得具足十力.以是因緣故知有過去未來。

    問曰.若過去 未來現在皆有者.何等是無。

    佛說四諦.苦諦觀無常等相.無常名生滅敗壞不可得. 若遇去法今實有.不名爲無常敗壞不可得。

    復次若過去未來現在皆有者便墮常. 何以故.是法在未來世中定有轉來現在.從現在轉入過去.如人從一房入一房不 名失人。

    答曰.若不失有何咎。

    問曰.若無無常.無罪無福無生無死無縛無解。

    罪名殺 等十不善道.若無無常無殺等罪.如分别邪見中說.刀在身七分中過無所惱害.福 名不殺等十善道.無常名分别生死.若無無常.亦無[一]生死亦無縛亦無解.如是等無 量過咎。

    答曰.諸法三世各各有相.過去法有過去相.未來法有未來相.現在法有現 在相.若過去未來有現在相者應有是難.而今過去未來現在各自有相。

    復次若實 無過去未來亦無出家律儀.所以者何.若現在惡心中住.過去復無戒.是爲非比丘。

     又賢聖人心在世俗中.是時應當是凡夫。

    無過去未來現在道故.如是亦無五逆等 注: [一]此二字原作邪見.今依麗刻改. ******************** 諸罪.所以者何.是五逆罪業已過去及死時入地獄.是五逆罪未來無業故無報.現 在身不爲逆罪。

    若無過去則無逆罪.若無逆罪何有餘罪.福亦如是.若無罪福是爲 邪見與禽獸無異。

    復次我不說過去未來如現在相有.我說過去雖滅可生憶想能 生心心數法.如昨日火滅今日可生憶想念.不可以憶想念故火便有。

    若見積薪知 當然火.亦生心想念明日火如過去火.不可以今心念火火便有。

    未來世事亦如是。

     現在心雖一念時不住.相續生故能知諸法.內以現在意爲因.外以諸法爲緣.是因 緣中生意識.用意識自在知過去未來現在法.但不自知現在心心數法.餘者悉知。

     問曰.般若波羅蜜如相品中三世一相所謂無相.雲何言佛智慧知三世通達無礙。

     答曰.諸佛有二種說法.先分别諸法後說畢竟空.若說三世諸法通達無礙是分别 說.若說三世一相無相是說畢竟空。

    復次非一切智人於三世中智慧有礙.乃至觀 世音文殊師利彌勒舍利弗等諸賢聖於三世中智慧皆有礙.以是因緣故說佛智 慧於三世中通達無礙.不爲空事故說。

    復次有人於三世中生邪見.謂過去法及衆 ******************** 生有初無初.若有初則有新衆生.諸法亦無因無緣而生.若無初亦無後.若無初無 後中亦無.初名有中有後無前.後名有初有中[一]無後.中名有初有後.若衆生及諸法 無初亦無中無後.若無三世則都無所有.復次若無初雲何有一切智人。

    破如是等 邪見故.說三世諸法一相所謂無相.不爲破三世佛智慧。

    問曰.無相是爲有邊。

    答曰. 若無相卽是無邊不可說不可難法.雲何言有邊。

    若無相中取相非是無相.是無相 名爲不可得空.是中無相亦不可得空亦不可得.是故名不可得空。

    復次佛有二種 道.一者福德道.有人聞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生恭敬信樂心. 二者智慧道.有人聞說諸法因緣和合生故無有自性便捨離諸法於空中心不著. 如月能潤物日能熟物.二事因緣故萬物成就.福德道智慧道亦如是.福德道能生 諸功德.智慧道能於福德道中離諸邪見著。

    以是故佛雖說諸法畢竟空.亦說三世 通達無礙而無咎。

    如是等略說佛十八不共法義。

    問曰.若爾者.迦旃延尼子何以言 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不共意止名爲十八不共法.若前說十八不共法是真義者. 注: [一]此字依麗元明刻加. ******************** 迦旃延尼子何以故如是說。

    答曰.以是故名迦旃延尼子.若釋子則不作是說.釋子 說者是真不共法。

    佛法無量.是三十六法於佛法中如大海一滴.法亦不少.何以重 數爲十八。

    復次諸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亦能知是處不是處分别三世業果報及諸 禪定乃至漏盡智等.雲何言不共法。

    問曰.聲聞辟支佛菩薩不能盡知徧知.但有通 明無有力.獨佛能盡徧知故言不共.如十力中說。

    答曰.佛說十力義不言盡知徧知. 直言知是處不是處.言盡知徧知者是諸論議師說。

    問曰.汝先自言摩訶衍經中說 佛爲菩薩故自說盡知徧知。

    答曰.摩訶衍經中說何益於汝.汝不信摩訶衍不應以 爲證.汝自當說聲聞法爲證。

    復次十力佛雖盡知徧知.而聲聞辟支佛有少分.十八 不共法中始終都無分.以是故名真不共法。

    問曰.十八不共法二乘亦應有分.但佛 身口念常無失.二乘身口念亦有無失.如是等皆應有分。

    答曰.不然.所以者何.常無 失故名爲不共.不以不失爲不共.聲聞辟支佛於常無失中無分。

    復次諸阿羅漢說 有力.無有處說有不共法.汝不信摩訶衍故不受真十八不共法而更重數十力等. ******************** 是事不可.如汝所信八十種好而三藏中無.何以不更說。

    問曰.我等分别十八不共 法不重數也。

    何等十八.一者知諸法實相故名一切智.二者佛諸功德相難解故功 德無量.三者深心愛念衆生故名大悲.四者得無比智故智慧中自在.五者善解心 相故定中自在.六者得度衆生方便故變化自在.七者善知諸法因緣故記别無量. 八者說諸法實相故記别不虛.九者分别籌量說故言無失.十者得十力成就智慧 無減.十一者一切有爲法中但觀法聚無我故常[一]施捨行.十二者善知時不時安立 於三乘常觀衆生故.十三者常一心故不失念.十四者無量阿僧祇劫深善心故無 煩惱習.十五者得真淨智故無有能如法出其失.十六者世世敬重所尊故無能見 頂.十七者修大慈悲心故安詳下足足下柔輭衆生遇者卽時得樂.十八者得神通 波羅蜜故轉衆生心令歡喜得度故如入城時現神變力。

    答曰.如是十八不共法非 三藏中說.亦諸餘經所不說.以有人求索是法故諸聲聞論議師輩處處撰集讚佛 功德。

    如言無失慧無減念不失.皆於摩訶衍十八不共法中取已作論議。

    雖有無見 注: [一]原作放.今依麗刻改. ******************** 頂足下柔輭如是甚多.不應在十八不共法中.不共法皆以智慧爲義.佛身力如十 萬白香象力及神通力等皆不說.以是故當知十八不共法中但說智慧功德等.不 說自然果報法。

    復次是十八不共法阿毗曇分别五衆攝.身口無失身口隨智慧行 是色衆攝.無異想是想衆攝.無不定心是識衆攝.餘者行衆攝。

    皆在四禪中.佛四禪 中得道得涅槃故。

    有人言四色不共法色界欲界中攝.餘九地中攝.皆是善皆是無 漏法。

    四色法二緣生因緣增上緣.餘殘四緣生。

    四無緣.十四有緣。

    四隨心行不與心 相應.十三與心相應亦隨心行.一不與心相應亦不隨心行。

    如是等種種阿毗曇分 别說。

    初如是分别入般若波羅蜜諸法實相中盡皆一相所謂無相.入佛心皆一切 滅相。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