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以熏不受垢膩故。
石有麤細.細者不受垢膩故。
世尊自畜所以不聽比丘畜者.以其重故。
佛乳餔力勝一萬白香象.是故不以爲重. 慈愍諸比丘故不聽。
問曰.侍者羅陀彌善迦須那刹羅多那伽娑婆羅阿難等常侍 從世尊執持應器.阿以不憐愍。
答曰.侍者雖執持佛鉢.以佛威德力故又恭敬尊重 注:[一]原作而.今依麗刻改.
********************
佛故不覺爲重.又阿難身力亦大故。
復次以細石鉢難得故.麤者受垢膩故.不聽用。
佛鉢四天王四山頭自然生故.餘人無此自然鉢.若求作甚難多所[一]妨廢.是故不聽。
又欲令佛與弟子異故佛用石鉢.又如國王人所尊重食器亦異.有人見佛鉢異倍 加尊重供養信心清淨。
問曰.若鉢應異.衣何以同。
答曰.佛衣亦異.佛初成道時知迦 葉衣應佛所著.迦葉衣價直十萬兩金.次後耆域上佛染摩根羯簸衣價亦直十萬 兩金.佛敕阿難持此衣去割截作僧伽梨.作已佛受著.是爲異。
問曰.佛因是告諸比 丘從今日若有比丘一心求涅槃背捨世間者.若欲[二]著聽著價直十萬兩金衣.亦聽
食百味.食衣異而後聽.鉢獨不聽。
答曰.我先已說石鉢因緣.今當更說。
佛鉢不從人 受.佛初得道欲食時須器.四天王知佛心念持四鉢上佛.三世佛法皆應四天王上 鉢.爾時未有衆僧雲何言聽.後若聽無人與石鉢.又閻浮提不好石鉢故無人與。
復 次佛說比丘常應覆功德.若受石鉢人謂從天龍邊得.若令人作其工旣難.又恐人 言此比丘欲與佛齊功.所以不聽。
衣者.若有人言佛在僧中受檀越好衣獨著而不 注:[一]原作如.今依餘刻改.
[二]原作者.今依麗元明刻改.
********************
聽比丘.是故佛聽著。
比丘亦自無著者.以施者難有著者難得故.若不清淨比丘人 所不與.清淨比丘少欲知足故不著。
佛斷人疑故聽著衣.鉢中無望是故不聽。
問曰. 如經中說佛金剛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鉢。
答曰.佛法有二道.一者聲聞道二者佛道. 聲聞法中佛隨人法有所食噉.摩訶衍法中方便爲人故現有所噉.其實不食。
問曰. 雲何是方便。
答曰.佛欲度人示行人法.若不爾者人以佛非人.我等雲何能行其法。
復次有人因布施得度.爲是人故佛受其食.便作是念我食得助益佛身心大歡喜. 以歡喜故信受佛語.如大國王臣下請食.王雖不須爲攝彼人故多少爲食令其歡 喜.如是等因緣佛現受食。
問曰.若佛不食.所受者在何處。
答曰.佛事不可思議不應 緻問。
復次有人得佛食而度者.有聞聲見色觸身聞香而得度.須食得度者佛以食 與之.如密迹金剛經說.佛以食著口中.有天求佛道者持至十方施之。
問曰.若爾者. 念僧中說佛食無有衆生能食者。
此義雲何。
答曰.佛不與者無有能食.今佛施之是 故得食.何以知之.佛食馬麥時以食與阿難.有沙門二十億以好羹上佛.佛以殘羹 ******************** 與頻婆娑羅王.以是故知佛受已與則得食不與則不能消。
復次爲佛設食.佛未食 者人不能消.已食殘者佛與能消.以是故雖實不食.爲度人故現受食畜鉢。
佛不答 十四難者.佛有四種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别義答.三者反問答.四者置答.此十四難 法應置答。
又復若有所利益事則答.外道所問不爲涅槃.增長疑惑故以置答。
知必 有所益者分别爲答.必無所益置而不答.以是因緣故知佛是一切智人。
復次若佛 說三種法.有爲法無爲法不可說法.則爲已說一切法竟。
復次是諸外道依止常見 依止滅見故問.以常滅實相無故便不答.如外道所見常相無常相無是事.何以故. 外道取相著是常滅故.佛雖說常無常相但爲治用故。
復次若人說無者爲有有者 爲無.如是人則是過罪.佛不答則無咎。
如日照天下.不能令高者下下者高.但以顯 現而已.佛亦如是.於諸法無所作.諸法有者說有無者說無.如說生因緣老死乃至 無明因緣諸行.有佛無佛是因緣法相續常在世間.諸佛出世爲衆生顯示此法。
復 次若答常滅則爲有咎.如問石女黃門兒脩短黑白何類.此問則不應答.十四難亦 ******************** 如是.但以常滅爲本故問.無常滅故佛不答。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佛不答十四難無 咎。
佛處處說有我處處說無我者.若人解佛法義知假名者說言有我.若人不解佛 法義不知假名者說無我。
復次佛爲衆生欲墮斷滅見者說言有我受後世罪福.若 人欲墮常見者爲說言無我無作者受者.離是五衆假名更無一法自在者。
問曰.若 爾者.何等爲實。
答曰.無我是實.如法印中說.一切作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是安 隱涅槃.法印名爲諸法實相。
若人善根未熟智慧不利.佛不爲說是深無我法.若爲 說衆生卽墮斷滅見中。
問曰.若爾者.如迦葉問中佛說我是一邊無我是一邊離此 二邊名爲中道.今雲何言無我是實有我爲方便說。
答曰.說無我有二種.一者取無 我相著無我.二者破我不取無我亦不著無我自然捨離.如先說無我則是邊.後說 無我是中道。
復次佛說有我無我有二因緣.一者用世俗說故有我.二者用第一實 相說故無我.如是等說有我無我無咎。
佛處處說諸法有處處說諸法無。
問曰.不應 别說有無.有卽是有我無卽是無我.何以更說。
答曰.不然.佛法有二種空.一者衆生 ******************** 空二者法空.說無我示衆生空.說無有法示法空。
說有我示知假名相不著我者說 有我.於五衆中著我相者爲破是著我故說但有五衆無常苦空無我寂滅涅槃是 名有。
復次有二種斷見.一者無後世受罪福苦樂者.爲說有我從今世至後世受罪 福果報.二者一切法皆空無著是邪見.爲是衆生故說有一切法所謂有爲無爲法。
復次不大利根衆生爲說無我.利根深智衆生說諸法本末空.何以故.若無我則捨 諸法。
如說偈.若了知無我有如是人者聞有法不喜無法亦不憂。
說我者一切法所 依止處.若說無我者一切法無所依止。
復次佛法二種說.若了了說則言一切諸法 空.若方便說則言無我.是二種說法皆入般若波羅蜜相中.以是故佛經中說趣涅 槃道皆同一向無有異道。
復次有我有法多爲在家者說.有父母罪福大小業報.所 以者何.在家人多不求涅槃故著於後果報。
爲出家人多說無我無法.所以者何.出 家人多向涅槃故.求涅槃者不受一切法故.自然滅是涅槃。
復次有人信等諸根未 成就故先求有所得然後能捨.爲是人故佛說諸善法捨諸惡法.有人信等諸根成 ******************** 就故於諸法不求有所得但求遠離生死道.爲是人故佛說諸法空無所有。
此二皆 實.如無名指亦長亦短.觀中指則短觀小指則長.長短皆實。
有說無說亦如是.說有 或時是世俗或時是第一義.說無或時是世俗或時是第一義.佛說是有我無我皆 是實。
問曰.若是二事皆實.佛何以故多讚歎空而毀訾有。
答曰.空無所有是十方諸 佛一切賢聖法藏.如般若波羅蜜囑累品中說.般若波羅蜜是三世十方諸佛法藏. 般若波羅蜜卽是無所有空.佛或說有法.爲教化衆生故.[一]久後皆當入無所有法藏
中。
問曰.若爾者.雲何般若波羅蜜言若觀五衆空無所有非是道答曰.是般若波羅 蜜中說有無皆無。
如長爪梵志經中說三種邪見.一者一切有.二者一切無.三者半 有半無。
佛告長爪梵志.是一切有見爲欲染爲瞋恚愚癡所縛.一切無見爲不染不 瞋不癡[二]故所不縛.半有半無有者同上有縛無者同上無縛。
於三種見中聖弟子作 是念.若我受一切有見則與二人共諍.所謂一切無者半有半無者.若我受一切無 見亦與二人共諍.所謂一切有者半有半無者諍.若我受半有半無者亦與二人共 注:[一]原作人.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此二字原作不著.今依麗刻改.
********************
諍.所謂一切無者一切有者。
鬬諍故相謗.相謗故緻惱.見是諍謗惱故捨是無見餘 見亦不受.不受故卽入道。
若不著一切諸法空心不起諍.但[一]除結使.是名爲實智。
若
石有麤細.細者不受垢膩故。
世尊自畜所以不聽比丘畜者.以其重故。
佛乳餔力勝一萬白香象.是故不以爲重. 慈愍諸比丘故不聽。
問曰.侍者羅陀彌善迦須那刹羅多那伽娑婆羅阿難等常侍 從世尊執持應器.阿以不憐愍。
答曰.侍者雖執持佛鉢.以佛威德力故又恭敬尊重 注:
復次以細石鉢難得故.麤者受垢膩故.不聽用。
佛鉢四天王四山頭自然生故.餘人無此自然鉢.若求作甚難多所
又欲令佛與弟子異故佛用石鉢.又如國王人所尊重食器亦異.有人見佛鉢異倍 加尊重供養信心清淨。
問曰.若鉢應異.衣何以同。
答曰.佛衣亦異.佛初成道時知迦 葉衣應佛所著.迦葉衣價直十萬兩金.次後耆域上佛染摩根羯簸衣價亦直十萬 兩金.佛敕阿難持此衣去割截作僧伽梨.作已佛受著.是爲異。
問曰.佛因是告諸比 丘從今日若有比丘一心求涅槃背捨世間者.若欲
答曰.我先已說石鉢因緣.今當更說。
佛鉢不從人 受.佛初得道欲食時須器.四天王知佛心念持四鉢上佛.三世佛法皆應四天王上 鉢.爾時未有衆僧雲何言聽.後若聽無人與石鉢.又閻浮提不好石鉢故無人與。
復 次佛說比丘常應覆功德.若受石鉢人謂從天龍邊得.若令人作其工旣難.又恐人 言此比丘欲與佛齊功.所以不聽。
衣者.若有人言佛在僧中受檀越好衣獨著而不 注:
比丘亦自無著者.以施者難有著者難得故.若不清淨比丘人 所不與.清淨比丘少欲知足故不著。
佛斷人疑故聽著衣.鉢中無望是故不聽。
問曰. 如經中說佛金剛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鉢。
答曰.佛法有二道.一者聲聞道二者佛道. 聲聞法中佛隨人法有所食噉.摩訶衍法中方便爲人故現有所噉.其實不食。
問曰. 雲何是方便。
答曰.佛欲度人示行人法.若不爾者人以佛非人.我等雲何能行其法。
復次有人因布施得度.爲是人故佛受其食.便作是念我食得助益佛身心大歡喜. 以歡喜故信受佛語.如大國王臣下請食.王雖不須爲攝彼人故多少爲食令其歡 喜.如是等因緣佛現受食。
問曰.若佛不食.所受者在何處。
答曰.佛事不可思議不應 緻問。
復次有人得佛食而度者.有聞聲見色觸身聞香而得度.須食得度者佛以食 與之.如密迹金剛經說.佛以食著口中.有天求佛道者持至十方施之。
問曰.若爾者. 念僧中說佛食無有衆生能食者。
此義雲何。
答曰.佛不與者無有能食.今佛施之是 故得食.何以知之.佛食馬麥時以食與阿難.有沙門二十億以好羹上佛.佛以殘羹 ******************** 與頻婆娑羅王.以是故知佛受已與則得食不與則不能消。
復次爲佛設食.佛未食 者人不能消.已食殘者佛與能消.以是故雖實不食.爲度人故現受食畜鉢。
佛不答 十四難者.佛有四種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别義答.三者反問答.四者置答.此十四難 法應置答。
又復若有所利益事則答.外道所問不爲涅槃.增長疑惑故以置答。
知必 有所益者分别爲答.必無所益置而不答.以是因緣故知佛是一切智人。
復次若佛 說三種法.有爲法無爲法不可說法.則爲已說一切法竟。
復次是諸外道依止常見 依止滅見故問.以常滅實相無故便不答.如外道所見常相無常相無是事.何以故. 外道取相著是常滅故.佛雖說常無常相但爲治用故。
復次若人說無者爲有有者 爲無.如是人則是過罪.佛不答則無咎。
如日照天下.不能令高者下下者高.但以顯 現而已.佛亦如是.於諸法無所作.諸法有者說有無者說無.如說生因緣老死乃至 無明因緣諸行.有佛無佛是因緣法相續常在世間.諸佛出世爲衆生顯示此法。
復 次若答常滅則爲有咎.如問石女黃門兒脩短黑白何類.此問則不應答.十四難亦 ******************** 如是.但以常滅爲本故問.無常滅故佛不答。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佛不答十四難無 咎。
佛處處說有我處處說無我者.若人解佛法義知假名者說言有我.若人不解佛 法義不知假名者說無我。
復次佛爲衆生欲墮斷滅見者說言有我受後世罪福.若 人欲墮常見者爲說言無我無作者受者.離是五衆假名更無一法自在者。
問曰.若 爾者.何等爲實。
答曰.無我是實.如法印中說.一切作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是安 隱涅槃.法印名爲諸法實相。
若人善根未熟智慧不利.佛不爲說是深無我法.若爲 說衆生卽墮斷滅見中。
問曰.若爾者.如迦葉問中佛說我是一邊無我是一邊離此 二邊名爲中道.今雲何言無我是實有我爲方便說。
答曰.說無我有二種.一者取無 我相著無我.二者破我不取無我亦不著無我自然捨離.如先說無我則是邊.後說 無我是中道。
復次佛說有我無我有二因緣.一者用世俗說故有我.二者用第一實 相說故無我.如是等說有我無我無咎。
佛處處說諸法有處處說諸法無。
問曰.不應 别說有無.有卽是有我無卽是無我.何以更說。
答曰.不然.佛法有二種空.一者衆生 ******************** 空二者法空.說無我示衆生空.說無有法示法空。
說有我示知假名相不著我者說 有我.於五衆中著我相者爲破是著我故說但有五衆無常苦空無我寂滅涅槃是 名有。
復次有二種斷見.一者無後世受罪福苦樂者.爲說有我從今世至後世受罪 福果報.二者一切法皆空無著是邪見.爲是衆生故說有一切法所謂有爲無爲法。
復次不大利根衆生爲說無我.利根深智衆生說諸法本末空.何以故.若無我則捨 諸法。
如說偈.若了知無我有如是人者聞有法不喜無法亦不憂。
說我者一切法所 依止處.若說無我者一切法無所依止。
復次佛法二種說.若了了說則言一切諸法 空.若方便說則言無我.是二種說法皆入般若波羅蜜相中.以是故佛經中說趣涅 槃道皆同一向無有異道。
復次有我有法多爲在家者說.有父母罪福大小業報.所 以者何.在家人多不求涅槃故著於後果報。
爲出家人多說無我無法.所以者何.出 家人多向涅槃故.求涅槃者不受一切法故.自然滅是涅槃。
復次有人信等諸根未 成就故先求有所得然後能捨.爲是人故佛說諸善法捨諸惡法.有人信等諸根成 ******************** 就故於諸法不求有所得但求遠離生死道.爲是人故佛說諸法空無所有。
此二皆 實.如無名指亦長亦短.觀中指則短觀小指則長.長短皆實。
有說無說亦如是.說有 或時是世俗或時是第一義.說無或時是世俗或時是第一義.佛說是有我無我皆 是實。
問曰.若是二事皆實.佛何以故多讚歎空而毀訾有。
答曰.空無所有是十方諸 佛一切賢聖法藏.如般若波羅蜜囑累品中說.般若波羅蜜是三世十方諸佛法藏. 般若波羅蜜卽是無所有空.佛或說有法.爲教化衆生故.
問曰.若爾者.雲何般若波羅蜜言若觀五衆空無所有非是道答曰.是般若波羅 蜜中說有無皆無。
如長爪梵志經中說三種邪見.一者一切有.二者一切無.三者半 有半無。
佛告長爪梵志.是一切有見爲欲染爲瞋恚愚癡所縛.一切無見爲不染不 瞋不癡
於三種見中聖弟子作 是念.若我受一切有見則與二人共諍.所謂一切無者半有半無者.若我受一切無 見亦與二人共諍.所謂一切有者半有半無者諍.若我受半有半無者亦與二人共 注:
鬬諍故相謗.相謗故緻惱.見是諍謗惱故捨是無見餘 見亦不受.不受故卽入道。
若不著一切諸法空心不起諍.但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