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問曰.解脫知見者.但言知.何以復言見。
答曰.言知言見事得牢固.譬如繩 二合爲一則牢固。
復次若但說知則不攝一切慧.如阿毗曇所說慧有三種.有知非 見有見非知有亦知亦見.有知非見者盡智無生智五識相應智.有見非知者八忍 世間正見五邪見.有亦知亦見者餘殘諸慧。
若說知則不攝見.若說見則不攝知.是 故說知見則具足。
復次如從人誦讀分别籌量是名知.自身得證是名見.譬如耳聞 其事猶尚有疑是名知.親自目覩了了無疑是名見.解脫中知見亦如是差别。
復次 有人言.阿羅漢自於解脫中疑不能自了是阿羅漢非阿羅漢.以是故佛爲破如是 邪見故說諸聖人於解脫中亦知亦見。
諸阿羅漢雖得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有減.不 得一切智故上上智慧根不成就故諸法念念生滅時不知别相分别故。
佛上上智 慧根成就知諸法念念别相生滅故.解脫知見無減。
復次法眼清淨具足成就故.如 法眼義中說.知是衆生空解脫門入涅槃.是衆生無相解脫門入涅槃.是衆生無作 解脫門入涅槃.知是衆生觀五衆門十二入十八界如是種種法門得解脫。
佛於解 ******************** 脫知見盡知徧知.是故說佛解脫知見無減。
一切身業一切口業一切意業隨智慧 行者.佛一切身口意業先知.然後隨
諸佛身口意業一切行無不利益衆生. 故名先知然後隨智慧行。
如經中說.諸佛乃至出息入息利益衆生.何況身口意業 故作而不利益.諸怨惡衆生聞佛出入息氣香皆得信心清淨愛樂於佛.諸天聞佛 氣息香亦皆捨五欲發心修善.以是故言身口意業隨智慧行。
聲聞辟支佛無是事. 心故作善然後身口業善.意業或時無記不隨智慧而自生.何況餘人。
如憍梵波提 比丘雖阿羅漢自食吐而更食是業不隨智慧.又如摩頭波斯咤比丘阿羅漢跳上 梁
問曰.若爾者佛或時身口業亦似不隨智慧行.何以故.入外道 衆中說法都無信受者.又復一時在大衆中說法現胸臆示尼揵子.又復爲人疑不 見二相故在大衆中現舌相陰藏相.又復罵諸弟子汝狂愚人.罵提婆達汝是狂人 死人嗽唾人.佛結戒八種鉢不應畜聽比丘用二種鉢若瓦若鐵而自用石鉢.有時 注:
答曰.是事不然.於是諸事皆先有智慧.然後諸業隨智慧行.何以故. 佛入外道衆中雖知今世不信不受.以種後世大因緣故.又復爲止外道謗言佛自 高憍.以是故自往入其衆中。
又外道言佛自言有大悲普濟一切.而但自爲四衆說 法.我等亦是出家求道而不爲說。
又如此經佛往外道衆中說法不言不信受.佛遙 見外道大會高聲論
復次外道弟子難其師故不敢到佛所.是故佛自入 其衆中.衆得聞法信受堅固不復難師.得爲弟子或得道跡。
如是等有種種智慧因 注:
復次薩遮祇尼揵子銅鍱鍱腹自誓言.無有人得我難而不流 汗破壞者.大象乃至樹木瓦石聞我難聲亦皆流汗.作是誓已來至佛所與佛論議. 佛質問之皆不能得答.汗流淹地舉體如漬.佛告尼揵汝先誓言無有聞我難者而 不流汗.汝今汗流淹地.汝試觀佛見有汗相不.佛時脫鬱多羅僧示之言汗在何處。
復次有人言.或有頭汗身不汗者.佛頭雖不汗身必有汗.以是故佛脫鬱多羅僧示 其身.因是外道大得信向皆入佛法中。
是智慧因緣身業隨行。
佛現舌相陰藏相者. 有人疑佛身二相.而是人應得道疑故不得.以是故現二相。
出舌覆面.舌雖大還入 口中而亦無妨.見者疑斷。
有人見出舌相若生輕慢心.出舌如小兒相.見還入口說 法無妨.便起恭敬歎未曾有。
有人疑佛陰藏不現.爾時世尊化作寶象寶馬指示之 言.陰藏相不現正如是。
有人言佛出陰藏相.但示一人斷其疑故。
論議師輩言.佛大 慈悲心.若有人見佛陰藏相能集善根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能大歡喜信敬 心生者.皆令得見斷其疑心.除是皆不得見.佛以大悲爲度衆生故從三種覆出暫 ******************** 現如電光.是衆生見已信佛有大悲心.實於戒法不取不著。
如是等因緣故現二相. 非戲非無羞。
佛苦切語諸比丘汝狂愚人者.苦切語有二種.一者垢心瞋罵.二者憐 愍衆生欲教化故。
離欲人無有垢心瞋罵何況佛.佛憐愍教化故有苦切語.有衆生 輭語善教不入道檢.要須苦切麤教乃得入法.如良馬見鞭影便去.鈍驢得痛手乃 行。
亦如有瘡得輭藥唾呪便差.有瘡刀破出其惡肉塗以惡藥乃愈者。
復次苦切語 有五種.一者但綺語.二者惡口亦綺語.三者惡口亦綺語妄語.四者惡口亦綺語妄 語兩舌.五者無煩惱心苦切語爲教弟子分别善不善法故拔衆生於苦難地故.具 四種惡語者其罪重.三二一轉轉輕微.佛弟子白衣得初道若二道使令奴婢故有 惡口.非不善道攝。
律儀有二種.若綺語若惡口綺語.阿那含阿羅漢無煩惱起惡口. 但以淨心須惡言教化故惡口綺語.阿那含阿羅漢尚無煩惱所起惡口何況佛。
復 次佛若有苦切語.不應疑不應難謂佛惡心起苦切語.所以者何.佛惡心久已滅.但 以深心念衆生.如慈父教子雖有苦言爲成就子故非是惡心。
佛爲菩薩時三毒未 ******************** 盡作仙人名羼提.被惡王截其耳鼻手足而不生惡心不出惡言.爾時未得道尚無 惡心.何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毒已盡於一切衆生大慈悲具足.雲何疑佛 有惡心苦切語。
復次佛若言狂愚人是輭語實語.所以者何.三毒發故名爲狂愚.亦 以善事利益而不肯受不解佛心不受佛語是爲狂愚。
復次佛內常行無我智慧外 常觀諸法空.如是者雲何有惡口。
是衆生不解佛心故求佛語短.若衆生解佛以深 心憐愍者假令教入大火卽時歡喜而入.如人熱悶時入清涼池.何況但語而不受。
衆生爲惡魔覆故.不知佛以深心念之.是故不受佛語.以是故言汝是狂愚人。
復次 有人得苦切語便歡喜言親愛我故如是言.以是故佛言狂愚人。
佛語提婆達.汝狂 人死人嗽唾人。
狂人者.以提婆達罪重當入阿鼻地獄故三種苦語。
死人者.似人而 不能集諸善法故.亦以提婆達剃頭法服似如聖人.內無慧命故名死人.如死人種 種莊嚴轉轉爛壞終不可令活.提婆達亦如是.佛日日種種教化惡心轉劇惡不善 法日日轉增乃至作三逆罪.如是故名爲死人。
嗽唾人者.提婆達貪利養故化作天 ******************** 身小兒在阿闍世王抱中.王嗚其口與唾令嗽.以是故名嗽唾人。
問曰.提婆達得禪 定已離欲.雲何復嗽他唾。
答曰.是人惡心亦深其根亦利.離欲故能變化.嗽唾時便 失利根故.求時便得.以是故名嗽唾人。
狂義如先說。
復次以提婆達白佛.佛已老矣 常樂閑靜可入林中以禪自娛僧可付我.佛言舍利弗目揵連等有大智慧善輭清 淨人尚不令僧屬.何況汝狂人死人嗽唾人。
如是等因緣故佛於諸法雖無所著.而 爲教化故現苦切語。
問曰.瓦鐵鉢皆亦受垢膩與木鉢無異. 何以聽畜。
答曰.瓦鐵鉢不熏亦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