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三

關燈
無漏故.一切地中攝。

     釋初品中十一智第三十七 [一]十一智.法智比智他心智世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如實智。

     法智者.欲界繫法中無漏智.欲界繫因中無漏智.欲界繫法滅中無漏智.爲斷欲界 繫法道中無漏智.及法智品中無漏智。

    比智者.於色無色界中無漏智亦如是。

    他心 智者.知欲界色界繫[二]現在他心心數法及無漏心心數法少分。

    世智者.諸有漏智慧。

     苦智者.五受衆無常苦空無我觀時得無漏智。

    集智者.有漏法因.因集生緣觀時無 漏智。

    滅智者.滅止妙出觀時無漏智。

    道智者.道正行達觀時無漏智。

    盡智者.我見苦 注: [一]放光無十一智.但有豫知一切衆生之意是謂爲慧一句.光讚作道慧盡慧無熱諸慧無所起慧法慧於諸經法亦無所慧亦無我慧無有內慧微妙意慧曉了諸慧.與此文異. [二]原作見.今依麗刻改. ******************** 已斷集已盡證已修道已.如是念時無漏智慧見明覺。

    無生智者.我見苦已不復更 見斷集已不復更斷盡證已不復更證修道已不復更修.如是念時無漏智慧見明 覺。

    如實智者.一切法總相别相如實正知無有罣礙。

    是法智緣欲界繫法及欲界繫 法因欲界繫法滅爲斷欲界繫法道.比智亦如是.世智緣一切法.他心智緣他心有 漏無漏心心數法.苦智集智緣五受衆.滅[一]智緣盡.道智緣無漏五衆.盡智無生智俱 緣四諦。

    十智者.一有漏八無漏.一當分别.他心智緣有漏心是有漏.緣無漏心是無 漏。

    法智攝法智及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少分.比智亦如是.世智 攝世智及他心智少分.他心智攝他心智及法智比智世智道智盡智無生智少分. 苦智攝苦智及法智比智盡智無生智少分.集智滅智亦如是.道智攝道智及法智 比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少分.盡智攝盡智及法智比智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 智少分.無生智亦如是。

    九智八根相應除慧根憂根苦根.世智十根相應除慧根。

    法 智比智苦智空三昧相應.法智比智滅智盡智無生智無相三昧相應.法智比智他 注: [一]智下原有緣智二字.今依麗刻刪. ******************** 心智苦智集智道智盡智無生智無作三昧相應。

    法智比智世智苦智盡智無生智 無常想苦想無我想相應.世智中四想相應.法智比智滅智盡智無生智後三想相 應.有人言世智或與離想相應。

    法智緣九智除比智.比智亦如是.世智他心智盡智 無生智緣十智.苦智集智緣世智及有漏他心智.滅[一]智不緣智.道智緣九智除世智。

     法智比智十六相.他心智四相.苦集滅道各各四相.盡智無生智俱十四相除空相 無我相.煖法頂法忍法中世智十六相.世閒第一法中世智四相除無相。

    〈相轉觀相也 舊言十六聖行〉初入無漏心成就一世智.第二心增苦智法智.第四心增比智.第六心 增集智.第十心增滅智.第十四心增道智.若離欲者增他心智.無學道增盡智.得不 壞解脫增無生智。

    初無漏心中不修智.第二心中現在未來修二智.第四心中現在 修二智未來修三智.第六心中現在未來修二智.第八心中現在修二智未來修三 智.第十心中現在未來修二智.第十二心中現在修二智未來修三智.第十四心中 現在未來修二智.第十六心中現在修二智未來修六智若離欲修七智。

    須陀洹欲 注: [一]智下原作無生智緣四字.今依麗刻改. ******************** 離欲界結使十七心中修七智除他心智盡智無生智.第九解脫心中修八智除盡 智無生智.信解人轉作見得雙道中修六智除他心智世智盡智無生智.離七地欲 時無礙道中修七智除他心智盡智無生智.解脫道中修八智除盡智無生智.離有 頂欲時無礙道中修六智除他心智世智盡智無生智.八解脫道中修七智除世智 盡智無生智.無學初心第九解脫不時解脫人修十智及一切有漏無漏善根.若時 解脫人修九智及一切有漏無漏善根.如是等種種如阿毗曇門廣分别。

    如實智分 别相.此般若波羅蜜後品廣說。

    復次有人言.法智者知欲界五衆無常苦空無我.知 諸法因緣和合生所謂無明因緣諸行乃至生因緣老死.如佛爲須屍摩梵志說先 用法智分别諸法後用涅槃智。

    比智者知現在五受衆無常苦空無我.過去未來及 色無色界中五受衆無常苦空無我亦如是.譬如見現在火熱能燒.以此比知過去 未來及餘國火亦如是。

    他心智者.知他衆生心心數法。

    問曰.若知他心心數法.何以 故但名知他心。

    答曰.心是主故但名知他心.若說心當知已說心數法。

    世智者.名爲 ******************** 假智.聖人於實法中知.凡夫人但假名中知.以是故名假智。

    如棟梁椽壁名爲屋.但 知是事不知實義是名世智。

    苦智者.用苦慧呵五受衆。

    問曰.五受衆亦無常亦苦亦 空亦無我.何以故但說苦智不說無常空無我智。

    答曰.爲苦諦故說苦智集諦故說 集智滅諦故說滅智道諦故說道智。

    問曰.五受衆有種種惡.何以但說苦諦不說無 常諦空無我諦。

    答曰.若說無常空無我諦亦不壞法相.以衆生多著樂畏苦故.佛呵 世閒一切皆是苦欲令捨離故.無常空無我中衆生不大畏故不說。

    復次佛法中五 受衆有異名名爲苦.以是故但說苦。

    是苦智或有漏或無漏.若在煖法頂法忍法世 閒第一法是有漏.若入見諦道是無漏.何以故.從煖法至世閒第一法中四種觀苦 故.集智滅智道智亦如是。

    復次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