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三

關燈
名爲苦.所以者何.是能滅苦不生諸著 與空無我等諸智和合故.但是無常而非苦。

    如諸阿羅漢得道時說偈言.我等不貪 生亦復不樂死一心及智慧待時至而去。

    佛取涅槃時.阿難等諸未離欲人未善修 八聖道故皆涕泣憂愁.諸離欲阿那含皆驚愕.諸漏盡阿羅漢其心不變但言世閒 眼滅疾.以得道力故雖從佛得大利益知重佛無量功德而不生苦.以是故知道雖 ******************** 無常非苦因緣故不名爲苦.但五受衆是苦.何以故.愛著故無常敗壞故.如受念處 中苦義此中應廣說。

    復次苦者.有身常是苦.癡覆故不覺。

    如說.騎乘疲極故求索住 立處住立疲極故求索坐息處.坐久疲極故求索安臥處衆極由作生初樂後則苦. 視眴息出入屈申坐臥起行立及去來此事無不苦。

    問曰.是五受衆爲一切皆苦爲 苦想觀故苦.若一切皆苦佛雲何說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若以苦想故 苦雲何說苦諦爲實苦。

    答曰.五受衆一切皆苦.凡夫人四顛倒因緣爲欲所逼以五 欲爲樂.如人塗瘡大痛息故以爲樂瘡非樂也。

    佛說三種受爲世閒故.於實法中非 是樂也.若五受衆中實有樂.何以故佛說滅五受衆名爲樂。

    復次隨其所嗜樂心則 生樂無定也.樂若實定不待心著.如火實熱不待著而熱也.以樂無定故名爲苦。

    復 次世閒顛倒樂能得今世後世無量苦果報故名爲苦.譬如大河水中著少毒不能 令水異.世閒顛倒毒樂於一切大苦水則不現。

    如說.從天下生地獄時憶本天上歡 樂事宮觀婇女滿目前園苑浴池以娛志.又見獄火來燒身似如大火焚竹林是時 ******************** 雖見天上樂徒自感結無所益。

    是苦想攝緣如無常想。

    如是等種種分别苦名爲苦 想。

    無我想者.苦則是無我.所以者何.五受衆中盡皆是苦.苦[一]相無有自在.若無自在 是則無我.若有我自在者不應令身有苦。

    如所說.諸有無智人身心計是我漸近堅 著故不知無常法.是身無作者亦無有受者是身爲無主而作種種事.六情塵因緣 六種識得生從三事和合因緣觸法生.從觸法因緣受念業法生如珠日草薪和合 故火生.情塵識和合所作事業成相續相似有如種有[二]芽莖。

    復次我相不可得故無 我.一切法有相故則知有.如見煙覺熱故知有火.於五塵中各各别異故知有情.種 種思惟籌量諸法故知有心心數法.此我無相故知無我。

    問曰.有出入氣則是我相. 視眴夀命心苦樂愛憎精勤等是我相.若無我誰有是出入息視眴夀命心苦樂愛 憎精勤等.當知有我在內動發故。

    夀命心亦是我法.若無我如牛無禦.有我故能制 心入法不爲放逸.若無我者誰制禦心。

    受苦樂者是我.若無我者爲如樹木則不應 别.苦樂愛憎精勤亦如是。

    我雖微細不可以五情知.因是相故可知爲有。

    答曰.是諸 注: [一]原作想.今依石山本改. [二]原作牙.今依明刻改. ******************** 相皆是識相.有識則有入出息視眴夀命等.若識離身則無。

    汝等我常徧故.死人亦 應有視眴入出息夀命等。

    復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隨心風力故動發.此是識相非我 相.夀命是心不相應行亦是識相。

    問曰.若入無心定中或睡無夢時息亦出入有夀 命.何以故言皆是識相。

    答曰.無心定等識雖暫無.不久必還生.識不捨身故。

    有識時 多無識時少.是故名識相.如人出行不得言其家無主。

    苦樂憎愛精勤等是心相應 共緣隨心行.心有故便有心無故便無.以是故是識相非我相。

    復次若有我者.我有 二種若常若無常.如說.若我是常則無後身常不生故亦無解脫亦無忘無作.以是 故當知無作罪福者亦無有受者.捨我及我所然後得涅槃。

    若實有我者不應捨我 心.若我無常者則應隨身滅如大岸墮水亦無有罪福。

    如是我及知者不知者作者 不作者.如檀波羅蜜中說。

    不得是我相故知一切法中無我.若知一切法中無我則 不應生我心.若無我亦無我所心.我我所離故則無有縛.若無縛則是涅槃.是故行 者應行無我想。

    問曰.是無常苦無我爲一事爲三事.若是一事不應說三.若三事佛 ******************** 何以故說無常卽是苦苦卽是無我。

    答曰.是一事所謂受有漏法.觀門分别故有三 種異。

    無常行相應是無常想.苦行相應是苦想.無我行相應是無我想。

    無常不令入 三界.苦令知三界罪過.無我則捨世閒。

    復次無常生厭心.苦生畏怖.無我拔出令解 脫。

    無常者佛說五受衆是無常.苦者佛說無常則是苦.無我者佛說苦卽是無我。

    無 常者佛示五受衆盡滅相.苦者佛示如箭入心.無我者佛示捨離相。

    無常者示斷愛. 苦者示斷我習慢.無我者示斷邪見。

    無常者遮常見.苦者遮今世涅槃樂見.無我者 遮著處。

    無常者世閒所可著常法是.苦者世閒計樂處是.無我者世閒所可計我牢 固者是。

    是爲三想分别相。

    無我想緣攝種種.如苦想中說。

    食厭想者.觀是食從不淨 因緣生.如肉從精血水道生是爲膿蟲住處.如酥乳酪血變所成與爛膿無異.廚人 汗垢種種不淨.若著口中腦有爛涎二道流下與唾和合然後成味其狀如吐.從腹 門入地持水爛風動火煑.如釜熟糜滓濁下沈清者在上.譬如釀酒滓濁爲屎清者 爲尿。

    腰有三孔.風吹膩汁散入百脈與先血和合凝變爲肉.從新肉生脂骨髓.從是 ******************** 中生身根.從新舊肉合生五情根.從此五根生五識.五識次第生意識分别取相籌 量好醜.然後生我我所[一]心等諸煩惱及諸罪業。

    觀食如是本末因緣種種不淨.知內 四大與外四大無異.但以我見故彊爲我有。

    復次思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