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如瞻病人.戒如服藥禁忌.行者自念我若不隨禁忌三寶於我爲無所益.又如導師
指示好道.行者不用導師無咎.以是故我應念戒。
復次是戒一切善法之所住處.譬 如百穀藥木依地而生.持戒清淨能生長諸深禪定實相智慧.亦是出家人之初門. 一切出家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緣.如說持戒故心不悔乃至得解脫涅槃。
行 者念清淨戒.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雜戒.自在戒.不著戒.智者所讚戒。
無諸瑕隟 名爲清淨戒。
雲何名不缺戒.五衆戒中除四重戒犯諸餘重者是名缺.犯餘罪是爲 破。
復次身罪名缺.口罪名破。
復次大罪名缺.小罪名破。
善心迴向涅槃不令結使種 種惡覺觀得入.是名不穿。
爲涅槃爲世閒向二處.是名爲雜。
隨戒不隨外緣.如自在 人無所繫屬.持是淨戒不爲愛等所拘.是爲自在戒。
於戒不生愛慢等諸結使知戒 實相亦不取是戒.若取是戒譬如人在囹圄桎梏所拘雖得蒙赦而復爲金鏁所繫. ******************** 人爲恩愛煩惱所繫如在牢獄.雖得出家愛著禁戒如著金鏁.行者若知戒是無漏 因緣而不生著.是則解脫無所繫縛.是名不著戒。
諸佛菩薩辟支佛及聲聞所讚戒. 若行是戒用是戒是名智所讚戒。
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羅刹鬼戒啞戒聾戒.如 是等戒智所不讚.唐苦無善報。
復次智所讚者.於三種戒中無漏戒不破不壞.依此 戒得實智慧是聖所讚戒。
無漏戒有三種.如佛說正語正業正命.是三業義如八聖 道中說.是中應廣說。
問曰.若持戒是禪定因緣.禪定是智慧因緣.八聖道中何以慧 在前戒在中定在後。
答曰.行路之法應先以眼見道而後行.行時當精勤.精勤行時 常念如導師所教.念己一心進路不順非道。
正見亦如是.先以正智慧觀五受衆皆 苦是名苦.苦從愛等諸結使和合生是名集.愛等結使滅是名涅槃.如是等觀八分 名爲道.是名正見。
行者是時心定.知世閒虛妄可捨涅槃實法可取.決定是事是名 正見。
知見是事心力未大未能發行.思惟籌量發動正見令得力.是名正思惟。
智慧 旣發欲以言宣故.次正語正業正命。
戒行時精進不懈不令住色無色定中.是名正 ******************** 方便。
用是正見觀四諦常念不忘.念一切煩惱是賊應當捨.正見等是我真伴應當 隨.是名正念。
於四諦中攝心不散不令向色無色定中.一心向涅槃.是名正定。
是初 得善有漏名爲煖法頂法忍法中義.次第增進初中後心入無漏心中.疾一心中具 無有前後分别次第。
正見相應正思惟正方便正念正定.三種戒隨是五分行。
正見 分别好醜利益爲事.正思惟發動正見爲事.正語等持是智慧諸功德不令散失.正 方便驅策令速進不息.正念七事所應行者憶而不忘.正定令心清淨不濁不亂令 正見七分得成.如無風房中燈則照明了了.如是無漏戒在八聖道中亦爲智者所 讚。
問曰.無漏戒應爲智者所讚.有漏戒何以讚。
答曰.有漏戒似無漏.隨無漏同行因 緣.是故智者合讚。
如賊中有人叛來歸我.彼雖是賊今來向我.我當由之可以破賊 何可不念。
諸煩惱賊在三界城中住.有漏戒善根若煖法頂法忍法世閒第一法與 餘有漏法異故行者受用.以是因緣故破諸結使賊得苦法忍無漏法財.以是故智 者所讚。
是名念戒。
念捨者.有二種捨.一者施捨二者捨諸煩惱.施捨有二種.一者財 ******************** 施二者法施.三種捨和合名爲捨。
財施是一切善法根本故.行者作是念.上四念因 緣故得差煩惱病.今以何因緣故得是四念.則是先世今世於三寶中少有布施因 緣故。
所以者何.衆生於無始世界中不知於三寶中布施故福皆盡滅.是三寶有無 量法.是故施亦不[一]虛必得涅槃。
復次過去諸佛初發心時皆以少多布施爲因緣.如 佛說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緣。
復次人命無常財物如電.若人不乞猶尚應與.何況乞 而不施.以是應施作助道因緣。
復次財物是種種煩惱罪業因緣.若持戒禪定智慧 種種善法是涅槃因緣.以是故財物常應自棄.何況好福田中而不布施。
譬如有兄 弟二人各擔十斤金行道中更無餘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殺弟取金此曠路中人 無知者.弟復生念欲殺兄取金.兄弟各有惡心語言視[二]瞻皆異.兄弟卽自悟還生悔
心.我等非人與禽獸何異.同生兄弟而爲少金故而生惡心.兄弟共至深水邊.兄以
金投著水中.弟言善哉善哉.弟尋復棄金水中.兄復言善哉善哉.兄弟更互相問何
以言善哉.各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心欲相危害今得棄之故言善哉.二辭各爾。
注:[一]原作盡.今依石山本改.
[二]原作占.今依麗刻改.
********************
以是故知財爲惡心因緣常應自捨.何況施得大福而不布施。
如說.施名行寶藏亦 爲善親友始終相利益無有能壞者.施爲好密蓋能遮饑渴雨施爲堅牢船能度貧 窮海。
慳爲兇衰相爲之生憂畏洗之以施水則爲生福利。
慳惜不衣食終身無歡樂 雖雲有財物與貧困無異.慳人之室宅譬如邱冢墓求者遠避之終無有向者.如是 慳貪人智者所擯棄命氣雖未盡與死等無異.慳人無福慧於施無堅要臨當墮死 坑戀惜生懊恨.涕泣當獨去憂悔火燒身好施者安樂終無有是苦。
人修布施者名 聞滿十方智者所愛敬入衆無所畏.命終生天上久必得涅槃。
如是等種種訶慳貪 讚布施.是名念財施。
雲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緣故一切佛 弟子等得道。
復次佛說二種施中法施爲第一.何以故.財施果報有量法施果報無 量.財施欲界報法施三界報亦出三界報。
若不求名聞財利力勢但爲學佛道宏大 慈悲度衆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淨法施.若不爾者爲如市易法。
復次財施施多財 物減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財施是無量世中舊法.法施聖法初來難得名爲新法. ******************** 財施但能救諸饑渴寒熱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諸煩惱等病。
如是等種種因緣分 别財施法施.行者應念法施。
問曰.何等是法施。
答曰.佛所說十二部經清淨心爲福 德與他說.是名法施。
復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網明菩薩經中說.有人 見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雖口不說.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
是法施應觀衆 生心性煩惱多少智慧利鈍.應隨所利益而爲說法.譬如隨病服藥則有益。
有婬欲 重有瞋恚重有愚癡重有兩兩雜三三雜.婬重者爲說不淨觀.瞋重者爲說慈心.癡 重者爲說深因緣.兩雜者說兩觀.三雜者說三觀。
若
復次是戒一切善法之所住處.譬 如百穀藥木依地而生.持戒清淨能生長諸深禪定實相智慧.亦是出家人之初門. 一切出家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緣.如說持戒故心不悔乃至得解脫涅槃。
行 者念清淨戒.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雜戒.自在戒.不著戒.智者所讚戒。
無諸瑕隟 名爲清淨戒。
雲何名不缺戒.五衆戒中除四重戒犯諸餘重者是名缺.犯餘罪是爲 破。
復次身罪名缺.口罪名破。
復次大罪名缺.小罪名破。
善心迴向涅槃不令結使種 種惡覺觀得入.是名不穿。
爲涅槃爲世閒向二處.是名爲雜。
隨戒不隨外緣.如自在 人無所繫屬.持是淨戒不爲愛等所拘.是爲自在戒。
於戒不生愛慢等諸結使知戒 實相亦不取是戒.若取是戒譬如人在囹圄桎梏所拘雖得蒙赦而復爲金鏁所繫. ******************** 人爲恩愛煩惱所繫如在牢獄.雖得出家愛著禁戒如著金鏁.行者若知戒是無漏 因緣而不生著.是則解脫無所繫縛.是名不著戒。
諸佛菩薩辟支佛及聲聞所讚戒. 若行是戒用是戒是名智所讚戒。
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羅刹鬼戒啞戒聾戒.如 是等戒智所不讚.唐苦無善報。
復次智所讚者.於三種戒中無漏戒不破不壞.依此 戒得實智慧是聖所讚戒。
無漏戒有三種.如佛說正語正業正命.是三業義如八聖 道中說.是中應廣說。
問曰.若持戒是禪定因緣.禪定是智慧因緣.八聖道中何以慧 在前戒在中定在後。
答曰.行路之法應先以眼見道而後行.行時當精勤.精勤行時 常念如導師所教.念己一心進路不順非道。
正見亦如是.先以正智慧觀五受衆皆 苦是名苦.苦從愛等諸結使和合生是名集.愛等結使滅是名涅槃.如是等觀八分 名爲道.是名正見。
行者是時心定.知世閒虛妄可捨涅槃實法可取.決定是事是名 正見。
知見是事心力未大未能發行.思惟籌量發動正見令得力.是名正思惟。
智慧 旣發欲以言宣故.次正語正業正命。
戒行時精進不懈不令住色無色定中.是名正 ******************** 方便。
用是正見觀四諦常念不忘.念一切煩惱是賊應當捨.正見等是我真伴應當 隨.是名正念。
於四諦中攝心不散不令向色無色定中.一心向涅槃.是名正定。
是初 得善有漏名爲煖法頂法忍法中義.次第增進初中後心入無漏心中.疾一心中具 無有前後分别次第。
正見相應正思惟正方便正念正定.三種戒隨是五分行。
正見 分别好醜利益爲事.正思惟發動正見爲事.正語等持是智慧諸功德不令散失.正 方便驅策令速進不息.正念七事所應行者憶而不忘.正定令心清淨不濁不亂令 正見七分得成.如無風房中燈則照明了了.如是無漏戒在八聖道中亦爲智者所 讚。
問曰.無漏戒應爲智者所讚.有漏戒何以讚。
答曰.有漏戒似無漏.隨無漏同行因 緣.是故智者合讚。
如賊中有人叛來歸我.彼雖是賊今來向我.我當由之可以破賊 何可不念。
諸煩惱賊在三界城中住.有漏戒善根若煖法頂法忍法世閒第一法與 餘有漏法異故行者受用.以是因緣故破諸結使賊得苦法忍無漏法財.以是故智 者所讚。
是名念戒。
念捨者.有二種捨.一者施捨二者捨諸煩惱.施捨有二種.一者財 ******************** 施二者法施.三種捨和合名爲捨。
財施是一切善法根本故.行者作是念.上四念因 緣故得差煩惱病.今以何因緣故得是四念.則是先世今世於三寶中少有布施因 緣故。
所以者何.衆生於無始世界中不知於三寶中布施故福皆盡滅.是三寶有無 量法.是故施亦不
復次過去諸佛初發心時皆以少多布施爲因緣.如 佛說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緣。
復次人命無常財物如電.若人不乞猶尚應與.何況乞 而不施.以是應施作助道因緣。
復次財物是種種煩惱罪業因緣.若持戒禪定智慧 種種善法是涅槃因緣.以是故財物常應自棄.何況好福田中而不布施。
譬如有兄 弟二人各擔十斤金行道中更無餘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殺弟取金此曠路中人 無知者.弟復生念欲殺兄取金.兄弟各有惡心語言視
注:
如說.施名行寶藏亦 爲善親友始終相利益無有能壞者.施爲好密蓋能遮饑渴雨施爲堅牢船能度貧 窮海。
慳爲兇衰相爲之生憂畏洗之以施水則爲生福利。
慳惜不衣食終身無歡樂 雖雲有財物與貧困無異.慳人之室宅譬如邱冢墓求者遠避之終無有向者.如是 慳貪人智者所擯棄命氣雖未盡與死等無異.慳人無福慧於施無堅要臨當墮死 坑戀惜生懊恨.涕泣當獨去憂悔火燒身好施者安樂終無有是苦。
人修布施者名 聞滿十方智者所愛敬入衆無所畏.命終生天上久必得涅槃。
如是等種種訶慳貪 讚布施.是名念財施。
雲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緣故一切佛 弟子等得道。
復次佛說二種施中法施爲第一.何以故.財施果報有量法施果報無 量.財施欲界報法施三界報亦出三界報。
若不求名聞財利力勢但爲學佛道宏大 慈悲度衆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淨法施.若不爾者爲如市易法。
復次財施施多財 物減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財施是無量世中舊法.法施聖法初來難得名爲新法. ******************** 財施但能救諸饑渴寒熱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諸煩惱等病。
如是等種種因緣分 别財施法施.行者應念法施。
問曰.何等是法施。
答曰.佛所說十二部經清淨心爲福 德與他說.是名法施。
復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網明菩薩經中說.有人 見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雖口不說.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
是法施應觀衆 生心性煩惱多少智慧利鈍.應隨所利益而爲說法.譬如隨病服藥則有益。
有婬欲 重有瞋恚重有愚癡重有兩兩雜三三雜.婬重者爲說不淨觀.瞋重者爲說慈心.癡 重者爲說深因緣.兩雜者說兩觀.三雜者說三觀。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