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演說.或時聽而遮
或時遮而聽或聽而不遮或遮而不聽.此四皆順從無違。
佛說得諸法相故無戲論. 有義理說故破有無論。
佛演說隨順第一義。
雖說世閒法亦無咎.與二諦不相違故。
隨順利益說.於清淨人中爲美妙.於不淨人中爲苦惡.於美語苦語中亦無過罪。
佛 語皆隨善法亦不著善法.雖是垢法怨家亦不以爲高.雖種種有所訶亦無有訶罪. 雖種種讚法亦無所依止。
佛言說中亦無增無減.或略或廣。
佛語初善久久硏求亦 善.佛語雖多義味不薄.雖種種雜語義亦不亂.雖能引人心亦不令人生愛著.雖殊 ******************** 異高顯亦不令人畏難.雖徧有所到凡小人亦不能解。
佛語如是有種種希有事.能 令人衣毛爲豎流汗氣滿身體戰懼.亦能令諸天心厭.聲滿十方六種[一]震地.亦能令
人於無始世界所堅著者能令捨所不堅著者能令樂。
佛語.罪惡人聞之自有罪故 憂怖熱惱.善一心精進入道人聞如服甘露味初亦好中亦好後亦好。
復次多會衆 中各各欲有所聞.佛以一言答各各得解.各各自見佛獨爲我說.於大衆中雖有遠 近聞者聲無增減.滿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無量世界應度者聞不應度者不聞. 譬如雷霆[二]震地聾者不聞聰者得悟.如是種種念佛言語。
何等是法義.信戒捨聞定 慧等爲道諸善法及三法印.如通達中說一切有爲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涅槃. 是名佛法義。
是三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雖種種多有所說亦無能轉諸法性者. 如冷相無能轉令熱。
諸法性不可壞.假使人能傷虛空.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
聖人 知是三種法相.於一切依止邪見各鬬諍處得離.譬如有目人見羣盲諍種種色相. 愍而笑之不與共諍。
問曰.佛說聲聞法有四種實.摩訶衍中有一實.今何以說三實。
注:[一]原作振.今依元明刻改.
[二]原作振.今依石山本改.
********************
答曰.佛說三種實法印.廣說則四種.略說則一種.無常卽是苦諦集諦道諦.說無我
則一切法.說寂滅涅槃卽是盡諦。
復次有爲法無常念念生滅故皆屬因緣無有自 在.無有自在故無我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卽是寂滅涅槃.以是故 摩訶衍法中雖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無相卽寂滅涅槃。
是念法三昧 緣智緣盡諸菩薩及辟支佛功德。
問曰.何以故念佛但緣佛身中無學諸功德.念僧 三昧緣佛弟子身中諸學無學法.餘殘善無漏法皆念法三昧所緣。
答曰.迦旃延尼 子如是說.摩訶衍人說三世十方諸佛及諸佛從初發意乃至法盡於其中閒所作 功德神力皆是念佛三昧所緣.如佛所說及所說法義從一句一偈乃至八萬四千 法聚信戒捨聞定智慧等諸善法乃至無餘涅槃皆是念法三昧所緣.諸菩薩辟支 佛及聲聞衆除佛餘殘一切聖衆及諸功德是念僧三昧所緣。
念僧者.是佛弟子衆. 戒衆具足禪定衆智慧衆解脫衆解脫知見衆具足.四雙八輩應受供養恭敬禮事. 是世閒無上福田。
行者應念如佛所讚僧.若聲聞僧若辟支佛僧若菩薩僧功德.是 ******************** 聖僧五衆具足如上說。
問曰.先以五衆讚佛.雲何復以五衆讚僧。
答曰.隨弟子所得 五衆而讚具足.具足有二種.一者實具足二者名具足.如弟子所可應得者盡得而 讚是名具足.如佛所得而讚是實具足。
復次爲欲異於外道出家衆在家衆故作如 是讚.外道在家衆讚其富貴豪尊勢力.出家衆讚其邪見苦行染著智慧執論諍競。
念僧衆中或有持戒禪定智慧等少不足稱.以是故佛自讚弟子衆一切功德根本 住處戒衆具足乃至解脫知見衆具足。
住是戒衆中不傾動.引禪定弓放智慧箭.破 諸煩惱賊得解脫.於是解脫中生知見.譬如健人先安足挽弓放箭能破怨敵.得出 二怖免罪於王拔難於陣.決了知見賊已破滅心生歡喜.是故以五衆讚。
應供養者. 五衆功德具足故。
如富貴豪勢之人人所宗敬.佛弟子衆亦如是.有淨戒禪定智慧 財富解脫解脫知見勢力故應供養恭敬合掌禮事。
世閒無上福田者.施主有二種. 貧者富者.貧者禮事恭敬迎送而得果報.富者亦能恭敬禮事迎送又以財物供養 而得果報.是故名爲世閒無上福田。
譬如良田.耕治調柔以時下種漑灌豐[一]渥所獲
注:
[一]原作泥.今依麗元明刻改.
********************
必多.衆僧福田亦復如是.以智慧犂耕出結使根.以四無量心磨治調柔.諸檀越下
信施穀子.漑以念施恭敬清淨心水.若今世若後世得無量世閒樂及得三乘果。
如 薄拘羅比丘.鞞婆屍佛時以一訶梨勒果供養衆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樂果 常無疾病.今值釋迦牟尼佛出家漏盡得阿羅漢。
如沙門二十億.鞞婆屍佛時作一 房舍以物覆地供養衆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樂果足不蹈地.生時足下毛長 二寸柔輭淨好.父見歡喜與二十億兩金.見佛聞法得阿羅漢.於諸弟子中精進第 一。
如是等少施得大果報.是故名世閒無上福田。
僧中有四雙八輩者.佛所以說世 間無上福田.以有此八輩聖人故名無上福田。
問曰.如佛告給孤獨居士.世間福田 應供養者有二種。
若學人若無學人.學人十八無學人有九.今此中何以故但說八。
答曰.彼廣說故十八及九.今此略說故八.彼二十七聖人此八皆攝。
信行法行或向 須陀洹攝或向斯陀含攝或向阿那含攝.家家向斯陀含攝.一種向阿那含攝.五[一]種
阿那含向阿羅漢攝.信行法行入思惟道名信解脫見得是信解脫見得十五學人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攝.九種福田阿羅漢攝。
復次行者應念僧.僧是我趣涅槃之真伴.一戒一見如是應 歡喜一心恭敬順從無違.我先伴種種衆惡妻子奴婢人民等是入三惡道伴.今得 聖人伴安隱至涅槃.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我當得清淨持戒正憶念.如 佛所說法藥我當順從.僧是我斷諸結病中一因緣所謂瞻病人.是故當念僧。
復次 僧有無量戒禪定智慧等具足.其德不可測量。
如一富貴長者信樂僧.白僧執事我 次第請僧於舍食.日日次請乃至沙彌.執事不聽沙彌受請。
諸沙彌言.以何意故不 聽沙彌。
答言.以檀越不喜請年少故.便說偈言.鬚髮白如雪齒落皮肉皺僂步形體 羸樂請如是輩。
諸沙彌等皆是大
佛說得諸法相故無戲論. 有義理說故破有無論。
佛演說隨順第一義。
雖說世閒法亦無咎.與二諦不相違故。
隨順利益說.於清淨人中爲美妙.於不淨人中爲苦惡.於美語苦語中亦無過罪。
佛 語皆隨善法亦不著善法.雖是垢法怨家亦不以爲高.雖種種有所訶亦無有訶罪. 雖種種讚法亦無所依止。
佛言說中亦無增無減.或略或廣。
佛語初善久久硏求亦 善.佛語雖多義味不薄.雖種種雜語義亦不亂.雖能引人心亦不令人生愛著.雖殊 ******************** 異高顯亦不令人畏難.雖徧有所到凡小人亦不能解。
佛語如是有種種希有事.能 令人衣毛爲豎流汗氣滿身體戰懼.亦能令諸天心厭.聲滿十方六種
佛語.罪惡人聞之自有罪故 憂怖熱惱.善一心精進入道人聞如服甘露味初亦好中亦好後亦好。
復次多會衆 中各各欲有所聞.佛以一言答各各得解.各各自見佛獨爲我說.於大衆中雖有遠 近聞者聲無增減.滿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無量世界應度者聞不應度者不聞. 譬如雷霆
何等是法義.信戒捨聞定 慧等爲道諸善法及三法印.如通達中說一切有爲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涅槃. 是名佛法義。
是三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雖種種多有所說亦無能轉諸法性者. 如冷相無能轉令熱。
諸法性不可壞.假使人能傷虛空.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
聖人 知是三種法相.於一切依止邪見各鬬諍處得離.譬如有目人見羣盲諍種種色相. 愍而笑之不與共諍。
問曰.佛說聲聞法有四種實.摩訶衍中有一實.今何以說三實。
注:
復次有爲法無常念念生滅故皆屬因緣無有自 在.無有自在故無我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卽是寂滅涅槃.以是故 摩訶衍法中雖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無相卽寂滅涅槃。
是念法三昧 緣智緣盡諸菩薩及辟支佛功德。
問曰.何以故念佛但緣佛身中無學諸功德.念僧 三昧緣佛弟子身中諸學無學法.餘殘善無漏法皆念法三昧所緣。
答曰.迦旃延尼 子如是說.摩訶衍人說三世十方諸佛及諸佛從初發意乃至法盡於其中閒所作 功德神力皆是念佛三昧所緣.如佛所說及所說法義從一句一偈乃至八萬四千 法聚信戒捨聞定智慧等諸善法乃至無餘涅槃皆是念法三昧所緣.諸菩薩辟支 佛及聲聞衆除佛餘殘一切聖衆及諸功德是念僧三昧所緣。
念僧者.是佛弟子衆. 戒衆具足禪定衆智慧衆解脫衆解脫知見衆具足.四雙八輩應受供養恭敬禮事. 是世閒無上福田。
行者應念如佛所讚僧.若聲聞僧若辟支佛僧若菩薩僧功德.是 ******************** 聖僧五衆具足如上說。
問曰.先以五衆讚佛.雲何復以五衆讚僧。
答曰.隨弟子所得 五衆而讚具足.具足有二種.一者實具足二者名具足.如弟子所可應得者盡得而 讚是名具足.如佛所得而讚是實具足。
復次爲欲異於外道出家衆在家衆故作如 是讚.外道在家衆讚其富貴豪尊勢力.出家衆讚其邪見苦行染著智慧執論諍競。
念僧衆中或有持戒禪定智慧等少不足稱.以是故佛自讚弟子衆一切功德根本 住處戒衆具足乃至解脫知見衆具足。
住是戒衆中不傾動.引禪定弓放智慧箭.破 諸煩惱賊得解脫.於是解脫中生知見.譬如健人先安足挽弓放箭能破怨敵.得出 二怖免罪於王拔難於陣.決了知見賊已破滅心生歡喜.是故以五衆讚。
應供養者. 五衆功德具足故。
如富貴豪勢之人人所宗敬.佛弟子衆亦如是.有淨戒禪定智慧 財富解脫解脫知見勢力故應供養恭敬合掌禮事。
世閒無上福田者.施主有二種. 貧者富者.貧者禮事恭敬迎送而得果報.富者亦能恭敬禮事迎送又以財物供養 而得果報.是故名爲世閒無上福田。
譬如良田.耕治調柔以時下種漑灌豐
如 薄拘羅比丘.鞞婆屍佛時以一訶梨勒果供養衆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樂果 常無疾病.今值釋迦牟尼佛出家漏盡得阿羅漢。
如沙門二十億.鞞婆屍佛時作一 房舍以物覆地供養衆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樂果足不蹈地.生時足下毛長 二寸柔輭淨好.父見歡喜與二十億兩金.見佛聞法得阿羅漢.於諸弟子中精進第 一。
如是等少施得大果報.是故名世閒無上福田。
僧中有四雙八輩者.佛所以說世 間無上福田.以有此八輩聖人故名無上福田。
問曰.如佛告給孤獨居士.世間福田 應供養者有二種。
若學人若無學人.學人十八無學人有九.今此中何以故但說八。
答曰.彼廣說故十八及九.今此略說故八.彼二十七聖人此八皆攝。
信行法行或向 須陀洹攝或向斯陀含攝或向阿那含攝.家家向斯陀含攝.一種向阿那含攝.五
復次行者應念僧.僧是我趣涅槃之真伴.一戒一見如是應 歡喜一心恭敬順從無違.我先伴種種衆惡妻子奴婢人民等是入三惡道伴.今得 聖人伴安隱至涅槃.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我當得清淨持戒正憶念.如 佛所說法藥我當順從.僧是我斷諸結病中一因緣所謂瞻病人.是故當念僧。
復次 僧有無量戒禪定智慧等具足.其德不可測量。
如一富貴長者信樂僧.白僧執事我 次第請僧於舍食.日日次請乃至沙彌.執事不聽沙彌受請。
諸沙彌言.以何意故不 聽沙彌。
答言.以檀越不喜請年少故.便說偈言.鬚髮白如雪齒落皮肉皺僂步形體 羸樂請如是輩。
諸沙彌等皆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