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九

關燈
處多故得名正勤。

    問曰.何以故於七種法中此四名正勤.後八名正道.餘者不 名正。

    答曰.四種精進心勇發動畏錯誤故言正勤.行道趣法故畏墮邪法故言正道。

     性者四種精進性.共者四種精進[三]性爲首因緣生道若有漏若無漏若色若無色如 注: [一]爲下原有內字.今依北宋刻麗刻刪. [二]原錯作今.今依麗元明刻改. [三]原作各.今依麗刻改. ******************** 上說.行四正勤時心小散故以定攝心.故名如意足。

    譬如美食少鹽則無味.得鹽則 味足如意。

    又如人有二足復得好馬好車如意所至.行者如是得四念處實智慧四 正勤中正精進.精進故智慧增多定力小弱.得四種定攝心故智定力等所願皆得. 故名如意足。

    問曰.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

    答曰.彼雖有定.智 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願。

    四種定者.欲爲主得定.精進爲主得定.定 因緣生道若有漏若無漏.心爲主得定.思惟爲主得定.定因緣生道若有漏若無漏。

     共善五衆名爲共如意.欲生等四種定名爲性如意。

    四正勤四如意足.如性念處共 念處中廣分别說。

    五根者.信道及助道善法是名信根.行是道助道法時勤求不息 是名精進根.念道及助道法更無他念是名念根.一心念不散是名定根.爲道及助 道法觀無常等十六行是名慧根。

    是五根增長不爲煩惱所壞是名爲力.如五根中 說。

    是五根五力行衆中攝.常共相應.隨心行心數法.共心生共心住共心滅.若有是 法[一]心隨正定.若無是法心墮邪定。

    七覺如先說義。

    問曰.先雖說義.非以阿毗曇法說。

     注: [一]原作忍.今依麗刻改.次句同. ******************** 答曰.今當更說如四念處義.是七覺分無色.不可見.無對.無漏.有爲因緣生.三世攝. 名攝.外入攝.慧知非斷見.非可斷.修法.無垢法.是果亦有果.非受法.非四大造.有上 法.非有相應因.二善分攝七覺分七覺分攝二善分.不善無記漏有漏法不相攝.無 漏二分攝七覺分七覺分攝無漏二分.如是等種種如千難中廣說。

    八聖道分如先 說。

    正見[一]是智慧.如四念處慧根慧力擇法覺中說。

    正思惟.觀四諦時無漏心相應思 惟動發覺知籌量.正方便如四正勤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中說.正念如念根念力 念覺中說.正定如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中說。

    正語正業正命今當說.除四種邪命 攝口業以無漏智慧除捨離餘口邪業是名正語.正業亦如是.五種邪命以無漏智 慧除捨離是爲正命。

    問曰.何等是五種邪命。

    答曰.一者若行者爲利養故詐現奇特. 二者爲利養故自說功德.三者爲利養故占相吉兇爲人說.四者爲利養故高聲現 威令人畏敬.五者爲利養故稱說所得供養以動人心。

    邪因緣活命故是爲邪命。

    是 八正道有三分.三種爲戒分.三種爲定分.二種爲慧分.慧分定分分别如先說.戒分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今當說。

    戒分是色性.不可見.無對.無漏.有爲.無報.因緣生.三世攝.色攝.非名攝.外入 攝.慧知非斷見.不可斷.修法.無垢法.是果亦有果.非受法.四大造.有上法.非有法.[一]非 相應因.一善分攝三正三正攝一善分.不善無記漏有漏不相攝.無漏一法攝三正 三正亦攝無漏一法.如是等種種分别如阿毗曇廣說。

    是三十七品初禪地具有.未 到地中三十六除喜覺.第二禪中亦三十六除正行.禪中間第三第四禪三十五除 喜覺除正行.三無色定中三十二除喜覺正行正語正業正命.有頂中二十二除七 覺分八聖道分.欲界中二十二亦如是。

    是爲聲聞法中分别義。

    問曰.摩訶衍所說三 十七品義雲何。

    答曰.菩薩摩訶薩行四念處.觀是內身無常苦如病如癰肉聚敗壞 不淨充滿九孔流出是爲行廁。

    如是觀身惡露無一淨處.骨幹肉塗筋纏皮裹.先世 受有漏業因緣.今世沐浴華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所成。

    如車有兩輪.牛力牽故 能有所至.二世因緣以成身車.識牛所牽周旋往反。

    是身四大和合造如水沫聚虛 無堅固.是身無常久必破壞.是身相身中不可得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身不自覺 注: [一]麗刻無此字. ******************** 無知無作如牆壁瓦石.是身中無定身相無有作是身者亦無使作者.是身先際後 際中際皆不可得.八萬戶蟲無量諸[一]病及諸飢渴寒熱形殘等常惱此身。

    菩薩摩訶 薩觀身如是.知非我身亦非他有.不得自在有作及所不作.是身身相空從虛妄因 緣生.是身假有屬本業因緣。

    菩薩自念我不應惜身命.何以故.是身相不合不散不 來不去不生不滅不依猗。

    循身觀是身無我無我所故空.空故無男女等諸相.無相 故不作願.如是觀者得入無作智門.知身無作無作者.但從諸法因緣和合生.是諸 因緣作是身者亦從虛妄顛倒故有.是因緣中亦無因緣相.是因緣生亦無生相。

    如 是思惟知是身從本以來無有生相.知是身無相無可取.無生故無相.無相故無生. 但誑凡夫故名爲身。

    菩薩如是觀身實相時離諸染欲著.心常繫念在身循身觀.如 是名爲菩薩身念處.觀外身觀內外身亦如是。

    菩薩雲何觀諸受。

    觀內受是受有三 種.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是諸受無所從來滅無所至.但從虛誑顛倒妄想生.是報 果屬先世業因緣.是菩薩如是求諸受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知是諸受空 注: [一]原作痛.今依麗元明刻改. ******************** 無我無我所無常破壞法.觀是三世諸受空無相無作入解脫門.亦觀諸受生滅.亦 知諸受不合不散不生不滅如是入不生門.知諸受不生故無相無相故不生.如是 知已繫心緣中.若有苦樂不苦不樂來心不受不著不作依止.如是等因緣觀諸受 是名受念處.觀外受觀內外受亦如是。

    菩薩雲何觀心念處。

    菩薩觀內心.是內心有 三相生住滅.作是念是心無所從來滅亦無所至.但從內外因緣和合生.是心無有 定實相.亦無實生住滅.亦不在過去未來現在世中.是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是心亦無性無相.亦無生者無使生者.外有種種雜六塵因緣內有顛倒心想.生滅 相續故強名爲心.如是心中實心相不可得.是心性不生不滅常是淨相.客塵煩惱 相著故名爲不淨心。

    心不自知.何以故.是心心相空故。

    是心本末無有實法.是心與 諸法無合無散.亦無前際後際中際.無色無形無對.但顛倒虛誑生。

    是心空無我無 我所.無常無實.是名隨順心觀。

    知心相無生入無生法中.何以故.是心無生無性無 相.智者能知。

    智者雖觀是心生滅相.亦不得實生滅法.不分别垢淨而得心清淨.以 ******************** 是心清淨故不爲客塵煩惱所染.如是等觀內心.觀外心觀內外心亦如是。

    菩薩雲 何觀法念處。

    觀一切法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不過去未來現在世中.但從因緣 和合妄見生無有實定.無有是法是誰法.諸法中法相不可得.亦無法若合若散.一 切法無所有如虛空.一切法虛誑如幻.諸法性淨不相汙染.諸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