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九

關燈
ss="h">[一]想中當 廣說.如偈說.審諦觀此身終必歸死處難禦無反復背恩如小人.是名究竟不淨。

    復 次是身生時死時所近身物所安身處皆爲不淨.如香美淨水隨百川流旣入大海 變成鹹苦.身所食噉種種美味好色好香細滑上饌入腹海中變成不淨.是身如是 從生至終常有不淨甚可患厭。

    行者思惟是身雖復不淨.若少有常者猶差.而復無 常。

    雖復不淨無常.有少樂者猶差.而復大苦。

    是身是衆苦生處.如水從地生風從空 出火因木有.是身如是內外諸苦皆從身出.內苦名老病死等.外苦名刀杖寒熱飢 注: [一]原作相.今依元明刻改. ******************** 渴等.有此身故有是苦。

    問曰.身非但是苦性.亦從身有樂.若令無身.隨意五欲誰當 受者。

    答曰.四聖諦苦聖人知實是苦.愚夫謂之爲樂.聖實可依愚惑宜棄。

    是身實苦. 以止大苦故以小苦爲樂.譬如應死之人得刑罰代命甚大歡喜.罰實爲苦以代死 故謂之爲樂。

    復次新苦爲樂故苦爲苦.如初坐時樂久則生苦.初行立臥亦樂久亦 爲苦.屈伸俯仰視眴喘息苦常隨身.從初受胎出生至死無有樂時。

    若汝以受婬欲 爲樂.婬病重故求外女色.得之愈多患至逾重.如患疥病向火揩炙.當時小樂大痛 轉深.如是小樂亦是病因緣故有非是實樂.無病觀之爲生慈愍.離欲之人觀婬欲 者亦復如是.愍此狂惑爲欲火所燒多受多苦。

    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身苦相苦因。

    行 者知身但是不淨無常苦物.不得已而養育之.譬如父母生子子復弊暴.以從己生 故要當養育成就。

    身實無我.何以故.不自在故.譬如病風之人不能俯仰行來.病咽 塞者不能語言.以是故知身不自在。

    如人有物隨意取用.身不得爾.不自在故審知 無我。

    行者思惟是身如是不淨無常苦空無我有如是等無量過惡.如是等種種觀 ******************** 身是名身念處。

    得是身念處觀已復思惟衆生以何因緣故貪著此身.以樂受故.所 以者何.從內六情外六塵和合故生六種識.六種識中生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 樂受.是樂受一切衆生所欲.苦受一切衆生所不欲.不苦不樂受不取不棄。

    如偈說. 若作惡人及出家諸天世人及蠕動一切十方五道中無不好樂而惡苦.狂惑顛倒 無智故不知涅槃常樂處。

    行者觀是樂受.以實知之無有樂也但有衆苦.何以故.樂 名實樂無有顛倒.一切世間樂受皆從顛倒生無有實者。

    復次是樂受雖欲求樂能 得大苦.如偈說.若人入海遭惡風海浪崛起如黑山若入大陣鬬戰中經大險道惡 山間.豪貴長者降屈身親近小人爲色欲如是種種大苦事皆爲著樂貪心故.以是 故知樂受能生種種苦。

    復次雖佛說三種受有樂受.樂受少故名爲苦.如一鬥蜜投 之大河則失氣味。

    問曰.若世間樂顛倒因緣故苦.諸聖人禪定生無漏樂應是實樂. 何以故.此樂不從愚癡顛倒有故.此雲何是苦。

    答曰.非是苦也.雖佛說無常卽是苦. 爲有漏法故說苦.何以故.凡夫人於有漏法中心著.以有漏法無常失壞故生苦.無 ******************** 漏法心不著故.雖無常不能生憂悲苦惱等故不名爲苦.亦諸使不使故。

    復次若無 漏樂是苦者佛不别說道諦.苦諦攝故。

    問曰.有二種樂.有漏樂無漏樂.有漏樂下賤 弊惡.無漏樂上妙.何以故於下賤樂中生著上妙樂中而不生著.上妙樂中生著應 多.如金銀寶物貪著應重豈同艸木。

    答曰.無漏樂上妙而智慧多.智慧多故能離此 著.有漏樂中愛等結使多.愛爲著本.實智慧能離.以是故不著。

    復次無漏智慧常觀 一切無常.觀無常故不生愛等諸結使。

    譬如羊近於虎.雖得好艸美水而不能肥.如 是諸聖人雖受無漏樂.無常空觀故不生染著脂。

    復次無漏樂不離三三昧十六聖 行.常無衆生相.若有衆生相則生著心.以是故無漏樂雖復上妙而不生著。

    如是種 種因緣觀世間樂受是苦.觀苦受如箭.不苦不樂受觀無常壞敗相.如是則樂受中 不生欲著.苦受中不生恚.不苦不樂受中不生愚癡.是名受念處。

    行者思惟以樂故 貪身誰受是樂.思惟已知從心受.衆生心狂顛倒故而受此樂.當觀是心無常生滅 相一念不住無可受樂.人以顛倒故謂得受樂。

    何以故.初欲受樂時心生異.樂生時 ******************** 心異.各各不相及.雲何言心受樂。

    過去心已滅故不受樂.未來心不生故不受樂.現 在心一念住疾故不覺受樂。

    問曰.過去未來不應受樂.現在心一念住時應受樂.雲 何言不受。

    答曰.我已說去疾故不覺受樂。

    復次諸法無常相故無住時.若心一念住. 第二念時亦應住.是爲常住無有滅相。

    如佛說一切有爲法三相.住中亦有滅相.若 無滅者不應是有爲相。

    復次若法後有滅.當知初已有滅。

    譬如人著新衣.初著日若 不故.第二日亦不應故.如是乃至十歲應常新不應故.而實已故.當知與新俱有微 故不覺故.事已成方乃覺知。

    以是故知諸法無有住時.雲何心住時得受樂。

    若無住 而受樂.是事不然.以是故知無有實受樂者.但世俗法以諸心相續故謂爲一相受 樂。

    問曰.雲何當知一切有爲法無常。

    答曰.我先已說.今當更答.是有爲法一切屬因 緣故無常.先無今有故今有後無故無常。

    復次無常相常隨逐有爲法故.有爲法無 有增積故.一切有爲法相侵剋故無常。

    復次有爲法有二種老常隨逐故.一者將老 二者壞老.有二種死常逐故.一者自死二者他殺.以是故知一切有爲法皆無常。

    於 ******************** 有爲法中心無常最易知.如佛說.凡夫人或時知身無常而不能知心無常.若凡夫 言身有常猶差.以心爲常是大惑.何以故.身住或十歲二十歲.是心日月時頃須臾 過去.生滅各異念念不停.欲生異生欲滅異滅.如幻事實相不可得。

    如是無量因緣 故知心無常.是名心念處。

    行者思惟.是心屬誰誰使是心.觀已不見有主.一切法因 緣和合故不自在.不自在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我.若無我誰當使是心。

    問曰.應有 我.何以故.心能使身.亦應有我能使心.譬如國主使將將使兵.如是應有我使心有 心使身.爲受五欲樂故。

    復次各各有我心故知實有我.若但有身心顛倒故計我者. 何以故不他身中起我.以是相故各各有我。

    答曰.若心使身有我使心應更有使我 者.若更有使我者是則無窮。

    又更有使我者則有兩神.若更無我我能使心.亦應但 心能使身。

    若汝以心屬神.除心則神無所知.若無所知雲何能使心.若神有知相復 何用心爲。

    以是故知但心是識相故.自能使身不待神也.如火性能燒物不假於人。

     問曰.火雖有燒力非人不用.心雖有識相非神不使。

    答曰.諸法有相故有.是神無相 ******************** 故無.汝雖欲以氣息出入苦樂等爲神相.是事不然.何以故.出入息等是身相受苦 樂等是心相.雲何以身心爲神相。

    復次或時火自能燒不待於人.世但以名故名爲 人燒.汝論墮負處.何以故.神則是人.不應以人喻人。

    又復汝言各各有我心故知實 有我.若但有身心顛倒故計我者何以不他身中起我。

    汝於有我無我未了而問何 以不他身中起我.自身他身皆從我有.我亦不可得。

    若色相若無色相若常無常有 邊無邊有去者不去者自在者不自在者如是等我相皆不可得.如上我聞品中說。

     如是等種種因緣觀諸法和合因緣生無有實法有我.是名法念處。

    是四念處有三 種.性念處共念處緣念處。

    雲何爲性念處。

    觀身智慧是身念處.觀諸受智慧是名受 念處.觀諸心智慧是名心念處.觀諸法智慧是名法念處.是爲性念處。

    雲何名共念 處。

    觀身爲首因緣生道若有漏若無漏是身念處.觀受觀心觀法爲首因緣生道若 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