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九

關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三十七品第三十 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問曰.三十七品是聲聞辟支佛道.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道.何以故於菩薩道中 說聲聞法。

    答曰.菩薩摩訶薩應學一切善法一切道.如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悉學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謂乾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應學而不取證. 佛地亦學亦證。

    復次何處說三十七品但是聲聞辟支佛法非菩薩道.是般若波羅 蜜摩訶衍品中佛說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是摩訶衍.三藏中亦不說三十七品獨 是小乘法.佛以大慈故說三十七品涅槃道.隨衆生願隨衆生因緣各得其道.欲求 ******************** 聲聞人得聲聞道.種辟支佛善根人得辟支佛道.求佛道者得佛道.隨其本願諸根 利鈍有大悲無大悲.譬如龍王降雨普雨天下雨無差别.大樹大艸根大故多受.小 樹小艸根小故少受。

    問曰.三十七品雖無處說獨是聲聞辟支佛道非菩薩道.以義 推之可知.菩薩久住生死往來五道不疾取涅槃.是三十七品但說涅槃法不說波 羅蜜亦不說大悲.以是故知非菩薩道。

    答曰.菩薩雖久住生死中.亦應知實道非實 道是世間是涅槃.知是已立大願.衆生可愍.我當拔出著無爲處.以是實法行諸波 羅蜜能到佛道.菩薩雖學雖知是法.未具足六波羅蜜故不取證.如佛說.譬如仰射 空中.箭箭相拄不令落地.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以般若波羅蜜箭射三解脫門空中. 復以方便箭射般若箭令不墮涅槃地。

    復次若如汝所說菩薩久住生死中應受種 種身心苦惱.若不得實智雲何能忍是事.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求是道品實智時以 般若波羅蜜力故能轉世間爲道果涅槃.何以故.三界世間皆從和合生.和合生者 無有自性.無自性故是則爲空.空故不可取.不可取相是涅槃.以是故說菩薩摩訶 ******************** 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

    復次聲聞辟支佛法中不說 世間卽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諸法故.菩薩法中說世間卽是涅槃.智慧深入 諸法故。

    如佛告須菩提.色卽是空.空卽是色.受想行識卽是空.空卽是受想行識.空 卽是涅槃.涅槃卽是空。

    [一]中論中亦說.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 一際無有異故。

    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不厭世間不樂涅槃.三十七品是實智之 地。

    問曰.四念處則能具足得道.何以說三十七。

    若汝以略說故四念處廣說故三十 七.此則不然.何以故.若廣應無量。

    答曰.四念處雖具足能得道.亦應說四正勤等諸 法.何以故.衆生心種種不同.結使亦種種.所樂所解法亦種種.佛法雖一實一相.爲 衆生故於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聚作分别說.若不爾.初轉法輪說四諦則足不須 餘法。

    以有衆生厭苦著樂.爲是衆生故說四諦.身心等諸法皆是苦無有樂.是苦因 緣由愛等諸煩惱.是苦所盡處名涅槃.方便至涅槃是名爲道。

    有衆生多念亂心顛 倒故.著此身受心法中作邪行.爲是人故說四念處。

    如是等諸道法各各爲衆生說. 注: [一]勘同中論觀涅槃品第十九二十頌. ******************** 譬如藥師不得以一藥治衆病.衆病不同藥亦不一.佛亦如是.隨衆生心病種種以 衆藥治之。

    或說一法度衆生.如佛告一比丘非汝物莫取.比丘言知已世尊.佛言雲 何知.比丘言諸法非我物不應取。

    或以二法度衆生.定及慧。

    或以三法.戒定慧。

    或以 四法.四念處。

    是故四念處雖可得道.餘法行異分别少異觀亦異.以是故應說四正 勤諸餘法。

    復次諸菩薩摩訶薩信力大故.爲度一切衆生故.是中佛爲一時說三十 七品。

    若說異法道門.十想等皆攝在三十七品中.是三十七品衆藥和合足療一切 衆生病是故不用多說.如佛雖有無量力.但說十力於度衆生事足。

    是三十七品十 法爲根本.何等十.信戒思惟精進念定慧除喜捨。

    信者信根信力.戒者正語正業正 命.精進者四正勤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正精進.念者念根念力念覺正念.定者四 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正定.慧者四念處慧根慧力擇法覺正見。

    是諸法念隨順智 慧緣中正住是時名念處.破邪法正道中行故名正勤.攝心安隱於緣中故名如意 足.輭智心得故名根.利智心得故名力.修道用故名覺.見道用故名道。

    問曰.應先說 ******************** 道.何以故.行道然後得諸善法.譬如人先行道然後得所至處.今何以顛倒先說四 念處後說八正道。

    答曰.不顛倒也。

    三十七品是初欲入道時名字.如行者到師所聽 道法時先用念持是法.是時名念處。

    持已從法中求果故精進行.是時名正勤。

    多精 進故心散亂.攝心調柔故名如意足。

    心調柔已生五根.諸法實相甚深難解信根故 能信是名信根.不惜身命一心求道是名精進根.常念道不念餘事是名念根.常攝 心在道是名定根.觀四諦實相是名慧根。

    是五根增長能遮煩惱.如大樹力能遮水. 是五根增長時能轉入深法.是名爲力。

    得力已分别道法有三分.擇法覺精進覺喜 覺此三法行道時若心沒能令起.除覺定覺捨覺此三法若行道時心動散能攝令 定.念覺在二處能集善法能遮惡法.如守門人有利者令入無益者除卻.若心沒時 念三法起.若心散時念三法攝.無學實覺此七事能到故名爲分。

    得是法安隱具足 已欲入涅槃無爲城故行是諸法.是時名爲道。

    問曰.何等是四念處。

    答曰.身念處.受 心法念處.是爲四念處。

    觀四法四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是四 ******************** 法雖各有四種.身應多觀不淨.受多觀苦.心多觀無常.法多觀無我.何以故.凡夫人 未入道時是四法中邪行起四顛倒.諸不淨法中淨顛倒.苦中樂顛倒.無常中常顛 倒.無我中我顛倒.破是四顛倒故說是四念處.破淨倒故說身念處.破樂倒故說受 念處.破常倒故說心念處.破我倒故說法念處.以是故說四不少不多。

    問曰.雲何得 是四念處。

    答曰.行者依淨戒住.一心行精進觀身五種不淨相。

    何等五.一者生處不 淨.二者種子不淨.三者自性不淨.四者自相不淨.五者究竟不淨。

    雲何名生處不淨. 頭足腹脊脇肋諸不淨物和合名爲女身.內有生藏熟藏屎尿不淨.外有煩惱業因 緣風吹識種令入二藏中間.若八月若九月如在屎坑中.如偈說.是身爲臭穢不從 華開生亦不從瞻蔔又不出寶山.是名生處不淨。

    種子不淨者.父母以妄想邪憶念 風吹婬欲火故[一]血髓膏流熱變爲精.宿業行因緣識種子在赤白精中住.是名身種. 如偈說.是身種不淨非餘妙寶物不由淨白生但從尿道出.是名種子不淨。

    自性不 淨者.從足至頂四邊薄皮.其中所有不淨充滿.飾以衣服澡浴華香食以上饌衆味 注: [一]原作肉.今依麗刻改. ******************** 餚饍經宿之間皆爲不淨.假令衣以天衣食以天食.以身性故亦爲不淨.何況人衣 食.如偈說.地水火風質能變除不淨傾海凈此身不能令香潔.是名自性不淨。

    自相 不淨者.是身九孔常流不淨.眼流眵淚耳出結聹鼻中洟流口出涎吐.廁道水道常 出屎尿.及諸毛孔汗流不淨.如偈說.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 盛物.是名自相不淨。

    究竟不淨者.是身若投火則爲灰.若蟲食則爲屎.在地則腐壞 爲土.在水則胮脹爛壞或爲水蟲所食.一切死屍中人身最不淨.不淨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