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八

關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第二十八 於一切法不著故.應具足般若波羅蜜。

     問曰.雲何名般若波羅蜜。

    答曰.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閒知諸法實 相慧.是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爾者不應名爲波羅蜜.何以故.未到智慧邊故。

    答曰.佛 所得智慧是實波羅蜜因是波羅蜜故菩薩所行亦名波羅蜜.因中說果故。

    是般若 波羅蜜在佛心中變名爲一切種智.菩薩行智慧求度彼岸故名波羅蜜.佛已度彼 岸故名一切種智。

    問曰.佛一切諸煩惱及習已斷智慧眼淨.應如實得諸法實相.諸 法實相卽是般若波羅蜜.菩薩未盡諸漏慧眼未淨雲何能得諸法實相。

    答曰.此義 後品中當廣說.今但略說。

    如人入海.有始入者有盡其源底者.深淺雖異俱名爲入. ******************** 佛菩薩亦如是.佛則窮盡其底.菩薩未斷諸煩惱習勢力少故不能深入.如後品中 說。

    譬喻如人於暗室然燈.照諸器物皆悉分了.更有大燈益復明審.則知後燈所破 之闇與前燈合住.前燈雖與暗共住而亦能照物.若前燈無暗則後燈無所增益。

    諸 佛菩薩智慧亦如是.菩薩智慧雖與煩惱習合而能得諸法實相.亦如前燈亦能照 物.佛智慧盡諸煩惱習亦得諸法實相.如後燈倍復明了。

    問曰.雲何是諸法實相。

    答 曰.衆人各各說諸法實相自以爲是.此中實相者不可破壞.常住不異無能作者。

    如 後品中佛語須菩提.若菩薩觀一切法非常非無常非苦非樂非我非無我非有非 無等.亦不作是觀.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一]是義捨一切觀滅一切言語離諸心行. 從本已來不生不滅如涅槃相.一切諸法相亦如是.是名諸法實相。

    [二]如讚般若波羅 蜜偈言.般若波羅蜜實法不顛倒念想觀已除言語法亦滅.無量衆罪除清淨心常 一如是尊妙人則能見般若。

    如虛空無染無戲無文字若能如是觀是卽爲見佛.若 如法觀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則一相其實無有異。

    諸佛及菩薩能利益一切般若爲 注: [一]此義勘同中論觀法品第七頌. [二]吉藏中論疏卷二十雲.此是羅睺法師所作.今存梵本亦雲羅睺羅跋陀羅所作.梵本二十一頌.與今譯開合有異. ******************** 之母能出生養育.佛爲衆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則爲一切衆生之祖母。

    般若是一法 佛說種種名隨諸衆生力爲之立異字。

    若人得般若議論心皆滅譬如日出時朝露 一時失.般若之威德能動二種人無智者恐怖有智者歡喜.若人得般若則爲般若 主般若中不著何況於餘法。

    般若無所來亦復無所去智者一切處求之不能得。

    若 不見般若是則爲被縛若人見般若是亦名被縛.若人見般若是則得解脫若不見 般若是亦得解脫.是事爲希有甚深有大名譬如幻化物見而不可見。

    諸佛及菩薩 聲聞辟支佛解脫涅槃道皆從般若得.言說爲世俗憐愍一切故假名說諸法雖說 而不說。

    般若波羅蜜譬如大火炎四邊不可取無取亦不取.一切取已捨是名不可 取不可取而取是卽名爲取。

    般若無壞相過一切言語適無所依止誰能讚其德.般 若雖叵讚我今能得讚雖未脫死地則爲已得出。

    釋初品中般若相義第二十九 問曰.何以獨稱般若波羅蜜爲摩訶而不稱五波羅蜜。

    答曰.摩訶秦言大.般若言慧. ******************** 波羅蜜言到彼岸.以其能到智慧大海彼岸.到一切智慧邊窮盡其極故名到彼岸。

     一切世閒十方三世諸佛第一大.次有菩薩辟支佛聲聞.是四大人皆從般若波羅 蜜生.是故名爲大。

    復次能與衆生大果報無量無盡常不變異所謂涅槃.餘五波羅 蜜不能爾.布施等離般若波羅蜜但能與世閒果報.是故不得名大。

    問曰.何者是智 慧。

    答曰.般若波羅蜜攝一切智慧.所以者何.菩薩求佛道.應當學一切法得一切智 慧.所謂聲聞辟支佛佛智慧。

    是智慧有三種.學無學非學非無學.非學非無學智者 如乾慧地不淨安那般那.欲界繫四念處.[一]煖法頂法忍法世閒第一法等.學智者苦 法智忍慧乃至向阿羅漢第九無礙道中金剛三昧慧.無學智者阿羅漢第九解脫 智從是已後一切無學智如盡智無生智等。

    求辟支佛道智慧亦如是。

    問曰.若辟支 佛道亦如是者.雲何分别聲聞辟支佛。

    答曰.道雖一種而用智有異.若諸佛不出佛 法已滅.是人先世因緣故獨出智慧不從他聞自以智慧得道。

    如一國王出在園中 遊戲.清朝見林樹華果蔚茂甚可愛樂.王食已而臥.王諸夫人婇女皆共取華毀折 注: [一]原作暖.今依麗刻改. ******************** 林樹.王覺已見林毀壞而自覺悟一切世閒無常變壞皆亦如是.思惟是已無漏道 心生斷諸結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卽飛到閑靜林閒。

    如是等因緣.先世福德願 行果報今世見少因緣成辟支佛道.如是爲異。

    復次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二名 因緣覺.因緣覺如上說.獨覺者是人今世成道自覺不從他聞是名獨覺辟支迦佛。

     獨覺辟支迦佛有二種.一本是學人在人中生.是時無佛佛法滅.是須陀洹已滿七 生不應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羅漢.名爲小辟支迦佛與阿羅漢無 異.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羅漢者。

    二大辟支佛於[一]二百劫中作功德增身智慧得 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相或二十九相乃至一相.於九種阿羅漢中智 慧利勝.於諸深法中總相别相能入.久修習定常樂獨處.如是相名爲大辟支迦佛. 以是爲異。

    求佛道者從初發心作願.願我作佛度脫衆生.得一切佛法行六波羅蜜. 破魔軍衆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無餘涅槃隨本願行.從是中閒所有 智慧總相别相一切盡知.是名佛道智慧。

    是三種智慧盡能知盡到其邊.以是故言 注: [一]麗刻明刻作一. ******************** 到智慧邊.問曰.若如所說一切智慧盡應入若世閒若出世閒.何以但言三乘智慧 盡到其邊不說餘智。

    答曰.三乘是實智慧.餘者皆是虛妄.菩薩雖知而不專行.如除 摩黎山一切無出栴檀木。

    若餘處或有好語.皆從佛法中得自非佛法.初聞似好久 則不妙.譬如牛乳驢乳其色雖同.牛乳攢則成酥.驢乳攢則成糞。

    佛法語及外道語. 不殺不盜慈愍衆生攝心離欲觀空雖同.然外道語初雖似妙窮盡所歸則爲虛誑。

     一切外